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优化杜仲腰痛浓缩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阿魏酸含量、成品含水量及溶散时限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清膏相对密度、药粉细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杜仲腰痛浓缩丸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清膏相对密度1.20 g·cm-1(25℃),药粉细度80目,干燥温度70℃,干燥时间12h.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有效地提高了杜仲腰痛浓缩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健脾化滞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健脾化滞丸中的白术内酯Ⅰ进行定性鉴别;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以药粉细度、干燥时间、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健脾化滞丸中白术内酯Ⅰ的含量、含水量和溶散时限三者的综合得分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健脾化滞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以100目的药粉细度、60℃的干燥温度、12 h的干燥时间为最佳制备工艺。结论: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合理可行,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操作简便,有效提高了健脾化滞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解毒祛痰浓缩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溶散时限、成型性和吸湿率3个指标评价解毒祛痰浓缩丸,确定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的成型工艺条件为:稠膏的相对密度为1.35(60℃),药粉细度为100目,稠膏与药粉的用量比为1.5∶1,干燥温度为70℃,干燥时间为48h。结论:解毒祛痰浓缩丸成型工艺稳定、简便、可行,可供工业化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金山开胃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总黄酮测得量、质量差异、水分、溶散时限、成品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分,优化成型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药蜜比1∶0.40,药粉细度60目,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12 h。结论:该成型工艺稳定合理,可用于金山开胃丸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21,(7)
目的优化补心通络丸制备工艺。方法以淀粉浆浓度、药粉与淀粉浆比例、干燥时间、炼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圆整度、成丸率、水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淀粉浆浓度5%,药粉与淀粉浆比例5∶2,干燥时间16 h,炼制时间10 min,圆整度为0.09 mm,成丸率为93.23%,水分为4.19%。结论该方法稳定合理,可操作性强,可用于制备补心通络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并确立芍甘浓缩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验证醋乳香、醋没药挥发油提取工艺,同时以浸出物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水量对芍甘浓缩丸提取工艺的影响,从而确定芍甘浓缩丸水提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不同稠膏相对密度、不同药粉细度及不同烘干时间对成型效果的影响,优选芍甘浓缩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醋乳香、醋没药粗粉以8倍水量,浸泡10 h,煎煮6 h提取挥发油工艺稳定。醋乳香、醋没药经挥发油提取后药渣与白芍、甘草混合,以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滤液浓缩至稠膏相对密度为1.27~1.28,薏苡仁药粉细度过100目筛,50℃烘干96 h条件下制得的浓缩丸效果最佳。结论 制得的丸剂圆整光滑、色泽一致,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丸剂项下规定,且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蛇黄散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烘烤温度、药粉细度和烘烤时间三因素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A382C2,即药材于烘箱中80%干燥2小时,粉碎成60目。结论:经正交设计优化的蛇黄散的制备丁艺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参芪益气消渴丸的水提与制备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含量和固形物质量为评价指标,对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优选黄芪等药材最佳水提工艺;以成型率、溶散时限、吸湿率3个指标评价参芪益气消渴丸,最终确定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h;优选的制剂工艺为:浸膏相对密度为1.35(60℃),药粉细度100目,药粉与浸膏用量比为2∶1,临界相对湿度控制在63.5%以下。结论:该制备方法简单可行,所得制剂质量稳定,可作为参芪益气消渴丸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星点设计-多指标评价优化六味地黄丸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星点设计,以浸膏相对密度、润湿剂用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丸芯的水分、丹皮酚含量、溶散时限、外观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建立二项式拟合方程,根据最佳模型绘制效应面和等高线图,选择最佳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考察因素和评价指标及总评"归一值"之间存在可信关系,二项式拟合方程相关系数r=0.993 8,经过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膏相对密度1.40(30℃)、润湿剂(纯化水∶乙醇=1∶2)用量(40万丸用量)6.58 L、干燥温度65℃、干燥时间16 h。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多指标评价简单可靠,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可靠性,优化后的制备工艺验证值与预测值偏差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并确立和胃抗逆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和胃抗逆丸溶散时间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丸剂制备过程中的药材粉碎度(A)、乙醇浓度(B)、干燥温度(C)、干燥时间(D)4个因素进行优选研究。结果和胃抗逆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材粉碎成60目细粉,用60%的乙醇泛丸,制成的丸剂在70℃干燥6 h。结论该制备工艺科学合理,溶散时限短,为制备和胃抗逆丸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9,(2)
目的基于标准汤剂优化川黄柏配方颗粒中间体工艺。方法制备川黄柏标准汤剂后,以盐酸小檗碱转移率及出膏率为评价指标,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浓缩温度、干燥方式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中间体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30 min后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最佳浓缩工艺为减压浓缩,温度80℃;最佳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盐酸小檗碱转移率及出膏率分别较标准汤剂提高61. 78%、54. 75%。结论本实验将川黄柏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相联系后对其中间体工艺进行优化,可为川黄柏以及其他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五味保肝丸中五味子超临界提取工艺。方法:以五味子中萃取率和木脂素提取率为指标,采取L9(34)正交设计试验方案,考察提取温度、提取压力、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五味子超临界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优化工艺为提取温度50℃,提取压力20MPa,提取时间90分钟。在此条件下,五味子萃取率可达到11.5628%,总木脂素提取率达到7.6391%;五味子醇甲萃取率达到91.60%,挥发油提取率达到93.74%。结论:此优化工艺为制备浓缩五味保肝丸提供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
杜群  郭倩 《现代中医药》2010,30(1):62-63,M0003
目的通过研究建立复方益肝灵软胶囊制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采用压制法,从内容物的制备,分散介质的选择,药物含水量的考察,药物内容物的稳定性和重新分散性考察,确定了药粉与基质的比例;选择了软胶囊壳的最佳组成处方,湿丸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药粉与基质的最佳配比为复方益肝灵粉∶聚乙二醇400∶甘油=1.2:2:0.2;软胶囊壳的最佳配比为明胶:甘油:水=2:1:2,溶胶温度定为70℃;采用R JNJ-2型压丸机,压制好的胶丸,在温度35℃,相对湿度为30%左右的条件下干燥6~8小时。结论本方法制备的复方益肝灵软胶囊工艺是可行的,稳定的,工艺参数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挤出滚圆法制备山楂叶总黄酮微丸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山楂叶总黄酮微丸,以微丸的物理性质及总黄酮的溶出度为考察指标,对处方因素进行筛选,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以MCC、乳糖为填充剂,药粉含量为50%,挤出速度为100r/min,滚圆转速为1 000r/min,滚圆时间为10min,制得微丸圆整度、收率、溶出均理想.结论:挤出滚圆法可用于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可行,所得微丸质量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益肾涤浊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溶散时限、小檗碱含量为考察指标,以清膏相对密度、起模的粉水比例、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优选制备工艺。结果:优选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清膏相对密度1.15(20℃),起模的粉水比例1∶1,干燥温度80℃,干燥时间8h。结论:该制备工艺科学合理,建立的定量方法较简便、灵敏、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杞菊地黄丸为研究对象,采用时域反射法实时测定浓缩丸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及对干燥工艺进行参数优化。方法通过水分、温度以及时域反射计反射信号值之间的关系建立杞菊地黄丸干燥过程水分模型;以马钱苷和丹皮酚的干燥前后转移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干燥总用时、杞菊地黄丸的外观形态,综合考察药丸不同厚度(8、16、24 mm)、不同干燥温度(30、40、50、60、70、80、90℃)对干燥工艺的影响并对变温参数进行分析、验证。结果采用时域反射法测试杞菊地黄丸干燥过程水分模型为Y=0.305 X-34.772,r~2=0.999;X=X(T)-(0.768 9 T-24.824 7)(T≥30℃);优化后工艺为以60℃干燥至水分为13.8%后升温到80℃后继续干燥至7.80%后降温至60℃干燥到目标水分5.0%。结论时域反射法实时测试杞菊地黄丸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含量是可行的,该方法可尝试在中药浓缩丸干燥过程中水分监测推广应用,而且该方法可应用于中药浓缩丸干燥工艺优化,使干燥过程变得节能省时,使干燥产品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7.
六味地黄滴心丸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六味地黄滴心丸的制备工艺。方法:滴心丸的制备过程分二步:第一步以牡丹皮萃取物、泽泻萃取物为主药制成滴丸,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制备条件。第二步以滴丸为母核,采取泛制方法,取混合好的六味地黄方药粉、辅料等包裹于滴丸母核上,成型,盖面,干燥,整丸,选丸,包衣,制成六味地黄滴心丸。结果:滴丸母核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主药与基质配比不得低于1∶2;基质应采用PEG10000与PEG6000混合的二种基质,比例为1∶10;冷凝液选择二甲基硅油,温度为10℃;滴头温度85℃;滴距5cm。泛制法制丸时最适宜的黏合剂为:甘油:95%乙醇=1∶9。结论:用该方法制备的六味地黄滴心丸,质量可控,方法可靠,易于崩解,可防止挥发性及脂溶性物质丢失,适合于含挥发性及脂溶性物质的中药复方的剂型制备。  相似文献   

18.
微波干燥技术在浓缩丸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微波干燥技术在浓缩丸生产中的效果。方法:用微波干燥工艺对3个浓缩丸品种进行试验,对比烘箱干燥工艺数据。结果:产品的性状、溶散时限、水分、微生物限度等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规定,微波干燥效果更明显。结论:微波干燥具有加热均匀、干燥时间短、提高药品质量的特点,在浓缩丸生产中可以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并确立胆黄润肠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胆黄润肠丸溶散时间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丸剂制备过程中的药材粉碎度(A)、乙醇浓度(B)、干燥温度(C)、干燥时间(D)4个因素进行优选研究.结果:胆黄润肠丸的最佳制备为:药材粉碎成80目细粉,用50%的乙醇泛丸,制成的丸剂在80℃干燥8h.经统计学处理,新工艺与老工艺制备的丸剂其溶散时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制备工艺科学合理,溶散时限短,为制备胆黄润肠丸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20.
四神丸(水丸)是中药临床运用广泛而传统的主要剂型之一,具有吸收快,疗效好,服用、携带方便等特点。溶散时限【1】是水丸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四神丸(水丸)溶散时限问题困扰着很多制药企业,影响四神丸(水丸)溶散时限的因素有:药粉灭菌方式、药粉粘性、制丸过程中转动时间、干燥温度、含水量等,而想要制作出合格的产品,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自己结合十多年的实际经验,总结出影响四神丸(水丸)溶散时限重要因素:药粉粘性、干燥方法和制备工艺。因此本次对影响四神丸(水丸)溶散时限重要因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为制药企业提供重要依据,确保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