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介绍张伟教授从"久病入络"学说的角度论治间质性肺病的经验。慢病久病由气入血、由经入络,步步深入,以致瘀浊痰毒阻滞络脉,使病情长期不愈。张伟教授继承"久病入络"的理论,以"宿邪缓攻"为治疗原则,用辛味药宣通络脉,择虫类药剔邪搜络,应用于间质性肺病的治疗,不仅取得了卓越的疗效,而且在虫类药的运用炮制和膏方的应用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络病理论认为,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与络病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高血压病病变部位在络脉,络脉空虚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络脉瘀阻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久病入络”、“络病致久病”是其病程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久病入络”实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铭  马义斌 《中医研究》2015,28(1):8-10
在对现有"络病"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以理论探讨的形式,从"络"的本质、"久病"的概念、"久病入络"的发生机制及"久病入络"的特点等层面探讨了"久病入络"的实质问题,从而达到以"络病"理论指导临床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络"的本质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久病"的概念在于明确一大类疾病的性质,没有具体时间点的限制;"久病入络"的发生机制在于"正气"的强弱;"久病入络"具有微观学、特异性症状、结构与功能异常、难治性、缠绵性、复发性、多积、多瘀、多滞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络病学论治心脑血管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络病理论在理法方药等方面用于心脑血管病的研究 ,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在临床上亦有较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1 络病的病理特点络病即是以络脉阻滞为特点的一类病症 ,“久病入络”说与“久痛入络”说是络病学说的学术体系。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跌仆金伤 ,饥饱劳倦等均可致络病。“经主气 ,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 ,久则血伤入络” ,因而络病的特点是久病 ,其病机是络脉空虚 ,气不足血行迟滞而留邪致虚实夹杂之证 ;毒邪蓄积 ,暴病之后 ,邪毒郁伏于体内致顽疾难愈 ;络脉损伤 ,外伤或内结均可致络脉损…  相似文献   

5.
探讨“久病入络’’与“温邪入络”的关系,指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亦蕴含着“久病入络”的理论,温邪亦可入络,卫气营血各阶段皆可见络脉病变,故温邪入经是认识和治疗外感温热病的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有大量关于络的论述,但其名称各异、所指不一,同时当前中医教材中对络脉也没有进行全面概括,导致中医学子对络的认识侧重于浅层络脉,因而引发了对"久病入络"理论的误解。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内经》中的相关论述,结合后世医家注解及近现代医家观点。本文认为应根据其深浅分布不同而将络脉分为阴络和阳络两大类,"久病入络"及当下对络病的研究涉及的是深层阴络,而当前中医学子所认识的络脉更多的是浅层阳络。  相似文献   

7.
“久病入络”学说发展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为脉络学说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首次提出"经脉"及"络脉"的概念,对络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络脉病的诊断方法及其治疗。《金匮要略》奠定脉络学说临床证治基础,首先提出了化痰通络法、辛散宣通通络法、虫蚁搜剔通络法和行气活血通络法等。汉代之后历代医家对脉络学说有了较大发展,表现为对心痹、心痛、胸痹、中风等病的研究。明清时期是"久病入络"学说的成熟期,主要表现在叶天士"久病入络"及其相关络病理论及络病治法的提出,至叶天士以后的近代及现代"久病入络"学说趋于完善,内容也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8.
"初病在络"与"久病人络"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病在络"与"久病人络",初学者常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感到迷惑,笔者从分析络脉含义上着手,简要阐明"初病在络"、"久病人络"虽说法不同,而实质相同:均为邪气侵入络脉.其根本原因在于;络脉是流动的网络,邪气深人部位内外不同.  相似文献   

9.
“初病在络”与“久病入络” ,初学者常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感到迷惑 ,笔者从分析络脉含义上着手 ,简要阐明“初病在络”、“久病入络”虽说法不同 ,而实质相同 :均为邪气侵入络脉。其根本原因在于 ;络脉是流动的网络 ,邪气深入部位内外不同。1 络脉是流动的网络络脉形态学涵义 络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经络系统中由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灵枢·脉度》有云 :“经脉为里 ,支而横者为络 ,络之别者为孙” ,说明在形态上经脉较为粗大 ,是主干 ,络脉是细小支横别出的部分。络脉是一个系统群体 ,每一络脉系统中 ,各级支横而别者又…  相似文献   

10.
络脉络病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络脉络病理论源远流长1·1络脉络病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络脉络病理论形成于先秦,《黄帝内经》是其代表作,这种理论最主要的贡献有三点:(1)提出了络脉的概念;(2)初步构建了络脉络病理论体系;(3)体现了“久病入络”思想的萌芽。如《灵枢·终始》曰:“久病者……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  相似文献   

11.
张兰坤  过伟峰  肖婧  盛蕾 《中医杂志》2014,(9):804-805,808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首创"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学说,提出络病以"通和血脉"为治疗大法。基于其"络以通为用"的络病基本治则,以虚、实为纲,从气滞血结、络脉瘀滞、痰瘀阻络、络脉空虚等方面立论,谈及了辛味通络、虫药通络、藤药通络及补虚通络诸法。  相似文献   

12.
儿童肾病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水肿""尿浊"等范畴,目前普遍认为多由素体本虚,外邪引动而发病,预后差异较大。通过研究刘完素"玄府气液"理论及叶天士"久病入络"理论,并结合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疾病特点,试进一步探析儿童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微观病机演变规律,以完善对儿童肾病病机及病机演变的认识。认为其病程中存在玄府开阖失常的微观病理变化,部分肾病难治、反复的原因在于久病邪毒伤及肾脏络脉致肾络虚损、脉道瘀阻。应以调节玄府开阖和通利络脉虚滞为治疗大法,治疗过程中注重辛味药物的使用,为儿童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3.
络病学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  闫晓天  吴鸿洲 《河南中医》2008,28(11):12-14
"久病入络"是络病的主要病机,"络脉阻滞"是络病最基本的病理改变.络脉为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郁、血阻或痰结等"络瘀"表现,"通络"是总治则,细之又有"祛邪通络"、"扶正通络"两大类及宣络、透络、清络、活络、柔络、通络、搜络诸法.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athy,DR)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中医根据症状将该病称之为"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血灌瞳神",现代医学也称之为"消渴目病"。"久病入络"理论属于络病学说的核心观点之一,其由络病理论发展而来,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重要观点。DR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符合"久病入络"之前提,久病必虚且虚久常瘀;同时,络脉逐层分级,延伸到眼部而为目络,目之络脉众多、纤细幽深,络中血行缓慢,易于瘀滞;消渴病暗耗气血津液,目络空虚,气亏血少推动无力,终至瘀血产生。此外,从现代发病机制而言,DR主要与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状态等有关,以上机制或可直接产生瘀血,或为瘀血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中医学将DR归属于络病范畴,络虚血瘀是其基本病机,瘀血贯穿DR的始终,是DR发生、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络以通为用"也是叶氏提出的观点之一,已经在诸多学科进行了应用,疗效确切。在治疗本病时,也要严格把握"络以通为用"的基本原则,针对DR之络虚和瘀血,采用补虚通络的方法,配合虫类药、风性药、散结药和入肝经的药,使亏虚之目络得补、瘀滞之目络得通,以达到了改善症状、提高视力、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强 《中医杂志》2011,52(3):258-259
叶天士创"久病入络"之说,源于其对温邪易伤血络的认识。其实并非凡久病皆入络,而且然病亦可入络。血与络是统一整体,病邪伤血即可伤络,无论病之元初,血热还是血瘀,治络先治血,血和络自通。营行脉内应是气血同络,卫行脉外但不另外有络;"气络"乃是伪概念,气可行于经络内外,没有与血络并行的"气络管网"。  相似文献   

16.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疾病的发展是由浅表之络到经再入脏腑之络的过程,提出"初病在络"、"久病入络"理论。然后世学者认为此两者说法自相矛盾。为此,在对现有"络病"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从"络"的本质、"初病在络"、"久病入络"的含义及关系着手,简要探析此二者虽说法不同,而实质相同,均表明邪气侵入机体的发病传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消渴肾病中医辨证治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渴肾病(DN)是消渴病日久,久病入络,肾为络脉聚集之所,肾络损伤,肾体用俱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亏虚,符合中医"久病及肾"、"久病必虚"、"久病入络"的病变规律。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时应清热利湿,  相似文献   

18.
络脉理论与老年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脉理论是《黄帝内经》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认为,阳气不足、络脉空虚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基础,络脉阻滞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心络瘀阻和心络绌急两个方面。冠心病心绞痛之病位在心之络脉,多为久病入络或久痛入络的络虚证,故通络是治疗大法,临床上常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为治。  相似文献   

19.
刘翀羽  年莉 《吉林中医药》2008,28(4):306-307
<内经>首次系统创立经络学说,并提出了络脉的概念.但是,<内经>中的络病和今天的络病含义还不完全一致.仲景对于络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虫类通络药物的应用对后世的影响意义深远.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理论.  相似文献   

20.
从络病角度认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认为正虚为本,邪实(痰浊、瘀血)流注络脉,导致络脉不通为其病机;病程迁延、久病久痛、病久内舍于脏的临床表现,符合络病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发展规律。结合络病三维空间结构,辨RA表里轻重缓急;结合络病在治法上以通为用,RA治疗上应急性期活血化瘀,缓解期通补兼施;RA用药以辛味通络药和虫类通络药为主,并根据寒热虚实斟酌加减,以期为RA临床论治规范化提供新的参考,也为临床其他属络病范畴的疾病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