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味牵正散联合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进行口服西药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牵正散联合甲钴胺治疗。均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联合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能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盐酸川芎嗪联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IF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2组均采用地塞米松及血栓通静脉注射、TDP灯照射、口服维生素B1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川芎嗪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RI潜伏期、CAMP波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川芎嗪治疗IFP疗效确切,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面部神经功能,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3.
<正>本研究探讨在艾灸灯和针刺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以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针灸科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均为门诊患者。A组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为10~80岁,平均年龄为43.09岁;病程为3~26d,平均病程为9.04d;左侧面瘫8例,右侧面瘫15例。B组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为16~82岁,平均年龄为42.04岁;病程为1~30d,平均病程为10.70d;左侧面瘫9例,右侧面瘫14例。C组男性12例,  相似文献   

4.
潘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4,(15):100-101
目的:对照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应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针刺配合手法面部按摩。比较两组治疗后面部肌表情肌恢复情况。结果:冶疗组痊愈92.6%,有效7.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40.9%,有效36.4%,无效22.7%,总有效率77.3%。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治愈率高,疗效稳定,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交替温针灸辨证取穴联合电针、甲钴胺口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袭络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92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袭络证)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电针及甲钴胺口服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温针灸辨证取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味觉丧失、面部表情肌瘫痪、睑裂变大)及痊愈时间差异,治疗前、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H-B)]及面部神经肌电图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患者味觉丧失、面部表情肌瘫痪、睑裂变大消失时间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H-B分级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RI潜伏期、CMAP波幅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风丹联合甲钴胺、针刺治疗风痰阻络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风痰阻络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甲钴胺、针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化风丹口服,每次10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20天,比较两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面瘫症状体征总分、不良反应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H-B分级以Ⅰ级(55.56%)和Ⅱ级(30.56%)为主,对照组则以Ⅰ(25.00%)、Ⅱ(47.22%)、Ⅲ级(16.67%)为主,两组H-B分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面瘫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45%)明显高于对照组(88.89%)(P<0.05)。结论在常规甲钴胺、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风丹口服,可提高风痰阻络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面神经松动技术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患者41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1例)和面神经松动治疗组(研究组20例)。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月后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和症状体征量化表的评分。结果经过2个月的系统治疗后,2组治疗结果有着明显的分别,但总体上都能够改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和症状体征量化表的评分。尤其是研究组,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面瘫级别及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面神经松动术结合常规治疗技术能够明显缩短周围性面瘫的病程,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6例,随机分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联合穴位按摩,2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改变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减少,且治疗组减少更显...  相似文献   

9.
<正> 方药:马钱子适量.用法:将上药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出,沿纵轴切成厚约1毫米左右的薄片后备用.使用时,取1片医用橡皮膏或风湿止痛膏,大小根据病人年龄和面部大小而定,一般要求要能盖住面颊部.将马钱子片间隔0.5厘米成片排列粘附于橡皮膏上,然后贴敷在患侧面颊部.7日更换1次.用药后,病人局部皮肤可出现瘙痒和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使用皮内针联合电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利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皮内针联合电针治疗+基础治疗。对比两组起效、康复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起效、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24/30)和96.67%(29/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内针联合电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康复时间短,起效快,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自1997年至2000年,我们采用中药怯风化痰、活血通络剂,针灸及常规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0—64岁,平均41岁,病程1—8天,平均4.2天。(2)西医对照绢: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38岁,病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剌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口服弥可保组40例应用激素、扩血管药等基础治疗,并口服弥可保。急性期针刺组40例 ,在口服弥可保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非急性期针刺组则在发病l周后才进行针刺,余治疗与急性期针刺组相同。观察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与肌电图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急性期针刺组为97.5%,非急性期针刺组为95.0%,口服弥可保组为65.0%,急性期针刺纽和非急性期针刺组分别与口服弥可保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疗效均优于口服弥可保组。3组治疗后肌电图潜伏期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期针刺组和非急性期针刺组治疗后潜伏期波幅分别与口服弥可保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改善面瘫症状,同时改善面神经电生理的病理变化;急性期针刺治疗与非急性期针刺治疗均可以改善面神经的电传导速度,改善肌电图的各项病理变化,两者临床疗效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治疗不及时或错治、误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发病数个月后仍有口角歪斜、额纹浅或消失、面部肌肉松弛、口角下垂、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2011年2-9月,本院对收治的57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予以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7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9~6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30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属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在眼部的表现,主要累及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而引起其所支配眼肌的麻痹,导致眼球运动障碍[1]。笔者2009年4月—2013年5月共收治了47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给予针刺治疗,同时给予甲钴胺肌注及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7例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47~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使用针灸(足三里、风池、合谷、曲池、太冲均双侧)联合中药(金银花、连翘、黄芪、蝉蜕、茯苓、夜交藤、当归、川芎、防风、甘草)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20d为1个疗程。治疗1疗程(20d)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和95.00%,两组痊愈患者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配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结合针灸治疗疾病的特点,在普通针刺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毫火针可更好地祛风散寒、消肿散邪,有效消除局部炎症水肿;配合温针灸可有效地温经通络、畅通气血,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受损面神经修复,激发人体正气。认为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较常规毫针针刺起效更快、疗程更短、疗效更佳,并可有效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介绍王恩龙教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经验。王教授认为该病的病机要点为本虚标实,以机体气血不足为本,风、毒邪痹阻为标,应用针刺为主、分为急性期、恢复期与后遗症期3期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病因未完全阐明。由于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炎性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炎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出现轴索变性。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