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信号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AIS患者120例,纳入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AIS。所有患者均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信号检测,将结果显示阳性的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低分子肝素钙)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微栓子信号阳性率、微栓子信号数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微栓子数量、微栓子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微栓子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微栓子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微栓子数量、微栓子阳性率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信号检测在AIS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与微栓子、脑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展组116例,对照组12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脑血流,并检测入院时,入院后第1、3、7天的微栓子阳性率及数量,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性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性卒中患者入院时微栓子阳性率及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微栓子、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以预测缺血性卒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MRI诊断、TCD微栓子动态监测[1]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头颅MRI-DWI+MRA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监测微栓子信号,及时发现大血管病变致分水岭脑梗死、不稳定斑块及动脉到动脉栓塞的高危患者。筛选出120例符合动脉到动脉栓塞机制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立即启动小剂量尿激酶、波立维、阿托伐他汀、羟乙基淀粉及依达拉奉等药物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病情进一步加重2例,对照组病情进展者11例,均为7~10d后脑水肿高峰期出现。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NIHSS、A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MRI-DWI+MRA成像联合TCD动态监测微栓子信号,可及时准确筛选分水岭区脑梗死合并动脉到动脉栓塞的高危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波立维、阿托伐他汀、羟乙基淀粉及依达拉奉等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基线NIHSS评分、有无大血管闭塞等神经科常用评价指标与早期康复Fugl-Meyer(FMA)、BI评分的相关性,判断其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0例脑梗死引起的偏瘫康复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基线NIHSS评分、有无大血管闭塞,并于康复治疗1个月后FMA、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等。结果 (1)基线NIHSS评分和康复1个月后FMA评分、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2)无大血管闭塞组与有血管闭塞组入院NIH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1个月后康复量表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NIHSS≤8分组1个月后FMA、BI评分均显著高于NIHSS8分组(P0.05)。(4)康复预后良好的患者基线NIHSS评分较低、大血管闭塞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HSS评分与早期康复预后密切相关,对患者功能恢复有预测意义;血管评估和基线NIHSS较密切但对早期康复功能预后预测意义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和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均分为常规组、针刺组和治疗组;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针刺组给予常规治疗+针刺;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针刺联合亚低温,分析患者基本情况,治疗前后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E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清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下降,ESS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以治疗组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O含量、CRP含量明显下降,14d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炎症反应显著低于针刺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针刺和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受损脑细胞,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局部压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通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分析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因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至本院治疗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吸氧、脑保护剂、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局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测定并比较2组血清中NSE浓度、SOD活力及NO浓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3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天2组NSE浓度和NO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4天观察组NSE浓度和NO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3天2组血清中SOD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压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有显著的神经功能保护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SOD生成,避免氧自由基过氧化损害和抑制NO释放,减轻NO的毒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右侧大面积大脑中动脉(MCA)急性梗死继发心电图改变的预后。为临床早期评估及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急性MCA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分为左侧脑梗死组(n=20)和右侧脑梗死组(n=34),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1月、3月及6月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左侧脑梗死组和右侧脑梗死组在1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5,P0.05)。两组患者发病6月时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1,P0.05)。两组患者在1月、3月及6月时的NIHSS评分比较,无论是否继发心电图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侧大面积MCA梗死继发心电图改变的预后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对血压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2—2012-07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急性期(24h)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急性期发病时的血压以及在1~3d后的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改良后Rankin表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对象中合并原发高血压104例,入院时急性期血压以重度高血压为主85例(81.73%);未合并49例,入院时急性期血压以低血压为主19例(38.78%)。患者急性期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入院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6、5.697,P0.01),出院时低血压组、正常或轻度血压升高组和重度高血压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Rankin评分和脑NIHSS评分,正常或轻度血压升高组评分小于其余2组(P0.05)。3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加重病情,脑梗死急性期注意血压监测以及保持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对脑梗死(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5-08我院收治的64例C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普罗布考治疗。统计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hs-CRP水平、颈动脉IMT值、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治疗前后于不同时间段随访,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估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估患者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血脂各项指标水平、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各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MT值、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值低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mRS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mRS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并抑制颈动脉斑块进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促使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脑侧支循环形成及其对近期神经功能缺失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200例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入院后均采用头部CT血管造影(CTA)评估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建立侧支循环将其分为侧支循环建立组和无侧支循环建立组,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其入院时、卒中进展时和侧支循环建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探讨不同分级侧支循环、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结果 200例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46例患者成功建立侧支循环,54例患者无侧支循环建立。侧支循环建立组在入院时和卒中进展时的NIHSS评分与无侧支循环建立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 0.05);治疗2周时NIHSS评分低于无侧支循环建立组(P 0.05)。3~4级侧支循环患者在入院时和卒中进展时的NIHSS评分与1~2级侧支循环患者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 0.05);治疗2周时NIHSS评分低于1~2级侧支循环患者(P 0.05)。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数多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P 0.05)。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和卒中进展时的NIHSS评分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 0.05);治疗2周时NIHSS评分低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P 0.05)。结论脑侧支循环形成可改善基底节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缺失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为病例组,测定入院时β2-MG、NIHSS评分,按照NHISS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治疗10 d后按照NIHSS评分减少百分数分为基本痊愈组、显著进步组、进步组、无变化+恶化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脑梗死各组之间血清β2-MG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型脑梗死组之间血清β2-MG水平有差异性,其浓度随NIHSS评分增加而升高,以重型组升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清β2-MG与入院时NIHSS评分正相关(r=0.956,P=0.001);急性脑梗死血清β2-MG在不同预后组之间具有差异性,基本痊愈组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β2-MG可能为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依据入院24 h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高水平组(4 g/L)和正常水平组(≤4 g/L)。2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以及治疗脑水肿等措施。入院72 h后以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患者意识水平,以NIHSS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发病3个月后,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判定治疗效果,以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生活能力。结果高水平组患者入院72 h后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低于正常水平组,而NIHSS评分高于正常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高水平组临床治疗效果及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正常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为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组5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组50例,观察对比2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转归及发病部位、随访mRS评分结果。结果 PAD组吸烟及饮酒患者少于LAA组,但糖尿病患者多于L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及出院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D组出现进展性运动障碍(PMD)及有TIA史的患者明显多于LA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组发病部位多位于侧脑室旁,与LA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3个月进行随访,经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A患者大多与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而PAD患者多患有糖尿病,且发病早期大多出现PMD,发病3个月随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微栓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2-09—2014-09我院收治的77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斑块组46例,无斑块组31例。采集静脉血行TC、TG、LDL-C、HDL-C检测,行脑动脉微栓子监测与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斑块组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微栓子阳性率显与稳定性斑块微栓子阳性率比较;单发微栓阳性率与多发微栓子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微栓子主要来自不稳定斑块。微栓子存在即易导致脑梗死,应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五聚素3(PTX-3)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03-2014-03作者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记录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PTX-3、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入院时血糖(GLu)、纤维蛋白素原(FIB)、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C/HDL-C)以及随访28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预后评分情况,比较NIHSS≥5分及NIHSS5分、不同血浆PTX-3水平以及不同预后分组之间上述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1)NIHSS≥5分组患者入院时PTX-3、hs-CRP、WBC、GLu、FIB显著高于NIHSS5分组(P0.05),而两组TC/HDL-C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TX-3≥5.56μg/L组患者入院时hs-CRP、WBC、GLu、FIB显著高于PTX-35.56μg/L组(P0.05),入院时NIHSS≥5分、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患者所占比例亦显著高于PTX-35.56μg/L组(P0.05),而两组TC/HDL-C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PTX-3、hs-CRP、WBC、GLu、FIB等亦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而两组TC/HDL-C间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2)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PTX-3水平与hs-CRP(r=0.486,P0.05)、入院时NIHSS评分(r=0.367,P0.05)、WBC计数(r=0.459,P0.05)、GLu(r=0.386,P0.05)呈正相关,而与年龄、FIB、TC/HDL-C、收缩压及舒张压无相关性(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PTX-3水平与老年脑梗死近期预后密切相关(OR=1.295,P0.05)。结论血浆PTX-3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水平PTX-3可作为老年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侧大脑中动脉(MCA)急性脑梗死对免疫系统的不同影响. 方法 选择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9例急性MCA大面积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分为左侧脑梗死组(n=51)和右侧脑梗死组(n=48),分别对2组患者起病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各分类白细胞比例、1周内肺部感染情况、1周内体温、1个月或出院时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等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肺炎感染率、1周内体温情况、1月内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按肺炎分层时2组患者白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肺炎分层后,2组无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1周内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不同. 结论 未感染肺炎的左侧和右侧MCA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白细胞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提示不同侧MCA脑梗死引起免疫抑制的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荷量阿司匹林与波立维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06—2014-06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波立维组和阿司匹林组。对比3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基本治愈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组,而无效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2组,秩和检验显示,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NIHSS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得分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及波立维,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空腹血糖变异系数)与初发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为实验组,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55例为对照组,记录住院期间前2周空腹末梢血糖值,据此计算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将急性脑梗死组分为血糖平稳组(CV0.29)及波动性高血糖组(CV≥0.29),监测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空腹血糖变异系数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脑梗死组中,波动性高血糖组以大梗死为多,血糖平稳组以腔隙性梗死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脑梗死组中,血糖平稳亚组与波动性高血糖亚组入院时及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平稳组入院时与治疗2周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波动性高血糖组入院时与治疗2周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空腹血糖变异系数升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减少血糖波动,可延缓病程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不同CYP2C19基因分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5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分型分成3组,经氯吡格雷治疗14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d、14d的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的改变。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7d后EM组,I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M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EM组和I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也低于治疗后7d(P0.05),P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也低于后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7天和用药第14天PM组的CD62P、PAC-1表达水平和NIHSS评分均高于EM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形态可能是影响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伴偏瘫肢体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肌力变化情况,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出院时Ⅳ级和Ⅴ级所占比率45%(18/40)、20%(8/40)均明显较出院时7.5%(3/40)、0高(P0.05)。对照组患者入院和出院肌力测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肌力情况,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