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型与临床表现、化验指标及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住院时间、总病程、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及影像学改变,并根据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行支原体抗体、CRP、血沉、胸片或胸部CT检查。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各项检查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证型中,以痰热闭肺证最多见,其次为风热闭肺证和痰湿闭肺证。其中CRP在风热闭肺证组明显增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闭肺证组患儿发热时间为三组中最短,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儿的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住院时间、总病程、抗体滴度及血沉、影像学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闭肺证、痰湿闭肺证、风热闭肺证是支原体肺炎患儿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中医证型不仅与患儿临床表现有相关性,与某些化验指标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中医证型特点。方法以81例RMPP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各证型实验室指标特点。结果 81例患儿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咳嗽及肺部影像学异常,合并胸腔积液33例,肺不张12例,坏死性肺炎2例;63例患儿出现肺外合并症。中医证型分布:痰热壅肺证46例,肺脾气虚证15例,风热犯肺证12例,风寒袭肺证6例,阴虚肺热证2例。实验室指标中,白细胞(WBC)在正常范围,血沉(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D-dimer)显著升高。风寒袭肺组病程最短,年龄最大;肺脾气虚组病程最长;肺脾气虚组CRP、LDH均低于风热犯肺及痰热壅肺组。结论儿童RMPP肺内外并发症常见,中医证型以痰热壅肺证为主,其次为肺脾气虚证;瘀血是贯穿儿童RMPP的重要病理因素;部分证型间病程、发病年龄、实验室指标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其中医临床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电子病例620例,调查项目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发病季节、病史;临床症状,中医诊断及证型。结果:(1)临床诊断以咳嗽为主,辨证多为外感风热;(2)年龄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16~40岁以实证热证(风热、痰热)为主,而41~60岁患者以虚证、寒证和痰湿证多见;(3)在南方冬春季节发病多见,且风热犯肺和风热闭肺两型共占56.9%,支持季节性与中医证型有着密切的关联性;(4)发热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风热犯肺、风热闭肺和风寒犯肺3个证型发热较多见,提示本病发热为外感发热,病邪多在卫表,(5)肺部啰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风热闭肺和痰热阻肺两证型多见肺部啰音,其它证型少有或无肺部啰音,认为肺部啰音为痰阻气道,气道痉挛,气过痰鸣所致,可考虑为风热闭肺或痰热阻肺的有意义性指征。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临床有一定规律可循,南方冬春季节多见,诊断以咳嗽为主,临床上虽可见多种证型,但以风热犯肺、风热闭肺和痰热阻肺为主,中老年人痰湿阻肺和脾肺气虚居多。  相似文献   

4.
陈卫华 《山西中医》2005,21(5):22-22
目的:观察不同病原导致的小儿肺炎与年龄、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颗粒凝结法测定患儿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Glisa法检测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200例肺炎患儿中支原体感染者85例,且以3~7岁儿童居多;病毒感染者115例,以0~3岁幼儿居多.中医辨证分型中以风热闭肺和痰热壅肺证居多.结论:肺炎患儿中0~3岁以病毒感染多见,3~7岁支原体感染多见,辨证分型均以风热闭肺、痰热壅肺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肺炎病原体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30例急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所选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本组患儿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检测其病原体,观察分析小儿急性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和病原体特征概况。结果:小儿急性肺炎中医证型以风热闭肺证为主(61.9%),中医证候与患儿的年龄具有相关性(负相关),小儿急性肺炎三种病原体为细菌和病毒以及支原体,病原体以病毒感染为主,感染类型多为混合感染,上述三种常见病原体和其混合感染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情况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肺炎病原体中病毒感染为主,感染类型多为混合感染,小儿急性肺炎病原体中医证型主要为风热闭肺证,与患儿的年龄呈负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梁大为  谢静 《山西中医》2024,(4):48-50+68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候学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收集145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中医证候学资料,分析入院当天、入院第3天及第5天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临床证候学特点。结果:145例患儿在入院当天及入院第3天、第5天中,咳嗽、咳痰的出现频率均最高,其次为咽红及发热;舌象均以舌红为主,舌红绛在入院第3天(18.62%)较入院当天(7.59%)所占比例升高,入院当天舌象以苔黄(35.86%)、苔薄黄(22.07%)、苔黄腻(13.79%)多见,入院第3天舌象以苔薄白(26.21%)、苔黄(21.38%)、苔黄厚(20.00%)、苔黄腻(15.17%)多见,入院第5天舌象则以苔薄白(61.38%)最多见。入院当天患儿中医证型共4种,分别为风热闭肺证(78.63%)、痰热闭肺证(15.17%)、痰湿蕴肺证(4.14%)、风寒犯肺证(2.07%),入院第3天及第5天中医证型为风热闭肺证(51.03%)、痰热闭肺证(44.83%)、痰湿蕴肺证(4.14%)。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初期以风热闭肺证最多见,随着病情进展痰热闭肺证所占比例升高,同时可兼夹瘀、湿等病理因素,临床治疗应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SMPP)中医证型的特点以及与D-二聚体及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收治SMPP住院患儿73例,入院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各证型D-二聚体及免疫指标的表现特点.结果 1)SMPP病程按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证候出现频数及不同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46例RSV肺炎患儿的病例四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建立中医证候信息数据库,检测相关指标,探讨其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相关性。结果 146例RSV肺炎以风热闭肺、毒热闭肺、痰热闭肺居多,占90.42%;证候出现概率以咳嗽、气促、气喘、痰鸣最高,频率达80.14%;风热闭肺型病程天数明显短于痰热闭肺型和毒热闭肺型(P0.01);毒热闭肺型患儿年龄明显小于其他证型患儿年龄(P0.01);C反应蛋白数值,痰热闭肺型高于风热闭肺型(P0.05),毒热闭肺型与风热闭肺型比较,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数值,毒热闭肺型高于风热闭肺型(P0.01)。结论 146例合胞病毒肺炎主要以风热闭肺、毒热闭肺、痰热闭肺型最为常见,微观实验室检查与中医证候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复方鱼腥草合剂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5天。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情况评价临床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IL-6、IL-10及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7.33%(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下调明显(P0.05)。结论: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可有效缓解患儿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降低患儿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银翘双解栓是我院研制的治疗风热袭肺证的新药,具有辛凉解表、宣肺化痰之功效。风热袭肺证包括风热感冒、风热咳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我们于1989年1月至3月,对风热袭肺证163例进行Ⅱ期临床观察,现将疗效评价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根据儿科学的诊断标准和中医儿科的辨证分型确诊的病例,风热感冒病程≤1天,风热咳嗽病程≤2天。体温≥38.5℃,病情属重症。  相似文献   

11.
感染后咳嗽300例中医证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以30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证型分布特征观察。结果: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袭肺证209例(69.7%),风热犯肺证44例(14.7%),风燥伤肺证28例(9.3%),气阴两虚证19例(6.3%)。各证型在季节和年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后咳嗽以风寒袭肺证型为多,冬春季节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2.
儿童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相关临床资料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了248例儿童肺炎支原体病例,并对相关资料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两变量相关分析得出证候与年龄、性别、发病季节、抗体滴度、哆音情况无明显相关性,与发病前发热天数和总体发热天数有相关性。有咳喘史患儿诊断为咳嗽35例,肺炎喘嗽13例;无咳喘史患儿诊断为咳嗽189例,肺炎喘嗽33例。行卡方检验,P〈0.05,提示是否有咳喘史中医诊断存在差异,有咳喘史的患儿诊断为肺炎喘嗽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咳喘史的患儿。结论: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趋小,且存在暴发流行,患儿存在心脏、肝脏的肺外损害,中医诊断以咳嗽为主,证型以痰热阻肺和痰湿阻肺常见,后期虚证以肺脾气虚常见。  相似文献   

13.
曹珂 《新中医》2019,51(7):25-2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不同中医证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36例,将儿童呼吸道感染分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风躁犯表证、寒热夹杂证5个证型,比较并分析患儿不同中医证型的发生频率;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病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及hs-CRP、WBC水平的差异。结果:在636例患儿中,以风热犯表证发病率最高,占40.72%;次之为风寒束表证、暑湿袭表证、寒热夹杂证,而风躁犯表证发病率最低,占8.18%。所有患儿检出病原体感染共464例,阳性率为72.96%。不同中医证型患儿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感染比例差异显著(P 0.05)。风热犯表证患儿病毒性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 0.05);寒热夹杂证患儿病毒性感染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 0.05);寒热夹杂证患儿细菌性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 0.05);风热犯表证患儿细菌性感染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 0.05)。不同中医证型患儿hs-CRP及WBC水平差异显著(P 0.05)。风热犯表证患儿hs-CRP和WBC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 0.05);风寒束表证和寒热夹杂证患儿hs-CRP和WBC水平明显高于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和风躁犯表证(P 0.05)。结论:hs-CRP和WBC联合检测对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不同中医证型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在临床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主要目的]分析感染后咳嗽证型时间节律。[资料来源]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感染后咳嗽患者,发放病程-症状-时间观察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研究类型:问卷调查。研究对象:1年龄18~75岁。2中医证候:肝火犯肺、脾肺气虚、痰湿蕴肺、风热犯肺、阴虚肺燥等。3配合填写问卷,保证调查资料正确、完整。排除1发病前有其它严重基础疾病及器官功能不全。2精神病及其他不能配合研究。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发放问卷610份,回收588份,有效578份。[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建立数据库,管理员建立相应录入程序,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构成比;统计感染后咳嗽证候频数。[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纳入578例,脾肺气虚19.9%,亥时;风热犯肺和风邪恋肺各19.38%、16.26%,午时;痰湿蕴肺20.59%,卯时;肝火犯肺14.7%,酉时;阴虚风燥9.17%,未时。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型与时间节律密切相关,脾肺气虚多咳在亥时(夜间睡前),风热犯肺、风邪恋肺多咳在午时,阴虚风燥多咳在未时,肝火犯肺多咳在酉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发作或加重时辰与其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通过对329例慢性咳嗽病例证型及其发作或加重时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热壅肺、肝火犯肺、痰湿蕴肺、肺阴亏虚、肺气亏虚为慢性咳嗽的主要中医证型。上半日咳嗽多为痰热壅肺和痰湿蕴肺,下半日咳嗽多为肺阴亏虚,前半夜咳嗽多为肺气亏虚,后半夜咳嗽多为肝火犯肺。结论:多数患者咳嗽发作或加重的时间具有规律性,有助于准确诊断、鉴别疾病、判断疾病预后,同时也为择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宣肺清热,化瘀通络"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肺炎证属风热闭肺证病例513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对照组247例采用传统辨证法组方的中药方剂加减治疗,治疗组266例采用"宣肺清热,化瘀通络"法,予清宣通络方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住院病程(8.76±2.38)d与对照组患儿住院病程(10.31±2.44)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2.42±1.53)d与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3.01±2.12)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宣肺清热,化瘀通络"法可以缩短退热时间和住院病程。[结论]"宣肺清热,化瘀通络"法可以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证属风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喘嗽中医各证型的证候特点以及与客观指标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1年9月—2012年2月确诊为肺炎的住院患儿98例,按照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各证型的证候学特点,并分析其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小儿肺炎病程按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逐渐延长(P0.01);患儿各证型WBC、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毒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风热闭肺证CRP升高明显。各证型PT、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毒热闭肺证均较其他证型升高,且均高于正常值。结论小儿肺炎在证型分布上以痰热闭肺证最为多见;病程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毒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患儿炎症改变重,毒热闭肺证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麻杏蚤黄汤,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红霉素20 mg/kg·d静滴,对照组给予红霉素20 mg/kg·d静滴,2组均治疗14 d后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及咳嗽、气喘、痰鸣的起效时间,消失时间。并于治疗前后记录咳嗽、气喘、痰鸣等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发热(70)(0)分,咳嗽(124)(2)分,气喘(26)(0)分,肺部听诊(126)(0);对照组分别为发热(60)(8)分,咳嗽(130)(34)分,气喘(30)(0)分,肺部听诊(120)(22),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评定方面,治疗组治愈率96.7%,对照组治愈率46.7%,综合疗效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麻杏蚤黄汤结合红霉素静滴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患者,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中医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麻杏苏芩汤辨证治疗风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风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麻杏苏芩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EV)、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肺运脾小儿推拿法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痰湿蕴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标准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配合调肺运脾小儿推拿法,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 29%、83. 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 57%、61. 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肺运脾小儿推拿法治疗痰湿蕴肺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