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基础,既往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评价主要基于行为量表测验、影像学检查等,易受主观因素和外界的干扰,发展客观高效的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评价方法是当前研究热点,神经电生理监测安全、客观、操作简单,可实现实时连续监测。本文总结脑诱发电位和脑电图在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评价中的应用范式和分析方法,以为改进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诊断与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采用术中MIOM监测,记录术中各个阶段的报警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术中脊髓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最小化.分析术中警报按类型、原因、术前诊断以及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以及手术前后JOA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与术前基准电位相比较,术毕SEP及MEP波幅均有所提高,而潜伏期均未有明显改变.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以及行椎体次全切手术者术中监测“严重警报”发生率较高.结论 颈前路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降低术中神经功能损伤,降低手术风险并能作为手术疗效评价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是目前惟一能够直接客观测量脑功能变化的工具[1],主要包括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 EEG)和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 ,EP),近年来,随着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神经重症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正确掌握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关键技术,对于准确判断N IC U病人的脑功能损害程度,进行早期干预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介绍 EEG和 EP在 NICU中的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髓内病变显微手术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26例脊髓髓内病变的临床资料,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切除脊髓髓内病变中对脊髓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手术全切除21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肉芽肿4例,胶质瘤7例,室管膜瘤1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术后深浅感觉减退11例,深浅感觉障碍缓解15例;肌张力增高7例,偏侧肌力明显下降1例,排尿困难1例。脊髓功能稳定或改善24例,加重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很好地减少显微手术在切除脊髓髓内病变中对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从而大大减少了因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意识障碍的神经电生理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醒的意识状态依赖于大脑皮质、脑干和丘脑的非特异性上行性激活系统的正常功能来维持。颅脑外伤后,由于广泛的轴索损害使皮层和皮层下失去联络,非特异性上行性激活系统上传的冲动,无法进入广泛的大脑皮层,或者幕上病损压迫丘脑和上脑干的网状结构,以及直接引起的脑干损伤,均可以引起颅脑外伤患者发生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颅脑外伤后最常见的症状,亦是最棘手的治疗难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49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辅助。结果 术中诱发电位结果:真阳性26例(26/29),假阳性 3例;真阴性 17例(17/20),假阴性3例。肿瘤全切除34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9例;无手术死亡。术后41例随访6个月至2年,神经功能改善31例(75.6%),无变化4例(9.8%),加重6例(14.6%);复发9例。结论 对于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术中采用SEP和MEP联合监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指由全身性炎性反应引起的一种弥漫性大脑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常被漏诊。目前,仍缺乏统一而确定的SAE诊断标准,其诊断主要依据于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技术可早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检查监测到SAE患者病情的变化,且具有无创性、可重复进行床旁操作以及快捷的优点。本文对脑电图或连续脑电图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在SAE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听神经瘤是是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 region,CPA)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虽然手术全切除肿瘤已不成问题,但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得到更多关注。近年来,随着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为解决如何在全切肿瘤的同时保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这一难题提供了实时、有效的技术支持[2,3]。本文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型听神经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临床确诊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磁共振(MRI)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神经传导及针肌电图)、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症状及体征等,将神经电生理异常率与MRI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神经电生理异常35例,异常率83.3%,其中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神经传导及针肌电图诸项目均可出现异常;MRI异常23例,异常率54.8%。通过SPSS软件处理,符合Pearson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客观反映SCD病变部位,异常率高于MRI检查,并可进行定性诊断,在SCD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颅脑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急救及重症管理取得巨大的进步,病死率明显降低,越来越多的病人转归为慢性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目前,意识丧失超过28 d称为慢性DoC[1]。杨艺等[2]报道多数慢性DoC为男性(70%),55.5%的病人年龄在25~40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神经电生理动态监护仪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给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重要帮助,由美国Axon系统有限公司研制的SENTINEL—4多功能监护仪,集脑电、肌电、诱发电位等多功能为一体,具有无创、使用安全、数值准确、可靠等优点,对脑皮质、脑干、脊髓和外周神经病变的电生理变化,可连续、有效地进行监测。本文对这一监护技术的应用和临床意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脊髓肿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常常会因手术机械性损伤直接导致的脊髓损害和脊髓缺血间接导致的脊髓损害而加重原有的脊髓、神经损伤或造成新的医源性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感觉、运动和大小便功能永久性障碍。因此,在脊髓手术中避免对脊髓造成损伤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发展,在全麻脊髓肿瘤手术中开展神经电生理监测以保护脊髓传导通路的完整性,术后躯体感觉、运动功能,尿道及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正常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手术操作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在正常与不可逆损伤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神经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的区域。而在此区域内,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通常都是可以监测的。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损伤神经系统的操作或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可以使神经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施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术中按动脉瘤部位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观察术中监测的变化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20例,短暂性偏瘫1例,永久性偏瘫1例,其中SSEP变化8例,BAEP变化1例,VEP变化1例.其中8例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发现不同原因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严重医源性神经功能损伤;2例在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下改变治疗方案,降低原治疗方案风险;1例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患者条件进行重新评估,避免了放弃介入治疗方案,使介入治疗取得成功.结论 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有显著的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中的缺血性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fo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ethods 22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were received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during interventional therap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 and 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 were monitored during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Results 20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after operation. Temporary and hemiplegia were observed in 1 patient respectively. SSEP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8 patients, BAEP change in 1, and VEP change in 1. Cerebral ischemia was detected in 8 patients by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and patients were given adequate management immediately. The therapeutic schedule of 2 patients were changed during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risk. 1 patient was evaluated again during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o that the origin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schedule was not given up. Conclusion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during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which could reduce the risk of cerebral ischemia and enhance treatment securi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切除术,术中以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监测辅助肿瘤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1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病理诊断:室管膜瘤5例,星形细胞瘤5例,脂肪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随访6~17个月,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恢复1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显微手术是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治疗措施,术中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7.
昏迷通常是指多种病因导致的1个月以内的严重意识障碍。因脑损伤程度不同,昏迷患者预后各异。昏迷早期准确的预后评估有利于临床决策的制定及医患沟通。目前,临床常用的评估手段包括各种临床量表、CT、颅内压监测以及血或脑脊液样本等。但受外伤、气管插管、药物等多方面的影响,很难对患者的预后做出准确的判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临床上用于昏迷患者预后评估的又一种手段。本文综合以往研究,分析常规脑电图描记(EEG)、诱发电位(EPs)及事件相关电位(ERPs)3种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01—2018-08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156例设为对照组,术中未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将2018-09—2020-05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156例设为治疗组,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回顾分析2组术后患者手术效果及对面、听神经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即刻缓解138例(88.46%),术后1 a 148例(98.08%)治愈,对照组即刻缓解113例(72.43%),术后1 a 145例(97.44%)治愈,2组即刻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术后1 a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治疗组术后出现面瘫、耳鸣、听力障碍共7例(4.48%),对照组术后出现面瘫、耳鸣、听力障碍、吞咽障碍共26例(1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并对手术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入住NICU的71例急性起病的意识障碍患者进行VEEG检测,采用Synek分级标准进行VEEG分级,分析VEEG分级与病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VEEG分级与病因(P=0.013)及预后(P=0.000)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非痉挛性癫的检出率为25.4%,且其与预后有显著相关(P=0.016)。结论 VEEG对NICU中的意识障碍患者的诊断、治疗选择及预后评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运动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运动区(与躯体运动和运动性语言功能密切相关的皮层和皮层下传导通路)病变手术治疗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术中难以准确定位运动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