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许多药物可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有些反应可能相当严重,这与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与病理状态有关。部分病例可有胃痛、烧灼感等早期症状,但某些药物可导致无症状溃疡突发出血或穿孔,尤其是老年患者.这些症状通常与原发疾病重叠,给临床诊治增加了难度。本文就致病药物与可能的机制,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相关的消化道损害预防进行讨论,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后抑郁(PSD)的心理药物于预效果。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Hamilhon抑郁量表(HAMD)确定老年PSD共132例,对所有患者行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心理治疗42例,心理加抗抑郁药物治疗51例.未做特殊治疗39例.治疗1个月后再用SDS和HAMD量表检测,并前后比较。结果(1)老年PSD患者可影响预后;(2)心理治疗可使抑郁症状减轻,帮助疾病恢复;(3)心理加抗抑郁药物治疗可使抑郁症状明显减少,临床效果显著。结论心理加抗抑郁药物对老年PSD的干预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有助于脑卒中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杜亭  夏运风  陈泽君  甘华 《西部医学》2017,29(8):1180-1184
【摘要】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是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RSD)患者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夜间或者休息时出现肢体异常感觉,活动后症状可缓解,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缩短了患者生存时间。该病发病机制不甚明确,可能与遗传基因、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铁缺乏或代谢异常、贫血、尿毒症毒素等有关,目前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病史及临床症状,治疗方面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本文就尿毒症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60例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总结近6个月来临床老年科患者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致病细菌谱及其药物耐药率等情况。结果: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率高,临床表现不一,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老年患者因年龄大、病种多、抵抗力低下,为院内感染易感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其感染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餐后低血压(PPH)的发生率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病情相对平稳的86例老年患者进餐前、后的血压.结果 (1)老年住院患者PPH发生率为87%,早餐的PPH发生率(65.7%)高于中餐(19.2%)和晚餐(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基础病及药物治疗对PPH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3)PPH可引起心脑缺血症状.结论 老年患者PPH发生率高,可引起餐后心脑缺血事件,应加强早期识别与干预.  相似文献   

6.
张霓  彭应勇 《重庆医学》2008,37(19):2260-226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日前认为可能与胃酸分泌、胃肠功能碍、幽门螺杆菌(HP)感染、精神和环境因素等有关[1].约50%的患者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常规胃肠动力药物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控制缓解.  相似文献   

7.
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CIPN)是化疗常见的剂量限制性的严重毒副反应之一,其中铂类药物为导致CIPN的主要药物,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也缺少有效防治药物。目前相关研究表明,CIPN主要通过损伤背根神经节致病,可能与氧化应激、炎性刺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离子通道改变及神经元轴突转运等机制相关。各类可能的机制可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一种多靶向针对不同的CIPN病理机制的综合干预方案似乎是一种更合理的方法。该文对近年来铂类引起的CIPN的可能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肟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头孢唑肟治疗,n=45)和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疗,n=45),对比两组临床效果、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及疾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93.33%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率4.4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疾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唑肟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寨卡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员,是一种以蚊虫为主要传播媒介的RNA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性传播等途径传播。寨卡病毒感染人体后一般引起较轻的临床症状,但也可引起吉兰-巴雷综合征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疫苗和药物可用于寨卡病毒病的防治,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合适的实验模型用于寨卡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和防治措施的研发。本文主要对目前研究已构建的寨卡病毒感染动物模型进行综合整理,对比这些模型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寨卡病毒感染、致病机制及疫苗和药物的制备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高泌乳素血症是精神疾病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能与性腺机能减退、生殖功能障碍和骨质流失有关,其机制主要是抗精神病药与泌乳素细胞膜上的D2受体结合后,阻断多巴胺对泌乳素合成与释放的抑制效应,使泌乳素的合成与释放脱抑制,从而导致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1])。目前临床的干预措施主要有换药,联合使用小剂量的阿立哌唑、溴隐亭等多巴受体激动药~([2]),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与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刚好相反,可导致精神症状波动,因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使用时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头孢吡肟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老年患者(年龄>75岁)在使用头孢吡肟(2.0g·bid-1)过程中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结果:17例老年患者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而肾小球滤过率均下降;所有患者均在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急性意识模糊、谵妄、幻觉、行为异常、躁动多语、扑翼样震颤、肌阵挛、震颤或抽搐甚至昏迷等.所有的患者疑诊抗生素脑病后均立即停用头孢吡肟,并给予对症处理(其中2例患者转外院行血液滤过治疗)后神经精神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老年高龄(年龄>75岁)患者使用常规剂量的头孢吡肟可引起抗生素脑病,推测与老年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药物的清除率下降、游离药物浓度增高及头孢菌素的c-2侧链中的氨基群的神经毒性有关.因此,我们应该依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药物剂量,一旦出现脑病症状应该停用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12例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NMS可能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正确和及时的用药。方法对确诊(12例)或疑似(21例)NMS病例早期给予多巴胺受体通路的激活治疗,对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患者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NMS患者中,有7例(58.33%)患者经治疗于1周内临床缓解,最终死亡4例(33.33%);疑似NMS患者中,有13例(76.19%)患者经治疗于1周内临床缓解,最终死亡5例(23.81%)。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联合多巴胺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单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组的病死率。有无肾功能衰竭(P<0.05)及是否接受多巴胺治疗(P<0.05)与死亡终点显著相关。结论多巴胺受体通路抑制可能是NMS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不论是确诊或疑似NMS病例早期给予激活多巴胺受体通路的药物治疗对缓解疾病症状和降低病死率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除酒精和药物、遗传疾病等其他明确因素之外所诱导的肝脏病变,它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等。DPP-4抑制剂等降糖药物对其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脂质合成、抑制炎症反应等。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逐年上升,但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根据其发病机制需积极地寻找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主要原因,其防治是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与重点。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除了降糖作用以外,还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降低血糖、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稳态、减轻氧化应激、减少肾小管间质损伤、抑制肾脏炎症及纤维化和降低尿酸水平等。本文就SGLT2抑制剂对DKD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对老年肺气肿并发感染患者进行头孢呋辛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组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58例肺气肿并发感染老年患者进行研究。29例为对照组,予以祛痰、扩张支气管、吸氧治疗、纠正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其余29例为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头孢呋辛钠、雾化吸入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68.97%),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对药物的耐受较好,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对肺气肿并发感染老年患者予以头孢呋辛钠、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既可加快症状消失,促进体征恢复,又可增强疗效,无不良反应,可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窦性心律不齐(SA)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接收的SA老年患者63例,对其SA诱因、病症类型、表现症状进行回顾分析,并予以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表现。结果高血压及糖尿病为SA常见诱发因素,且患者情绪、滥用药物等将引起SA发生;患者临床多表现出心悸(85.71%)、胸闷(71.69%)等症状;且老年SA发病类型多为非呼吸性SA(68.25%);患者心电图表现以"窦性P波"最为常见,且其频率与心率、呼吸无关。结论通过综合分析老年SA病症特点,掌握常见诱发因素、症状表现及病症类型,可为临床诊治、预防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旋杆菌(Hp)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10例老年Hp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实施标准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以及腹胀、腹痛和泛酸等临床症状缓解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Hp根除率以及腹胀、腹痛和泛酸等临床症状缓解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标准三联疗法可以快速改善老年Hp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成为目前越来越被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的病因及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出现了多种抗骨质疏松症药物,通过查阅有关医学文献,结合临床实际,主要对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物3类药物进行探讨,分析它们的药理作用与特点、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以指导临床选择针对性药物及联合用药,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联合应用保和丸及多潘立酮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82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以单纯接受多潘立酮治疗者为对照组,以联合应用保和丸及多潘立酮治疗者为观察组,每组41例。对两组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各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总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和丸联合多潘立酮可在不提高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的同时有效的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为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涉及多个神经解剖区域,既可出现典型的运动障碍表现,也与诸多非运动症状有关,包括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为心血管适应机制不能代偿从卧位到直立位时减少的静脉回流出现的临床症状,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有关。OH为PD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之一,患者可出现体位性头晕、晕厥、全身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可导致跌到和外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受损是PD患者发生OH的主要原因,其他相关因素还包括年龄的增长、疾病严重程度、病程等,此外,近期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低瘦素水平和低体重指数可能也与PD合并OH有关。去除诱因和非药物干预应作为患者缓解症状的首选,药物治疗也有助于改善症状,但这些方案并非专门针对PD合并OH的患者。对于PD患者,应根据其个体情况制定方案。药物治疗虽有效,但可导致或加重卧位高血压(supine hypertension,SH)——OH的常见合并症,可使治疗复杂化。本文就PD合并OH的诊断、发病机制、管理与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