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婷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93-2495
目的:了解IABP在心脏直视手术后的疗效,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观察9例心脏直视手术后的患者应用IABP增强心肌收缩力,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肌供血,准确了解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制订严密的护理方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9例患者病情很快好转,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由于心肌收缩力、血流动力学状态严重障碍发生心肌缺血,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综合征等,使用IABP后可改善心脏及全身情况,提高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功率,而心脏直视手术后应用IABP的观察与护理是对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心脏手术后心功能不全应用IABP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晶 《中国医疗前沿》2008,3(16):115-115
目的探讨IABP在心脏直视手术后的疗效,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观察20例心脏直视手术后的患者应用IABP增强心肌收缩力,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肌供血,了解心脏功能恢复情况,适当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制订严密的护理方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20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1例患者因呼吸功能不全而脱机困难,心、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对于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由于心脏术后心肌收缩力、血流动力学状态严重障碍发生心肌缺血而导致供氧不足,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综合征等,使用IABP后可改善心脏及全身情况,提高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功率,而心脏直视手术应用IABP的观察与护理是对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IABP治疗1例重症TOF根治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ABP在心脏直视手术后的疗效,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观察心脏直视手术后的患者应用IABP增强心肌收缩力,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肌供血,了解心脏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制订严密的护理方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对于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由于心脏术后心肌收缩力、血流动力学状态严重障碍发生心肌缺血而导致供氧不足,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使用IABP后可改善心脏及全身情况,提高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功率,而心脏直视手术应用IABP的观察与护理是对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ACS患者在不同的病情及治疗状况下,给予IABP治疗,观察使用IABP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及NT-proBNP的变化,注意IABP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60例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改善,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使用IABP后2 h后血压即达到稳定状态,72 h后NT-proBNP值明显下降。IABP相关并发症5例,严重并发症0例,住院期间死亡12例,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9例。结论:对于ACS尤其是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IABP可以安全的使用,并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为患者争取进行血运重建的时间,减少患者急性期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IABP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患者行IABP治疗,比较IABP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脉搏氧饱和度(SPO2)、尿量、多巴胺用量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IABP运用过程中并发症、预后等情况。结果12例患者近期存活9例(75.0%),死亡3例(25.0%),发生IABP相关并发症患者4例(33.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p〈0.05),尿量增加(p〈0.05),多巴胺用量减少(p〈0.05)。结论IABP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的患者,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心脏指数,减少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应作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高危ACS患者应用IABP的疗效。结果患者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临床表现呈相应改善。结论IABP显著地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了心肌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顽固性低心排量综合征( LOCS)的治疗方法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的疗效分析。方法:本组28例瓣膜置换术后LOCS患者在药物纠治无效时均使用IABP辅助,并对辅助前后的循环指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同时观察应用IABP的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28例患者使用IABP后循环指标均改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减少,使用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11例(39.28%)患者IABP辅助后期心功能仍无法恢复,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7例存活患者应用IABP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其中5例行气管切开。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患者应用IABP辅助,可减少心脏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心脏收缩功能恢复,改善重要脏器循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IABP是成功救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患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3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或血运重建术治疗过程中应用IABP作血流动力学支持,记录临床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3例患者在接受IABP治疗平均6h后血流动力学稳定,顽固心绞痛缓解,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全部获得成功。结论:IABP治疗安全、可靠,对于高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血流动力学紊乱或心源性休克者,及早应用IABP,可以减轻血流动力学障碍,增加冠脉内血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4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并收集IABP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32例存活的患者IABP治疗前后平均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多巴胺的剂量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AB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具有确实、有效的治疗作用。能在应用后很快增加冠脉循环的灌注压、提高平均动脉压,改善心肌供血及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心脏冠脉搭桥手术后低心排十分有效的机械辅助治疗手段。56例接受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有2例出现严重低心排。经应用IABP治疗后,低血压情况迅速纠正,尿量增多,一般情况好转,痊愈出院。证实IABP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排量、扶助心脏渡过低排期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晓晶 《吉林医学》2004,25(1):74-75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之一,IABP最基本的工作原理即为将动脉收缩压力波的相位延迟到舒张期,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左心室功能.作为常用的辅助循环装置,明显地降低了死亡率.我科使用IABP辅助循环技术治疗1例重症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有效控制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保证了抢救的成功,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是一种以左心室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1958年Harken首次提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概念,1967年Kantrowitz首次在临床应用并获得成功[1].它是利用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盈,加大主动脉舒张压,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心肌供氧;在心肌收缩前气囊放气,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脏后负荷下降,从而降低氧耗,增加心排量,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救治重症心脏病患者的"必备武器",同时心脏手术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也为重症患者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2].但IABP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不可忽视,Cohen等[3]分析1119例患者应用1174次IABP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5%,其中11%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栓塞、肢体缺血、全身感染及球囊破裂等.因此,IABP使用过程中护理工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约为7%~10%,多发生在心肌梗死面积超过40%的患者,其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再灌注治疗AMI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治疗机理为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心脏收缩前放气,由此产生双重血流动力学效应,使心肌供血供氧增加,心肌耗氧量下降,同时增加冠状动脉血灌注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据文献报道,在使用IABP术中,约20%的患者会出现轻重不同的并发症,如出血、栓塞、感染及球囊破裂等,影响治疗,细致的护理可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以作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利用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加大主动脉舒张压,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心肌供氧;在心肌收缩前气囊放气,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肌后负荷下降,心脏射血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下降,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1].我科CCU病房自2008年-2009年应用IABP治疗患者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合并有低血压状态或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IABP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病人预后。结果52例患者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及预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高危性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狄晓琴  钱亿超 《吉林医学》2013,34(5):962-963
目的:探讨和总结对冠心病并发心源性休克和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护理经验,提高IABP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使用IAB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在IABP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结论: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疗效评价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总结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12例施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不阻断主动脉,鼻咽温维持在32~35℃,阻断上、下腔静脉,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心脏手术结束能顺利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0%,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1例心房切口缝合针眼渗血,行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第32h发生急性肺梗塞,均经治疗痊愈。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避免再灌注损伤,有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何迎  赵媛 《西部医学》2014,(3):375-377
目的监测心脏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并发症,总结护理经验,探讨基础护理和临床监护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47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IABP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5例,病变在两枝以上;冠状动脉搭桥术后8例,风湿性心脏病顽固性心功能不全2例,心脏瓣膜病2例。术前置入球囊4例,术中置入球囊37例,术后监护室内置入球囊6例。结果47例接受IABP的患者中死亡8例,其中心源性休克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3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术后发现并发症9例,其中出血4例,球囊导管中心腔堵塞(监测动脉压力波形管道)3例,下肢动脉缺血2例。但无IABP并发症而导致的死亡病例。结论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选择合适的时机应用IABP,能够提高IABP的疗效,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但是如何通过严密监护,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做出处理,是保证IABP达到预期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23例,记录经IABP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心脏指数,分析IABP的疗效.结果 应用IABP治疗4小时后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转归:死亡5例,自动出院4例,痊愈14例.结论 IABP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1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IABP治疗,其中8例患者在床旁经皮穿刺股动脉置管,3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置管,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IABP的触发模式及触发比例.结果9例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撤除IABP,1例患者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 在应用IABP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保证有效反搏是成功的关键,细致而全面的护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