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选择93例EISH患者,分为1、2、3级ISH3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多谱勒对其双侧颅外段颈总动脉(CCA)进行超声检查,测量斑块检出率,并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1、2、3级ISH患者颈动脉斑决检出率分别为54.2%、53.1%、86.5%,1、2、3级ISH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18.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ISH与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氧化酶法分别测定35例ISH患者,31例单纯期高血压患者,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Hcy,Tc,Tg水平,结果:(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Tc,Tg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Hcy水平只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舒张期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Tc,Tg水平与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Tc,Tg水平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原Hcy水平却高于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Hcy与Tc,Tg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5(P<0.01),0.389(P<0.01)。结论:老年ISH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较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和健康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且血浆Hcy和Tc,Tg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胡悒萍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59-1260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合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合用缬沙坦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疗效及对脉压(PP)的影响。方法将华师社区门诊单用氨氯地平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的56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28)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50mg/d),对照组(n=28)加用缬沙坦(80mg/d),疗程4周。比较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OBP)、脉压的变化。结果①两组SBP均明显下降(P〈0.01),2周后对照组SBP下降幅度略高于治疗组(P〈0.05),但4周后两组间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别(P〉0.05);②治疗组DBP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1);PP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SMN—SR在有效降低SBP的同时降低DBP不明显,使PP减小,有利于老年ISH患者的降压治疗。对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的老年ISH患者加用硝酸酯类是比较理想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4.
陈群  赵艳芳  刘平  徐建新  宫剑滨 《医学综述》2011,17(24):3806-380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P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治疗的老年ISH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40例,口服氨氯地平5 mg;治疗组(B组)40例,口服氨氯地平5 mg,阿托伐他汀钙10 mg。观察20周,每2周记录1次血压。结果治疗20周后,两组收缩压(SBP)均已达标,B组SBP和PP较A组降低更显著,B组优于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SBP、舒张压、PP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24 h平均SBP、PP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有助于改善老年ISH患者的PP,可能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血压特征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n=78)患者及双期高血压(DH,n=86)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分析HRV指数,采用颈动脉多谱勒超声检查IMT。比较两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IMT与HRV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SH组年龄、收缩压、脉压显著高于DH组而舒张压显著低于DH组(P<0.05),ISH组患者IMT显著高于DH组(P<0.05),HRV时域参数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内5 min节段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内5 min节段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显著低于DH组(P<0.05)。在ISH组患者中,校正年龄、脉压等影响后,IMT与SDNN(r=-0.29,P<0.01)、SDANN(r=-0.27,P<0.01)、SDNNindex(r=-0.32,P<0.01)、RMSSD(r=-0.35,P<0.01)呈负相关。在DH组患者中,IMI厚度与HRV各指标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H患者具有IMT显著增高以及HRV显著降低的特点,且IMT与HRV密切相关。IMT与HRV可作为评价ISH患者心血管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脉压与肾脏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58例,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测定24 h平均脉压,并同时检测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微白蛋白。结果24 h平均脉压越大,肾脏功能越差(P<0.05或P<0.01),平均脉压与左肾小球滤过率(r=-0.30,P<0.05)负相关,与24小时尿微白蛋白及肌酐水平(r=-0.32,P<0.05)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与24 h平均脉压呈负相关,后者可作为肾脏功能受损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取空腹静脉血利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利用高分辨率超声仪测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为内膜中层厚度(IMT)≥1.3 mm,根据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IMT≥1.3 mm)和对照组(IMT<1.3 mm).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49.1%/9.8% X2=14.6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OR=2.011,P=0.0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预测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占老年人高血压的一半以上,它有其自身的发病基础及临床特点,与其他类型的老年人高血压相比,它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更加严重。本文将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程凤霞 《安徽医学》2016,37(12):1555-1557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各40例,设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糖尿病组,同期体检的40名老年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受检人员的Hcy水平,同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动脉斑块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Hcy水平为(6.45±2.48)μmol/L,高血压组为(14.26±3.43)μmol/L,糖尿病组为(17.33±3.35)μmol/L,高血压+糖尿病组为(23.85±4.45)μmol/L;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37.50%,高血压组为75.00%,糖尿病组为77.50%,高血压+糖尿病组为95.00%。对照组Hcy水平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显著低于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的Hcy水平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低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r=0.561,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Hcy水平较老年高血压、老年糖尿病及老年健康人员明显增高,且与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空腹血糖(FP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法和已糖激酶法分别检测88例EH患者的血清Hcy和FPG水平.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分为≤1.0 mm组(CIMT非增厚组,30例)、内膜中层厚度>1.0 mm组(CIMT增厚组,58例).以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Hcy(酶法)、FPG(已糖酶法)以及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H)(酶法)、甘油三酯(TG)(酶法)、低密度脂蛋白(LDL-C)(直接法)、高密度脂蛋白(HDL-C)(直接法)值,并分析Hcy、FPG、TCH、TG、LDL-C、HDL-C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 CIMT非增厚组与对照组相比Hcy和FPG水平升高(P<0.05).CIMT增厚组与CIMT非增厚组相比Hcy和FPG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Hcy和FPG水平升高(P<0.01).CIMT增厚组CIMT与Hcy和FPG呈正相关(r=0.439和r=0.537,P<0.05).CIMT非增厚组CIMT与Hcy和FPG呈正相关(r=0.545和r=0.760,P<0.05).对照组CIMT与Hcy和FPG也呈正相关(r=0.416和r=0.5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cy和FPG均是EH患者CAS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y和FPG水平与EH合并CAS具有相关性,且为EH患者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脉压(PP)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ISH患者52例(ISH组)、混合性高血压(SDH)患者48例(SDH组)以及老年健康体检组5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脉压(PP)、血MMP-9及IMT,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ISH组、SDH组PP、MMP-9水平及IM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ISH组较SDH组高(P<0.05),IMT与SBP、DBP、PP及MMP-9呈正相关(r=0.333,r=0.263,r=0.573,r=0.74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PP、MMP-9为IMT的独立危险凶素(P<0.05)。结论 ISH组患者颈动脉重构程度较SDH组重,PP及MMP-9水平升高与IMT增厚呈正相关,PP及MMP-9升高可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149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颅外段颈动脉斑块指数(PI).分别以全天平均脉压(PP)第33及第67百分位数(57及67 mm Hg)为界值,将所有病例分为A、B、C三组,比较各组P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总动脉(CCA)狭窄发生率.结果 ①颈动脉PI与平均收缩压、PP均呈正相关,P<0.01;②A、B、C三组间年龄及颈动脉PI呈上升趋势,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CA狭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19.309,95%CI为2.001-186.306,P<0.05)、PP(OR 2.063,95%CI为1.215~3.506,P<0.01)是CCA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颅外段颈动脉PI与PP显著相关.年龄、PP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Cys 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Hcy水平,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36±0.24)mg/L和(1.03±0.13)m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TG、TC、LDL-C、HDL-C、FPG、Hey水平及颈动脉IMT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水平与TC、TG、HDL-C、LDL-C、FPG均无相关性(r=0.076、-0.158、-0.040、0.012、-0.176,P均>0.05),而与血Hey及颈动脉IMT均呈显著正相关(r=0.871、0.819,P均<0.01)。结论高Cys C血症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与血Hey呈正相关,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0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组,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斑块组(斑块组)9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增厚组(增厚组)61例,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63例,对照组61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中IL-17浓度,比较血浆IL-17水平与IMT的相关性。结果(1)血浆IL-17水平在斑块组为(401.850±111.137)pg/ml、增厚组为(272.018±82.373)pg/ml、正常组为(195.864±64.001)pg/ml和对照组为(25.509±7.721)pg/ml,血浆IL-17水平依次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0,P〈0.001);(2)相关分析显示血浆IL-17水平与IMT呈正直线相关(r=0.732,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浆IL-17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与脉压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按年龄的不同将男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中年组(15例)和老年组(16例),计算脉压指数,并做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老年组脉压指数、24小时平均脉压差明显大于中年组(P〈0.01),中年组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小时平均动脉压明显大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中年组及老年组脉压指数与24小时脉压差有相关性(分别为r=0.515、P〈0.05,r=0.501、P〈0.05),脉压指数≥0.4组靶器官损害明显大于脉压指数〈0.4组(P〈0.01)。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主,反映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明显,脉压指数是评价血管硬化的较好指标;对脉压指数≥0.4的患者应尽快平稳降压,使血压达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LRP)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2月~2013年6月入住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201 1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指南常规治疗并加用每日20 mg剂量阿托伐他汀,B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并加用每日40 mg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初诊、治疗1、3、6个月时的Hcy及CRP水平,记录初诊及治疗6个月时颈动脉IMT.结果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颈动脉IMT增厚者,阿托伐他汀连续应用1个月可以明显降低Hcy、CRP水平,连续应用6个月可以降低颈动脉IMT,并且B组降低Hcy、CRP及颈动脉IMT的效果较A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当.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cy、CRP及颈动脉IMT,并且大剂量组的效果更明显,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17.
曹锐红  李献良 《右江医学》2009,37(5):526-528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12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两组:CA-IMT≥0.9 mm为增厚组(n=53),CA-IMT<0.9 mm为正常组(n=74)。结果①CA-IMT增厚组与CA-IMT正常组的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CA-IMT增厚组与CA-IMT正常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24 h平均收缩压(145.7±9.2)mmHg和(127.5±9.6)mmHg,24 h平均舒张压(83.5±5.1)mmHg和(76.7±5.6)mmHg,24 h脉压(62.3±10.1)mmHg和(47.8±9.5)mmHg;白天平均收缩压(148.6±6.3 mmHg)和(134.8±8.2)mmHg,白天平均舒张压(86.7±4.8)mmHg和(80.1±5.7)mmHg,白天脉压(63.5±10.9)mmHg和(51.4±9.1)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39.2±12.4)mmHg和(121.6±8.6)mmHg,夜间平均舒张压(79.3±9.0)mmHg和(70.3±5.2)mmHg,夜间脉压(60.1±11.7)mmHg和(50.4±7.1)mmHg,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IMT增厚组与CA-IMT正常组其动态血压呈非勺型节律为54.7%比35.1%,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异常者颈动脉IMT增厚的发生率高,对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IMT和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全部受试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组IMT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明显增厚且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脉压、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20例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者根据24 h血压动态脉压检测结果分为24 h动态脉压≥60 mmHg组(n=35)和24 h动态脉压<60 mmHg组(n=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