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环氧合酶2(COX-2)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用2.5%三硝基苯磺酸钠/乙醇溶液灌肠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肠3d后处死,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每日用复方甘草酸苷溶液(40 mg/kg)连续灌肠7d后处死;SASP治疗组每日用SASP溶液(0.5 g/kg)连续灌肠7d后处死.经不同处理和治疗后,运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NF-κB p65及COX-2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及SASP治疗组的NF-κB p65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 COX-2的表达水平亦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复方甘草酸苷组及SASP治疗组的NF-κB p65、COX-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及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久泻灵颗粒治疗7天、14天、21天组及阳性对照(SASP)组,用药治疗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qPCR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结肠粘膜形态学评分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评分均有降低,差异显著(P <0.01);免疫组化SP法结果显示:TLR4、NF-κB p65在模型组大鼠中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均减弱(P<0.05);RT-qPCR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减弱(P<0.05)。结论 久泻灵颗粒可减轻了结肠粘膜炎症反应,起到了修复粘膜的作用,其原因与降低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 TLR4、NF-κB p65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久泻灵颗粒治疗7、14、21 d组及阳性对照(SASP)组,用药治疗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qPCR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结肠黏膜形态学评分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评分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0.01);免疫组化SP法结果显示:TLR4、NF-κB p65在模型组大鼠中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均减弱(P<0.05);RT-qPCR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减弱(P<0.05).结论 久泻灵颗粒可减轻结肠黏膜炎症反应,起到修复黏膜的作用,其原因与降低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 TLR4、NF-κB p65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肠汤对大肠湿热型UC大鼠肠组织NF-κB p65及TLR4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加乙酸配合饮食加环境复合法,复制大肠湿热型UC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和TLR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TLR4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清肠汤各剂量组和SASP组NF-κB p65、TLR4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NF-κB p65、TLR4表达降低。很可能是清肠汤治疗大肠湿热型UC大鼠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病变结膜粘膜局部形态学变化,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组4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免疫加局部刺激的方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柳氮磺胺吡啶组及乌梅丸组分别灌胃给柳氮磺胺吡啶(80g/L SASP10mL/kg,每日1次)和乌梅丸小煎剂(每mL含生药2g,14.3mL/kg,每日1次);治疗结束后分别在光镜与电镜下观察各组病变结肠粘膜局部形态学变化。结果 病理切片及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经乌梅丸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病变结肠粘膜明显修复好转,其改善程度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结论 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7.
徐晓云  李冬斌  李彬 《疑难病杂志》2012,11(3):181-183,23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白介素-8(IL-8)的表达及三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内镜活检UC活动期结肠黏膜标本68份(UC组)及30例正常人结肠黏膜标本(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TLR4、NF-κB p65、IL-8的表达水平,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UC组结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和固有层TLR4、NF-κB p65、IL-8呈阳性表达,染色为深棕黄色,较健康对照组表达均显著增强,且不同病理分级间比较,Ⅲ级>Ⅱ级>Ⅰ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肠黏膜中TLR4、NF-κB p65、IL-8的表达均高度上调,并随UC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清肠败毒饮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分别给予清肠败毒饮和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14d后处死.观察结肠黏膜形态学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清肠败毒饮可显著改善实验性UC大鼠结肠黏膜病变,降低NF-κB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败毒饮能减轻实验性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降低NF-κB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及下游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Baicalin)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给药10d后,留取结肠组织标本,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观察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IL-1)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100mg/kg组能显著改善结肠大体形态,黄芩苷(25、50、100mg/kg)干预后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各炎症因子的分泌,黄芩苷高剂量组能降低IL-1、IL-8和TNF-α表达水平,但与SAS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黄芩苷高剂量组能降低NF-κB的水平,促进IκBα水平(P<0.05)。结论?黄芩苷能够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发挥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0.
Wu LG  Gan HT  Ou YQ  Peng L  Zhang 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0):1394-1399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诱饵”寡核苷酸(NF-κB Decoy ODN)对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的影响,为寻找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6只BALB/C小鼠按编号抽签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NF-κB“诱饵”ODN组;DSS+错配物ODN组;DSS+生理盐水组,每组9只.方法(1)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尿素氮、肌酐、随机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2)取小鼠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及组织形态学观察.(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F-κB p65在结肠黏膜细胞内的表达.(4)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肠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5)共聚焦显微镜观测NF-κB“诱饵”ODN在小鼠结肠黏膜内的分布.结果(1)5%DSS处理的3组小鼠的DAI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及肠黏膜组织内TNF-α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NF-κB“诱饵”ODN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错义NF-κB“诱饵”ODN组和生理盐水组(均P<0.01).(2)5%DSS处理的3组小鼠其肠黏膜组织NF-κB p65的表达以胞核为主,而且这3组间NF-κB p65胞核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反,正常对照组小鼠NF-κB p65以胞质表达为主.(3)NF-κB诱饵ODN可有效进入小鼠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组织.(4)各实验组小鼠肝、肾功能及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诱饵’ODN对小鼠DSS结肠炎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组织中细胞质衔接蛋白(Act1)、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介素17(IL-17)的表达及三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例UC活动期病例为UC组,按肠黏膜病理学分级将UC组进一步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将健康体检者或结肠单发息肉切除术后复查肠镜结果正常者(30例)设为正常对照组。各组结肠黏膜中Act1、NF-κB p65、IL-17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UC组Act1、NF-κB p65与IL-17表达水平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UC组结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和固有层Act1、NF-κB p65、IL-17表达均呈阳性,而且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 P<0.05);UC各亚组之间表达强度依次为Ⅲ级>Ⅱ级>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中Act1、NF-κB p65与IL-1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UC肠黏膜中Act1、IL-17、NF-κB p65的表达均上调,并随UC病理分级的升高而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肠病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核因子-κBp65(NF-κBp65)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清洁级SO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6)、模型组(n=8)、肠病方组(n=10)。采用冰乙酸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观察电针“肠病方”后UC模型大鼠血清IL-6及NF—κBp65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肠病方组大鼠血清中IL-6及NF-κBp65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腧穴“肠病方”对UC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6及NF—κBp65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对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依赖的条件性位置偏好(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海马的影响,同时采用特异性抑制剂TAK-242抑制Toll样4受体(Toll-like receptor 4,TLR4),减轻MA依赖诱导的海马神经炎症。  方法  建立MA(10 mg/kg,ip,14 d)依赖大鼠CPP模型,分别为生理盐水组、MA组、TAK-242组、MA+TAK-242组。TAK-242组和MA+TAK-242组先分别腹腔注射抑制剂TAK-242(3 mg/kg),1h后MA+TAK-242组再腹腔注射MA(10 mg/kg)。采用Western Blot实验和采用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MA依赖CPP大鼠海马中TLR4、MyD88、TRAF6、IκB-α、p-IκB-α、NF-κBp65、p-NF-κBp65蛋白的表达和mRNA表达。  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MA组TLR4、MyD88、TRAF6、NF-κBp65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P < 0.001或P < 0.01),IκB-α的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P < 0.01),p-IκB-α、p-NF-κBp65的表达升高(P < 0.01或P < 0.05);与MA组相比,MA+TAK-242组TLR4、MyD88、TRAF6、NF-κBp65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下降(P < 0.001、P<0.01或P < 0.05),IκB-α的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 < 0.01),p-IκB-α、p-NF-κBp65表达下降(P < 0.01或P < 0.05)。  结论  MA依赖可通过激活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诱导CPP大鼠海马神经炎症的发生,采用特异性TLR4抑制剂可以减轻MA诱导的神经炎症。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黏膜MMP-2、NF-κB激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Bf)活制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的影响,并检测其对细胞核因子(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影响,探讨双歧杆菌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双歧杆菌(Bf)组。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NBS)和10%乙醇混溶(1∶1,V/V)灌肠建立大鼠UC模型;双歧杆菌(Bf)给大鼠灌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柳氮磺胺吡啶组则给大鼠灌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则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处理,共4周。4周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的变化(毛色、精神、活动、食欲、睡眠、体力、大便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应用Bf前后NF-κB、MMP-2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应用双歧杆菌制剂后,UC的症状、组织损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同时MMP-2表达较模型组降低(SASP:3.200±0.761;Bf:4.270±1.600,P<0.05),NF-κB的表达也降低(SASP:3.520±1.029;Bf:3.400±1.037,P<0.05),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有明显增加;MMP-2的表达与NF-κB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765,P<0.05)。同时,SASP组与Bf组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生态制剂Bf对UC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核结合活性,进而降低MMP-2的表达完成的,其作用与SASP作用相当,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天麻素(Gastrodin,Gas)对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依赖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海马中TLR4/MyD88/NF-κB通路的作用。方法 建立Meth(10 mg/kg,ip,14 d)依赖大鼠CPP模型,采用低中高剂量的天麻素(10、30、100 mg/kg)干预14 d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方法检测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蛋白和mRNA在海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天麻素干预后TLR4、MyD88、NF-κB p65、TRAF6的蛋白和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 <0.001、P <0.01或P <0.05)、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 <0.01或P <0.05)、IκB-α的蛋白和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 <0.01或P <0.05),天麻素干预后p-IκB-α的蛋白表达降低(P <0.01)。结论 天麻素干预对甲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p-p6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TGP组(50、100、200mg/kg.d),正常大鼠为对照组,8周后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TLR2、TLR4、NF-κB-p-p6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AE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GP(50、100、200 mg/kg.d)给药8周后大鼠AER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TLR2、TLR4与NF-κB-p-p65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GP(50、100、200 mg/kg.d)给药8周肾小球TLR2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肾小管-间质TLR2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TGP(50、100、200 mg/kg.d)给药8周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TLR4、NF-κB-p-p65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 TGP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害,其机制与部分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LR2、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NF-κB p65和COX-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切取手术切除的新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50例(距肿瘤边缘均〉10.5cm)及同期喉部其他疾病患者的喉粘膜组织20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NB-κB p65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NF-κB p65和COX-2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FI)分别为1.20和10.3;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FI)分别为1.26和1.04。结论 NF-κB p65和COX-2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NF-κB p65和COX-2参与了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而且NF-κB p65促进了COX-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LR4、NF-κBp65及负性调控因子Tollip在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肠黏膜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比较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肠黏膜TLR4、NF-κBp65、Tollip的表达情况。结果: TLR4、NF-κBp65在结肠炎组肠黏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TLR4:0.376±0.029, 0.215±0.049, t= 2.731, P=0.013;NF-κBp65:0.746±0.049, 0.206 ±0.063, t=6.055, P=0.000),与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呈正相关(TLR4:r=0.754, r=0.866; NF-κBp65:r=0.548, r=0.919);Tollip mRNA在正常组及模型组表达无明显差异(Tollip:0.288±0.050, 0.140±0.046, t=1.993, P=0.061);Tollip蛋白在结肠炎组肠黏膜固有层的表达高于正常组;Tollip的表达与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呈负相关(Tollip:r=-0.497, r=-0.551)结论:Toll样受体与负性调控因子Tollip的表达失衡参与了IB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