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郸城县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胆结石患者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康复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TNF-α、IL-6、IL-10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胆囊切除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39例和B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39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d、3d的血清CRP、IL-1β、sIL-2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B组,术后1d、3d的血清CRP、IL-1β、sIL-2R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更佳,且患者的炎性应激也更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OC)对患者围手术期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组选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对照组选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4h、24h以及术后第2、3、5天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T3、T4、FT3、FT4和TSH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LC组术中T3、T4、FT4、TSH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术毕开始下降,术后24h基本正常;OC组T3、T4术中开始下降(P<0.05),术后24h最低(P<0.01),术后5d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影响明显优于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01 ~2013-01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0例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组(观察组)和小切口胆囊切除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等.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微循环指标及疼痛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时期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1d及术后1、3、5d的血液黏度指标及血清疼痛递质、抑制相关指标.结果:术后1、3、5d观察组的血液黏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血清前列腺素(PGI2)高于对照组,其他血清疼痛递质及抑制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微循环指标及疼痛相关指标的波动相对较小,更有助于患者围术期的疼痛控制及微循环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74例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均分为三组,各58例。观察A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B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三组患者接受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关手术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三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炎伴结石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相对于基层医院无腹腔镜的情况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是最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74例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均分为三组,各58例。观察A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B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三组患者接受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关手术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三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炎伴结石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相对于基层医院无腹腔镜的情况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是最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淮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检测术前和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血清胃泌素(GA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胃肠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激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较小,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及血液黏滞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1月于本院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干预的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同一时期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干预的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2d与术后3、7d的氧化应激指标及血液黏滞度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d与术后3、7d的氧化应激指标及血液黏滞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3d与7侨d观察组的氧化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血液黏滞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2d至术后3、7d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及血液黏滞度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且其术前至术后的波动也相对较佳。  相似文献   

11.
李才生 《中国现代医生》2014,(1):153-154,15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炎、胆结石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40例设立为腹腔镜组,同期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small incision cholecystectomy,MC)的40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快、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无一例出现胆漏、肝外胆管损伤、隔下感染,腹腔镜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5%(χ2=4.981,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出血的特点,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158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30例并发出血,观察30例患者的出血情况,同时采用相应的方法止血,总结探讨出血的预防措施。选取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158例观察组患者中,30例并发出血,对照组20例并发出血。观察组出血患者经电凝以钛夹钳夹,电凝并填塞止血材料,压迫缝合止血等止血措施后,均成功止血。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8.5±15.6)mL,住院时间为(5.2±2.3)d,切口感染率为5.06%,对照组分别为(85.6±18.2)mL、(7.5±2.1)d、14.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而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术中易并发出血,术者应根据出血情况给予不同的方法止血。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切除胆囊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圣良  翁胜  李来 《安徽医学》2011,32(12):2022-2024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切除胆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低于OC组患者。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综合疗效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作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黄炳成 《微创医学》2014,(5):587-589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0%(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手术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患者负重更轻,有利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邓军辉  李芹 《当代医学》2021,27(13):63-64
目的探究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行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治疗的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指标以及生活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禁食时间、抗菌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观症状、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社会活动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刘光祥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8):920-921,92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2种术式的优越性。方法:105例胆囊疾病患者分为两组,53例行LC,52例行OC,比较2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均较OC组患者减少或降低。结论:L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野清楚、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将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李勇 《大家健康》2016,(8):9-10
目的:对腹腔镜切除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320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的方式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抽出16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在作小切口胆囊切除患者中抽出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机体应激情况及肝功能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8例胆囊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48例进行开放式手术的胆囊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1d和手术后1、3d的应激状态指标血清肾上腺素、血糖、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3d肾上腺素、血糖、皮质醇、IL-6、CRP、TNF-α和肝功能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检测项目术前至术后1、3d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是术后3d仍然高于术前(P均<0.05),较术后1d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和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均小于开放性手术,其对机体的不良刺激更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急性胆囊炎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给予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予对照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7.32±17.28﹚min,术中出血量为(35.29±15.85﹚mL,术后住院时间为(4.2±1.3﹚d,对照组分别为(84.12±10.97﹚min,(47.89±20.30﹚mL,(7.8±2.6﹚d。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对照组为3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