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8例,同期3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4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SAA、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SAA、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SA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临床白蛋白尿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AA、血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SAA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463,P<0.01;r=0.278,P<0.05;r=0.402,P<0.01;r=0.216,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65,P<0.05)。结论 SAA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及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SAA水平增高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肾病血凝四项与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凝四项与血脂检测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三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凝四项和晨尿中微量白蛋白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TC呈正相关(r=0.377,P0.05),与TG呈正相关(r=0.345,P0.05),与Fg呈正相关(r=0.488,P0.01),与PT呈负相关(r=-0.377,P0.05),与APTT呈负相关(r=-0.413,P0.05)。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程进展的过程中会发生血脂代谢的紊乱和体内高凝状态,伴随着肾病的加重,代谢综合征表现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尿蛋白定性阴性组尿白蛋白为20.79×10~(-3)±18.56×10~(-3)g/L,高于正常值(15.00×10~(-3)g/L),尿蛋白可疑组尿白蛋白为64.29×10~(-3)±15.88×10~(-3)g/L,高于尿蛋白阴性组。尿白蛋白随年龄、病程、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及肾病的程度加重而增加。尿白蛋白与视网膜病变(r=0.84)、与周围神经病变(r=0.88)、与年龄(r=0.35)、与病程(r=0.26)等呈正相关。提示尿白蛋白测定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存在和程度。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尿nephrin排泄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nephrin排泄量的变化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量的关系。方法8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检测所有入选者尿nephrin(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健康对照组患者尿中未检测到nephrin排泄,糖尿病组尿液中可检测到nephrin。正常白蛋白尿患者可检测到微量nephrin排泄,大量白蛋白患者尿nephrin/尿肌酐比值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尿nephrin/尿肌酐比值与尿白蛋白/尿肌酐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nephrin排泄增加,并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93例和体检健康体检者70例,对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晨起空腹及随机)、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血肌酐、尿常规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上述不同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早期诊断灵敏度.结果 晨起、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成显著正相关,晨起空腹尿ACR与UAER、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6(P<0 01),r=0.906,(P<0.01);随机尿ACR与UAER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6(P<0.01),r=0.738,(P<0.01).2型糖尿病组尿ACR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比较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血肌酐、尿素氮、尿ACR诊断糖尿病肾病敏感性比较,尿ACR阳性率显著高于前两者,P<0.01.结论 晨起空腹及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两者均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7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6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分为肾病组与非肾病组,各82例;随机纳入于本院健康体检者82名作为常规组。分别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及尿液,对比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比值。结果比较常规组与非肾病组患者的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组患者的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比值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尿中微量白蛋白/肌酐排泄率的相关性。方法对96名己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的测定,按结果分组比较。结果HbA Ic与mALB/Cr在A、B、C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T2DM中HbA Ic与mALB/Cr呈正相关(r=0.792,P=0.012)。结论有效的控制血糖可以减少糖尿病肾损伤的程度,预防早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肌酐比值在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将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normo-albuminuria, NA)组(38例)、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 MA)组(36例)及临床白蛋白尿(clinical albuminuria, CA)组(38例),并以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各组的尿NGAL浓度,并计算尿NGAL/肌酐比值。比较正常对照组及2型糖尿病各组的尿NGAL水平,并与其他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的尿NGAL/肌酐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9.13(3.92~17.36) ng/mg;NA组,16.46(6.94~27.07) ng/mg;MA组,20.16(6.76~44.35) ng/mg;CA组,26.89(10.60~56.94) ng/mg](P0.05),而在2型糖尿病各组间,CA组、MA组的NGAL/肌酐比值明显高于NA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尿NGAL/肌酐比值与UACR、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与尿微量白蛋白相比,尿NGAL/肌酐比值可能较更早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伤,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其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上海邮政职工微量白蛋白尿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从2018年1~12月医院健康体检的上海邮政职工4289例中选取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者536例为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者5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肥胖率、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进行比较分析;再对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与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肥胖率、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与身体质量指数(身体质量指数≥27 kg/m2)、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0.228、0.147、0.154,P<0.05),与血糖相关性不明显(r=0.3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身体质量指数越大,收缩压、舒张压越高是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上海邮政职工中,肥胖和微量白蛋白尿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型糖尿病组10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进行研究,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尿蛋白组(3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4例)和临床蛋白尿组(30例)。测定各组研究对象血清CRP,TNF-α,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等,并进行比较。结果:①2型糖尿病患者CRP,TNF-α犤正常血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CRP分别为(2.44±1.90),(6.33±5.56),(18.35±15.39)mg/L;TNF-α分别为(1.53±0.22),(1.93±0.39),(2.64±0.36)μg/L犦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07±0.36)mg/L,(1.01±0.27)μg/L犦(t=2.002~2.592,P<0.05~0.01)。②CRP,TNF-α水平随尿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增加。③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与病程、血肌酐、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TNF-α呈正相关(r=0.301,0.354,0.312,0.390,0.311,P<0.01),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sensitiveindex,ISI)呈负相关(r=-0.356,P<0.05);TNF-α水平与病程、血肌酐、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CRP呈正相关(r=0.367,0.432,0.356,0.465,0.324,P<0.01),与ISI呈负相关(r=-0.595,P<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高水平的血清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113例高血压患者及76例健康体检人群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结果:高血压组和健康体检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早期肾脏损害有关,对防治早期肾脏损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微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477例T2DM患者根据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HUA)与非高尿酸血症组(NUA),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微血管病变的合并率,比较微血管病变组和非微血管病变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并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HUA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NUA组,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NUA组,HUA组DR、DN的发病率均高于NUA组(P<0.01);(2)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相比,年龄、血压、体质指数、UA、肌酐、尿素氮、e-GFR等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UA、尿微量白蛋白与DR的发生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年龄、UA与DN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是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lb)/肌酐(C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及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67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55例)及PDR组(28例),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选择69例糖尿病肾病(DN)和57例糖尿病初期未发生微血管病变的住院糖尿病病人(DM)为观察组,53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的MPO、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胱抑素C(CysC)的含量,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N组血清MPO与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均呈正相关(r=0.478;0.367),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MPO与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相关性低(r=0.171,0.134),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MPO与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相关性低(r=0.127,0.129),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O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除尿微量白蛋白外的另一个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的诊断指标。MPO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防和治疗,减少微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提高DM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37例。对合并与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37例入选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80例(占33.6%)。(2)与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相比,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的年龄更大(P<0.05),糖尿病病程更久(P<0.01),空腹血糖较对照组高(P<0.01),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较对照组升高(P<0.01),但是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总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血清总胆红素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益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随机尿样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24h尿白蛋白定量测定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免疫比浊法和酶法检测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24h尿白蛋白定量,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A1c的浓度,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数值为1.46±0.83,明显高于对照组0.42±0.14(P<0.01),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h尿白蛋白定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0.025,0.038。结论:随机尿样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呈高度等级相关,可以快速诊断微量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Pentraxin-3(PTX3)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探讨PTX3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5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与临床白蛋白尿组,分别检测3组PTX3、血糖、血脂、HS-CRP、γ-谷氨酰转移酶等。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临床白蛋白尿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PTX3与UAER呈正相关(r=0.667,P<0.01)。各组间年龄、FPG、TG、GGT、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X3水平与白蛋白尿相关,PTX3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PTX3水平升高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116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并计算ACR值。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分期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分析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相关性,分析ACR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分期增加,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逐渐增加(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尿微量白蛋白、ACR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分期呈正相关(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ACR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ACR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与肾脏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肾脏损伤越重,ACR水平越高,通过检测其水平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肾损伤,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及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且资料完整的286例初诊T2DM患者,测定其血脂、24h尿白蛋白、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C肽等。两次24h尿白蛋白定量为30—300mg被定义为微量白蛋白尿。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所有患者均由眼科医师进行扩瞳后眼底检查明确有无眼底病变。结果(1)本研究人群中,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9.58%(56/286)。(2)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分别占19.57%(45/230)与33.93%(1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9,P=0.021);微量白蛋白尿组的空腹血糖、HbA1c、HOMA-IR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空腹血糖:(11.08±1.76)、(9.24±1.65)mmol/L,HbA1c:(11.54±1.59)%、(9.39±1.64)%,HOMA—IR:(3.73±0.42)、(3.50±0.30),t值分别为-6.148、-7.533、-3.774,P均〈0.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微量白蛋白尿与空腹血糖(r=0.460)、HbA1c(r=0.499)、HOMA—IR(r=0.308)、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0.405)呈正相关(P均〈0.01)。(4)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β=-0.804,P〈0.01)、HbAle(β=-0.455,P〈0.01)、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β=1.527,P〈0.05)是影响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住院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与空腹血糖、HbA1c、HOMA—IR相关,同时更容易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以探究GSK-3β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UAE),将其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UAE<30mg/24h)4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24h≤UAE≤300mg/24h)39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UAE>300mg/24h)32例,另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液中白蛋白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GSK-3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尿白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GSK-3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尿白蛋白正常组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GSK-3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相比,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GSK-3β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GSK-3β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肌酐、血尿酸、UAE、病程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酸、UAE影响GSK-3β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GSK-3β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并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临床监测血清GSK-3β水平变化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