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经络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沟通上下,联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枝,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相似文献   

2.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核心。建国以来 ,经络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十五”期间被列为中医研究领域两大支柱项目之一。络脉作为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引起广大学者的注视 ,冀以通过研究络脉来切入对经络实质的研究。1 络脉的定义及循行《灵枢·脉度》言“经脉为里 ,支而横出者为络 ,络之别者为孙络” ,说明络脉是从正经分出的 ,是经脉的分支 ,是由经脉分出的行于浅表的支脉 ,由十五络、孙络、浮络组成。雷氏[1 ] 认为 :络有广义 ,狭义之分。广义之络包含“经络”之络与“脉络”之络。经络之络是对经脉支横…  相似文献   

3.
经脉是以神经为主的“络”的感应重心的连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仰光 《光明中医》2002,17(6):14-15
经络学说中的一些概念颇为杂乱模糊 ,经络的物质基础离不开神经系统、血管等网络状组织 ,经脉实际上就是神经等网络状组织局部感应重心的连线 ,现作一具体阐述。1 关于经络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经络为“经”与“络”的总称 ,“经”为主干 ,“络”为其它的分支网络。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各组织器官的相互联系主要是依靠经络的沟通联络作用来实现的 ,从经络的“网络”、“通路”等概念 ,就极易使人联想到神经、血管等。《灵枢·本胜》曰 :“经脉者 ,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海论》曰 :“经脉者 ,内属于脏腑 ,…  相似文献   

4.
经脉和络脉合起来统称经络,是中医学脏腑、经络、气血三大基础理论之一。经络理论博大精深,数千年来不仅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经”有路径的含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纵向循行的粗线。“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分支,横向循行的细线。  相似文献   

5.
<正>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尤其是针灸科)的临床实践,特别是现代针刺麻醉的成功,进一步证明经络学说的科学性,应当努力学习,继承发扬。一、经络的意义和内容经络是体内运行气血、联络周身的一种特殊系统。它包括经和络两部分。干线叫经,如《医学入门》说:“脉之直行者为经”。所谓络,即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如《灵柩·脉度篇》说:“支而横出者为络”。经络遍布全身,将人体所有的内脏、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  相似文献   

6.
络病辨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小青 《中医杂志》1997,38(10):584-585
中医诊断学所述经络辨证,内容包括十二经病证、奇经八脉病证,而络脉病证论述较少。现将络病辨证的内容,研究整理于次。1 辨层次络病,或络脉之病,是指经络之“络”受邪而其功能失调所表现的病证。从病变层次讲,有浅有深,这是因为络本身特点所决定的。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络,又称络脉,有网络的意思。经络“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  相似文献   

7.
“经穴区”应用理论,包含“经脉区”和“腧穴区”两方面内容,是五绝指针疗法在应用经络穴位治疗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延伸的应用技术学说,是对中医经络穴位理论的全面应用经验的总结,主要涉及到了对络脉、浮络、孙络、孙孙络理论的认识、探讨与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腕踝针区域划分与十四经分布、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腕踝针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经络学说认为,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连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等。经络系统是人体重要组织结构,大量科学实验证明,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并与神经、血管、内分泌系统密切相联,是独立于神经、  相似文献   

9.
曲丽芳 《中国针灸》2006,26(9):676-678
从文字、医理两方面对经、络、脉、经络、经脉等中医术语的中文含义及英文翻译进行比较,提出《内经》所言经脉应包括经络系统和脉管系统两部分。无论从字形词义上考察,还是从功能结构上论证,经谓纵行(logngitude),络谓网络(net),脉是血管(vascular),经络(channels and collaterals)与经脉(the meridians and vasculature)的概念和功能不容混淆。古人经脉合称,目的之一在于借脉管系统的有形分布了解经络系统的网络状态。将“经脉”译作“the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或“channels and collaterals”实际上只翻译了经脉真正含义的一半。  相似文献   

10.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内经》论述经络的篇章很多,以《灵枢》的《经脉》、《营气》、《九针论》、《背(?)》、《逆顺肥瘦》、《脉度》、《寒热病》和《素问》的《骨空论》等篇为主。其内容主要论述了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及十五络脉的循行部位、主病、诊断和治疗,经络的生理功用和临床应用的价值等。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学说的内容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是和人体脏腑有联系的又一组织结构系统,它与脏腑器官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罗的含义,是经的分支,如网罗维络,无处不  相似文献   

11.
经脉、络脉合称为经络。经有路径、途径之义,纵行人体上下,沟通脏腑表里,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联络、网络之义,横行经脉之间,交错分布在全身各处,是经络系统的分支。《灵枢·海论》:“经脉者,內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揭示了经络与人体的有机联系。《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概括了经络的功能作用。经络是沟通內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输布营养、协同完成脏腑功能、维持  相似文献   

12.
经络病候初探——关于是动、所生病候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络病候是针灸理论的重要内容,与经络循行内容共同构成了经络学说的理论核心,《灵枢·经脉》篇中有详细论述。对经络病候的认识,特别是对“是动”、“所生”两组病候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初病在络”与“久病入络” ,初学者常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感到迷惑 ,笔者从分析络脉含义上着手 ,简要阐明“初病在络”、“久病入络”虽说法不同 ,而实质相同 :均为邪气侵入络脉。其根本原因在于 ;络脉是流动的网络 ,邪气深入部位内外不同。1 络脉是流动的网络络脉形态学涵义 络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经络系统中由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灵枢·脉度》有云 :“经脉为里 ,支而横者为络 ,络之别者为孙” ,说明在形态上经脉较为粗大 ,是主干 ,络脉是细小支横别出的部分。络脉是一个系统群体 ,每一络脉系统中 ,各级支横而别者又…  相似文献   

14.
《灵枢·经脉》篇记载的十二经证候,是经脉病理变化的反映,朴素而详尽的纪实。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方法,就是在脏象学说结合经络证候的基础上充实和发展起来。十二经证候对针灸厥证论治也有很大的启发。剖析证候产生之因,探讨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证候对针灸治疗的指导价值,对于针灸理论和临床都是有裨益的。一、十二经证候产生的原因根据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的原理,十二经证候可分为由肢体病变产生的“外经”证候和由脏腑病变产生的“内脏”证候两个方面,这些证候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经脉循行路线与证候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经络学说”从温(脉)和眽(脉)的雏形概念开始,发展到《灵枢》时代,已经系统而完整。考《灵枢经》中“经络”一词组约二十处,下面归类加以分析。 1.含动词义《灵枢·经脉》曰:“……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经络”二字,似应分解。六经指手三阴三阳之经脉;经后之“络”为动词,就是说,起于五指间的手三阴三阳经脉,与手  相似文献   

16.
正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位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经络通畅,身体就没有病痛,疏通经络能够达到很好的养生功效。何为经络"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  相似文献   

17.
心包经某些经穴—心脏的相关联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 经穴—脏腑相关理论是经络学说的核心,每条经脉在体表既有特定的循行路线,又以其所属的脏腑而命名,正如《灵枢·海论篇》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表明经络与脏腑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于心包络……,是主脉  相似文献   

18.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经脉是主干,络脉为分支。络脉有十五别络、孙络、浮络之分。络病即是以络脉阻滞为特点的一类病证。有关络病学说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至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得到发展,于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提出“久病入络”说与“久痛入络”说及其理、法、方、药,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近10年来,在基础、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突破,试分述如下。 1 络病理论基础研究 茅氏[1]通过考察和总结络病及通络方法的历史沿革,提出通络法与络病理论渊源于《内经》、《难经》,…  相似文献   

19.
1.中医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足与脏之间是通过经络相联系,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中10条经脉由足部起始或终结,即从头走足的足三阳经与从足走腹的足三阴经;奇经八脉中的阴维脉,阴跷脉,  相似文献   

20.
第九讲 经络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分布、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及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应用的一种基础理论。经络学说与阴阳五行、脏象等学说,共同组成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它又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