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胆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例胆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诊断、治疗和预后.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本组8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均被误诊为原发性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3/8的患者CEA和GGT高于正常值,2/8的患者ALP高于正常值,1/8的患者ALT高于正常值,3/6的患者CA242高于正常值,4/7的患者CA19-9高于正常值,AST、TBil、DBil均在正常范围.根据肿瘤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肿瘤平均直径为(5 ±3)cm.5例患者出现肝门部、肝十二指肠韧带以及胰头后方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检查为胆囊腺鳞癌.8例患者随访至2011年4月,2例生存,无明显不适症状,生存时间为2~3个月;6例死亡,死因为肿瘤复发或转移,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4~13个月).结论 胆囊腺鳞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依靠术后病理检查.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惟一有效手段,但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一种主要用普通吸引器协助分离暴露胆囊三角的操作手法在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切除术中的有效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病人68例,女性38例,男性30例,其中有黄疸者(A组)26例,无黄疸者(B组)42例,两组均经MRCP检查排除胆总管结石.采用微创三孔术式,不用超声刀.术中主要通过吸引器的钝性剥、推及吸引,暴露出胆囊三角.胆囊管及胆囊血管用可吸收缝线结扎.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经腹腔镜完成全胆囊切除术,无中转开腹.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9.7±13.4) min,显著长于B组的(30.1±10.7)min,P<0.01;术中出血量A组为(45.8±16.7) ml,显著多于B组的(20.4±13.5) ml,P<0.01;A组引流管放置数显著高于B组;A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除A组和B组各出现1例术后脐疝外,所有病例均无术后出血、胆漏、胆管损伤、腹腔感染、脐部切口感染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采用吸引器等普通腹腔镜器械可以完成结石嵌顿的重症炎性胆囊切除术,避免手术中转或次全胆囊切除;可吸收缝线可避免金属夹引起的并发症和减少手术成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胆囊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12年收治的4例胆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中,3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癌组织中含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CK8/18及CK5/64阳性;4例患者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80 d,均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胆囊腺鳞癌非常罕见、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现时分期已较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与胆囊腺癌相比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瘘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际辉 《消化外科》2004,3(3):171-17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囊管瘘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LC术后胆囊管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为女性,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临床表现分别为原有心律失常的加重,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以及脐部穿刺孔溢出胆汁样液。确定诊断的时间分别是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20天。2例再次行腹腔镜手术,套扎关闭开放的胆囊管,腹腔冲洗并引流;1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并经内镜乳头切开及置入胆道支架。3例均获治愈。结论 LC术后胆囊管瘘临床表现多样,B超可以发现腹腔积液,确定诊断依赖于MRCP和ERCP。微创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处理这一并发症。腹腔镜再手术可以有效地关闭开放的胆囊管;内镜下引流的方法要有有效的腹腔引流的配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囊腺瘤的癌变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7例胆囊腺瘤及癌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腺瘤无特殊临床表现,B超是发现胆囊腺瘤的主要方法.37例中腺瘤29例,腺瘤癌变8例,癌变率为21.6%.37例均行手术治疗,行剖腹胆囊切除2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11例(其中1例术中中转开腹),腺瘤癌变患者根据肿瘤浸润的深度选择手术方式.腺瘤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胆囊腺瘤有较高癌变率,一经确诊,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虽然胆囊管属于胆囊的一部分,但胆囊管癌与胆囊癌存在诸多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包括肿瘤分型、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根治性手术切除(R0切除)是胆囊管癌首选的治疗手段,也是唯一有治愈希望的方法,因此对于无远处转移、全身情况良好的胆囊管癌病人应该积极实施以根治为目的的切除手术。具体手术治疗方式应根据肿瘤侵犯的范围而定。临床上对胆囊管癌的认识尚存在一些争议,有待进一步积累更多更大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以及进一步探索阐明其肿瘤生物学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囊管结石的临床特点及腹腔镜下处理的要点及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收治的283例胆囊结石中33例胆囊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结果:33例胆囊管结石患者中有23例为多发结石。胆囊管结石并慢性胆囊炎10例,均表现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者23例,其中10例出现胆囊坏疽,2例穿孔。胆囊管结石部位在胆囊管和壶腹部交界处16例,胆囊管中段15例,胆囊管和胆总管交界处18例。术中重视胆囊管的解剖,结合术中情况预判有效减少胆囊管结石的遗漏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胆囊管结石临床表现与其解剖分类相关,腹腔镜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胆囊管结石,重视胆囊管解剖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残留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胆囊颈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42例胆囊颈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36例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加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转开腹6例,中转率4.2%,包括Mirizzi综合征1例、胆囊三角区严重粘连呈"冰冻样"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例.结论 在术前高度重视、术中熟练操作的前提下,胆囊颈管结石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残余胆囊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8例,女15例,年龄29-71岁,平均53.6岁。传统剖腹胆囊切除(OM)5例,小切口胆囊切除 (MC)1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1例。其中急诊手术19例,择期手术4例。 1.2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高位胆囊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位胆囊系指胆囊底位置高踞于肋缘之上 ,超过5cm以上者 ,临床上有其特征性表现 ,施行胆囊切除较为困难 ,容易造成胆道意外损伤 ,因此 ,应引起胆道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自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6月 ,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普外科共施行胆囊切除术 52 0 0余例 ,我们随机抽查 10 0 0例病人 ,发现高位胆囊 2 1例 ,占 2 .1% ,现将高位胆囊疾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 30~ 70岁 ,中位年龄53岁。临床表现 :右上腹疼痛 16例 ,剑下疼痛 3例 ,脐周疼痛 1例 ,肩背部不适 1例 ,有黄疸史者 4例 ,有右胸部外伤史者 1例。…  相似文献   

11.
127例胆囊癌20年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我院近20年胆囊癌病例,为提高胆囊癌的诊治水平提供一些经验。方法 回顾1983年1月-2001年11月间有病理报告证实的胆囊癌127例,前10年58例,后8年69例,对比前后10年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前10年的术前诊断率为29.3%,术后病理诊断率18.9%。后8年分别为60.9%、4.3%,与前10年相比P<0.01。全组NevinⅠ、Ⅱ期的患者共13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随访3年均生存。Ⅲ期以上患者前10年的54例,行标准胆囊癌根治术,术后未做其他治疗。其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的64.8%、24.1%。后8年60例,根治手术率达38.3%(P<0.05),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1.7%(P>0.05)及43.3%(P<0.05)。本组无腹腔感染、胆漏、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胆囊癌起病隐匿,与有多年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有关;B超及CT检查可提高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术中对胆囊局部增厚、变硬或隆起性病变做冰冻检查,是防止漏诊的必要手段。胆囊癌根治术是提高患者1、3年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胆囊癌65例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5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率仅为61%(40/65).手术切除率为52.3%,单纯胆囊切除术5例(占7.69%),胆囊+肝楔状切除术8例(占12.3%),胆囊+肝楔状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19例(占29.2%),胆囊+肝楔状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占3%).未切除率为47.6%,胆-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16例(占24.6%),胃-空肠吻合术5例(占7.6%),仅作剖腹探查术10例(占15.3%).Ⅰ期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100%,Ⅱ期为78%,Ⅲ期为37%,Ⅳ期患者仅生存2年,Ⅴ期存活1年.结论 :B超和CT是早期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最佳选择,术后综合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至2005年收治的56例胆囊癌病例临床资料。结果胆囊癌44.64%(25/56)合并胆囊结石,26.79%(15/56)有乙肝病史,30.36%(17/56)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72.98%(27/37)女性患者有多胎生产史。术前误诊疾病依次为结石、腺瘤和肝癌。有4例检查血γ-GT,其结果均高于正常值。癌原发于胆囊颈部为29.73%(11/37)、体部为29.73%(11/37),胆囊底部为16.22%(6/37),胆囊管部占5.41%(2/37),胆囊体部和底部占13.51%(5/37),另有5.41%(2/37)位于胆囊颈体交界部。本组癌的原发部位分别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和患者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胆囊癌转移部位多为肝脏(14/56)。有2例肿瘤组织浸润胆囊壁内神经束衣。结论结石、乙肝、血吸虫和多产是其高危因素;γ-GT可能是胆囊癌有潜力的肿瘤标志物。胆囊癌多位于胆囊颈部和体部,并具有沿神经浸润的特性;肿瘤的恶性程度与其原发部位和患者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4.
胆囊结石伴胆囊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及胆囊结石伴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27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27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男10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1.7。平均年龄68.5岁,其中60岁以上22例。临床症状最常见为腹痛(85.2%)。既往有明确胆结石病史患者15例,入院后发现胆结石的有12例。行B超检查的23例,诊断胆囊癌的有12例(52.2%)。CT结合增强扫描检查12例,诊断胆囊癌的有8例(66.7%)。行肿瘤根治切除者8例,根治率29.6%。随访13例,随访期为3个月~7年,获随访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2个月。结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发病因素之一,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晚期治疗效果差,伴胆囊结石的胆囊癌关键是要引起重视,不能满足胆囊结石的诊断而遗漏胆囊癌。对胆囊结石患者要密切随访,高危患者要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胆囊鳞癌、腺鳞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7~2014年间收治的14例胆囊鳞癌、19例胆囊腺鳞癌,并对国内20例胆囊鳞癌、58例胆囊腺鳞癌进行复习。结果随访到的24例中生存时间6个月以内的8例,其中围术期死亡2例;生存时间6个月到1年内的6例;1年到2年的6例,2年到3年的2例;超过4年的2例。随访到的有6例仍健在,术后至随访时间分别为12个月、12个月、18个月、31个月、51个月、54个月。结论对于胆囊鳞癌及腺鳞癌患者的治疗应与一般胆囊癌的治疗类似,即使出现周围脏器受侵,仍应力争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水平 ,加强对本病的发病、病理分期及转归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 195 6~ 1998年间收治的 6 79例胆囊癌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胆囊癌的发病近年来有增高趋势而外科治疗仍不尽如人意 ,多数病人一经诊断已属晚期 ;胆囊癌多发于高龄女性病人 ,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 3∶1;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6 0 %的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癌的手术前诊断与手术中发现的符合率过低 ,不少病人是以诊断胆结石病或急性胆囊炎而手术 ,意外地发现胆囊癌 ;更有不少病人因为只注意胆囊结石的诊断而延误了对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 ;胆囊癌的病理分型以腺癌居多 (84 4% ) ;影像医学的发展可望发现早期病例 ,改善预后。结论 加强对本病的发病 ,病理分期及转归的认识以及各种检查手段的合理运用是获得早期诊断及改善预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26例胆囊癌累及肝门部胆管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21例行肿瘤切除,其中8例行HPD(肝部分加胰头十二指肠切除),12例行胆囊加肝部分及肝门部胆管切除(11例内引流,1例外引流),1例行胆囊加肝部分切除;另5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而仅行外引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21例随访2~34个月,仍存活15例,其中2例已存活2年以上,1例术后1周死于MOF,5例于术后生存3~15个月。结论:对累及肝门部胆管的胆囊癌也应积极手术,争取切除肿瘤,重建胆肠引流;HPD和骨骼化清扫是提高此类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手段;用PMOD进行刮吸法解剖,可以对肝内胆管精细分离,这对手术成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肝癌缺失基因(deleted in liver cancer I,DLC-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48份胆囊癌及15份胆囊炎组织中DLC-1表达结果.结果 DLC-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黏膜,与临床分期、肿瘤分级、淋巴和远处转移均有相关性.结论 DLC-1的阳性表达可作为预测胆囊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并有望成为基因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Eighty-seven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over a 15-year period were reviewed. Macroscopic curative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30 cases, 6 of which received second-look operations, and their cumulativ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was 42.6 per cent. Histological and clinical analysis of our cases initially diagnosed by postoperative histologic examination revealed that the depth of carcinomatous invas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the indication of second-look operation, and that the second-look operation is mandatory for the inapparent carcinoma limited to the muscularis or subserosa.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of the second-look operation were: resection of the anterior inferior and medial inferior areas of the liver and dissection of the regional lymph-nodes. The presence of invasion of carcinoma to the cut end of the cystic duct or severe carcinomatous invasion to the lymphatic vessels were also important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for a second-look operation. Cases in which lymphatic invasions are remarkably observed, should receive an en bloc hepato-cholecystectomy plus a resection of the extrahepatic bile duct with neural tissues and soft fatty tissues in the hepatoduodenal ligament in a two-stag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20.
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103例胆囊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0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82个月.平均(23.17±17.98)个月.全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9.57±18.4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25.0%和8.0%.单因素分析示血清CA19.9水平、总胆红素水平、腹部包块、肿瘤TNM分级、Nevin分期、UICC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神经、淋巴管、血管浸润、肝十二指肠韧带侵犯、肝转移、手术方式、腹腔转移、邻近脏器侵犯与胆囊癌生存率显著相关(P均<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按照其作用强度得出影响胆囊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依次为:UICC分期、手术方式、肿瘤淋巴管浸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侵犯.结论 UICC分期、手术方式、肿瘤淋巴管浸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侵犯是胆囊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