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诱发YMDD变异39例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1年1月~2004年1月,我们应用拉米夫定为105例进行了治疗与护理,39例发生了HBVDNA多聚酶活性区的变异(YMDD变异),现将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治联合组)58例,采用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抗病毒治疗;另选择同期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治单药组)57例,采用拉米夫定片单药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阴转、乙型肝炎病毒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等情况,并对20例初治联合组、12例初治单药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个月在B超引导下行肝组织穿刺术作组织学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分比较。结果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率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初治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HBV DNA阴转率与初治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血清PCⅢ、ⅣC、HA、LN水平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与抗病毒疗效和未发生病毒变异密切相关。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较拉米夫定片单药治疗能更明显地抑制HBV复制,从而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5.
拉米夫定是全球和我国第一个被批准作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核苷类药物,它可以有效地抑制HBV的复制,但是随着疗程的延长,HBV出现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基序(YMDD)变异的概率增加,HBV变异后产生对拉米夫定耐药,其中仅少数患者病情加重,现对拉米夫定治疗的4例乙型肝炎患者出现YMDD变异后加重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发生YMDD变异情况,及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是否存在天然变异的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Taqman荧光技术对海南地区11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YMDD检测,一组8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及保肝治疗,另一组30例为对照组只给予保肝治疗,治疗1年对患者HBV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定性检测,观察是否有突变。[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在用药1年后有31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IDD变异有15例,YVDD变异有7例,YIDD+YVDD变异有9例,变异株中有19例伴HBVDNA、ALT水平高于正常水平;而对照组有11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IDD变异有2例,YVDD变异有1例,YIDD+YVDD变异有8例。[结论]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存在YMDD变异株,l临床上在应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应对患者是否存在YMDD变异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诱发乙肝病毒(HBV)发生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CR结合Taqman探针技术检测YIDD/YVDD变异,并对120例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前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72周,有34.17%(41/120)的慢性乙肝患者血中HBV发生YMDD病毒变异。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组YMDD变异率低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HBV发生YMDD病毒变异与患者的治疗方案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与ALT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前严格根据患者的HBVDNA载量和ALT水平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治疗时机,是减少耐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发生YMDD变异情况,及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是否存在天然变异的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Taqman荧光技术对海南地区11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 YMDD检测,一组8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及保肝治疗,另一组30例为对照组只给予保肝治疗,治疗1年对患者HBV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定性检测,观察是否有突变。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在用药1年后有31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IDD变异有15例,YVDD变异有7例,YIDD+YVDD变异有9例,变异株中有19例伴HEV DNA、ALT水平高于正常水平;而对照组有11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IDD变异有2例.YVDD变异有1例.YIDD+YVDD变异有8例。结论: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存在YMDD变异株,临床上在应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应对患者是否存在YMDD变异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YMDD变异后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96例,分为A组36例,继续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疗程52周;B组32例,改用α-干扰素治疗,疗程26周;C组28例,改用阿德福韦治疗,疗程52周。结果:α-干扰素组和阿德福韦组HBVDNA转阴率分别是43.8%和64.3%,ALT复常率分别为62.5%和71.4%,与拉米夫定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发生YMDD变异后,继续使用拉米夫定治疗效果不理想。对干YMDD变异的患者,改用阿德福韦或α-干扰素治疗后,疗效比拉米夫定好。 相似文献
10.
翟秀伟陈艳芝段培增张思荣张学林郭霞 《医学检验与临床》2021,32(7):25-28
目的:探索服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的相关临床检验指标,为早期预测拉米夫定发生耐药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服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在治疗前检测和治疗后6、9、12个月检测患者YMDD变异情况、HBV DNA载量、血清ALT水平、HBeA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耐药性变异类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95例来自本院肝炎门诊和病房的YMDD变异阳性血清样品,应用限制性内切酶MboⅠ和EarⅠ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及分型,并作遗传进化树图分析验证。结果95例样品中检出C型75例,占79%;B型20例,占21%,进化树图分析证明酶切分型法确切可靠;B型病毒的YVDD变异、YIDD变异及YMDD+YVDD+YIDD联合变异的例数分别为11例、5例和4例,而C型中则分别为35例、27例和13例,对B、C基因型与YMDD变异类型间作卡方检验,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6,P=0.710)。结论使用MboⅠ和EarⅠ酶切分型操作简单,结果可靠。HBVB型和C型病毒感染对发生不同YMDD变异类型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泉州地区乙肝病毒YMDD变异的类型,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后及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乙肝病毒(HBV)发生YMDD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Taqman荧光技术对泉州地区11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 YMDD检测,一组66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及保肝治疗,另一组48例为对照组只给予保肝治疗,治疗1年对患者HBV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定性检测,观察是否有突变.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组在用药1年后有24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VDD变异有15例,YIDD变异有6例,YIDD YVDD变异有3例,其中变异株中有15例,伴有HBV DNA、ALT高于正常水平;而对照组有17例发生YMDD突变.其中YVDD变异有9例,YIDD变异有4例,YIDD YVDD变异有4例.结论 泉州地区乙肝病毒变异株主要是YVDD型,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存在YMDD变异株,临床上在应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惠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应对患者是否存在YMDD变异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 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同时予以α1b-干扰素5 MU/d,肌肉注射,2周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为1年;对照组20例,单用拉米夫定100 mg/d,疗程为1年。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HBV YMDD变异率分别为10.0%和30.0%(P0.0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和35.0%(P0.05)。治疗组YMDD变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能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但可降低YMDD变异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每年都有十几万人死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和永久性抑制病毒,这样可以降低HBV的致病作用或感染性,阻止或降低肝脏坏死及炎症变化,防止肝脏纤维化,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拉米夫定是目前抗病毒治疗中比较有效的药物,应用该药的绝大部分乙肝病人都会出现ALT的复常,临床症状的改善,部分病人出现HBeAg的血清转换,HBV—DNA的阴转,而且副作用小,应用方便且比较经济。但应用过程中,尤其疗程超过九个月的一部分病人会有YMDD变异株的出现,个别出现变异的病毒复制,个别转为重症肝炎。本文就100例拉米夫定患者9个月到18个月期间出现YMDD变异的25例进行分析,服用时间18个月的YMDD变异为25%,变异的个别病例病情加重,ALT、TBL升高,HBV—DNA恢复治疗前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发生HBV YMDD变异后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并发生HBV YMDD变异的CHB患者,另选择未发生HBV YMDD变异的CHB患者作对照组.探讨血清HBVDNA载量与HBV YMDD变异类型、变异发生时间的关系.结果 CHB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HBV YMDD变异组HBVDNA载量明显高于HBV YMDD未变异组(P〈0.01).HBV YMDD变异类型(YVDD、YIDD、YVDD/YIDD)的分布与血清HBVDNA载量无相关性.HBVDNA载量与发生HBV YMDD变异的时间有相关性.随着HBVDNA载量的升高,发生HBV YMDD变异的时间越来越早.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和HBV YMDD变异,可动态观察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HBV YMDD变异的情况,对临床治疗和观察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过程中,CHB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 将服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治疗前血清中HBV-DNA水平高低分成两组,低于1.00×105copies/ml为Ⅰ组,高于或等于1.00×105copies/ml为Ⅱ组,对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中HBV-DNA水平与YMDD变异率及变异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清HBV-DNA水平高于或等于1.00×105copies/ml组发生YMDD变异显著高于HBV-DNA水平低于1.00×105copies/ml组(P〈0.01).YMDD变异类型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HBV-DNA水平越高,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越容易产生YMDD变异,YMDD变异类型与血清HBV-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产生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YMDD变异的产生与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并产生YMDD变异的CHB患者53例,分析血清病毒载量水平与YMDD变异类型、产生时间的关系。另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但并未产生YMDD变异的CHB患者53例(1:1配对)对比分析治疗前血清HBV-DNA定量水平。结果 YMDD变异组治疗前血清HBVDNA定量水平显著高于未产生YMDD变异组(P〈0.01)。YMDD变异类型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不相关(P〉0.05),但YMDD变异产生时间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相关(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病毒载量水平越高,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越容易产生YMDD变异,且产生时间越早。血清病毒载量可作为应用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产生的早期预测指标。YMDD变异类型与病毒载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拉米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估妊娠晚期对高传染性孕妇使用拉米夫定降低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感染发生率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妊娠晚期血HBVDNA≥ 10 8copies/ml孕妇给予拉米夫定 10 0mg/d口服至分娩后 4周 ;对照组不用药。两组孕妇于孕 2 8周用药前及分娩前行血HBV标记物及HBVDNA定量检测 ,孕期至产褥期每月随访查体、检测肝功能至少 1次。新生儿出生后 2 4h内免疫接种前 ,股静脉采血行HBV标记物及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拉米夫定组用药后HBVDNA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拉米夫定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高病毒血症 (即HBVDNA≥ 10 8copies/ml)孕妇 ,妊娠晚期使用拉米夫定可显著降低宫内感染发生率 ,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