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治联合组)58例,采用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抗病毒治疗;另选择同期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治单药组)57例,采用拉米夫定片单药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阴转、乙型肝炎病毒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等情况,并对20例初治联合组、12例初治单药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个月在B超引导下行肝组织穿刺术作组织学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分比较。结果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率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初治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HBV DNA阴转率与初治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血清PCⅢ、ⅣC、HA、LN水平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与抗病毒疗效和未发生病毒变异密切相关。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较拉米夫定片单药治疗能更明显地抑制HBV复制,从而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效果显著,但长期应用可发生病毒变异而影响拉米夫定的疗效,最常见的变异是编码多聚酶的P基因C区YMDD变异,即酪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发生氨基酸置换,甲硫氨酸的n204位点被缬氨酸(rtM204V)或异亮氨酸(rtM204I)替换。  相似文献   

3.
抗病毒治疗可延缓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拉米夫定(LAM)在抑制病毒、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等方面效果明确,但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耐药性乙肝病毒(HBV)多聚酶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变异株可导致肝病恶化,甚至肝衰竭,加速病情进展[1].本文观察了LAM联合补肝益肾中药治疗LAM相关的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患者的疗效,以寻求对该类患者更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诱发乙肝病毒(HBV)发生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CR结合Taqman探针技术检测YIDD/YVDD变异,并对120例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前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72周,有34.17%(41/120)的慢性乙肝患者血中HBV发生YMDD病毒变异。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组YMDD变异率低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HBV发生YMDD病毒变异与患者的治疗方案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与ALT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前严格根据患者的HBVDNA载量和ALT水平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治疗时机,是减少耐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背景:理想的神经修复材料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可塑性以及一定的机械强度.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相容性. 方法:将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纯化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或浸提液共同培养作为实验组,并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组.观察细胞在复合材料上的生长、存活及凋亡情况. 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共培养5,7 d,实验组吸光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表面生长良好,胞体发出多个突起,并交织成网状,呈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表现.可见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优良的载体用于构建人工仿生神经.  相似文献   

6.
抗病毒治疗可延缓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拉米夫定(LAM)在抑制病毒、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等方面效果明确,但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耐药性乙肝病毒(HBV)多聚酶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变异株可导致肝病恶化,甚至肝衰竭,加速病情进展[1].本文观察了LAM联合补肝益肾中药治疗LAM相关的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患者的疗效,以寻求对该类患者更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在复杂的局部痛综合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氯胺酮用于复杂的局部痛综合症(CRP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例外伤引起的CRPS病人接受腰硬膜外阻滞治疗,每日治疗一次,两周为一个疗程,所用阻滞液为0.125%布匹卡因20mL复合1.5mg/kg氯胺酮。结果:所有病人在接受3-5次的治疗后都明显好转,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症状都基本完全缓解,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氯胺酮作为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可能在CRPS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1.5mg/kg的剂量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疼痛治疗。  相似文献   

8.
杜鹃  王红伟 《临床医学》2010,30(3):122-123
目的探讨氯胺酮的受体机制,以便更好为临床服务。方法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氯胺酮的作用机制涉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阿片类受体、单胺类受体等多种途径。结论可利用多种受体激动剂、拮抗剂,进一步深入研究,使氯胺酮不良反应减少且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9.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与突触可塑性、皮质和海马神经元长时程增强和抑制效应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病理过程相关。本文就近年来NMDA受体在脑缺血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76例服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服用拉米夫定治疗26周时,70例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恢复正常,占92.1%;51例患者的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检测转阴,占67.1%;HBeAg(乙肝E抗原)/抗-HBe血清转换的有15例患者,占19.7%。治疗52周时,72例患者ALT恢复正常,占94.7%;51例患者的HBV-DNA转阴,占67.1%;HBeAg/抗-HBe血清转换的有27例患者,占35.5%;有4例发生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的变异。治疗104周时,53例患者ALT恢复正常,占69.7%;32例患者的HBV—DNA转阴,占42.1%;HBeAg/抗-HBe血清转换的有30例患者,占39.5%;有17例发生YMDD的变异。结论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良好,护理人员应作好患者的用药指导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氯胺酮是苯环己哌啶衍生物,属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1965年,Domino首次将其应用于临床,并且由于其镇痛效果确切,呼吸抑制轻微,循环轻度兴奋,为临床麻醉常用药物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氯胺酮除了具有传统的麻醉作用外,对机体兼有生物活性作用,例如:抗炎,脑保护,解除支气管痉挛,超前镇痛等.  相似文献   

12.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及YMDD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拉米夫定(3TC)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聚合酶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变异对3TC疗效的影响。【方法】检测分析58例接受3TC治疗的CHB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标志物HBVDNA、ALT、HBVM的变化,以及治疗后HBVYMDD变异情况。【结果】3TC治疗HBeAg阴转率为40.38%,eAg/抗-e血清转换率为28.85%,HBVDNA阴转率为74.14%,ALT复常率为77.59%。随着疗程的延长,有65.12%病例出现反跣。检测出23例患者发生YMDD变异,变异发生率为39.66%,且以YVDD型变异为主要形式。YMDD变异与3TC治疗疗程相关;治疗前HBV病毒载量与治疗后YMDD变异的发生可能无相关性(P〉0.05);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者YMDD变异发生率可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TC治疗CHB的短期疗效好,但随着疗程的延长,会出现病毒耐药,3TC耐药与YMDD变异密切相关。YMDD变异耐药株的产生可能与肝炎复发以及肝脏损害加重相关。在3TC治疗过程中,可能还存在HBV基因其他位点的变异而引起耐药。  相似文献   

13.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对大鼠热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鞘内应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对大鼠热痛阈的影响。方法:7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7组,A组为对照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B组、C组、D组和E组分别为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NMDA,F组鞘内注射NMDA受体拮抗剂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亚胺马来酸(MK801),G组鞘内注射MK801,然后再注射NMDA。各组注射的容积均为10μl,每组动物在注药前后用热板测定热痛阈,并且计算出疼痛指数(AI)。结果:鞘内注射NMDA可以引起大鼠的痛阈降低,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小疼痛指数,MK801可显著地抑制这种变化。结论:脊髓NMDA系统与大鼠热痛觉过敏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近几年被认识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Dalmau等[1]在2007年首次报道,在有类似症状病人的血清和脑脊液中检测到抗NMDAR抗体,并以此作为该病的诊断依据。NMDA受体是一种分布于海马、前额皮质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属于突触后膜的阳离子通道,与学习、记忆和精神行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梁燕  杨文兵  杨若澜 《护理研究》2014,(3):1022-1023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近几年被认识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Dalmau等[1]在2007年首次报道,在有类似症状病人的血清和脑脊液中检测到抗NMDAR抗体,并以此作为该病的诊断依据.NMDA受体是一种分布于海马、前额皮质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属于突触后膜的阳离子通道,与学习、记忆和精神行为密切相关.NMDA受体脑炎临床表现:流感样症状,伴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可出现意识不清、癫痫发作、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癫痫持续状态、低通气等[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预防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免疫化学治疗后HBV感染再激活失败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5例曾使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经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后发生HBV感染再激活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经过及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结果:5例患者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患者化学治疗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前HBVDNA超过108 copies/L;2例患者在化学治疗期间反复出现ALT升高2~4倍;2例患者化学治疗结束后停用拉米夫定,但仍使用利妥昔单抗或行放射治疗.2例患者发生病毒突破,并且均未在ALT升高前及时更换抗病毒治疗药物,其中1例伴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变异.经治疗后3例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应答,未再发生肝炎活动.余2例患者由于合并肝性脑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治疗无效,分别于HBV感染再激活的1-3周死亡.结论:化学治疗前HBV DNA定量高,过早停用拉米夫定,前C区变异,病毒突破,化学治疗期间氨基转移酶反复升高等可能为拉米夫定预防免疫化学治疗后HBV感染再激活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行为训练对双侧海马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及颞叶皮层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单位(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行为训练前、训练7d、14d、21d组;制动前、制动7d、14d、21d组及正常对照组。于造模3d后开始分别给予行为训练或制动,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梗死灶周围及颞叶皮层NR2B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海马及颞叶皮层内均有NR2B的丰富表达,造模后明显下降,给予行为训练后逐渐增高,较制动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行为训练能促进海马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及颞叶皮层内NR2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模型大鼠大脑海马神经元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每组8只。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大鼠用水封瓶密闭法制备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动物模型,常温组制模后置于室温环境,亚低温组制模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海马神经元内NMDAR1表达。结果亚低温组大鼠脑组织水肿明显减轻,大脑海马神经元内NMDAR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NMDAR1mRNA:80.48±0.03比80.64±0.18,P<0.05)。结论亚低温能够减轻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为:亚低温通过减少NMDAR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降低阳离子通道通透性的作用,而减轻脑水肿的形成,起到治疗心肺复苏后脑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荧光PCR法在检测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基因变异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拉米夫定治疗一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YMDD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61例HBsAg(+)HBeAg(+)HBcAb(+)HBVDNA(+)CHB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血清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五项标志物,动力学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BV YMDD基因变异采用荧光PCR法进行检测.结果61例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后HBV-DNA阳性率降至34.4%(21/61),YMDD基因变异发生率18.0%(11/61),分析YMDD基因变异类型:4例为混合变异,其中3例为YMDD+YIDD,1例为YMDD+YVDD;7例为完全变异,其中5例为YIDD,2例为YVDD.变异患者组无1例出现HBeAb血清学转换,血清HBVDNA含量1066±0.8(copies/mi),明显高于HBVDNA(+)无变异组(P<0.05),ALT含量123.8±53.8(U/L),明显高于HBVDNA(-)无变异组(P<0.01).结论YMDD基因变异CHB患者HBVDNA均反跳,伴有ALT升高,及时了解CHB患者有无YMDD基因变异对避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荧光PCR法用于检测YMDD基因变异,具有经济实用、自动化程度高、简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诱发电流的特性以及急性缺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INMDA)的影响。方法:运用常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原代培养第七八天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记录INMDA。并建立神经细胞体外急性缺氧模型,由Clampex 8.0软件采样系统获得的图形,直接进入Clampfit 8.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①在钳制电压为-60mV时,100μmol/L NMDA可在海马神经元上诱发出一大的内向电流,INMDA的峰值为(-745.461&;#177;123.731)pA。I—V曲线显示在钳制电压为正值时INMDA呈外向电流,而钳制电压为负值时则为内向电流。给予NMDA后,海马神经元上即刻诱发出内向电流,随后尽管持续给药20s,但INMDA开始发生衰减。②在钳制电压为-60mV时,海马神经元急性缺氧2min后,细胞外给予100μmol/L NMDA可诱发一大而增强的INMDA峰值为(-1670.49&;#177;202.09)pA,峰值显著增大(t=12.572,P&;lt;0.01),峰值增加率为130%。结论:NMDA诱发的电流呈现明显的内向整流性和失敏特性,急性缺氧能提高海马神经元NMDA通道的兴奋性,NMDA受体参与了兴奋毒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