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背景:活血通脉利水明目法能明显改善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后眼底出血情况,作为一种中医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方法,显效率高,可有效改善中医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黏度,减少无灌注区,建立有效侧枝循环有关。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利水明目法(散血明目片)对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的影响。 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纳入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34例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所有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和肝阳上亢两种证型。将该3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散血明目片联合中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血栓通片联合中西医常规治疗方法。2个月为1个疗程。 主要结局指标:治疗1个疗程后,行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总显效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视网膜循环时间优于对照组,另外治疗组无灌注区、眼底新生血管和侧枝循环建立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活血通脉利水明目法(散血明目片)是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视功能,可反映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多项指标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利水明目之散血明目片对免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家兔(72只眼)随机分为健康空白组、模型组、散血明目片组3组,每组12只(24只眼).模型组和散血明目片组免采用激光光凝视网膜中央静脉造模法制造RVO动物模型.健康空白组与模型组每日以生理盐水5 mL/kg灌胃,散血明目片组每日以散血明目片混悬液5 mL/kg灌胃,均灌胃2周,1次/d.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免视网膜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第3天,散血明目片组及模型组HSP70表达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散血明目片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 d,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14 d,散血明目片组与模型组及空白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模型组与空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血明目片能明显增强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兔视网膜组织中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顾建军  吴楚忠 《当代医学》2011,17(22):149-149
目的探讨止血祛瘀明目片对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给予止血祛瘀明目片及复合维生素、能量制剂治疗。随访3月,观察视力及眼底出血水肿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视力提高显效占43.3%(13/30),好转占50.0%(15/30),无效占6.7(%2/30)。结论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给予止血祛瘀明目片治疗,出血吸收好,能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4例(108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57眼)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对照组47例(51眼)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明显高于对照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RAI)、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g)均较治疗前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和血明目片联合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40例和观察组(采用和血明目片联合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中央动脉及中央静脉血流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中央动脉及中央静脉血流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中央动脉及中央静脉血流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血明目片联合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较好,对于局部血供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因此在中央静脉阻塞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法之散血明目片对抗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veinocclusion,RVO)后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作用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 40只家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 0只兔 2 0只眼 ,采用光化学法建立RVO模型 ,4组分别给药 ,A组健康空白组 ,B、C、D组造模后分别以生理盐水、血塞通片混悬液、散血明目片混悬液灌胃。实验后第 7、2 1d处死家兔 ,取出视网膜 ,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检测视网膜中VEGF浓度 ,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各层结构变化。结果 60只眼成功建立了RVO模型 ,散血明目片治疗组 (D组 )兔视网膜VEGF的浓度 7d、2 1d时明显低于B、C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D组视网膜各层结构病理变化均轻于B、C组。结论散血明目片能有效的对抗RVO后视网膜中VEGF的影响 ,保护视网膜  相似文献   

7.
活血通脉、利水明目法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究具活血通脉,利水明目作用的散血明目片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 11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79只眼用散血明目片治疗,对照组35例37只眼用血塞通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只眼,显效21只眼,好转32只眼,未愈15只眼,总有效率为81.01%。对照组治愈1眼,显效5只眼,好转14只眼,未愈17只眼,总有效率为54.05%。结论 散血明目片能促进玻璃体积血的吸收,改善眼底情况及全身血液流变,降低血液的粘滞性和聚集性,降低血小板的活化功能,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等,从而全面改善患者血瘀状况,提高玻璃体积血患者的视功能。经对比观察,散血明目片在提高视力,改善眼底方面其疗效估于血塞通片(P<0.01)。  相似文献   

8.
王方 《大家健康》2014,(9):256-256
目的:分析和血明目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和血明目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21例21眼。结果:痊愈13例(61.90%),显效4例(19.05%),好转3例(14.28%),无效1例(4.76%),总有效率95.23%。结论:治疗前后视力明显改善,方法简单,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临床可行性及可靠性均较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RVO的新疗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充一氧化氮(NO)自血回输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NOS异常的冠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8例选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紫外线照射充氧充NO自血回输治疗,治疗后复查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NOS。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NOS的比较,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NOS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NOS活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NOS活力的变化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紫外线照射充氧充NO自血回输是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NO及NOS异常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笔者采用和血明目片治疗60例(68眼),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凉血散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模型大鼠白细胞抗原分化群40 分子配体(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0 ligand,CD40L)表达变化与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凉血散血方高、中、低剂量组,用腹腔注射兔抗大鼠血小板血清(APS)法造ITP 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外周血CD40L 的变化,造模前后及给药后检测ITP 模型大鼠血小板数值变化.结果 模型组CD40L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空白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CD40L 水平降低(P〈0.01 和P〈0.05),血小板数值升高(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强的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散血方能使ITP 模型大鼠外周血小板破坏减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D40L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药龙血竭片(肠溶衣)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共52人52眼,龙血竭片(肠溶衣)口服,每日3次,每次2.4g,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和眼底情况等。结果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检查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分别比较,t值分别为1.93、2.37和3.38,P分别为〉0.05、〈0.05和〈0.01,表明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底检查结果:治疗后1个月:进步8眼,占73.08%,无效14眼,占26.92%;治疗后2个月:显效13眼,占25%,进步32眼,占61.54%,无效7眼,占13.46%;治疗后3个月:显效40眼,占76.92%,进步8眼,占15.39%,无效3眼,占5.77%,恶化1眼,占1.92%。结论中药龙血竭片可以作为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诸力伟  许琦彬  盛文燕  徐俊丽  张雨 《浙江医学》2011,33(8):1140-1141,1144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探讨弱视眼是否存在黄斑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组织结构的异常。方法选择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者60例,以弱视眼为实验组。以其自身另一非弱视眼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并比较双眼的黄斑区域内视网膜平均厚度(MRT)、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MFT)、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结果两组眼MRT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实验组MFT及RNF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弱视眼MFT、RNFLT较非弱视眼增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组织结构的发育解释弱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内皮素-1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内皮素-1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放免法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97例(CHD组)和CAG结果正常者40例(对照组)的血清CRP和血浆ET-1水平,并分析hs—CRP与ET-1间的关系。结果CHD组的血清hs—CRP及ET-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14.212,7.474)。血清hs—CRP和血浆ET-1水平在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依次增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CHD患者的血清hs—CRP与血浆E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γ=0.718,P〈0.01)。结论炎症与内皮功能紊乱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共同促进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及对血液黏稠度、雌激素、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变化的影响。方法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11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治疗组83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补体C3、C4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流变学检测采用KD—N6A自动冲洗旋转式血流变测试仪测定;雌二醇、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各测一次。治疗西药部分是654—2、复方丹参片、刺五加、复方芦丁和左旋咪唑等。中药隔日一剂,疗程3个月。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检验。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IgG的含量(P〈0.05),IgM、IgA的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能增加患者血清补体C3的含量(P〈0.01),血清IgM、IgA、C4的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IgA含量比较P〉0.05;血清IgM、IgG、C3、C4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沪〈O.05~0.01)。两组治疗后IgA含量比较P〉0.05;血清IgM、IgG、C3、C4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沪〈0.05~0.01)。2)两组治疗3个月后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测定(P〈0.05~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更明显一些。基本接近健康对照纽。3)对照组治疗前后E2、TXB2、6一K—PGFlOt比较,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雌激素、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比较,P均〈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雌激素、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比较,P均〈0.0l,有显著性差异。4)对照组治愈8例,占22.86%;截肢者17例,占48.57%;两年内因吸烟再发或加重10例,占28.57%。治疗组治愈82例,占98.79%;无截肢者;两年内因吸烟再发2例,占2.4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对血液黏稠度、雌激素、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变化的影响较大,基本使其恢复正常。治愈率高,费用低廉,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犬模型后,冠脉及静脉应用rhBNP,观察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15只,置入PTCA球囊至左前降支(LAD)或左旋支(LCX),封堵90min;后球囊撤出完成AMI再灌注模型。成功制备12只AMI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冠脉及静脉应用rhBNP或生理盐水60min。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采血,检测血浆BNP、ET-1水平;病理检测凋亡心肌细胞含量。结果:对照组及rhBNP组实验犬AMI后90min冠脉血BN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01);对照组AMI后210min静脉血BN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及rhBNP组实验犬AMI后90min冠脉血ET-1水平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或P〈0.05);对照组AMI后210min静脉血ET-1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rhBNP组凋亡指数显著减小[(17.5±2.9)%与(24.5±3.6)%,P〈0.01]。结论:AMI再灌注后即刻冠脉及静脉应用rhBNP可影响缺血-再灌注细胞因子变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测得正常人、高眼压者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厚度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患者和正常志愿者,根据眼压、视野和视乳头形态分为正常组76名(152眼),高眼压组70例(10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67例(112眼),采用OCTCIRRUSZeiss分别测得3组的平均RNFL和4个象限的RNFL。结果正常组平均RNFL为(107.61±8.03)μm,高眼压组平均RNFL为(105.26±9.22)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平均RFNL为(91.00±10.55)μm。正常人平均、上方和下方RNFL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眼压组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之间平均RNF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和高眼压组之间平均RN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RNFL厚度的分析,为高眼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卵磷脂络合碘(lineorice-lecithin bound iodine,LBI)和益脉康治疗玻璃体浑浊、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等眼出血性疾病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11例眼出血性疾病患者分成LBI组(56例)和益脉康组(55例),两组患者患者分别服用LBI和益脉康片,连续服用60d.结果卵磷脂络合碘片对眼出血性疾病有效率为87.5%,脉康片对眼出血性疾病有效率为85.5%,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磷脂络合碘片与益脉康片在治疗眼出血性疾病时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以GCS评分分组(20例GCS≤12分患者为中、重型颅脑损伤组、16例GCS>12分患者为轻度颅脑损伤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患者1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脑脊液和血清的ET-1浓度。结果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高于轻度损伤组( P <0.01)和对照组( P <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01)。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脑脊液ET-1浓度高于轻度损伤组( P <0.01)和对照组( P <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脑脊液ET-1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05)。所有研究对象中,血清ET-1浓度高于脑脊液( P <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ET-1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与颅脑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