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医学的针灸疗法 ,主要是通过针刺 ,使经气疏通或气至病所而达到止痛、治病的目的。这种循经感传古代已有详细记述 ,近代又有新的研究。在临床观察中证实 ,“气至而有效” ,“气至病所”则疗效更好 ,这说明针灸可以激发经络之气 ,并使经气运行通畅 ,从而治疗疾病 ,提高抗病能力。这就是说 ,气功是通过意守、呼吸、姿势的锻炼而使内在经气主动运行 ,如大小周天运行就是任督脉经气交流等 ;而针灸则是通过针刺而使经气(被动)疏通。两者的手段不同 ,但目的都是活跃经气或激发经气。但是 ,在应用针灸治疗疾病时 ,并不是每个人、每个穴位都能…  相似文献   

2.
患者自努(按压)激发“气至病所”出现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工作表明“气至病所”可以提高疗效,我们于1977年合肥会议后,始则采用传统的针刺捻转、震颤,循摄法激发经气,使之达到气至病所。自1981年贵阳会议后改用自努(按压)法激发经气,但两法均需术  相似文献   

3.
张爱军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2):899-900
众所周知,针刺临床疗效的取得主要依赖于针至病所与气至病所,气至病所是根据经脉-腧穴、气血运行、脏腑经脉相关理论,取远道穴位,通过调气针法,使针感直达患处而实现.《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言,若风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标幽赋》亦云:"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气至病所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气至病所的有效性偏长于治疗激发十二经经气循行的以显性感传的形式为主(包括隐性感传),以治疗循经疾病以及与之相关的经脉与脏腑气机疾病为基础[1].如针刺十二皮部、络脉、十二经筋等,临床多以隐性感传或者疼痛方式发挥作用,本文仅讨论气至病所中的显性感传.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的针灸疗法 ,主要是通过针刺 ,使经气疏通或气至病所而达到止痛、治病的目的。这种循经感传古代已有详细记述 ,近代又有新的研究。在临床观察中证实 ,“气至而有效” ,“气至病所”则疗效更好 ,这说明针灸可以激发经络之气 ,并使经气运行通畅 ,从而治疗疾病 ,提高抗病能力。这就是说 ,气功是通过意守、呼吸、姿势的锻炼而使内在经气主动运行 ,如大小周天运行就是任督脉经气交流等 ;而针灸则是通过针刺而使经气(被动)疏通。两者的手段不同 ,但目的都是活跃经气或激发经气。但是 ,在应用针灸治疗疾病时 ,并不是每个人、每个穴位都能得气 ,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 ,除要选穴准确、补泻手法适当、辨证无误、针灸时机恰当外 ,施术者还要懂得运用一种非常重要的但已被世人所忽略的意气针法。这种意气针刺手法 ,不只是通过针刺一定穴位 ,调动病人自身经气运行 ,而且是医生在施针法时把施术者的意气通过针体传导到病人穴位上 ,使病人的经气得到激发或恢复 ,以提高临床疗效。意气针法基本功锻炼方法气功疗法是以练意、练气为主要内容的 ,当修炼到一定程度 ,有了功夫 ,产生了意气 ,这时以意领气 ,气流可按练功者的要求而运行到全身各个部位。气...  相似文献   

5.
导气针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卫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4):163-164
针灸学认为,毫针调气治病的先决条件是针刺“得气”,即“气至”,而疗效的高低则取决于“气至病所”与否和能否适时施行补泻。笔者在学习前贤经验的基础上,将《内经》中介绍的导气法与针刺的捻转提插之技巧及意念相结合,应用于临床,称之为导气针法。现介绍如下。它对于激发经气,促使“气至病所”,调节整体机能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历代诸贤在各自的蓍作中都介绍了不少促使针刺“气到病所”及施行补泻的行针法。导气针法的操作针刺常规进针后,用刺手之拇、食两指腹面相对夹住针柄的上2/3,中指指腹扶住针柄的下1/3,三指相互配合;或食指、中指固定,…  相似文献   

6.
“气至病所”可明显地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已为古今医家所公认。但在实际针刺治疗中,“气至病所”的出现率较低。故设法增加“气至病所”率,应是获得更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曾有人分别用循经加热、电鍉针压穴刺激、入静诱导或注入某些药物等手段,激发或诱发“气至病所”。这些方法虽有一定作用,但要大量应用于临床,尚有困难。笔者认为,继  相似文献   

7.
"气至而有效"提示我们针刺取效的关键在于"气至",而"气至"具有"气至针下"(得气)与"气至病所"的双重含义。气至针下是起点,因此针下得气的性质及强度与获得疗效密切相关;气至病所是终点,因此经气的运行速度是影响最终疗效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探讨以上两方面的含义及其对提高针刺疗效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意守导气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疗效及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血流变、心功能的观察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黄泳成都工人疗养院张莉“意守导气法”是著名针灸专家杨介宾教授、曾道冰副教授多年针灸临床的心得,是指通过一定的针刺手法,激发经气循经传导,使“气至病...  相似文献   

9.
得气 ,古称“气至” ,近称“针感” ,是指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 ,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历代针灸学家都很重视针刺得气 ,因为它对针刺治疗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进针后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得气 ,一切针刺治疗都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施以补泻及其他手法 ,方能取得满意疗效。催气 ,是针刺后遇到不得气的情况时 ,需要采取适当手段 ,催促经气速至的方法。1 古代医家对得气与催气的认识历代医家对针刺得气与催气作了细致描述。关于得气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 :“中气穴 ,则针游于巷” ;金元时期的窦汉卿曾在《标幽赋》中曰 :“…  相似文献   

10.
针刺合谷穴“气至病所”治疗面瘫41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春山 《北京中医》2004,23(3):169-170
目的 观察针刺合谷穴使“气至病所”的疗效。方法 对 4 1 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单纯以针刺合谷穴使“气至病所”为主治疗。结果 痊愈 36 9例 ,占 88.70 % ,显效 4 5例 ,占1 0 .82 %。总有效率为 99.5 1 %。结论 以针刺合谷穴使“气至病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疗程短 ,面部功能恢复快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气针疗法,是近年来摸索产生的一种新型中医综合疗法。作者在北京西苑医院进修期间,以此治疗几例内科急症患者,收效甚速。气针疗法,指气功与针刺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即医者在实施针刺时,不用直接捻针体的手法,而是将术者的气(意念)通过针体作用于穴位,实施补泻等针法,进而激发、推动或恢复病人经气的正常运行,达到“气至病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补养脏腑,从而提高疗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大部分接受气功治疗的人,主要表现在全身性经络反应敏感,有一条或数条经络的热  相似文献   

12.
针刺临床强调得气与调气,《灵枢》中即有"气至""得气"等术语,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出现了"气至病所""靶向针灸"等各种说法。通过分析历代医家关于针刺"气至"的文献,认为"气至"包含"得气"及"气调"两层含义,"得气"是针刺入腧穴后的经气感应,"气调"则是经过治疗后达到的目的和结果。而与"气至病所"相比,则"靶向针灸"在临床更实际,应用更广泛,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受循经感传现象规律及气至病所的启示,应用循经叩击结合常规针灸疗法,治疗腰腿痛74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其中痊愈37例(50%),显效23例(31%),进步14例(19%),本法能激发和疏通全身及局部经气,增强针刺感应及其传导,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得气"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对针刺疗效和预后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懈探讨与研究,中医针灸理论有了很大发展,而得气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内涵也逐渐丰富。本文认为得气有三方面含义:首先气至针下,使医者和患者得到针感;其次可通过一定的手法使经气气至病所,更好的发挥针刺疗效;最后达到谷气至的整体调和阶段。  相似文献   

15.
气至病所治疗疾病对心包经穴温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临床实验报告,针刺可使皮肤温度出现一定变化,我们应用中医研究院SDZ-1型声电鍉针仪激发感传气至病所十四经治疗,同时用7151型半导体温度计对心包经的穴位及对照点做皮肤温度测量,通过穴位与对照点皮肤温度的比较,认识到循经感传气至病所是通过对人体整体区域全息的作用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方法: 1、应用SDZ-1型声电鍉针治疗仪对住院病人进行十四经激发感传气至病所治疗,从井穴起点,每日循经感传治疗一条经气至病所后,继续治疗20分钟,28次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16.
颅底带位于头颅骨后下部,是自哑门穴至翳风穴的连线、上下各旁开约0.5寸的条带。其所在部位有膀胱经之天柱穴,胆经之风池、完骨穴,经外奇穴翳明穴,4穴均有治疗眼部疾病的作用。总结发现针刺颅底带可明显增加治疗难治性眼病的疗效。针刺操作以毫针多针刺法为主,具体手法采用小幅度提插法,并在行针的同时配合眼球运动训练或做眼眶放松运动,可有效发挥头针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迅速气至病所的特点,达到治病的目的。本文从其治疗眼病的应用优势进行详细阐述,并附验案1例。  相似文献   

17.
受循经感传现象规律及气至病所的启示,应用循经叩击结合常规针灸疗法,治疗腰腿痛74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其中痊愈37例(50%),显效23例(31%),进步14例(19%)。本法能激发和疏通全身及局部经气,增强针刺感应及其传导,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气至病所”属于“针感”的范畴,是经络的感应现象,也是针刺中的治疗感应。经云“针则热气至”,又云“运气走至疼痛之所”。这都是对针刺“气至病所”的现象的客观描述。  相似文献   

19.
浅谈内经针刺气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至意同得气 ,即在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 ,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 ,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 ,针刺必须在气至的基础上施行适当的补泻手法 ,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足见气至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历代针灸医家均十分重视气至 ,在现存医学古籍中《内经》最早提出气至概念。1 气至的意义  气至是针刺获得疗效的关键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 :“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强调针刺只有出现气至的反应 ,才能产生治疗的效果 ,因此在针灸临床上气至与否也就成为医生判断针刺疗效与病情预后的重要依据之一。某些病症即使针刺后病痛…  相似文献   

20.
以外气与针刺激发显性感传治验414000湖南岳阳卫校荣翔《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灸大成》指出“气至病所””可使病者止而胀者消,若开渠之决水矣!”大量研究证明“气至病所”──循经感传是客观存在的,而显性感传较之隐性感(疗效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