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压出法结合硅胶棒摘除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唯伟  康玲玲 《贵州医药》1992,16(2):101-102
目前白内障摘除主要采用现代囊外摘除术,这需要一定条件,如手术显微镜等。在贵州农村基层医院,受条件所限,现阶段内囊外摘除术尚不能开展,同时也缺乏囊内摘除术常用的冷冻器。我们用压出法结合硅胶棒施行白内障囊内摘除20例,明显减少晶状体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情况:全部病例为1991年7月在我省5个县医院连续手术的病人。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6岁,平均60岁。二、白内障情况:老年性白内障18例,其中3例为过熟期。并发性白内障2例。三、术前处理:口服镇静药,托品酰胺散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脱出是白内障手术中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我院十几年来老年性白内障囊内摘除术中发生玻璃体脱出的病例获随访者共51只跟。另外还随访了同时期老年性白内障囊内手术无玻璃体脱出者68只眼。详细检查、总结分析,对照观察其远期疗效。一、一般资料本文玻璃体脱出51只眼中年龄最大81岁,最小43岁,平均66岁。右眼26例,右眼25例。成形玻璃体46只眼,完全液化玻璃体5只眼。平均观察时间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白内障是眼科致盲常见病,手术复明是主要治疗方法。本文总结125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治疗和随访情况,兹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125例均是我院1988—03~1990—03住院手术病人。其中男61例,女64例,年龄46岁—82岁,平均63.6岁。手术147只眼,右眼54,左眼49,双眼44。平均住院165天。囊内摘除术38例(49眼),囊外摘除术90例(98只眼)。  相似文献   

4.
整体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实施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麟裕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358-2358
老年性白内障,一是无任何原因,只是衰老而伴随出现缓慢进行的晶体混浊,称为原发性白内障;二是因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不全严重营养不良等导致的继发性白内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42例,女58例,年龄为60~80岁,行囊外摘除术78例,囊内摘除术22  相似文献   

5.
自1980年以来,我们对96例104眼白内障患者尝试了硅胶摘除术,临床上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材料的选择我们常用的硅胶有两种,一种为乳白色不规则半透明颗粒,另一种为日常所用的干燥剂,脱水后为蓝色硅胶丸,呈圆球状,大小不等称为变色硅胶。在临床使用中,发现二者均较适用,变色硅胶还可按其变色性能作为吸水指示剂,选择直径3~5 mm的变色硅胶丸,或加工好的白色硅胶颗粒放在干燥的链霉素瓶中用胶布把瓶口封好,高压或蒸气消毒备用。术前准备同一般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术前口服醋氮酰胺500mg,合并青光眼者,同时服用50%甘油盐水100ml,精神紧张者,给镇静剂鲁米那0.06g。  相似文献   

6.
1987年我们研制成功眼内灌注液(即Mo-dified Solution,以下简称MS)后,5年来我院和其它医疗单位广泛应用MS 作玻璃体切割术,白内障囊内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等手术的灌注。1989年笔者又建立了MS 中有关成份的含量测定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它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用自体角膜再植加层间灼烙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12只眼,男9只眼,女3只眼,年龄58岁~85岁.发病原因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4例,晶体囊内摘除后3例,绝对期青光眼5例.术前视力:无光感-0.02.术前所有病侧角膜上皮粗糙,有多个直径为1mm~3mm大小的水泡隆起,角膜基质明显灰白色混浊、水肿.  相似文献   

8.
现代囊外术以操作精细、准确、损伤小、术后效果,尤其是远期效果优于传统的白内障手术而越来越为眼科同道所接受。作者是从1988年3月开始开展现代囊外术的。三年来共作现代囊外术121例。其中男57例,女64例,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为20岁。术后矫正视力明显优于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或囊内摘除术。老年性白内障脱盲(矫正视力≥0.05)率达99%,脱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相比有着显著的优点。其优点之一就是缩短了手术时间。使同一手术单元的手术量比以前的白内障手术明显增加了,同时,对手术的要求更高了,本院手术室从1995年开始配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从1997年开始配合大规模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曾令柏 《云南医药》1993,14(4):194-195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在眼科手术如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摘除术等领域中广泛采用,其收效与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相同,却可避免囊内摘除术带来的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囊样变性等。但若此手术操作方法不当,也易产生并发症。现就在指导农村防盲工作中发现的并发症及手术改进介绍如下。一、角膜混浊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后第一天换药发现角膜混浊,其原因可能是:1.操作时前房过浅,在截囊和注吸皮质时截囊针和注吸针对角膜内皮擦伤。2.在注吸皮质时,助手灌注液体与术者吸取皮质未能同步进行,注吸的速度过快,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诊手术治疗角巩膜穿通伤的应用效果。方法角巩膜穿通伤患者56例(56只眼),清创缝合术时,联合色素膜复位术29只眼,虹膜根部离断缝合修补术3只眼,前房形成术19只眼,前房冲洗术8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20只眼,白内障囊内摘除+前段玻璃体切割术4只眼,玻璃体磁性异物取出术3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晶状体异物取出术4只眼。结果56例(56只眼)患者中5只眼视力无恢复,其中包括术前视力无光感2只眼,光感3只眼;51只眼均恢复了部分视力。术后视力院无光感者2只眼,光感~0.02者18只眼,0.02~0.1者23只眼,0.1~0.3者9眼,0.3以上者4只眼。结论急诊手术时娴熟技术水平和恰当手术方案可提高患者伤眼视功能恢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后房型人工晶体只适应于晶体后囊完整者,而对于外伤性白内障后囊已破裂,或已行白内障囊内摘除二期植入人工晶体,以及准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出现后囊破裂、悬韧带离断者,以往的做法或是放弃植入人工晶体,或是植  相似文献   

13.
24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对24例(29只眼)混合性、并发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除,通过4min切口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平均年龄63.8岁(38~80岁)。结果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4者,占73.7%,术后3月为84.2%。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等优点,但高度近视并发玻璃体及视网膜疾病者,视力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时机及效果。方法对46例(46眼)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根据病情分期行角膜修补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第一种术式10眼,采用一期修补角膜,二期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第二种术式24眼一期采用角膜修补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二期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第三种术式12眼一期行角膜修补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视力〉1.0者4例,占8.69%,0.5~0.9者24例占52.17%,0.1~0.4者13例占28.2%,〈0.1以下者5例,占10.87%。结论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凤秀  付佾 《河北医药》1999,21(5):366-367
青光眼外滤过术、虹膜根切术后白内障,由于上方角膜缘结膜有手术切口或滤枕,并有虹膜后粘连。瞳孔小,甚至有膜闭,如果做传统的囊外摘除术,手术切口必须做在领侧或鼻侧,切D大,手术难度大,瞳孔小,晶体核难以娩出,人工晶体不易植入,术后反应大,并发症多。我院自1997-06至1998-12,用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26眼,获得满意效果。星资料与方法l.亚临床资料青光眼术后白内障ZI例26眼,男8例,女13例;年龄50~77岁,平均68岁。青光眼术后9个月~16年。青光眼外滤过术23限,虹膜根切术3眼。术前眼…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3岁。因老年性白内障于1990年4月8日住本院手术治疗。术前查血压18/10kPa。心率78次/分,心律整齐,心脏无杂音。血清钾、钠、氯化物正常,血糖正常,尿糖(-)。心电图正常。既往无心脏病史。于10日行右眼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手术按常规步骤进行。当牵引固定上直肌时,患者诉心悸、胸闷、恶心,测脉率38次/分,暂停手术。即查心电图示完全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囊内与囊外摘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平  侯家敏 《江苏医药》1994,20(7):372-373
报告123例126眼白内障摘除术,其中囊内摘除24眼,囊外摘除77眼,囊内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25眼。对该三种术式的并发症及术后视力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黄祖光  刘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502-2503
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目前以白内障囊外摘除、白内障超乳化(Phaco)吸除术等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最为常用.本研究在原来自内障囊外摘除术8~10 mm的切口基础上开展4~6 mm的小切口手术,近三年来对695例721眼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ECCE+ IOL)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最早的白内障囊内摘出术为Sharpe(1775)用姆指将晶状体压出,此后有很多学者用各种不同方式继续作白内障囊内摘出术。Elschnig(1914)报告了用囊镊挟出法,Krwawicv(1961)倡用冷冻法为白内障摘出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增加了未成熟白内障囊内摘出术的成功率。硅胶粘出白内障在国际上已有十几年历史,且(1966)在用硅胶囊内摘出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手术的发展史,也是白内障手术麻醉的发展史。白内障手术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针拨白内障手术、囊外摘除术、囊内摘除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发展到现代的超声乳化手术,其麻醉也随着手术的不断改进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球后、球周、结膜下,到表面麻醉,甚至不麻醉,各类麻醉方法均是适应手术应运而生,但每种麻醉均有其特点,目的就是找出各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及研究,认为目前较方便、并发症少、又切实有效的麻醉方法是:表面麻醉和/或联合前房内麻醉、利多卡因凝胶膜麻醉、表面麻醉加球结膜下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