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栾奕  陈健鹏  李娟 《山东医药》2008,48(29):97-97
采用HPLC-FD法检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观察组)、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SLE组血浆He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观察组亦明显高于SLE组(P<0.001).认为Hcy参与神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生;可作为预测SLE并发神经精神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明确其与SLE患者病情活动及狼疮肾炎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40例SLE患者及35例健康人群的血清Hcy水平,并根据病情活动情况、肾脏有无受累分为SLE活动组、非SLE活动组及狼疮肾炎(LN)组、非狼疮肾炎组,分别比较各组Hcy水平及其与病情活动、肾脏受累的关系.结果 (1)SLE患者病情活动组、非活动组、对照组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6.08±4.97)、(10.86±2.75)和(9.21±2.4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LN组、非LN组、对照组血清Hcy分别为(18.12±4.57)、(11.62±5.17)和(9.21±2.47) μmol/L;(3)抗ds-DNA阳性组、阴性组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8.53±4.17)、(12.79±4.78)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Hcy水平与SLEDAI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GFR呈负相关.结论 Hcy水平与SLE患者病情活动程度相关,并可作为预测其早期肾脏受累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 ,分析影响Hcy的因素和某些心血管因素的变化。 方法 测定 2 7例SLE和 31名正常对照的Hcy、维生素B12 、叶酸、C反应蛋白 (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的水平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 6 77位的多态性。结果 ①SLE组Hcy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 ,其差异有显著性 [SLE组 (19± 7) μmol/L ,对照组 (12± 4 ) μmol/L ,P <0 0 0 1];②Hcy与维生素B12 、叶酸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76 7和 - 0 6 7,P <0 0 0 0 1;③MTHFR基因 6 77位CT的突变使Hcy水平升高 [CC型 (12 8± 6 2 ) μmol/L ,CT型 (16 0± 2 1) μmol/L ,TT型 (18 9± 5 7) μmol/L ,P<0 0 0 1];TT基因型是高Hcy血症的易感基因 ,相对危险度 (RR) =31 4 9,P <0 0 5 ;TT基因型是SLE的易感基因 ,RR =6 913,P <0 0 5 ;④Hcy水平与NO、MDA、oxLDL呈正相关 ,并与CRP呈正相关。结论 ①SLE患者普遍有高Hcy血症。②导致高Hcy血症的原因包括叶酸、维生素B12 的水平降低和MTHFR基因的突变 ,TT型基因是Hcy异常升高的易感基因。③TT型基因也是SLE的易感基因。④高Hcy血症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 ,大量产生氧自由基 ,加速低密度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0例AMI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两组观察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冠脉单支与多支病变患者血浆Hcy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y的浓度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观察发现 ,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又发现 ,高 Hcy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现就 Hcy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综述如下。1 高 Hcy血症的病因1.1  Hcy的代谢  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 ,是蛋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由甲硫氨酸转甲基后生成 ,主要有以下三种代谢途径 [1 ] :1重新甲基化再形成蛋氨酸 :由蛋氨酸合成酶催化 ,维生素 B1 2 作为辅酶 ,使 5 -甲基四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 ,所供出的甲基由 Hcy获得使之形成蛋氨酸。 Hcy再甲基化的替代途径在肝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青、中年脑卒中及其不同类型、类别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压液相分析原理分别测定248例青中年脑卒中患者及212例正常健康青中年对照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全部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同年龄段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又高于中年患者(P〈0.05),同年龄组青年、中年脑梗死患者与脑出血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脑梗死患者与全部脑出血患者Hcy水平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组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平均Hcy水平为最高,与其他类别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是青、中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重要病因,Hcy对青年脑卒中影响比中年大。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 isease,CH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近年来人们试图寻找CHD新的易患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 inem ia,Hhcy)是CHD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Hhcy与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联系。本研究用酶标法检测CHD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 ine,Hcy)水平,探讨其与CHD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冠心病组为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CHD的患者78(男45,女33)例,年龄34~82(66±10)岁。同时选对照组非CHD患者29(男16,女13)例,年龄43~76(64±9)岁。两…  相似文献   

8.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与冠状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拟探讨血浆Hcy是否为老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与脑梗死病变程度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选择 2 0 0 0~ 2 0 0 2年住我院老年科患者 ,除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肝肾功能不全及脑出血者 ,共 4 5 1例 ,年龄 6 0~ 97岁 ,脑梗死组 2 0 7例 ,对照组 2 4 4例。脑梗死组中腔隙性梗死 87例 ,其他脑梗死 12 0例。两组病例均检查头颅CT和 (或 )MRI,检测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 …  相似文献   

9.
我们检测131例脑梗死患者及8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并进行了相应的对比,旨在探讨Hey与不同年龄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2,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2月至2002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9例,以未发现任何可辨认的斑块或狭窄者40例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者(49例)为冠心病组,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一步分为1支病变组(17例),2支病变组(14例)和3支病变组(18例)。冠状动脉造影前取静脉血,采用荧光衍生化后HLPC分离法检测Hcy。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Hcy水平升高越显著,则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结论: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侯巍  惠艳 《地方病通报》2005,20(2):98-99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SLE患者的ANCA检测结果; ANCA与SLE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关系; SLE患者病情活动组与非活动组ANCA阳性率的比较.结果 IIF法检测ANCA在SLE中的阳性率是61.5 %,ANCA阳性组中有血管炎皮损(67.5 %)及浆膜炎(55.0 %)者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同时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24 h尿蛋白大于0.5 g/L,血红蛋白低于90 g/L,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血症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ANCA可能是判断SLE病情复发与缓解的一个有用指标,推测ANCA与活动性狼疮肾炎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生物学功能、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与否.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对10例SLE患者和11例正常人骨髓MSCs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MSCs表面标志物及分析MSCs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观察MSCs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MSCs的生长情况,RT-PCR检测MSCs细胞因子mRNA水平表达.结果SLE骨髓MSCs传代率(30%)低于正常(100%)(P<0.01),SLE患者骨髓MSCs生长较正常活跃,凋亡率(2.36%)低于正常(6.79%),两组MSCs均表达CD29、CD44、CD105,均不表达CD14、CD34、CD45,SLE患者骨髓MSCsIL-7mRNA表达低于正常.结论SLE骨髓MSCs生物学特性及细胞因子表达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内流式细胞术对48例SLE组、36例疾病对照组(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肌炎/皮肌炎)和25名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TLR9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并记录SLE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TLR9的表达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SLE活动期组外周血CD19+B细胞TLR9表达率(54.18±17.97)高于SLE非活动期(32.97±9.85)、疾病对照组(30.88±9.12)及健康对照组(29.75±7.49)(均P〈0.01).且其表达率与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r=0.763)、抗双链DNA抗体滴度(r=0.781)呈正相关(均P〈0.01).应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SLE活动期患者TLR9在CD19+B细胞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LR9参与了SLE的发病,可以作为判断疾病活动性及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动脉脉搏波速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6例SLE患者(SLE组)和33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应用脉搏波速度(PWV)测量仪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C-F PWV)及颈动脉—桡动脉PWV(C-R PWV)作为反应动脉扩张性的指标。SLE患者同时记录疾病活动情况及治疗相关参数。结果:C-F PWV和C-R PWV在SLE组显著升高,分别为(8.4±1.5)m/s,(9.8±1.9)m/s,正常对照组的C-F PWV和C-R PWV分别为(7.5±1.1)m/s,(8.0±1.0)m/s,P值分别为0.0007,0.0001,SLF组脉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3.0±8.5)mmHg,(38.4±6.2)mmHg,P值为0.0074。结论:本研究首次显示了SLE患者的PWV显著升高,提示SLE患者存在动脉扩张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998年1月至2012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SLE合并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淋巴瘤病理分型、治疗及预后。结果 SLE合并ML患者共9例,占同期SLE入院患者的0.18%;其中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2例;SLE平均发病年龄43.1岁(24~57岁),SLE平均确诊年龄为44.7岁(29~57岁),淋巴瘤平均确诊年龄为48.7岁(39~63岁),SLE发病到合并淋巴瘤病程均数为3.8年(1~15年)。淋巴瘤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为主,共7例,占77.8%(7/9),且淋巴瘤结外受累多见,共7例,占77.8%(7/9)。淋巴瘤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骨髓等部位均可发生,其中胃肠道受累3例,支气管和肺受累2例,骨髓受累2例。SLE合并ML患者中100%出现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发热。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9例患者中6例补体减低,9例乳酸脱氢酶升高,5例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大于100mm/h。SLE合并ML的患者6例对化疗敏感,4例死亡,2例死因均为淋巴瘤消化道受累;2例诊断淋巴瘤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当SLE患者出现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ESR持续大于100mm/h,乳酸脱氢酶持续偏高者需警惕SLE合并淋巴瘤的可能。当SLE合并淋巴瘤时结外受累多见,SLE合并ML多数对化疗敏感,但消化道受累时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生物靶向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免疫紊乱。目前治疗SLE的生物制剂包括去除B细胞、抑制T-B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拮抗炎性细胞因子和B细胞活化因子等方面的药物。本文简要介绍已经上市和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SLE生物靶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1983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12例SLE并发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LE并发SAH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高达42%(5/12)。SLE并发SAH的症状以头痛为主(75%)。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平均为(17.5±4.5)分。死亡患者在SAH发生早期即出现意识障碍者占80%(4/5),合并严重感染者占60%(3/5)。结论 SAH是SLE的少见且致命的并发症。对于出现意识障碍或合并感染的SLE患者,应当提高警惕,积极治疗SLE原发病及SAH,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