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尔兆娟  张洪秀 《四川中医》2011,(12):103-104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理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康复训练和电针。结果:治疗4周后,在面神经功能分级上、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电针、理疗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为主治疗幼儿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8例,治疗组用电针为主配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电针为主治疗幼儿急性周围性面瘫疗程短,见效快,痛苦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早期面瘫患者予以康复训练、针灸理疗以及电针等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2年4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早期面瘫患者100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针灸理疗手段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针灸理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和电针手段。结果:经过四周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体有效率49例(98.00%)显著优于对照组37例(74.00%)。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康复训练、电针以及针灸理疗联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广泛应用于早期面瘫的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有缩短趋势。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足三里灸法和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192例周围性面瘫病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足三里灸法和按摩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每组各96例。结果:两组疗效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不同时间痊愈例数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灸法按摩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且疗程比单纯针刺治疗有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头面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为主;对照组给予头面穴传统针刺治疗为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在治疗后评分及显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且具有取穴少、痛苦小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电针和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级。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House-Brackmann(H-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28例分为综合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40例。综合治疗组给予电针和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对照组仅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结果: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有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能够减少鼻饲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浅刺综合疗法治疗不同神经变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郁山  黄河  赵彩娇 《陕西中医》2009,30(11):1514-1516
目的:研究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判定浅刺综合疗法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治疗组44例,使用浅刺综合疗法,对照组23例,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病毒治疗。治疗3疗程后,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比治疗前后面神经损害程度,并统计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疗程内痊愈、显效、有效病例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程前后H-B分级的差值优于对照组(P<0.01);不完全神经变性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刺综合疗法能使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损害程度减轻,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温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115例病程在2天~30天的早、中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治疗组)63例和电针组(对照组)52例。后期70例周围性面瘫病程在30天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治疗组)39例,电针组(对照组)31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各组治疗后的疗效分析。结果:各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早、中期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88.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后期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无论早、中期还是后期更利于面瘫的恢复,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组40例采用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10d为1个疗程,间隔2d,治疗3个疗程观察结果。结果:对照组治愈率52.5%,治疗组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痊愈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林敏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1,(10):1275-1276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电针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采取电针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1月后分别在0月、3月对照观察两组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0月并发症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在3月后治疗组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3月后治疗组面肌纤维性痉挛和面肌痉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个月后治疗组并发症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电针治疗会提高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老年人急性期电针治疗后期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对照组64例采用祛风通络针刺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6.1%,对照组痊愈率为70.3%,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潘志强  蔡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2,(23):53+55-53,55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走罐治疗周围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80例确诊为周围面瘫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针刺走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走罐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火针配合针刺走罐治疗优于针刺走罐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78例贝尔面瘫病者被随机分成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组(n=39)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对照组n=39)。采用面神经功能指数(Facial Nerve Functional Index,FNFI)作为评判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第15d,治疗组中有21例(53.8%)痊愈,对照组为11例(28.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第21d,治疗组36例(92.3%)和对照组22例(64.1%)痊愈(P〉0.05)。结论: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疗程比单纯针刺治疗有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6.
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21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25%,对照组有效率73.53%,两组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针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祛风解毒活络汤内服.结果 治疗组耳后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7d后面瘫急性伴随症状缓解情况、60 d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 (P< 0.05).结论 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显著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加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疗效与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6.0%,对照组为8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患者所需平均疗程为1.8个,对照组为2.1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加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且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