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岳伟 《双足与保健》2017,(24):135-136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9月在该院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骨科大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24例,随机抽取62例作为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另6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尽早消除症状,促进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预防中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治疗组在常规预防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增强预防效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疼痛程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将中西医结合方法,应用到中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几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2%,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后肺部感染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5,(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肝素等抗凝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四妙永安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7天健患侧肢体肿胀差值、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Fib、PLT、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PT、APTT、Fib、PLT、DD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髌骨上、下15 cm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7天两组患者髌骨上、下15 cm周径差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髌骨上、下15 cm周径差在第3、7天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治疗7天后观察组的疗效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下肢肿胀程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经中医药综合措施防治的效果。方法:122例接受骨科大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利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中药利湿活络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DVT的患者1例,DVT发生率为1.64%;对照组术后出现DVT的患者有7例,DVT发生率为11.48%,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观察组肢体肿胀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后采用中医药综合措施有助于改善肢体状态,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与外敷治疗。比较二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92%,对照组疗效优良率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7.5±4.7)d,对照组住院时间(22.4±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显著缩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疗效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讨论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心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进行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再次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依旧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实现治疗,且治疗效果强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晓冬  冯兴兵 《新中医》2015,47(5):142-143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在预防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低分子钙素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6%,对照组7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组血清D-二聚体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起效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7例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给予中西医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髋部骨折手术后,应用中西药物治疗疗效较好。结论中西医药物治疗对髋部骨折手术后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3例。2组均于术后给予药物、康复治疗及功能锻炼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 U,腹壁皮下注射,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结果:痊愈率观察组为52.38%,对照组为41.2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79.3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纤维蛋白原(FIB),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76%的有效率高,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68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和肝素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1d起同时给予中药舒筋活血汤加减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和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DVT1例(2.9%),对照组发生DVT4例(11.8%),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TT和P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APTT和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抗凝方面起到了协同作用,更有效的降低了髋关节置换后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吕倩  彭丽 《中医临床研究》2013,(17):95-95,9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值和月经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中医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6周后的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张标 《中医临床研究》2014,(17):102-10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山东某院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0例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治疗组和观察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观察组仅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观察组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束后,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方法操作步骤简单,疗效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辨证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4.9%和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比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具有更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将1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治疗30d后对比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79%明显优于对照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复发率6.58%明显低于对照组2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辨证论治,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的综合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内服中药汤剂治疗,14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FIB、HCT、MAP和CO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3%,高于对照组的84.4%,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IB、HCT和MAP均有所下降,而CO则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组间比较,观察组的FIB、HCT和MAP均低于对照组,而CO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