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谈佳 《内蒙古中医药》2020,39(3):115-11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有语言障碍的10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30/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44/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临床疗效较好,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灸为主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1例脑瘫语言障碍患儿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针灸组采用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不进行针灸治疗,两组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结果 针灸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灸对脑瘫语言障碍患儿的康复治疗有良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入到我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60例,并且这60例患者在手术后均出现高眼压。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30例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对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显效2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70%,有效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6.7%,无效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3%,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0%,有效7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3.3%,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6.7%,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3.3%。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高眼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语言障碍脑瘫患儿采用针灸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6例语言障碍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综合能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能力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障碍脑瘫患儿采用针灸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效果较好,可提高患儿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小儿脑瘫伴语言障碍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分为32例。对照组采取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病情均得到了缓解。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患儿的语言发育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了93.7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语言障碍患儿采取针灸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其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头皮针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脑性瘫痪(脑瘫)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脑性瘫痪诊断标准同时合并语言障碍的患儿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皮针,对照组不予头皮针治疗;两组均给予言语训练、基础治疗(推拿按摩、运动疗法、理疗),疗程为12周。疗程结束评估患儿语言障碍改善情况。结果①两组患儿治疗后语言障碍情况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42%;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②在1~3岁年龄段脑瘫患儿中语言障碍总有效率为80.00%,较3~6岁年龄段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对脑瘫患儿的语言障碍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于脑瘫语言障碍的矫治年龄,3岁以内疗效好,因此早期治疗是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瘫患儿的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脑瘫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6个月后比较2组患儿的干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7%,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业系统的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于中医针灸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中随机选择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来自2015年2月-2018年3月,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来进行研究性治疗,每组分别为1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手段,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 0.05。结论:针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实施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语言功能,帮助其恢复基本的表达能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位点注射联合电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小儿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功能训练、按摩、电疗、水疗、营养神经细胞等项治疗。对照组加用位点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电针治疗在2次位点注射的间隔日进行。两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42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82.5%;对照显效6例,有效35例,无效22例,有效率为65.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位点注射联合电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入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20例,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法,对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方法之外,进行人文关怀,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患者在手术后恢复很好4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6.6%,恢复良好1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1.6%,恢复不好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8%,治疗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在手术后恢复很好3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3.3%,恢复良好1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0%,恢复不好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7%,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将人文关怀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降低了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年龄、性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针刺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6.5%﹚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37.49±4.81)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得分结果(84.86±7.27)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针刺治疗是脑性瘫痪患儿安全方便确切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作用。方法132例脑性瘫痪患儿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语言训练组(训练组,44例)、小儿常规针刺联合语言训练组(电针组,44例)和行针联合语言训练组(行针组,44例)。训练组采用一对一的语言训练,包括游戏治疗,交流态度训练等;电针组及行针组选取百会、四神聪、语言一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等进行常规针刺后,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再进行语言训练;行针组进行语言训练同时行针及留针40min。3组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20次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采用S.S检查法评定各组疗效,根据Gesell发育量表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疗程后语言发育商(developmentquotient,DQ)。结果电针组(有效率:77.5%,DQ值:60.4±13.5)和行针组(有效率:81.0%,DQ值:64.0±11.6)疗效及治疗后DQ值均优于训练组(有效率:51.3%,DQ值:58.1±13.3,P〈0.05),电针组和行针组疗效及治疗后D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 Palsy),患者吞咽功能重塑的干预效应.方法:将72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d后休息ld,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共治疗42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6%,对照组总有效率5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针能够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骶段SPR手术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手术结合针刺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手术治疗.针刺每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均有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运动功能障碍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惠儿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优于单纯手术疗法,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全明  靳瑞 《中国针灸》2005,25(10):699-701
目的:观察针刺方法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疗效,改善患儿预后.方法:将98例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76例)和对照组(22例)进行临床观察,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智三针、舌三针、风池、哑门为主;对照组口服脑复新0.1~0.2 g,γ-氨酪酸0.25~0.5 g,每日3次;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 mL,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4个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6.8%,对照组总有效率59.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同时治疗组结果显示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针刺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史华 《世界中医药》2013,8(7):796-79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7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瘫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联合补肝益肾方外洗治疗,2组均治疗3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94.1%,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肌张力,促进大运动的发育,改善病情效果显著,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观察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接受运动功能训练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后效果及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显示,差异无显著性,对照治疗后评分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灸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计算机交叉检索1999年至2014年在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龙源电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源全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头针治疗小儿脑瘫的相关文献,通过循证医学和文献计量方法,运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对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文献进行系统质量评价与综合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合计检索到234篇文献,最终纳入7篇。所入选文献共796例病例,其中治疗组416例,对照组380例,治疗组总有效例数378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281例,总有效率为73.9%。可认为头针对小儿脑瘫的治疗结果增加了17%的有效率。Meta分析显示:OR为0.16,95%CI为(0.11,0.21),合并效应检验Z=6.27,P〈0.01,表明本次纳入的多个研究的合并效应量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针为主的综合疗法的总有效率高于现代医学综合康复疗法,可广泛应用于于临床。但由于国内发表的关于头针治疗小儿脑瘫的文章质量普遍偏低等原因,致所纳入的文献量偏少,故更加确凿有力的证据尚需更多高质量的文献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0例,均行针灸推拿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中,治愈8例,占20%;显效24例,占60%;有效7例,占17.5%;无效1例,占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中,治愈4例,占10%;显效12例,占30%;有效10例,占25%;无效14例,占35%,总有效率为6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颈椎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过程中,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焦作市中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10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下肢股内收肌群和腓肠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的疗效、下肢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股内收肌群和腓肠肌MAS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GMFM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中、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具体机制可能与脑血流量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