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已有研究证实,miRNA参与恶性黑素瘤的发生,是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目标.近年研究发现,miRNA的调节异常已经成为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miRNA在其他皮肤肿瘤(蕈样肉芽肿、Merkel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是这些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病毒编码的miRNA调节病毒基因的表达,参与病毒相关性皮肤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简称鳞癌,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有研究认为其发病与Smads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ming growth factor,TGF)-β信号通道关系密切[1].TGF-β1作为TGF-β家族的一员,是细胞生长的抑制因子,其对细胞生长抑制功能的减弱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  相似文献   

3.
皮肤影像检查是基于皮肤影像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无创性辅助诊断方法。目前,皮肤镜是我国皮肤科临床最常用的皮肤影像技术。结合皮肤外科和皮肤肿瘤的专业特色,该教研室以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为例,依托皮肤镜影像为教学创新点,构思临床实践的教学设计,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细胞由上皮状态向间质状态转变,并使其获得迁移和侵袭性行为的生物学过程.皮肤肿瘤是起源于皮肤组织的一组肿瘤性疾病,其中以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黑素瘤(malignant melan...  相似文献   

5.
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源自表皮或其附属器,尤其是毛囊基底细胞的恶性肿瘤(目前认为BCC是一种毛源性肿瘤),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占所有皮肤恶性肿瘤的65%~75%[1].BCC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持续性升高,虽然本病恶性程度低,但部分可呈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6.
B细胞特异性小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cell-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section site 1, BMI-1)是多梳蛋白(Polycomb-group, PcG)家族的成员之一。目前研究发现BMI-1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在皮肤恶性肿瘤中,尤其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与黑素瘤中,BMI-1的表达影响其生长、侵袭和转移。本文综述其在皮肤恶性肿瘤中可能的机制及研究现况,为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以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研究发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可通过内源竞争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 ceRNA),直接编码或结合蛋白,调控DNA表达等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可作为诊断性标志物或治疗靶标。本文总结了近年cSCC中ncRNA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希望对cSCC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以及转移中均伴随着相关信号通路的信号失调.基底细胞癌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大量的研究发现,以Hedgehog信号通路为核心包括wn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Notch、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FasL-Fas、P13K-AKT、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等多种信号通路的失调在其肿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基底细胞癌中Hedgehog信号通路在信号传导途径中与包括wn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和Notch等信号通路存在着交联机制.这些信号通路的研究对于更加深入地揭示基底细胞癌的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及寻找更加准确的药物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Deregulation of signaling pathways is commonly accompanied with the initiation, development,infilt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many kinds of tumors.Basal cell carcinoma(BCC)is a most common form of skin malignancy.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any signaling pathways including Wnt,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Notch,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 FasL-Fas, PI3K-AKT,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nuclear factor kappa B, etc,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biological behaviors of BCC.Of these signaling pathways, Hedgehog is the core pathway.Most importantly, there are some cross-talks between Hedgehog pathway and Wnt, EGFR, TGFβ/BMP, Notch pathway in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in BCC.Researches on the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BCC may contribute to the illumination of pathogenesis of BCC and searches for accurate therapeutic targets.  相似文献   

9.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皮肤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老年人的日光暴露部位,尤其是头颈部(41%~50%),其次是四肢(32%~38%)。Merkel细胞癌可与鳞状细胞癌、鲍温病、基底细胞癌等皮肤肿瘤合并发生。我们报道一例发生在非光暴露部位的Merkel细胞癌合并原位鳞状细胞癌,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0.
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除了基因突变之外,表观遗传改变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表观遗传的改变以DNA的异常甲基化为主,其主要的机制是由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引起基因沉默。DNA的异常甲基化几乎存在于任何类型的人类肿瘤中,包括皮肤恶性肿瘤。现对DNA甲基化、DNA甲基化与肿瘤、DNA甲基化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和皮肤淋巴瘤等皮肤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Jagged1蛋白在银屑病、基底细胞癌及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Jagged1蛋白在银屑病、基底细胞癌及皮肤鳞状细胞癌皮损中的表达。结果 Jagged1蛋白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呈阴性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及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较正常人皮肤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agged1蛋白在基底细胞癌及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较银屑病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gged1蛋白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与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生及真皮乳头血管增生等组织病理变化可能不相关,提示此蛋白可能与皮肤恶性肿瘤的异常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基底细胞癌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皮肤癌。近年来研究表明,SHH信号通路的变异在基底细胞癌的发生中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SHH通路的重要成员包括SHH、PTCH1、SM0、GLI,SHH的失调与细胞的PTCH1基因突变相关,SMO的过度激活和转录因子GLI的异常导致多种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基因转录表达上调,并促进了基底细胞癌的形成。SHH信号通路抑制剂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为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NET-1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SCC)中表达的临床与病理意义.方法 通过基因生物工程技术制备针对NET-1蛋白大部分细胞外区的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ET-1基因蛋白在56例SSCC组织、50例皮肤上皮内瘤变(SINⅠ~Ⅲ级)及10例正常人皮肤(NS)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NET-1蛋白阳性表达定位清晰,为细胞膜和/或胞质,组织背景非特异性反应弱或无;②NET-1仅表达在SINⅢ中上皮全层,阳性率为93.75%,在SSCC中表达阳性率为96.43%.NET-1在SSCC和SINⅢ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SINⅠ~Ⅱ级,其阳性率为44.22%.③SSCC细胞不同Ki67表达强度、浸润深度和皮肤肿瘤TNM分期中NET-1表达除有显著筹异外,还与NET-1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在不同SSCC组织类型中,疣状鳞癌与梭形细胞鳞癌和经典鳞癌之间NET-1表达有显著差异.结论 本文设计合成的NET-1抗体在SSCC石蜡标本中定位良好,可能是一个新的诊断SSCC的辅助组织学标记.  相似文献   

14.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该病几乎不发生转移,如不治疗,肿瘤会发生局部浸润性生长而破坏邻近组织,影响功能和美观,严重时危及生命.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分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包括常规手术切除和Mohs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较大的缺损可以通过多种治疗手段进行创面修复.非手术疗法包括光动力学疗法、放射治疗、局部化疗、免疫调节剂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A431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A431细胞株接种于Balb/c (nu/nu)裸鼠左腋下造模,7 ~ 8 d后将A431裸鼠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生理氯化钠溶液组)、环磷酰胺(CTX)阳性对照组、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通过终末瘤质量计算白藜芦醇的抑瘤率,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P-ERK、p5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CTX组、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空白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分别为(1153.56 ± 255.41)、(1001.69 ± 115.08)、(1206.80 ± 175.88)、(1342.28 ± 211.12)、(1642.34 ± 225.85)、(1564.32 ± 156.49) mm3,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6.00,P < 0.05);各组瘤质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 = 19.15,P < 0.05),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45.57%、37.97%、15.51%。CTX组、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空白组肿瘤组织的凋亡指数分别为36.79 ± 8.86、33.15 ± 6.00、18.09 ± 3.92、10.53 ± 4.20、3.87 ± 1.63、2.73 ± 1.61,白藜芦醇各组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F = 93.26,P < 0.05)。各组肿瘤组织中P-ERK/β肌动蛋白、p53/β肌动蛋白caspase3/β肌动蛋白比值经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6.65、6.78、11.56,均P < 0.05,白藜芦醇各组P-ERK、p53、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经Pearson相关分析,裸鼠移植瘤P-ERK 与p53、p53与caspase3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0.68和0.56,均P < 0.05)。 结论 白藜芦醇对A431荷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活化肿瘤组织中MAPK/ERK信号传导通路,进而活化p5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关键词】 癌,鳞状细胞;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类;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细胞系,肿瘤; 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现状和分布规律,探讨HPV感染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300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组织标本进行HPV DNA检测,主要检测型别为HPV6、11、16、18、31、33。结果 30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HPV阳性188例,HPV感染率为62.67%;男性HPV感染率为66.33%,女性HPV感染率为55.78%,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Ⅰ~Ⅱ级)HPV感染率为67.86%,低分化(Ⅲ~Ⅳ级)HPV感染率为47.3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面部、颈部、四肢、躯干以及生殖器和腹股沟部HPV感染率分别为70.23%、65.79%、43.33%、28.00%和68.42%。共检出高危型(HPV16和HPV33)感染51例,低危型(HPV6)感染49例,均为单一型别感染。结论 HPV感染型别检测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S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人对照皮肤中Ⅰ型和Ⅱ型TGFβ受体(TGFβRⅠ,TGFβRⅡ)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对18例基底细胞癌、24例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皮损及正常人对照皮肤的研究显示,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皮损TGFβRⅠ和TGFβR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皮肤。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TGFβRⅠ染色强度在基底细胞癌组、鳞状细胞癌组较正常人对照皮肤组显著降低(P<0.001);TGFβRⅡ在二组表皮肿瘤与正常人对照皮肤组问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TGFβ受体表达下调可能有助于这些上皮细胞起源的表皮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收集和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1991年~2010年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统计1333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男女之比为1.26:1,其中基底细胞癌454例(占34.06%)、鳞状细胞癌235例(占17.63%)、鲍恩病136例(占10.20%)、恶性黑素瘤133例(占9.98%)、乳房及乳房外Paget病104例(占7.80%)。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2.4%,符合率最高的是乳房及乳房外Paget病(93.27%)。基底细胞癌主要发生于头面部和颈部,鲍恩病多见于躯干部位,恶性黑素瘤的主要发病部位在足跖。结论相对于国内外其他研究资料,重庆地区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环氧化酶-2在表皮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在不同表皮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鳞状细胞癌8例、基底细胞上皮瘤10例、Bowen病8例和脂溢性角化病12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肿瘤细胞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表皮相比,环氧化酶-2在鳞状细胞癌、Bowen病、基底细胞上皮瘤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尤其以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最强。而环氧化酶-2在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与正常人皮肤的表达近似。结论 环氧化酶-2表达的上调可能在表皮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Lobomycosis is a chronic granulomatous infection caused by the yeast Lacazia loboi, typically foun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geographical areas. Transmission occurs through traumatic inoculation into the skin, especially in exposed areas, of men who work in contact with the soil. Lesions are restricted to the skin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with a keloid-like appearance in most cases. The occurrence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n skin lesions with a long evolution is well known; however, there are scarce reports of lobomycosis that developed into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 authors report a patient from the Brazilian Amazon region, with lobomycosis and carcinomatous degeneration, with an unfavorable outcome, due to lat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