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于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来对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而对照组则给予西药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血流动力学情况、颈椎动脉痉挛指数(RI)、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ADI)。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患者在治疗后的VA、B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是研究组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0、3.23,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后仅颈椎动脉痉挛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另外,在治疗后,研究组的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5、4.12,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和头痛等症状,改善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其疗效与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  相似文献   

3.
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及对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该病门诊及住院确诊患者采用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或口服西比灵胶囊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症状评分、颈椎动脉痉挛指数(RI)、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ADI)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后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  相似文献   

4.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由于受“位置性眩晕”的影响,传统的推拿手法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制约。近年笔者采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门诊患者,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1~68岁,平均39.6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7年。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7~60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15d,最长29年。两组各项情况基本相同,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头…  相似文献   

5.
卢继东  杨书侠 《四川中医》2008,26(10):113-114
目的:观察卧位定点微调扳法为主的推拿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采用特定卧位手法放松、牵引、卧位定点微调扳法施治;对照组63例,采用传统推拿施治。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4%和90.5%。治愈患者第1疗程比较分别为36.6%和24.0%;第2疗程为53.7%和32.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卧位定点微调扳法为主的推拿方法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推拿方法,且安全无痛。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较为常见,特别在中老年患者中较多,发起病来,十分痛苦.笔者自2003年以来用三七合丹参口服治疗58例,并与西药氟桂利嗪治疗的40例对照,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优点,值得向各级医疗机构推广普及。目的:通过对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椎广到其他各级医疗机构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观察及比较研究,论证其推广的可行性。方法: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对各参与单位中选取的人员进行脊柱微调手法培训。培训合格后,各单位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脊柱微调手法进行治疗,通过积分量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和各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四个分组患者经脊柱微调手法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四个分组间疗效指数相互比较基本接近。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通过培训推广后,该手法技术可以在其他医疗机构取得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目前的手法技术培训推广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周肌肉和关节改变、椎体增生而影响脊神经根的临床病变,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颈部及肩膀疼痛、胳膊和手指放射性疼痛等运动功能损失和发生改变。该病发病率超过3.5%,占颈椎病疾病的1/2[1]。我科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采用脊柱微调手法,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不稳定,椎间盘侧方的突出,以及颈椎关节的增生直接刺激椎动脉使之痉挛,或压迫使之扭曲、狭窄、闭塞等,从而导致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我认为现代医学的机械压迫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的解释并不完善,颈椎骨质增生是该病的发病基础,是诱因。其真正原因可能是椎动脉及其周围神经受压及刺激所致。即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骨质退行性变化引起颈椎肥大性增生,  相似文献   

10.
叶照林 《河南中医》2022,42(4):579-582
目的:观察防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2例和治疗组76例.治疗组给予防眩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cerical vertigo symptoms and function e...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快速后伸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法治疗分组,采用快速牵引50例,为治疗组,传统牵引治疗50例,为对照组。治疗后以临床疗效评价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分别记录入组患者治疗后1天,14天,28天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显示治疗都有效,以第28天的疗效最为突出,有效率为100%。治疗组的优和良的倒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的倒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疗效改善最明显,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完全好转。VAS评分显示,两组治疗都有明显效果,两组VAS≤3分,最低VAS(0.40±0.76)分;属于轻微疼痛感觉,患者能忍受。两组比较,治疗组的VA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VAS评分显示第28天最低,VAS评分值随治疗时间越长,而疼痛感觉值越低。结论:快速后伸牵引能有效调节颈部力线,改善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其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71例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观察组同时给予自拟方内服。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推拿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使用单纯的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实验组32例,使用推拿配合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17例,无效3例,实验组治疗后治愈21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实验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学上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是1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3例,两组同取百会、夹脊穴C3-C5、风池、天柱、足三里、内关,普通针刺对照组不加温针灸。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CSA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加推拿手法治疗本病61例。结果:总有效率96.7%。结论:综合疗法治疗CSA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2例予以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祛痛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祛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颗粒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自制祛痛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症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显著低于观察组(93.33%)(P〈0.05);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颈部不适、头痛、视物模糊、倦怠乏力、健忘、步态不稳、舌暗、舌苔白及脉沉细等症状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祛痛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祛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临床症状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颈项九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项九针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均采用颈项九针为主治疗,对比治疗前后颈部彩色多普勒(TCD)检查,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痊愈38例,占63.33%;好转19例,占31.67%;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95%。治疗前后TCD检查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颈项九针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针灸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无效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采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优于单独采用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型颈椎病相关性眩晕属于中医内科学"眩晕"证范。运用舒经化瘀方合"晕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相关性眩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解决血行瘀滞,明显提高常规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