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观察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凝血系统的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0 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 ,并与4 4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发现 ,冠心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指标变化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 <0 .0 1)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 <0 .0 5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D 二聚体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 <0 .0 5 )。结果提示 ,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 ,表现为继发性纤溶亢进 ,血小板活性增加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且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血栓前状态(PTS)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平衡失调,有利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检测血栓前状态的一些分子标志物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1].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10 μmol/L)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有关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报道不多.我们通过检测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AI-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探讨其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因子的检测,观察不同临床因素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慢性非瓣膜性老年心房颤动患者79例,并设立窦性心律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由专人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判断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按有无心房颤动进行分组,比较两组PT、APTT、FG、DDI水平。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PT、APTT、FG、DD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心房内径、LVEF及HbAlc是DDI的预测因素;LVEF是FG的预测因素。结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明显处于血栓前状态,应加强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凝血酶原片段 1 2 (F1 2 )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 (SFMC)的水平 ,探讨 T2 DM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检测 38例 T2 DM患者静脉血 F1 2和 SFMC水平 ,并与与 3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T2 DM组 F1 2、SFM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F1 2 P<0 .0 1 ,SFMC P<0 .0 5)。其他出凝血指标如 PT、APTT、Fbg、F :c等水平无明显差异性 (P>0 .0 5)。T2 DM组与对照组 FPG、TG、TC、LDL- C水平有明显差异性 (P<0 .0 5) ;HDL- C水平无显著差异性 (P>0 .0 5)。 T2 DM组与对照组血流变学中全血比黏度 (中切 )、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T2 DM患者血浆 F1 2和 SFMC水平明显升高 ,T2 DM与血栓前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以及纤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CHF患者(CHF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抗原水平.结果CHF患者血浆vWF、GMP-140、DD抗原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vWF和GMP-140水平与心功能状态有关.GMP-140含量与vWF抗原水平呈正相关(r=0.905,P<0.01).结论CHF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受损、血小板活性增高和纤溶活性增高,均与CHF时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血脂与凝血及血小板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多数糖尿病 (DM )患者往往存在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近期研究发现 ,餐后代谢紊乱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更重要作用。我们同步测定了 3 5例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血脂、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 )、D 二聚体 (D Dimer)、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的水平 ,并与对照组比较 ,以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血脂对凝血、纤溶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对象与方法1.对象 :(1) 2型糖尿病组 :3 5例 ,均为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9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 ,年龄 43~ 78岁 ,平均年龄 (60 .0 4±7.60 )岁 ,…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患者枸橼酸钠抗凝标本,其中肺癌40例,胃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各15例。再收集大连地区经体检合格的健康人血液标本20例为对照组。采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D-二聚体的检测,再采用Sysmex HISCL5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M、TAT、PIC、tPAI-C在五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AT、PIC和D-二聚体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TAT、PIC治疗后有明显的下降。结论 TM、TAT、PIC、tPAI-C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有明显的表达;TAT、PIC与D-二聚体显著相关;TAT、PIC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术前、术后凝血指标,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年龄、气腹时间长短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42例行常规胆囊切除术的病例。按年龄、气腹时间分成三组:第一组(20例,年龄19~50岁)气腹时间15~30min;第二组(11例,年龄51~68岁)气腹时间13~30min;第三组(1l例,年龄50~76岁)气腹时间35~100min。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72h抽取上肢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片断1 2(F1 2)及D-二聚体(D-D)。结果 PT、KPTT时间在三组之间变化不显著;F1 2及D-二聚体在LC术后有显著性增高,但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内,且3d内基本恢复正常。术后两者血浆水平第二组与第三组较第一组有明显的增高。结论 LC手术可启动凝血过程,对于老年人或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应注意凝血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PTS)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凝固法测量59例EH患者(EH组)和20例正常 者(对照组)外周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vWFAg)、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 、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g)的水平变化.并对不同分级或分层的EH患者 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H组血浆vWFAg、GMP-140、D-dimer、Fg水平均 显著升高(P<0.05).2、3级高血压或中危、高危、极高危EH患者上述指标与正常 者、1级或低危EH患者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0.01),而1级或低危EH患 者与正常者相比上述指标无显著意义的升高(P>0.05).结论EH患者存在PTS,PTS与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 D-二聚体、凝血指标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初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57例,记录患者治疗前 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对患者进行随访,总随访期限为36个月。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及统计分析,分别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D-二聚体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升高及疾病分期晚是使总生存期缩短的主要因素。采用 Cox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D-二聚体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升高及疾病分期晚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D-二聚体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升高、疾病分期晚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46例健康体验者(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治疗缓解组较初治组和复发难治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均有下降(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可用作判断其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预测其血栓发生的危险程度,估计病情发展状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29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者和5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电游率(EPM)的变化,并与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表明,无视网膜病变者EPM低于健康人组(P<0.01),而血小板集率及GMP-140水平无明显变化。视网膜病变组血小板聚集率和GMP-140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5),EPM呈显著性降低(P<0.01),与无视网膜病变组比较,视网膜病变组血小板聚集率和GMP-140水平升高(P<0.05,P=0.05),而EPM水平低下(P<0.01).提示老年人糖尿性视网膜病变者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亢进,这可能是视网膜病变者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11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晚期肺癌组,选取同期11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比较晚期肺癌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有无转移与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关系,比较血浆D-二聚体阳性及阴性患者化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晚期肺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晚期肺癌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ⅢB期患者(P0.0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期肺癌转移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P0.01);血浆D-二聚体表达阳性的患者的中位PFS明显短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转移与否密切相关,血浆D-二聚体水平阳性的患者PFS更短,故可作为晚期肺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活性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活性及纤溶活性的改变 ,观察血脂康对血小板活性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和 2 0例健康者 ,测定其血浆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14 0 (GMP- 14 0 )含量、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t- PA抑制物 (PAI)活性及血脂指标。患者口服血脂康 8周后 ,比较治疗前后血浆 GMP- 14 0含量、t- PA、PAI活性及血清血脂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患者组治疗前血清 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明显增高 (P均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降低 (P <0 .0 1)。血浆GMP- 14 0含量、PAI活性明显升高 (P均 <0 .0 1) ,t- PA活性降低 (P <0 .0 1)。经血脂康治疗 8周后 ,患者组血清TC、TG、L DL - C明显降低 (P均 <0 .0 1) ,HDL - C升高 (P <0 .0 5 ) ,血浆 GMP- 14 0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1) ,t-PA及 PAI活性无显著改善 (P >0 .0 5 )。PAI活性与血清 TG呈正相关 (r=0 .4 6 ,P <0 .0 5 )。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活性明显增加 ,GMP- 14 0含量升高 ,纤溶活性明显降低。血脂康通过降低血清 TC、TG及 L DL - C,抑制血小板活化 ,减少血小板标志物 GMP- 14 0的表达 ,但对纤溶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changes of pre-thrombotic state molecular markers(PSMMs) were investigate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complicated by hypertension(HBP)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and their significances were evaluated. Methods Totally 70 patients with CAD were divided two groups: group A including 32 patients with CAD, and group B 38 patients with CAD complicated by HBP.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PCI. The levels of PSMMs were measured before PCI and 20 minutes, 24 hours, and7 days after PCI respectively.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cardiac events after PCI for 6 months. Results(1) Compared with the data before PCI, the changes in von Willrand Factor(vWF), coagulation fators Ⅷ antigen(Ⅷ:Ag), antithrombin Ⅲ(ATⅢ), 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140( GMP-140), factor Ⅱ activity( F.Ⅱa),fibrinogen(Fbg), plasminogen(Plg),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 plasminogenemia activator inhibitor(PAI), and D-dimer were significant at 20 minutes after PCI(P 0.05 or P 0.01), and the changes in vWF,protein C(PC), Fbg, Plg, PAI, D-dimer were significant at 24 hours after PCI in group A(P 0.05 or P 0.01).(2) Compared with the data before PCI, the changes in vWF, Ⅷ:Ag, ATⅢ, GMP1-40, PC, F.Ⅱa, Fbg,PAI, and D-dimer at 20 minutes, 24 hours, and 7 days after PCI were significant in group B(P 0.05 or P 0.01). Conclu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changes of PSMMs in patients with CAD after PCI, especially in those with CAD complicated by HBP. 相似文献
18.
Maureane Hoffman Dougald M. Monroe Harold R. Roberts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1993,42(2):182-185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 is a rare syndrome of unknown etiolog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platelet microthrombi in small vessels, which results in tissue dysfunction and a 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 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 is not a prominent feature of TTP. It is not known whether the process which results in platelet aggregate formation might also activate platelets. Using GMP-140 as a marker of activation, we examined the activation state of circulating platelets in seven TTP patients and three normal controls, as well as the ability of purified platelets from three TTP patients and three controls to be activated in vitro.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centage of activated platelets circulating in patients and controls (4% vs. 2%). Both TTP and control platelets increased GMP-140 expression and procoagulant activity after stimulation with thrombin or the calcium ionophore A23187. Thus, we conclude that TTP patients do not have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roportion of circulating activated platelets, and their platelets can be activated normally by thrombin or a calcium ionophore. © 1993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肺癌的分期、体力状况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按分期、有无胸水及远处转移、卡氏及ECOG评分、死亡与否对肺癌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分析其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结果 D-二聚体水平在以上不同分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FIB水平在死亡组、存活组及不同卡氏及ECOG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而在其他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均与预后相关。D-二聚体是比FIB更敏感的反映肺癌高凝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