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及国产内镜器械的应用效能。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112例中的前后各56例分成两组,统计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失血量、术后胸引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器械问题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前后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引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差异显著,疼痛评分、医疗费用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和引流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国产内镜器械和进口器械在使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治疗肺癌,具有安全、快速、微创的优势。随着技术的提高和器械的改进,全胸腔镜肺叶手术技术将越来越适用于临床。国产内镜器械在使用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21例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的98例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钉仓使用数量、引流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术前FEV1,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钉仓使用数量及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FEV1/术前FEV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保护患者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7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肺段切除组(34例)和肺叶切除组(41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留置管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以及术后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肺段切除组患者术中出血、胸腔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抗生素运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均低于肺叶切除组,但手术时间长于肺叶切除组,P<0.05。术后3d肺段切除组患者VAS低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段切除组术后3个月FVC%、FEV1(%)、MVV(%)高于肺叶组,P<0.05。肺段切除组术后3个月患者生理机能、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的评分明显高于肺叶切除组,P<0.05。随访研究中2组患者复发率、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肺段切除减少肺功能损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在肺良性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科行肺良性疾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50例。其中辅助小切口2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48例,术中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6%)。手术平均时间10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9 ml;术后胸液平均268 ml;术后平均置管时间4.9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天。术后病理:炎性假瘤11例,肺结核球13例,肺囊肿7例,错构瘤2例,支气管扩张5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曲霉菌病2例,肺隔离症3例,肺脓肿2例,腺瘤2例。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可同时达到诊断和治疗肺良性疾病的目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恶性疾病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8月~2012年9月采用胸腔镜治疗17例肺良恶性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肺上叶6例,右肺下叶2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中上叶1例,右肺中下叶2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2例。术后病理:鳞癌11例,腺癌2例,支气管扩张2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错构瘤1例。结果1例因胸腔严重粘连,镜下处理困难而中转开胸行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余16例全胸腔镜下完成。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80一240rain,平均140.2min;手术出血量50~800ml,平均150ml;切除淋巴结4~25枚,平均15.2枚;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8~92h,平均69.3h;术后总引流量200~900ml,平均300.5ml;术后住院天数7~14d,平均10.5d。回访所有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良恶性疾病能够完成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清扫,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在治疗肺部疾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胸外科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行胸腔镜亚肺叶(肺段、肺楔形)切除手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信息,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手术(解剖性肺段切除及肺楔形切除术),无中转及扩大切口。手术所用时间62~230 min,平均(172±21.41)min;术中出血量80~300 ml,平均(180±12.79)ml。胸腔引流时间2~6 d,平均(3.5±0.41)d。术后住院3~10 d,平均(6±0.83)d。无二次手术,无输血,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腺癌28例,鳞癌10例,转移癌4例,炎性假瘤10例,结核球6例,肺囊肿2例,肺错构瘤2例,其中原发非小细胞肺癌均为Ⅰa期38例随访6~24 m,平均(15±1.69)m,38例肺癌均无复发、转移。结论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对于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孤立良性肿瘤(直径≤2 cm)、心肺功能较差以及合并其他疾病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此术式因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06-01至2019-09-30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38例)、B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C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虚拟现实导航技术(VR)对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及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中8例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VR辅助组和传统组,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的差异。结果 VR组术中出血量较传统组明显减少(12.25±2.22 vs.60.25±9.74)ml,VR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显著缩短(84.50±5.57 vs.116.50±6.61)min;VR组术后恢复时间较传统组略有缩短(4.25±0.96 vs.8.00±0.82)d。(P0.05)。结论利用虚拟现实导航技术进行术前评估,详细制定手术计划,规划手术路线,术中实时导航,预显示重要解剖结构,切实减少了肺段切除手术的难度,对于肺段切除手术的普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1997年6月~2004年12月,本院共进行了各类胸腔镜手术732例,对45例肺转移癌施行了肺部分切除术,占同期手术量的6.15%,男性3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3.27岁。26例原发部位为肺。所有病例均行肺部分切除术。其中32例行辅助小切口。每例切除结节1~3个。有37例行孤立肺结节切除术。均为原发灶切除后2年内定期随访中发现转移。术后给予对原发肿瘤敏感的化疗4~6个疗程。结果无手术死亡,1年内失访3例。术后生存率如下:1年为75%(24/32),3年为50%(11/22),5年为45%(9/20)。死亡病例中,肺腺癌转移2例,肺腺鳞混合癌转移2例,直肠癌转移3例,类癌转移1例。术后并发症有:漏气、出血、皮下气肿、肋间神经痛。所有病员在术后1周左右出院。结论对于有条件的病人,辅以合适的全身治疗,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肺转移癌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创伤小,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RATS)与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肺段切除术对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行肺段切除术IA期NSCLC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ATS组58例和VATS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站数、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术后随访,比较两组肺癌复发及生存情况,明确两种手术方式对ⅠA期NSCLC治疗有效性差异。结果 RATS组术中总失血量(52.79±14.76) ml、淋巴结清扫数目(16.49±2.88)枚、淋巴结清扫站数(6.58±0.75)组和出院时间(6.23±2.13)d优于VATS组[术中总失血量(87.32±15.47) ml、淋巴结清扫数目(11.07±1.18)枚、淋巴结清扫站数(4.05±0.69)组和出院时间(7.57±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诊治肺部磨玻璃样阴影(GGO)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39例GGO患者经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切除部位包括左肺上叶尖后段4例、固有段4例、前段1例、舌段6例,左肺下叶背段5例、基底段4例;右肺上叶尖段、前段、后段各1例,右肺下叶背段7例、基底段5例。术中标本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若为良性则结束手术;恶性肿瘤患者清扫淋巴结4~7(4.8±0.2)组。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90~310(165±52)min,术中出血量30~200(67.5±12.7)ml,清扫淋巴结4~14(11.7±0.4)枚,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8(3.8±0.5)d。术后患者均顺利恢复,对肿瘤患者术后随访3~9个月内暂无复发、转移。结论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诊治GGO是安全可行有效的,进一步降低了创伤,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庞丽坤 《国际呼吸杂志》2016,(23):1786-1789
目的:研究COPD与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210例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非癌健康人22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研究对象个人呼吸系统疾病史、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与肺癌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2组中吸烟患者和不吸烟患者的 COPD 发生率。结果呼吸系统疾病中肺炎、哮喘与肺癌的发生无显著关系(P 值均>0.05);伴有 COPD、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的患者,发生肺癌的风险显著增高(P 值均<0.05),其中 COPD 与肺癌发生的关联性最强(OR =2.73)。具有COPD及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生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吸烟患者中实验组COP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482,P<0.05);实验组未吸烟患者中实验组 COP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901,P<0.05)。结论患有COPD病史及有 COPD家族史的患者,发生肺癌的风险增加,且COPD患者无论是否吸烟,COPD仍然会导致肺癌发生的风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凝干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观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肺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测定62例重度COPD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肺功能(FEV1),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治疗10天后复测凝血功能和FEV1。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略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FEV1有所改善(P<0.05),显示常规治疗虽能使重度COPD患者得到改善,但无法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FEV1改善明显(P<0.01或P<0.05),而且治疗后肺功能与对照组治疗后FEV1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同时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重度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重度COPD患者常规治疗同时配合抗凝治疗,效果肯定,对病情的控制及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复治涂阳病例成因 ,探讨WHO推荐的复治化疗方案及管理方式 (DOTS)成效?方法收集全省 1.992~ 1.998年完整的复治涂阳病历 1 50.0份?结果 化疗方案不合理 81.3 % ,治疗不规则或未完成疗程 82.0%?实施复治涂阳方案后 ,2?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达 91.9%?95.4% ,治愈率达 94.7%?结论 造成复治涂阳原因是用药不合理?间断或无规律用药?未完成疗程?采用WHO推荐的 8个月短程方案?严格执行DOTS ,治疗复治涂阳病人合理?有效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临床分析耐多药病例初治、复治抗结核治疗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耐多药病例40例,分初治、复治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初治、复治组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吸收率、肺部空洞闭合及缩小率分别为:87.5%,66.7%;75.0%,62.5%;69.2%,54.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初治耐多药病例应选择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标准方案,复治耐多药病例应根据既往抗结核药物用药史,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术治疗肺结核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术(纤支镜术)治疗肺结核病的疗效。方法将182例肺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纤支镜术加全身化疗,对照组只进行全身化疗。结果(1)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6.8%、13.3%(P〈0.01);(2)支气管结核并肺不张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32%(P〈0.01);(3)多耐药空洞型肺结核治疗组及对照组痰菌阴围率分别为90%、69%(P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Compared with lobectomy,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the lung segment is relatively complex and easy to occur variation, thus it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and risk of precise segmentectomy.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 (3D-CTBA) combined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3D printing) model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operation and simplify the surgical procedure to a certain extent. We aimed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3D-CTBA and 3D printing in thoracoscopic precise pulmonary segmentectomy.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clinical data of 6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natomical segmentectomy a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9 to August 2020.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3D-CTBA combined with 3D printing group (30 patients) and a general group (35 patients). The perioperativ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segmentectomy group at the same period in our center, the surgery time of the group guided by 3D-CTBA and 3D printing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3D-CTBA and 3D printing group was also apparently lower than in the general group. Hospital stay and postoperative chest tube duration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neither di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pneumonia, hemoptysis, arrhythmia, and pulmonary air leakage.Conclusions3D-CTBA combined with 3D printing clearly identifies the precise pulmonary segmental structures, avoids intraoperative accidental injury, reduce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shortens the operation time and improves the safety of thoracoscopic pulmonary segmentectomy in stage IA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指标,提高对慢阻肺合并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慢阻肺合并肺癌及同期单纯性慢阻肺各150例患者的临床及肺功能资料。结果慢阻肺合并肺癌患者吸烟指数高于单纯慢阻肺患者(P0.05),而诊断为慢阻肺的年限低于单纯慢阻肺(P0.01)。慢阻肺合并肺癌患者出现咯血、胸痛、胸腔积液、肺不张、消瘦、乏力、声音嘶哑等均显著高于单纯慢阻肺患者(P0.01或P0.05);慢阻肺合并肺癌患者以肺上叶最常见(52.0%);男性患鳞癌及小细胞肺癌比例(分别为61.1%和18.6%)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24.3%和5.4%),女性腺癌比例(70.3%)明显高于男性(17.7%),均(P0.01)。首次诊断时63.3%为晚期或局部晚期,远处转移中胸膜转移占41.4%,骨转移为34.5%。合并肺癌组的肺功能FEV1/FVC、FEV1%pre、RV/TLC与单纯慢阻肺无明显差异,但TLC(72.45%±9.21%)和DLCO(64.43%±11.09%)比单纯肺癌患者(83.85%±11.86%及70.53%±10.72%)降低(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肺癌多发于老年男性吸烟患者,以上叶最多见,男性鳞癌及女性腺癌发生率高,首次诊断时大部分已为晚期或局部晚期,最常见的为胸膜及骨转移,肺功能中TLC和DLCO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995—2004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18例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肺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7例;并发肺血栓栓塞(PTE)3例;4例同时并发DVT与PTE;并发伴动脉栓塞的无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BTE)4例。其中5例DVT和(或)PTE发生于肺癌确诊前2~6个月,3例NBTE于肺癌确诊前2~7个月出现脑栓塞或周围动脉栓塞表现。结论血栓栓塞性疾病是肺癌的晚期表现,在肺癌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可提示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OPD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NAC辅助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hs-CRP浓度及PaO2、PaCO2水平和肺功能水平在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功能改善较明显。结论 NAC能明显降低患者hs-CRP浓度,改善PaO2、PaCO2和肺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