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CVS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使用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针药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百会、风池穴为主治疗脑血管痉挛,共治疗3周。采用Hunt-Hess分级标准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病情的严重程度并进行疗效比较。术后第1、4、7、10、14、21天分别行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TCD),并记录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术后第1、7、14、21天分别行CT灌注成像(CTP)检查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指标。结果:针药组对病情的Hunt-Hess分级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ACA、MCA、PCA和CBF、CBV、MTT等指标分别进行方差分析比较,显示两组方法对CVS均有治疗效果(均P<0.05),但针药组对以上指标的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针刺百会、风池穴能使TCD和CTP各指标变化曲线的波峰压低或者波谷抬高,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的高峰,显著改善临床预后,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后血管痉挛 ,我们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针灸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共选择病例 6 0例 ,均按 3版《神经病学》中诊断标准 ,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病人年龄在38~ 50岁之间 ,男 31例 ,女 2 9例 ,将病人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各 30例 ,分组后组间病情轻重、年龄、病程比较均衡。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常规止血、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基础上 ,取百会、双风池、神门、内关、中渚、太冲穴 ,平补平泻 ,每日 1次 ,针刺得气后 ,留针 2 0min ,每隔 5min捻…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把近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2例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1.5岁。其中40岁以下17例,41~50岁10例,51~60岁13例,61~70岁8例,70岁以上4例,中医分型为中脏腑16例,其中痰迷心窍9例,肝阳暴亢7例,中经络36例,其中痰浊型12例,瘀血型11例,肝阳上亢型5例,阳虚型8例。2观察指标从临床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有以下特点:2.1发生时间一般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4天,第2周…  相似文献   

4.
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而脑血管痉挛是SAH的严重并发症。根据痉挛发生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和迟发性,急性脑血管痉挛在SAH后立即出现,持续时间短,多在数十分钟或数小时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在SAH后3~4d,第2周达高峰,一般需3周左右的恢复过程。现将我院2005--2009年收治的8例SAH后迟发脑血管痉挛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尼莫地平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用山芪合剂;7d为l疗程,2个疗程后评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山芪合剂配合尼莫地平静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任宪雷 《四川中医》2020,38(1):123-126
目的:观察祛痰熄风开窍汤联合针刺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0例/组。对照组予以祛痰熄风开窍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针刺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NF-k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于治疗后3天、7天及14天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短期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F-kB及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NF-kB及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随时间延长显著升高,且在治疗后3天、7天及14天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疗效及短期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熄风开窍汤联合针刺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能显著降低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少脑水肿的产生,具有很好的近期疗效及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相关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及其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aSAH患者54例,随机抽签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0.5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从病程第3天开始使用,连用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PGF1α)水平,观察经颅超生彩色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CVS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出院时Glasgow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后血浆NO、ET-1、6-K-PGF1α水平升高(P0.05)、TXB2水平下降(P0.05)、CVS的发生率降低(P0.05)、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升高(P0.05)及出院时GOS评分升高(P0.05)。结论葛根素是一种防治aSAH后CVS的有效药物,并能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水平,即升高血浆NO、前列环素(PGI2)含量,降低血栓素A(TXA2)含量从而扩张脑血管,同时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灌注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持续腰穿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进  郭伟  吕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696-1697,1708
目的探讨持续腰穿引流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作用。方法SAH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予持续腰穿引流)和对照组(予常规腰穿)。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2 d、3 d、7 d的颅内压;经颅多普勒观察局部脑血流变化和CVS持续时间;临床观察主要症状(发热、头痛、颈强直)持续时间。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行Hunt评分评价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3 d后即较对照组的颅内压降低(P0.05),CVS和临床主要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7 d后Hunt评分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6个月随访结果,研究组病死率3%,对照组13%;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研究组少于对照组。结论持续腰穿引流术能明显减轻SAH致急性CVS的程度,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SAH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并发CV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予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 2组头痛缓解、颈项强直及血性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予脑脊液置换术可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治疗SAH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多发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和影响程度。方法:将50例急性缺血脑梗塞气虚血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按照脑梗塞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血府逐瘀汤联合治疗,4周后判断疗效。结果:血府逐瘀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多发性脑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是治疗多发性脑梗塞十分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胸胁内伤的疗效.方法: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胁内伤54例,药用当归、生地、柴胡、枳壳、川芎、桔梗、赤芍、牛膝等.结果:服药4周后,54例中47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胸胁内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5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血府逐瘀汤,1剂/d,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均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早期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然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明显的缓解肋骨骨折早期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活动,降低血气胸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降低康复时间和住院费用。结论:血府逐瘀汤对肋骨骨折早期的愈合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的临床效果,并能减少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苓桂术甘汤联合西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血府逐瘀汤合苓桂术甘汤口服,1剂/d,连续服药3周,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显效24例,显效率为75.00%,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中显效16例,显效率50.00%,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合苓桂术甘汤联合西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设计,将67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到两组,血府逐瘀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组(观察组)35例,帕罗西汀组(对照组)32例,疗程8周。结果:①在治疗第8周末,观察组患者痊愈9例(25.71%),显著进步12例(34.28%),好转11例(31.42%),无变化3例(8.57%);对照组痊愈8例(25%),显著进步10例(31.2%),好转12例(37.5%),无效2例(6.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15, P〉0.05)。②治疗开始后的第2、4周末HAMD和HAMA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05,P〈0.001,P〈0.001),至第8周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慢性头痛,中医辨证多属气滞血瘀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疗效显著。慢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以血管性头痛和神经性头痛为主。患者表现为头痛缠绵难愈,病势时轻时重,平时头痛隐隐,重时头痛如裂,多伴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纳差,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头痛4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煎服每日一剂,每7天为一疗程,配给常规西药扩冠、抗凝、抗血小板、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结果:两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血府逐瘀汤是《医林改错》中的名方,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代表方剂。本文介绍了血府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黄褐斑、结节性红斑三个病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冶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消炎痛25mg、维生素B110mg,每日3次,肌肉注射维生素B120.5mg,每日1次。两组均以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3.33%和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