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6,(8):1072-1073
目的:分析针刺足三阴经为主配合远端取穴联合低频脉冲电疗在脑卒中早期足下垂内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早期足下垂内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针刺足三阴经为主配合远端取穴治疗,治疗组接受针刺足三阴经为主配合远端取穴联合低频脉冲电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坐位踝关节背曲度、仰卧位踝关节背曲度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WG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足下垂内翻治疗中针刺足三阴经为主配合远端取穴联合低频脉冲电疗可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中风后足内翻的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分类方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疗法加头皮针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针刺加头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经筋结点为主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肾与膀胱经穴对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与膀胱经穴对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肾与膀胱经穴对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0天,通过中风后足内翻症状积分和Fugl - Meyer下肢功能量表评定,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足内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法结合康复手段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足内翻角度改变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泻阴补阳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针刺跷脉腧穴配合康复与常规针刺下肢穴位对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用跷脉腧穴针刺配合下肢康复,对照组选用常规下肢穴位针刺,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治疗组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7天为1疗程。对照组常规针刺,每日治疗1次,治疗6天休息1天,6天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症状体征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91.4%、40.0%。经Ridit分析检验。两组数据置信区间没有重叠部分,故两组的疗效有明显差异。结论:针刺跷脉腧穴配合康复疗法是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从阳引阴”针法配合电刺激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针刺基础上施以电刺激跗阳、申脉,对照组则采用传统针刺法,每日1次,一疗程为6d,治疗4个疗程.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  相似文献   

7.
罗娇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1):70-72
目的:探讨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将98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足内翻积分和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足内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3项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足内翻积分,改善下肢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寻找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最佳方法。方法:随机将96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分为透穴刺法组(治疗组)50例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足部穴位透刺和常规下肢穴位针刺,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透穴刺法和常规针刺治疗都能恢复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的功能活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且治疗组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透穴针刺法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特殊穴位内翻穴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内翻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2组均配合肢体康复训练。3个疗程后,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步行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内翻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中风后足内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将入选的60例脑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常规神经外科治疗外,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分析疗效。结果: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中风后足内翻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足三阴经筋深部刺激对中风后患肢屈膝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深层肌肉刺激仪(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DMS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足三阴经筋深部刺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足底压力分析在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国内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了解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研究的现状,以进一步提高研究者临床研究设计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全面广泛收集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采用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对2013年11月份以前发表的合格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献21篇,所有文献均为针刺疗法与针刺疗法的对照,疗效的统计学分析基本正确;大部分文章对病例来源,随机方法,诊断标准,疗效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统计学方法等基本内容进行了描述;所有文章均未对样本估算,分配隐藏,盲法的应用,随访情况进行描述。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几年研究者更多采用了随机对照的方法,但亦存在不足,研究者的临床研究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均能改善中风后足下垂症状,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更有助于中风后足下垂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张力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影响的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张力平衡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每组35例。张力平衡针法组先取伸肌侧穴位三阴交、太溪,行弱化手法,再取屈肌侧穴位解溪、申脉、阳陵泉,行强化手法;常规针法组穴取足三里、三阴交、悬钟等行常规针刺,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评定患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增加(均P<0.01),张力平衡针法组优于常规针法组(均P<0.05),张力平衡针法组于第2疗程后即改善明显(均P<0.01),且改善优于常规针法组(均P<0.05)。结论:两种针法均能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且张力平衡针法见效快,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结合“丘墟透照海”刺法治疗偏瘫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脑外伤、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结合“丘墟透照海”刺法,对照组仅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运动疗法。比较在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肌张力,按粗大运动功能量袁(GMFM)中的D和E两项及步行速度评价步行能力。结果:MAS评分治疗后5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评分治疗后5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行速度治疗后5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申脉透照海”刺法治疗偏瘫后足内翻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可以更好改善偏瘫后足内翻患者的肌张力、足内翻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取穴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对80例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成独取足少阳经穴组和常规取穴组,每组40例。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两组均在治疗前后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为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自身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独取足少阳经穴组的r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常规针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针法均能改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且独取足少阳经穴组见效快,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7.
吴威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5):321-32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侧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患者100例,按接诊治疗次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小针刀松解痉挛的肱二头肌肌腱。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及护理,疗效显著,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快,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8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予以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针刺进行综合干预的观察组以及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意识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68.19%,优于对照组的52.2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 NIHSS 评分降低明显,Glasgow 评分则升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不仅疗效较佳,而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意识障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