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次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合并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 2 0例 2 0只老年黄斑变性伴有脉络膜新生血管眼经光动力治疗的疗效。随访 3个月。以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为观察指标。结果 按最后一次随访记录分析 ,视力提高 3行者 2例 ;视力提高 2行者 3例 ;提高 1行 5例 ;视力保持不变 1 0例。 1周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 :8例以典型性为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渗漏停止 ;1 2例轻微典型性和完全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渗漏均较治疗前减少。随访结束时眼底荧光造影显示 :以典型性为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4例荧光渗漏停止 ,4例荧光渗漏 ;轻微典型性和完全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现 3例渗漏加重 ;9例荧光渗漏减少或不变。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明显好转。该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光动力疗法短期内能封闭或抑制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目前尚未见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罗毅  李敏 《广西医学》2002,24(4):592-592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罕见 ,现将我们遇见一例双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 2 7岁 ,因双眼逐渐视朦伴夜间走路困难5年 ,于 1 998年 1 0月来我科就诊 ,无眼外伤史 ,视力右眼 0 .2 5 ,左眼 0 .1 2 ,不能纠正 ,双眼前节正常 ,玻璃体轻度浓缩 ,黄斑部见玻璃牵引 ,视乳头颜色淡白 ,血管细 ,血管弓以外的视网膜暗灰色 ,透见黄白色的脉络膜血管 ,赤道部和周边视网膜可见细颗粒状、星状的色素团沉着 ,黄斑部见 1 /3PD大小的裂孔 ,其周视网膜脱离约 4~ 5 PD。视野检查 :…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几种类型视网膜变性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进行观察研究.方法:8例(16眼)视网膜变性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双眼改变较为对称,病变相对安静,层次偏浅,以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萎缩为主,早期脉络膜背景荧光暗淡,透见脉络膜大血管,并可出现低荧光区.与继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有区别.结论:脉络膜毛细管萎缩造成的脉络膜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导致视网膜变性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视网膜感光细胞营养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Stargardt病属于青少年型遗传性黄斑变性,其临床特点为双眼发病,视力进行性减退,色觉障碍,有绝对性或相对性中心暗点,黄斑部横椭圆形萎缩.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有特征性的改变.临床上比较少见,国内报道不多,现报道1例如下.患者男性,17岁,苗族,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10 a,加重4 a.于2010年11月至贵阳医学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O CT在诊断环形萎缩患者黄斑囊样水肿中的重要性。设计:观察性病例报道。方法:对1例脉络膜视网膜环形萎缩的12岁男孩进行眼科、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浆鸟氨酸水平为735μm ol/L。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双眼包括黄斑中心区的强荧光。O CT显示双眼视网膜内低反射囊性区域,伴有偶发的视网膜层间连接高信号和视网膜增厚。结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O CT都有助于诊断脉络膜视网膜环形萎缩引起的相关黄斑病变,患者只有视力下降而无任何临床证据的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脉络膜环形萎缩的黄斑囊样水肿:荧管造影和OCT评估@Olivei…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23例(46眼)Stargardt病及黄色斑点状眼底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所见。单纯黄斑变性16例,中心凹周围有斑点的黄斑变性5例,黄斑变性伴后极部弥散性黄色斑点1例。无黄斑变性的后极部弥散性黄色斑点1例,黄斑变性区表现为密集点状透见荧光,夹杂点状遮蔽荧光。大多数斑点呈透见荧光,少数呈遮蔽荧光.4例显示脉络膜湮没征象。所有病例均未见荧光素渗漏。本病具有典型的荧光征象,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报道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近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后的效果,7例主要表现为典型近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患者,经维泊替芬光动力疗法治疗,7例中3例视力提高、2例视力稳定,其余2例视力下降。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范围扩大,治疗后所有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发现无灌注。本例小规模先导研究产生的良好效果,提示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所致的近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患者,光动力疗法应当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老年性性黄斑变性患者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对近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 ,60岁。右眼视力下降 2年 ,失明 1年。查体 :自身其它部位未见异常。眼B超及CT提示 :右眼球内占位性病变 ,考虑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眼底检查 :角膜光滑 ,晶状体及玻璃体正常。黄斑部色素样肿物 ,直径约 0 .5cm隆起。中心凹反光 (- ) ,眼压 1 3mmHg。病理检查 :眼球球壁光滑 ,剖开见晶状体及玻璃体透明 ,不混浊 ,内壁图 1 脉络膜血管瘤镜下所见HE× 4 0瘤组织由大小不等的扩张的毛细血管构成近黄斑处见一微凸肿物 0 .5cm× 0 .2cm ,界限清楚。镜下观察 :黄斑处脉络膜内见一团扩张的毛细血管 ,血管充血 ,在血管瘤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毯层视网膜变性,临床报道很少,近来我们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6岁,双眼视物不清,眼前有黑影2年。检查:视力,右眼1.0 j_4,左眼1.0 j_4。眼底检查,右眼视乳头下方有一不规则形与视乳头相连的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区,左眼视乳头颞侧至下方有与视乳头相连的萎缩区,均宽约1PD,区内有少量色素。在视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20例手术切除脉络膜新生血管联合视网膜下腔自体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术患者治疗后3年的功能和解剖结果。方法:20例患者新生血管膜切除后,将新鲜离体的自体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移位至视网膜下腔。通过眼底镜、眼底血管造影、微视野检查及视力检查来随访患者。结果:经过3年追踪后,1例患者视力提高、13例患者视力无变化和3例患者视力下降。随访过程中无明显的黄斑水肿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复发。结论:自体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可以很好的维持3年,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稳定的视力。这些结果表明在治疗渗出性黄斑变性过程中,切除脉络膜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11.
兹将所见二例三角综合征报告如下: 例1,55岁。双眼视力下降5年,无外伤史,于90年11月13日检查全身未见异常,视力:右0.08,左0.4,不能矫正。双眼黄斑部略呈三角形边界鲜明的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斑。右眼病变范围颞侧达赤道部,鼻侧接近乳头,萎缩区内呈灰白色可见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病变周围的视网膜正常。左眼病变范围略小于右眼。视野检查:双眼有一与病变区相对应的视野缺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臂—视网膜循环时间9.6秒,早期病变区呈扇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氩激光光凝治疗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本组33例38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根据FFA的结果,对不同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急,采用不同方法:(1)黄斑区有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及渗漏点,采取拱环外直接光凝封闭渗漏点。(2)黄斑区有玻璃膜疣,采取拱环外三排“C”形光凝。[结果]随访6—12个月,(1)有效19眼,占50%,视力提高0.4—0.8,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和玻璃膜疣消失或减少。(2)无变化15眼,占39.4%,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和玻璃膜疣变化不明显。(3)退步4眼,占10.5%,视力由0.02下降到指数/眼前,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增加。[结论]氩绿激光早期直接或“C”形光凝后根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或玻璃膜疣,可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或玻璃膜疣的吸收,使病变不致扩大而影响中心视力。  相似文献   

13.
Stargardt病是1909年Stargardt首次报告的,又称眼底黄色斑点症并发黄斑变性。一般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极少数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本病具有一种慢性进行性,通常双侧对称起病的后极部变性,其临床特点为双眼发病,发病年龄多在6~20岁,中心视力进行性减退,视野有中心暗点,有轻度的色觉障碍,眼底检查早期无明显改变,随着病程进展,黄斑部可见横椭圆形、边界清晰的萎缩变性。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研究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1990~1998年我们对5例10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例,…  相似文献   

14.
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由Leber于 1 871年首次报道 ,故又名Leber氏病。近些年国内也报道了不少病例。我院于 1 990年 7月遇到一家系 5例Leber氏病 ,其中有 3例 1年或 2年后视力逐渐有所好转 ,视力均在 0 .4左右 ,其中 1例 1眼达 0 .6。此一家系情况 ,在以往报道中并不多见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 ,2 0岁。因双眼视力先后明显下降两个月前来就诊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视力 :右眼 0 .1 ,左眼 0 .0 8,加镜片不能矫正。双外眼无异常 ,眼底 :双眼视乳头圆形 ,轻度充血 ,颞侧边缘模糊 ,视网膜血管变细 ,无渗出 ,黄斑区 (一 )…  相似文献   

15.
修方伟  张杰  刘兆荣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3):231-232,234
目的 探讨阈下量倍频固体激光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30例(32只眼)病人,应用倍频(532 nm)固体激光治疗,术后随访,对比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变化.结果 本组视力提高16只眼(50.0%),视力稳定12只眼(37.5%),视力下降4只眼(12.5%).术后FFA显示视网膜渗出吸收及脉络膜新生血管消失20只眼(62.5%),无变化8只眼(25.0%),络膜新生血管复发4只眼(12.5%).结论 倍频固体激光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具有高度安全性,能够治疗其并发症,并能阻止和延缓其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69岁,双眼白内障摘除术后出现进行性双眼垂直复视。眼球运动正常,发现右上斜视达2.00棱镜屈光度,但不能被棱镜矫正。眼底镜检查可见:黄斑前膜(左眼重于右眼)。由于视物变形加重,左眼视力下降至20/40,通过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除去黄斑前膜,术后复视消失。由于黄斑中心凹移位及中心和周边融合竞争机制的存在,视网膜前膜、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等黄斑病变很少导致双眼复视。白内障术后复视1例@Foroozan R. @Arnold A.C. @邢咏新  相似文献   

17.
眼底血管样条纹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特征性少见的眼底病,是一种双眼玻璃膜弹力纤维的变性疾病,如合并黄斑病变则影响视力。现将我科所见3例6只眼眼底血管样条纹,其中4眼合并黄斑病变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性,47岁,因右眼视物不清于1991年7月19日就诊。曾在外院以视神经  相似文献   

18.
董永章 《农垦医学》1989,11(4):227-229
眼底血管样条纹或称色素线条,是一种罕见的双眼玻璃膜弹力纤维的变性疾病,实际上它是全身性弹力纤维组织广泛变性的眼底局部表现。如果合并黄斑病变,则严重影响视力。目前认为黄斑病变的发生,是由于玻璃膜的断裂,从脉络膜而来的新生血管通过破裂的玻璃膜裂缝进入视网膜下,引起视网膜下出血、渗出、盘状脱离甚至晚期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在诊断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的意义。方法对96例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进行FFA;在4年中随访40例病人再次进行FFA。结果萎缩型黄斑变性FFA表现:有玻璃膜疣处荧光增强,随时间延长的减弱。渗出型黄斑变性FFA表现:早期见脱离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有渗漏,荧光素积存于盘腔内有强荧光区,出血区显遮蔽荧光。40例随访造影结果:原诊断33例萎缩型有9例转为渗出型。而新生血管部位恰与玻璃膜疣聚集区融合相一致。结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又称先天性玻璃体血管纱膜 ,或称性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 ,多发生于儿童与青年 ,比较少见 ,并发性视网膜脱离更为少见。傅家静于 196 5年曾报道 2例 ,王光璐于 1982年报道了 5例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治疗了 1例 2眼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13岁 ,于 2 0 0 1年 9月 2 4日入院 ,主诉双眼视力减退 7年 ,视物不清 6个月。视力 :右眼眼前指数 ,不能矫正 ;左眼 0 .1,不能矫正。双眼玻璃体浓缩混浊 ,视乳头色略淡 ,视网膜散在小片出血灶 ,右眼网膜脱离范围 2 :0 0 - 10 :30 ,黄斑囊样变性伴扁平脱离 ,下方见血管纱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