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了解苏州市20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市1992-2012年流脑疫情、2005-2012年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和抗体水平调查等资料进行综合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苏州市1992-2012年共报告流脑病例164例,年均发病率0.11/10万;流脑发病主要集中在0~29岁年龄(占73.78%);流脑发病高峰为2-4月份(占62.20%);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22.56%);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为0.64%;健康人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A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9.16%,C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4.88%。结论近年来,苏州流脑发病处于低发水平,然而健康人群流脑C群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健康人群B群流脑的带菌水平较高,应加强B群和C群流脑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近年来在安徽、江苏等地区出现了C群流脑疫情暴发,该群流脑毒力较强,感染后死亡率较高.为了解金山区健康人群流脑A群、C群抗体水平和带菌状况,预测流脑疫情发病趋势,及时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于2007年10月(流脑流行前期)开展了健康人群流脑A群、C群抗体水平及带菌率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江宏宝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078-1080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流脑流行特点。方法对流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采用Excel进行分析。结果全市流脑报告发病率自2004年的0.513/10万(最高值)下降至2009年的0.0204/10万,发病率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全市2004~2009年1~4月发生的流脑占总病例数的75%,发病年龄集中在0~19岁之间,占总例数的92.31%,尤以10~14岁较多,占比44.23%,发病职业分布中以学生占比最多(67.31%),正常人群流脑免疫水平监测A群、C群阳性率分别为57.24%、63.16%。结论该市流脑发病率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此现象与该市流脑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及流脑疫情监测敏感性的增强有关。15岁以上正常人群中C群流脑的隐性感染率高,加强易感人群的A+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1962~2005年百色市流脑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百色市1962~2005年流脑发病情况和发病规律,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百色市历年流脑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结果百色市1962~2005年共发生流脑8 419例,年均发病率为6.45/10万,1967年发病率最高达152.33/10万,死亡1 164例,历年平均病死率为13.83%。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冬春季节较多,发病以农民最多,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小学生。结论百色市流脑发病仍以A群流脑为主,自1986年广泛使用A群流脑疫苗后,发病率逐步下降。但随着近年来C群流脑的出现,应加强流脑监测,掌握流行菌群的变迁情况并普及A 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县流脑菌群分布、带菌状况和免疫抗体水平,明确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预测流脑疫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在非C群流脑流行区随机抽取湖头镇调查流行季节后流脑菌群分布和人群抗体水平。[结果]196名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为零。人群中抗A阳性率42.9%,抗C 33.2%。A群流脑自然感染率33.9%,C群16.1%。接种A群和A C群流脑疫苗抗A和抗C阳转率不高(低于80%)。接种A C群疫苗后抗A、抗C阳转率高于未接种者,比接种A群疫苗的抗A阳转率高。[结论]加强疫苗冷链管理和操作技术培训,提高免疫成功率;推广A C群流脑疫苗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6.
张宏  杭惠  须勤燕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64-1866
目的:为我市流脑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市1995年至2004年流脑疫情、2004年至2005年流脑病原菌监测、健康人众流脑带菌率和抗体水平调查等资料进行综合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苏州市1995~2004年平均发病率为0.11/10万,2004年流脑发病率(0.17/10万)比2003年(0.02/10万)上升了7.5倍,并且高于平均年发病率(0.11/10万)54.54%。流脑发病季节性高峰为1~4月份。收集到11份病人血样中6份培养出流脑菌,包括3株A群和3株C群。健康人众带菌率为1.71%,B群和C群带菌率各为0.85%。健康人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A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8.50%,GMRT平均为5.80;C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6.99%,GMRT平均为3.42。结论:该市流脑发病率,人群流脑C群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应加强C群流脑防治工作,积极推广使用A+C群流脑多糖疫苗,提高接种率,以增强人群对A群和C群流脑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六安市2003-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预测六安市流脑流行趋势,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信息和流脑监测系统收集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六安市2003-2007年流脑平均发病率为0.261/10万,病死率为6.25%。2004年部分学校出现暴发疫情,其余年份疫情以散发为主。15-19岁年龄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1.25%,76.25%的病例是在校学生。12月至次年的3月为流脑发病的高峰季节。5年来,从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标本中检出A群脑膜炎奈瑟氏双球菌2株,B群1株,C群10株。结论六安市有发生流脑流行的隐患,在校学生是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推广A+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加强监测,是防止流脑流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2006年广西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西流脑流行特征的动态变化,预测流脑发病趋势,为制定合理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2006年全年对广西各市、县进行面上的监测。选择凭祥市、全州县和大化县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在流行前期进行健康人群带菌及抗体水平调查。结果2006年广西流脑发病率为0.094/10万,部分人群的Nm带菌率为1.15%,A群抗体阳性率为29.9%,C群抗体阳性率为21.7%。结论2006年广西流脑发病率不高,病死率较高,监测点人群对A群流脑有一定抵抗力,而对C群流脑的免疫力较低,流脑仍然是广西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健康的重要威胁。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流脑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辽宁省1950~1999年流脑的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群流脑多糖菌苗的使用,打破了我省每间隔8年一次高峰的规律,大大降低了流脑的发病率,削平了流脑年龄别发病的第二个高峰,使城乡发病率之差逐年缩小,季节流行的特点无变化.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菌苗使用后,人群杀菌抗体阳性率基本保持在50%以上,GMT在12以上,虽未达到杀菌抗体临界保护值,但流行病学效果显著.带菌调查结果显示,健康人群的带菌率无明显变化,以B群为主,A群带菌率逐年下降,且与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王晓萍  靳玉惠  王海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11-2013
[目的]了解合肥市2004-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高发原因,为做好流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合肥市2004~2006年共发生流脑261例,平均发病率1.9/10万;2006年发病率高达2.74/10万,较前10年上升了11倍,病死率10%.病例的阳性检出率逐年上升,C群流脑比例逐年增高,至2006年检出的全部是C群.病例中大于16岁142例,占54.4%;较前5年(22%)上升了32.4%.3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6起,有5起明确诊断是C群;密切接触者带菌率检测C群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分别为52.6%、60.1%和85.7%,与病例的菌群分布基本相符.[结论]该市流脑流行菌群发生了变迁,从A群转变为C群,应合理制定防治对策.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同时要大力推广A C流脑多糖疫苗的接种,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广泛宣传,提高疫苗接种率,以增强人群对C群流脑的免疫力.另外还要做好重点人群尤其是大专中院校、宾馆饭店等行业的流脑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特征以及近年来的变化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及相关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疫情报告系统收集安徽省历年流脑疫情资料.结果 1951-2007年安徽省共发生流脑病例799 38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90/10万,死亡41 337例,死亡率为1.49/10万,病死率为5.17%,流脑疫情呈现8~10年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期间出现3次大的流行疫情;2-4月份病例占83.23%,近20年1月份病例呈上升趋势.2000-2007年,<15岁病例构成从78.94%下降到17.20%.2003年后出现C群流脑疫情,全省流脑疫情呈现小幅反弹现象.结论 安徽省是流脑易发生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发病率持续下降,近几年发病率反弹;C群菌株成为流行优势菌株,流行季节有提前趋势,发病年龄高峰上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04~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脑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12年流脑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新疆2004~2012年累计报告流脑发病数794例,死亡7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42/10万,病死率8.94%;88.21%的病例发生在冬春季,2~6月病例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1.91%;散居儿童和学生病例数为517例,占报告病例数的65.11%。〈15岁儿童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5.24%。南疆地区病例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8.01%。结论新疆南疆地区是流脑高发地区,应加强对流脑的监测,做好适龄儿童脑膜炎球菌疫苗常规免疫,提高覆盖率和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捕获-再捕获方法(CRM)在疟疾国家监测点的应用,评估不同地区的监测点疟疾流行现状。方法采用CRM,估计不同地区监测点的疟疾发病率。结果发病率较高地区和发病率不稳定地区、发病率较低地区的估计发病率(/10万)分别为1247.30、171.50和46.10;漏报率分别为65.20%、45.32%和66.67%。结论CRM能较好的反映监测点地区疟疾流行现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999-2017年江苏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发病流行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流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17年江苏省流脑病例的流行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1999-2017年江苏省累计报告流脑病例814例,年均发病率00575/10万,其中2004年发病率最高,2017年降到最低;流脑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5644%;12月份到次年4月份为流脑发病高峰,占8713%,其中2月发病最多;病例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4092%和 2277%;2006-2017年,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是主要流行菌株,占有明确菌群结果的5634%。结论 江苏省流脑发病呈下降趋势,但病死率有所上升,保持较高接种覆盖率,适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流脑疫苗补充免疫,同时加强流脑菌群变迁监测,是控制流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信阳市2004 - 2018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6.0对信阳市2004 - 201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信阳市2004 - 2018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331 874例,死亡994例,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59.72/10万、1.08/10万。乙类传染病的年均发病率257.72/10万,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02.00/10万,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发病构成分别为50.20%、41.61%、6.69%和1.50%。15年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居前三位的病种为肺结核(98.87/10万)、乙肝(98.61/10万)、手足口病(75.35/10万);艾滋病死亡最多,占总死亡数的69.22%。结论 信阳市传染病的疾病谱发生改变,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类型。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疫情监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绩溪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控制策略实施效果。方法对绩溪县1986~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分2个阶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率1986~1996年为12.80/10万,1997~2004年为1.72/10万,下降了86.56%。发病呈阶梯性下降趋势。前期在年龄、季节、地区发病特征上表现为1~14岁儿童发病构成比大,3~8月份是发病高峰季节,流行模式为散发和爆发并存,以爆发为主。后期发病年龄及季节分布特征均不明显,基本消除了爆发流行。结论应该继续加强麻疹监测,开展MV的强化免疫,防止麻疹爆发疫情发生,同时做好成人麻疹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4 - 201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特点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 - 2015年江苏省流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ELISA法进行流脑抗体的检测,咽拭子用于脑膜炎奈瑟菌的分离。结果 2014年的发病率为0.06/100万,死亡率为0.013/100万,2015年发病率为0.05 /100万,病例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有明显的季节分布;2015年流脑A群Nm抗体阳性率为80.53%,抗体效价GMT为1∶36.12,基础免疫成功率为81.90%;C群Nm抗体阳性率为70.20%,抗体效价GMT为1∶6.45,基础免疫成功率为81.50%;脑膜炎奈瑟菌的总带菌率为10.07%,其中B、C群共占52.63%。结论 江苏省流脑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流脑低滴度抗体水平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应加强儿童免疫监测,同时应加强B群和C群流脑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近5年重庆市南岸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该区今后制定针对性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政策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重庆市南岸区2011 - 2015年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数据,对其流行特征和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 - 2015年,重庆市南岸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 616例,年均发病率68.19/10万,发病高峰分别位于4至7月及10月至次年1月,主要集中分布在学生人群(占病例总数66.74%)和0~14岁年龄段(占发病总数88.84%);街道发病率(85.02/10万)高于镇(74.29/10万);男性发病率(76.40/10万)高于女性(59.61/10万);所有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事件均发生在小学校。结论 确保针对性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在重点季节、地区、人群加大落实力度,推动流腮成分疫苗接种工作,健全疫苗应急接种机制,是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06 - 2017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北省2006 - 2017年细菌性痢疾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ArcGIS10.5绘制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图。结果 2006 - 2017年湖北省聚细菌性痢疾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76/10万,整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29∶1,0~4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33.11%),职业以散居儿童占比最大(30.40%)。发病高峰为5 - 10月。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地市州为武汉市(45.27/10万),最高的县区为武汉市青山区(101.55/10万),全省发病呈散发状态,中部与南部的发病率与北部比相对较高。结论 湖北省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情况有较为明显的人群、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应该根据其分布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一步降低其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