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调查大理州洱源县小兽类哺乳动物种群结构。方法  2 0 0 1~ 2 0 0 3年春季 ,在不同环境下采用捕鼠笼、鼠夹、电子捕鼠器等工具捕捉小兽 ,研究小兽种群结构。结果 捕获小兽 3目 5科 8属 17种共 661只。野外生境捕获小兽 3目 17种 ,以大绒鼠和齐氏姬鼠为常见种 ,分别占 3 2 .71%和 2 3 .5 9%。室内生境捕获小兽 2目 4种 ,褐家鼠为优势种 ,占 77.43 % ,黄胸鼠次之 ,占 18.75 %。结论 野外生境小兽种群丰富 ,室内较单一。  相似文献   

2.
云南大理市小型哺乳动物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云南省大理市小兽类种群结构。方法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2月 5月 ,在不同生境采用捕鼠笼、鼠夹、电子捕鼠器等工具捕捉小兽 ,研究小兽种群结构。结果 :捕获小兽 3目 6科 13属 2 3种 ,共 113 2只。室外生境捕获小兽 3目 2 3种 ,以齐氏姬鼠和大绒鼠为常见种 ,分别占 2 7.3 8%和 16.15 %。室内生境捕获小兽 2目 3种 ,褐家鼠为优势种 ,占 72 .2 0 % ,黄胸鼠次之 ,为 2 7.41%。结论 :室内、室外生境小兽的种群结构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从天台县疫区捕获的14194只小兽中,经IFAT检查为阳性的有484只,总阳性率为3.41%,室内总带病毒率为3.88%,野外总带病毒率为2.99%,二者有显著差异(x~2=8.533,P<0.01)。在13种小兽中发现9种自然携带EHF病毒抗原,它们是褐家鼠、黑线姬鼠、大足鼠、小家鼠、黄胸鼠、罗赛鼠、东方田鼠和臭鼩(鼠胄)、灰麝鼩。其中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数量最多、带病毒率高,是本地EHF病毒的主要贮存宿主;其带病毒率的季节波动与人群发病率的季节波动相吻合,是本县EHF的主要传染源。监测表明,EHF是属于多宿主动物源性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地EHF疫区类型可能属于姬鼠和家鼠混合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山区不同生境小兽种类构成及其汉坦病毒(HV)携带状况。方法 选择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不同生境地区为监测点,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测定,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捕获小兽的汉坦病毒抗原携带、抗体阳性状况。结果 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共捕获社鼠、大林姬鼠、黑线姬鼠、小家鼠、棕背鼠平、褐家鼠、大仓鼠、川西长尾鼩、北小麝鼩9种;不同生境地区小兽密度为3.13%~7.33%,平均5.83%;平均带病毒率为2.83%,抗体阳性率为3.77%。在捕获的9种小兽中,社鼠、黑线姬鼠中查到汉坦病毒抗原或/和抗体,其他鼠无汉坦病毒感染。结论 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小兽类中存在汉坦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5.
洱源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小型兽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不同生境小兽的种群组成、分布和密度。方法:用鼠笼、鼠夹和电网捕鼠,并测定密度。结果:共采集标本1036只,隶属4目5科9属14种。以褐家鼠、黄胸鼠和大足鼠为主要种类,分别占33.01%、27.22%和22.68%。夹夜密度居民区为15.12%,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农耕区为10.73%,以大足鼠为优势种;果园为12.61%,以斯氏家鼠为优势种。结论:该地小兽种类多,密度高,部分种类可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从1985年10月至1986年11月对庐山风景区鼠类种群组成、分布及灭鼠后鼠类构成比变化的情况。一、调查结果灭鼠前,共捕获标本165只。分类结果是,啮齿目七种: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社鼠,黑腹绒鼠和大足鼠;食虫目一种,即灰麝鼩。室内,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未捕到野栖鼠种。动物园周围环境也以褐家鼠居多,可能是由于动物园周围环境适宜于褐家鼠的生存繁殖之故。黑腹绒鼠为临江濒湖平原黑线姬鼠小区的首次记录。经大规模灭鼠后六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不同疫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及病毒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类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对鼠肺进行HFRS病毒抗原检测及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家鼠型疫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4.91%,褐家鼠为主要鼠种。混合型疫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5.73%,褐家鼠为优势种;野外平均鼠密度为12.95%,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季,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室内以褐家鼠为主要带病毒鼠种,携带Ⅱ型病毒,野外带病毒鼠均为黑线姬鼠,携带I型病毒。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中各分离出1株HFRS病毒,定名为A44和R50株。结论福建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仍以褐家鼠为主,混合型疫区野外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应加强重点疫区和老疫区的HFRS监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2004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进一步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云南省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固定监测点及面上常规调查中采集人血清、鼠血清和鼠肺做汉坦病毒(HV)抗体和抗原检查。结果2004年全省共报告HFRS 55例,死亡2例,年发病率0.13/10万,病死率为3.64%。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和楚雄州。在固定监测点泸西、寻甸和永胜县捕获鼠类10种803只,采集鼠血清314份,人血清313份,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带病毒率为3.89%(26/668),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臭鼩鼱和短尾鼩;对鼠及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0%和2.24%。在滇西地区10个县(市)采集到16种896份鼠肺标本,带病毒率为3.01%(27/896),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足鼠、短尾鼩、高山姬鼠和臭鼩鼱。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莆田地区家鼠的种类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7~1989年,在莆田地区农村逐月对家鼠种群进行调查,布放14400笼日,捕鼠2841只,捕获率为19.73%。捕获鼠4种,小家鼠占总数的56.88%,但其组成比有一定的季节变化;有的月份(如8月),褐家鼠数量可接近或超过小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冬季的组成比较高;黄毛鼠在5月和12月前后偶尔窜入室内。通过相关分析,小家鼠与黄胸鼠、褐家鼠种群数量间相关非常显著或显著,而褐家鼠和黄胸鼠种群数量无相关性。比较50~80年代调查资料,发现家鼠群落处于不断变化中,群落优势种的演替趋势是: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  相似文献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四川南充是高发区之一。为了探索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生态,我们于1987年6月至1988年5月在南充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共捕鼠7种1677只,其总密度为12.15%(1677/13798)。其中野外捕获781只,密度为15.62%;室外362只,密度为9.95%;室内534只,密度为10.35%。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分别占66.91%和26.50%;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77.15%。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1477只,有5种鼠携带HFRS病毒,42只鼠带毒,带毒率为2.84%。以黑线姬鼠带毒率为最高6.76%;次为褐家鼠2.42%;四川短尾鼩为1.76%。由此可见该流行区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四川短尾鼩。这些鼠种的带毒在自然界中起到储存病原体的重要作用。因此,控制疫区的鼠害对减弱HFRS病毒的传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滇南山地小区小兽及其体表蚤类群落结构。方法于1997、1998、2001、2004年对滇南山地8个县(市)的现场抽样调查,用群落生态学中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J')及生态优势度指数(C’)等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共捕获小兽3184只,隶属于4目5科13属21种。黄胸鼠、卡氏小鼠、锡金小鼠、褐家鼠、大臭鼩、斯氏家鼠及针毛鼠为优势小兽;从小兽体表共采集蚤类1767匹,隶属于5科13属15种,印鼠客蚤、伍氏病蚤及缓慢细蚤为优势蚤种。结论滇南山地的蚤类分布较少,生物多样性相对于其他区域低。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兴宁市鼠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寄生蚤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广东省兴宁市鼠形动物群落结构及寄生蚤的种类.方法2004年4~5月,在不同生境采用鼠笼等工具捕捉鼠形动物,研究其种群结构及所携带的体表寄生蚤种类.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目2科9种共1 062只.其中野外生境共捕获鼠形动物2目7种,以板齿鼠、臭鼩鼱、黄毛鼠为常见种,分别占45.71%、25.71%和18.57%.室内生境共捕获2目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55.14%,黄胸鼠次之,占41.03%.共捡获蚤类6种,家鼠体蚤以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为主,野鼠以不同新蚤福建亚种为主.结论野外生境啮齿动物种群丰富,室内生境较单一.但室内生境啮齿动物染蚤率和蚤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及移行规律,并对其进行数量分析。方法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在所捕获的1560只小兽中,中华姬鼠、大绒鼠、北社鼠、齐氏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及黄胸鼠的优势螨种分别为景东厉螨(Dr=41.32)、金氏厉螨(Dr=41.87)、特氏厉螨及土尔克厉螨(Dr=63.51,Dr=24.78)、特氏厉螨、互助真厉螨及金氏厉螨(Dr=18.82,Dr=14.11,Dr=11.76)、互助真厉螨、景东厉螨及橄形血革螨(Dr=25.00,Dr=23.61,Dr=16.67)、柏氏禽刺螨(Dr=71.73)、柏氏禽刺螨(Dr=98.82)。系统聚类显示,齐氏姬鼠、大林姬鼠及中华姬鼠之间的群落相似性大,褐家鼠与黄胸鼠的群落相似性很大。结论小兽在动物分类上的关系越近,其体表革螨群落相似程度越高,小兽宿主的生境分布对其体表寄生革螨群落类型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监测点采集人群血清、鼠血清和鼠类肺脏做汉坦病毒抗体和抗原榆测。结果2005年全省共报告HFRS46例,年发病率为0.103/10万,无死亡病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在国家级监测点泸西县、省级监测点寻甸县和永胜县捕获鼠类8种713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带汉坦病毒率为3.22%(23/713),带病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高山姬鼠、大绒鼠、臭朐鼯;采集鼠血清262份、人血清407份进行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96%(13/262)和3.19%(13/407)。其中,泸西县春夏季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00%(3/100),秋季为5.13%(4/78),秋季感染率明显高于春夏季。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汉坦病毒普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横断山区柏氏禽刺螨种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横断山区柏氏禽刺螨的地域及生境分布、优势宿主及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等。方法选取云南省5个地理小区中的28个县(市)进行现场调查,每个小区按室内和室外两种生境诱捕小兽并采集体表革螨,70%乙醇固定,Hoyer液封片后于光学显微镜下鉴定种类。用负二项分布吲直、聚块性指标m^*/m、Taylor幂法则和Iwao模型法综合分析柏氏禽刺螨的空间格局。结果在捕获的11560只小兽(隶属于3目4科8属15种)体表共采集到柏氏禽刺螨3339只,28个县(市)中有21个县(市)采集到该螨,主要分布于西南区(占90%以上),室内(2914只,占87.27%)明显高于室外(425只,占12.73%)。在15种宿主中,90%的柏氏禽刺螨寄生于褐家鼠和黄胸鼠体表,为该螨的优势宿主。经聚集强度指标测定和回归分析均判定该螨为聚集分布。结论柏氏禽刺螨是云南省境内的广布种,主要寄生于褐家鼠和黄胸鼠等家鼠体表,其在主要宿主动物之间的分布呈聚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6.
廉江地区某镇鼠类及其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东省廉江地区农村鼠类广州管圆线虫、带状链尾蚴、肝毛细线虫和旋毛虫感染的情况。方法在室内、外采用电捕鼠器、鼠笼和粘鼠板等方法捕鼠,鉴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肝脏和膈肌检查广州管圆线虫、带状链尾蚴、肝毛细线虫和旋毛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鼠类236只,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臭衲腈、施氏屋顶鼠和社鼠6种,其中黄胸鼠为优势种,占58.5%,其次为褐家鼠,占22.5%。上述鼠寄生虫的总感染率约为3559%。其中,广州管圆线虫和带状链尾蚴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7.37%和16.95%;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较低,为127%;旋毛虫的感染率为0。不同鼠种中褐家鼠的寄生虫感染率最高(66.00%).感染的寄生虫种数亦最多.黄胸鼠次之(35.50%)。广州管圆线虫在野栖鼠中感染率很高,在家栖鼠中感染率很低;带状链尾蚴在野栖与家栖鼠中均可找到,只是在野栖鼠中感染率较高;肝毛细线虫仅在家栖的褐家鼠中检出。结论广东省廉江地区农村鼠类广州管圆线虫与带状链尾蚴感染情况相当普遍和严重;肝毛细线虫亦有一定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950~2000年间湛江地区鼠形动物种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整理湛江地区50年来的鼠疫监测资料,依次按年代进行鼠形动物的分类统计。结果 50年来共捕获家栖、野栖鼠形动物2目7属11种共计237831只,其中家栖鼠形动物2目3属4种157412只,以黄胸鼠为优势种,臭鼩鼱和褐家鼠为常见种;野栖鼠形动物2目7属8种共计80419只,以黄毛鼠和板齿鼠为优势种,海南屋顶鼠和臭鼩 鼱为常见种。结论 在城镇家栖鼠类中,褐家鼠已逐渐取代黄胸鼠的优势种群地位,但在农村家栖鼠类仍以黄胸鼠为主。野外生境黄毛鼠的数量在逐年减少,但板齿鼠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