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白塞病(BD)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并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其影响。方法检测30例白塞病(B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一氧化氮(NO)、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表达。口服雷公藤多甙2个月后,比较白塞病患者NO、sICAM-1及sVCAM-1变化。结果 BD患者血浆NO、sICAM-1及sVCAM-1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雷公藤多甙治疗后,NO、sICAM-1及sVCAM-1表达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白塞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雷公藤多甙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20 0 32 90 8  H L A - B * 510 1与白塞病的相关性研究/汪运山 (济南市中心医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2 0 0 2 ,18( 4) .- 34 5~ 34 72 0例白塞病患者和 30名正常人对照 ,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 H L A - A和 H LA - B抗原 ,应用 PCR - SSP技术对 H LA - B51等位基因 ( HL A -B* 510 1~ H L A - B * 510 7)进行分析。结果 HL A -A抗原表型频率在白塞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白塞病患者中 ,除 HL A- B51表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患者组为 6 0 % ( 12 /2 0 ) ,对照组为 16 .7% ( 5/ 30 ) ] (…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白塞病(BD)患者可溶性瘦素受体(sLR)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40例BD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L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40例BD患者血清sLR水平(72.44±35.33)ng/mL与正常对照组(126.94±33.67)ng/mL相比明显降低(P<0.01);活动期BD患者血清sLR水平(64.24±36.13) ng/mL与稳定期BD患者血清sLR水平(81.50±33.00)ng/m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关节受累BD患者血清sLR水平(52.72±28.17) ng/mL与无关节受累BD患者血清sLR水平(88.58±32.70)ng/mL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BD患者血清sLR水平的异常可能影响白塞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塞病(Behet's disease,BD)患者氧化应激、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NF-E2-related factor2,Nrf2)和HO-1的表达情况及Nrf2,HO-1与BD的相关性。方法将38例BD患者分为活动期BD组和非活动期(稳定期)BD组,正常组以20例健康人为对照。分别对BD两组患者进行病情评分,采用常规法检测血中ESR和CRP水平、ELISA法检测Nrf2,HO-1和ROS的表达以及化学比色法检测MDA,T-AOC,SOD和GSH的含量。结果活动期BD组病情评分显著高于非活动期BD组(P0.01);活动期BD组ESR和CRP水平均较非活动期BD和正常组明显升高(P均0.01)。与正常组比较,BD两组血清ROS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AOC,SOD和GS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活动期BD组较非活动期BD组表达ROS,MDA,T-AOC,SOD和GSH差异明显(P0.05)。活动期BD组Nrf2和HO-1水平较非活动期BD组和正常组下降(P0.05),与病情评分、ESR和CRP呈负相关(P0.05),尤以Nrf2与病情评分和CRP相关性强(P0.01)。结论 BD存在氧化应激异常;在活动期Nrf2和HO-1下降,并随着病情加重而降低;Nrf2的下降可能与BD的发展和加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B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ABTypeTMSSO法对43例BD患者及120例正常对照组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D患者HLA-DRB1*14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而HLA-DRB1*15基因频率明显降低(P<0.05).HLA-DRB1等位基因与BD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HLA-DRB1*14可能是BD的易感基因,HLA-DRB1*15可能是BD的保护性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 探讨HLA B5 1与白塞病 (BD)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 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对 2 7例BD患者和 30例健康人的HLA A和HLA B抗原进行研究。结果 : BD患者和对照组HLA -B5 1的阳性频率分别为 6 3%和 16 .7% (χ2 =12 .9,P <0 .0 0 1,Pc <0 .0 5 ,RR =8.5 )。其中 ,HLA -B5 1阳性的男性患者的相对危险度 (RR)高于女性患者 (分别为 17.39和 4 .2 9) ,两者相比存在差异 (χ2 =4 .2 0 ,P <0 .0 5 )。未发现BD患者的其他临床特征与HLA B5 1有相关性。结论 : 提示HLA B5 1是BD的易感基因 ,并与男性患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络化毒益气法对白塞病(BD)瘀毒络损证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人、白塞病瘀毒络损证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变化。结果BD组治疗前MCP-1水平高于正常组的3倍,活络化毒益气法能降低MCP—1水平,和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BD瘀毒络损病机患者MCP-1水平高于正常人,提示该病机与免疫功能失调相关:活络化毒益气法能降低BD患者MCP-1水平,临床有较好疗效,为中药治疗BD瘀毒络损证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B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ABTypeTMSSO法对43例BD患者及120例正常对照组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D患者HLA—DRB1*14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而HIA—DRB1*15基因频率明显降低(P〈0.05)。HLA-DRB1等位基因与BD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HLA—DRB1*14可能是BD的易感基因,HLA—DRB1*15可能是BD的保护性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瘦素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1例白塞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41例白塞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7.37±6.53)ng/mL比正常对照组(4.44±2.56)ng/mL,显著升高(P<0.05);活动期白塞病患者比稳定期白塞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瘦素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有内脏受累白塞病患者比无内脏受累白塞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瘦素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有关节受累白塞病患者比无关节受累白塞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瘦素水平亦升高(P<0.05、P<0.01);分组比较结果男、女白塞病患者各组与未分组前的结果一致。结论:白塞病患者体内存在瘦素水平的异常,这种异常可能与白塞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白塞病与EB病毒感染及干扰素治疗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白塞病 (BD)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了 46例 BD患者外周血中 Epstein-Barr病毒( EBV) DNA,并用α-2b干扰素进行了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病例 参照日本白塞病研究委员会 1987年修订标准确诊的白塞病患者 46例,男 29例,女 17例;年龄 15~ 54岁,平均 31.2岁;病程 2个月至 20年,平均 5.2年。其中完全型 19例,不全型 27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 46例,眼虹膜睫状体炎或结膜炎、角膜炎 22例,生殖器溃疡 28例,皮肤结节性红斑或毛囊炎样损害 46例,血栓性静脉炎 7例,雷诺…  相似文献   

11.
20 0 140 14 白塞氏病患者血清 t- PA、PA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王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免疫科 )…∥江苏医药杂志 .- 2 0 0 1,2 7(6 ) .- 4 0 4~ 4 0 5检测白塞氏病 (BD)患者血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与疾病的相关性。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2 4例 BD患者血清 t- PA、PAI水平 ,并分疾病活动组、稳定组与正常对照相比较。结果 :BD组 t- P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5 ) ,而 PAI水平则显著升高 (P<0 .0 5 ) ,BD活动组 t- PA水平较稳定组非常显著降低 (…  相似文献   

12.
HLA—B*5101与白塞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探讨HLA -B 5 10 1等位基因与白塞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 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HLA -A和HLA -B抗原。应用PCR -SSP技术对HLA -B5 1等位基因 (HLA -B 5 10 1~HLA -B 5 10 7)进行分析。 2 0名白塞病患者符合国际白塞病委员会分类诊断标准 ,同时以 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结果 : 在白塞病患者中 ,HLA -B5 1表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患者为 6 0 % (12 2 0 ) ,对照组为 16 .7%(5 30 ) ],χ2 =10 .0 4 ,P <0 .0 0 1,校正P值 <0 .0 5 ,相对危险度为 8.98。没有发现其它HLA -A和HLA -B抗原与白塞病相关。在 12例HLA -B5 1阳性的患者中 ,均为等位基因HLA -B 5 10 1,5个HLA -B5 1阳性的对照亦均为等位基因HLA -B 5 10 1。结论 : 等位基因HLA -B 5 10 1与白塞病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942140 白塞病患者IL-2产生能力和NK细胞活性观察/石慧莉…//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8(3).-142~143 对25例处于活动期的白塞病(BD)患者根据其发生损害部位、频率和持续时间,将其分为高度活动期(12例)与一般活动期(13例),采用改良的Hoffenbach和~(125)I-UdR释放试验测定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IL-2及NK细胞活性,并同时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g(A.M.G)、C_3和CIC。对  相似文献   

14.
940457 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白塞病的临床意义/喻楠…//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3,7(4).-216 根据白塞病(BD)国际分类标准,确诊为本病的35例作为研究组,取其口腔、生殖器、皮肤和血管病损组织进行荧光检测。选用复发性阿夫他口炎(RAS)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BD88.6%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口腔粘膜的自身抗体,85.7%患者血清中可检出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塞病的证侯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关系。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MCP-1基因多态性住点基因类型。结果携带G型等位基因的白塞病证侯患者,伴有眼色素膜炎及胃肠炎较重临床症状的几率明显高于携带AA型等位基因的白塞病患者。GG患者与AA患者眼部损害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5)。结论白塞病的证侯与MCP-1基因多态性位点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20 0 10 2 90 免疫印迹法检测表皮下大疱病患者基底膜带自身抗体 /张学军 (安徽医大一附院皮肤科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2 0 0 0 ,2 3( 3) .- 135~ 137探讨免疫印迹法在不同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 SA BD)患者基底膜带自身抗体 ( BMZ抗体 )分布情况及其在 SA B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热分离法制备的人真皮、表皮提取物作为抗原 ,免疫印迹法检测 97例 SA BD患者血清中 BMZ抗体与基底膜抗原结合情况。不同 SA BD患者血清中存在结合不同真皮、表皮抗原的 Ig G型和 (或 ) Ig A型 BMZ抗体。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白塞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收集白塞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ANCA和AECA,并分型.结果32例白塞病患者ANCA阳性率为12.5%,均为核周型ANCA(P-ANC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ECA阳性率为81.3%,其中IgG-ANCA阳性率为71.9%,IgM-AECA阳性率53.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在发生结节性红斑或结节性血管炎及血沉增快方面AECA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1);而在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和贫血等临床表现方面ANCA及AE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白塞病患者血清AECA测定对白塞病患者血管损害及病情活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TNF-α-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梅毒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CR)分析显性梅毒组(A组)共93例;潜伏梅毒组(B组)共55例以及正常对照组(C组)41例TNF-α-308、TNF-α-238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三组TNF-α-308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NF-α-23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238位点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梅毒患者中TNF-α-308 A和238A的存在过度表达,且TNF-α-308、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梅毒的发病及病程进展可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LA-DRB1和DQB1位点基因与汉族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59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来自27个家系)和6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HLA-DRB1和DQB1等位基因的分型,并分析了DRB1和DQB1基因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组DRB1*15,DR7,DQB1*0601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组DQB1*0302频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特应性皮炎家系成员中对屋尘螨抗原皮试阳性者HLA-DR7等位基因频率较皮试阴性者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可能与DRB1*15,DR7,DQB1*0601相关;DQB1*0302对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可能起保护作用。HLA-DR7在限定对屋尘螨抗原特异性IgE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皮肤综合征     
20 0 4 2 52 2 白塞综合征患者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 /蒋建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 )…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4 ,37(1) .- 41~ 4 3收集 32例白塞综合征 (BD)患者和 33例正常人血清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 (A ECA)并分型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 (A CA)。结果 :BD组 AECA阳性率为 81.3% ,其中 Ig G - A ECA和 Ig M- AECA阳性率分别为 71.9%和53.1%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A E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发生结节性红斑或结节性血管炎及血沉增快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