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转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人脐带间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脑出血后脱髓鞘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脑出血+hUCMSCs-HGF组、脑出血+hUCMSCs 组和脑出血+PBS组,每组20只。胶原酶诱导建立脑出血模型,据不同组别于术后7 d 立体定向下进行侧脑室相应的移植。分别于移植前1 d 和移植后1、7、14、21、28、35 d 利用mNSS (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情况,应用劳克坚牢蓝检测脑损伤区的神经纤维恢复情况,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变化。结果:脑出血模型大鼠术后3周(即移植术后2周)mNSS评分检测的神经功能,hUCMSCs-HGF组和hUCMSCs组的神经功能改善较PBS组明显提高(P<0.05),而且hUCMSCs-HGF组较hUCMSCs组神经改善更加显著(P<0.05)。hUCMSCs-HGF组的神经纤维修复较其它组明显改善,髓鞘碱性蛋白的表达较其它组亦明显提高(P<0.01)。结论:转hHGF人脐带间质干细胞移植较单纯细胞移植能明显提高神经纤维髓鞘再生能力,促进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失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定向分化心肌细胞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分离SD大鼠骨髓MSC,培养至4-6代后,添加HGF(终浓度10 μg/L)持续培养30 d,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分化细胞的自律性搏动和对0.1%异丙肾上腺素和无Ca2+孵育液的反应,并行心肌肌凝蛋白表达鉴定。结果: 分化第14-20 d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形成集落,10%-50%克隆中开始出现持续节律收缩的细胞群体,节律频率为70-90次/min,异丙肾上腺素加快其搏动速率,无Ca2+孵育液则抑制之。细胞心肌肌凝蛋白表达鉴定为心肌细胞。结论: HGF可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且有较高的诱导效率。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有望成为治疗肝纤维化新的种子细胞,但目前相关的体外实验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纤维化形成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靶点。
方法:将肝星状细胞以1.0×108 L-1接种于六孔板内,无血清培养24 h后,加入2 mL 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处理肝星状细胞,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加入等量完全培养基处理肝星状细胞;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collagen-α1、TIM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中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collagen-α1、TIMP-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mRNA表达的下调程度亦随之增强(实验组72 h>实验组48 h>对照组);实验组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调,同时具有时间依赖性(对照组>实验组48 h>实验组72 h,P < 0.05)。提示脐带间质干细胞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纤维化形成的生物学活性,并可能是通过针对转化生长因子β靶点及其下游基因产物起作用。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脐带间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培养液上清;体外实验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0.014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携带同源基因HOXA4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测定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感染效率.方法 使用酶切及PCR技术从含有HOXA4基因的质粒克隆模版HOXA4-MSCV逆转录载体中获取目的 基因HOXA4,并将HOXA4基因重组到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上Lenti-GFP-CTB,通过酶切、测序验证HOXA4基因后,将Lenti-GFP-HOXA4质粒、和辅助包装质粒pRsv-REV、pMDlg-pRRE、PMD2G共同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获得携带HOXA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Lentiviral-HOXA4;然后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感染效率.结果 成功构建携带HOXA4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Lentiviral-HOXA4,并获得高纯度的慢病毒浓缩液.经检测病毒滴度达2.11×108 TU/ml.成功转染HOXA4基因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当病毒感染复数(MOI)值为60时转染效率最高,达(95.4±4.3)%.结论 成功构建携带人HOXA4基因的慢病毒,并可以在体外有效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生长因子[1](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近期发现的一种生长因子,由相对分子质量(Mr)为 75 000的 α链和Mr为 30 000的 β链借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异二聚体,广泛分布于肝、肾、脾、肺、脑、胸腺、胰腺、甲状腺和唾液腺等处。研究证明,用从人血浆提取并纯化的hHGF,刺激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合成DNA的半最大剂量为1-2μg/L(或 10-20 pmol/L)。而已知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刺激原代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后目的基因表达情况及对UCMSCs生长增生的影响。方法 UCMSCs传代培养后,以腺病毒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进行体外转染,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效率,确定最佳的病毒感染复数(MOI)。将实验分为VEGF基因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转染组在最佳MOI值条件下以腺病毒介导VEGF基因体外转染UCMSCs;未转染组以PBS代替病毒液。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UCMSCs 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VEGF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培养液中VEGF浓度,MTT法评价转染后对UCMSCs生长增生的影响。结果腺病毒介导的GFP基因对于UCMSCs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转染效率与MOI值具有量效关系,当MOI为100倍时,转染效率达95%。转染VEGF基因后2d,UCMSCs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可有效表达VEGF,免疫荧光染色、RT-PCR、Western blotting显示转染组明显表达VEGF,ELISA检测结果显示7d时达到表达高峰,13d后仍可检测到VEGF的表达。介导VEGF基因转染的腺病毒对UCMSCs的生长增生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UCMSCs是一种较理想的基因载体细胞,腺病毒介导VEGF基因可以有效转染UCMSCs,转染后VEGF基因可获得较高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可表达抗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单链抗体(scFv)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将其感染HEK293细胞,检测该抗体的表达及与抗原结合活性。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从分泌小鼠抗人HGFR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8E8)中扩增VH和VL基因,用重叠延伸PCR法将VH和VL进行拼接,得到含有信号肽SP-VH-linker-VL的单链抗体基因(HGFR-scFv),将其插入克隆载体pCR-Blunt中。用内切酶将HGFR-scFv基因从pCR-Blunt上切下,插入慢病毒载体pRRL-CMV中,经相应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pRRL HGFR-scFv。磷酸钙法转染HEK293T细胞,48 h后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将获得病毒颗粒进一步感染HEK293细胞,RT-PCR和ELISA检测scFv的表达情况。结果抗人HGFRscFv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病毒颗粒感染HEK293细胞后,得到了可以稳定表达抗人HGFR-scFv的细胞系;ELISA结果表明,scFv能与人HGFR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克隆了小鼠抗人HGFR抗体的scFv基因,并构建其慢病毒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8.
脐带间质干细胞与壳聚糖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脐带间质干细胞与壳聚糖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分离培养脐带间质干细胞,将其种植到壳聚糖支架上,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形态特征,并检测细胞黏附性和细胞增殖活性。脐带间质干细胞能够在壳聚糖支架上黏附生长,并保持良好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其黏附率和细胞增殖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脐带间质干细胞与壳聚糖支架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应用于复合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宫颈癌He L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HGF(0、5、10、20和40 ng/m L)处理细胞24 h或20 ng/m 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6、12、24和48 h),MTT检测细胞活力;用HGF(20 ng/m L)处理细胞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He La细胞形态,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的标志蛋白E-Cadherin及转录因子snail和间质细胞的表面标志蛋白vimentin的表达,HGF/c-Met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HGF促进He La细胞增殖,其中以20 ng/m L或20 ng/m L处理24 h生存率达到最高峰;此外,HGF可以促进He La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并促进c-Met磷酸化,并且激活p-ERK、p-AKT以及促进snail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 HGF可以促进He L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HGF/c-Met/MAPK或HGF/c-Met/AKT通路上调snail表达,进而调控E-cadherin或viment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在一般实验条件下快速分离、纯化及冻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简便有效方法并研究其冻存复苏后的增殖及多向分化能力。方法:用胶原酶Ⅱ、胰蛋白酶次序消化及二步离心法从人的完整脐带中快速分离UC-MSCs,通过把握传代时的消化程度及酸化培养基来快速纯化UC-MS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进行鉴定;用简易二步法(-4℃停留30 min,-20℃存放2 h,-80℃长期保存)冻存UC-MSCs,半年后复苏,扩增、传代,检测其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抗原Oct4、SSEA-4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情况,并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成肌细胞和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结果:通过双酶次序消化结合二步离心法,2 h可提取全脐带中的MSCs,原代培养7 d即可传代,通过适度消化传代和选用弱酸性培养基培养,第3代即可得到纯化的UC-MSCs,UC-MSCs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34和CD45,极低表达HLA-DR、CD80、CD86和CD106。简易法冻存半年后复苏的UC-MSCs表达Oct4、SSEA-4和hTERT,可向三个胚层来源的细胞分化。结论:双酶次序消化结合二步离心法是从人的完整脐带中快速分离UC-MSCs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偏酸性环境有利于UC-MSCs的扩增及纯化;简易二步法冻存对UC-MSCs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不同细胞因子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类神经元,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取第5代细胞随机分成A、B、C、D 4组,在A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b FGF,B组中加入b FGF和BDNF,C组中加入b FGF、BDNF和BHA诱导培养,D组为对照组,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诱导2周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的nestin、NEFH和GFAP mRNA表达情况,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的变化。结果: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能成功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细胞发现,细胞均强表达CD29、CD44和CD105,而CD34、CD45和HLA-DR均未见表达。经定向诱导分化成类神经元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突起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nestin在A、B、C组均呈阳性表达,NEFH在A、B组呈阳性表达,而GFAP在A、B、C、D 4组均不表达。A、B组n EFH和nestin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所培养的细胞扩增迅速,生物学性状稳定;与b FGF单独处理相比,b FGF联合BDNF更能有效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类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鞘内注射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2例SCI患者,给予UC—MSCs鞘内注射治疗,细胞数1×10^6个/(kg·次),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其中4例接受2个疗程,1例接受3个疗程,余均接受1个疗程。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标准(ASIA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采用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脊髓损伤功能评价量表(IANR—SCIRFS)对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22例患者中13例有效,9例无效。不完全性SCI患者有效率达81.25%,完全性SCI的6例患者均无效。有5例有效的患者接受了2~3个疗程治疗,疗效均有进一步的提高。有效患者多表现为运动和/或感觉功能改善,大小便控制能力增强。22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痛觉、触觉、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1例)、腰痛(1例),均在1~3d内消失。随访3个月至3年,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UC—MSCs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以改善大部分不完全性SCI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较骨髓、脂肪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易取材、更为原始,并不受伦理、法律的限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最具治疗潜力的细胞来源之一。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潜能。
方法:采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作为诱导剂,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诱导前后神经干细胞标记蛋白巢蛋白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与结论:形态学观察经诱导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神经干细胞球改变;免疫荧光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均可检测到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并可进一步分化表达神经元标志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2 以及神经胶质细胞蛋白、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可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多采取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的方法,将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内并持续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及定向分化,取得高效持久的治疗作用。
目的:了解采用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分为对照组、空载病毒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组。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转染前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应用细胞生长曲线、CCK-8观察细胞生长的优化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转染组与对照组、空载病毒组相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细胞周期G0/G1期减少,S期细胞数增多,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通过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能促进体外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对其培养有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开发UC-MSCs新的应用模式。方法: 通过酶消化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UC-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的表面特异标志物进行鉴定,通过逆转录病毒感染体系,构建过表达IGF-1的UC-MSCs(UC-MSCs-IGF-1),并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对UC-MSCs-IGF-1的IGF-1表达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分析UC-MSCs-IGF-1的表面标志物及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用不同浓度的H2O2(0 μmol/L、10 μmol/L、50 μmol/L和100 μmol/L)处理细胞,分析UC-MSCs-IGF-1在增殖活力维持、抗氧化损伤和抗凋亡方面的优势。结果: UC-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和CD105的表达均呈阳性,而CD34的表达为阴性,符合正常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应用逆转录病毒感染体系构建的UC-MSCs-IGF-1在IGF-1表达方面远高于正常UC-MSCs,同时干细胞表型与UC-MSCs一致,且具备正常的成脂成骨分化能力;在H2O2的氧化损伤作用下,与UC-MSCs相比,UC-MSCs-IGF-1具有较强的增殖活力和抗氧化、抗凋亡功能,同时细胞中的SOD活性略高于UC-MSCs。结论: 过表达IGF-1对UC-MSCs的氧化损伤及氧化引起的凋亡均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与正常UC-MSCs相比,UC-MSCs-IGF-1可能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研究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间的相互作用,探讨MSC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方法:将Raji细胞和hUC-MSC进行直接接触和非接触共培养,观察MSC对Raji细胞的作用,采用CCK-8法观察Raji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Raji细胞周期的变化,同时应用siRNA干扰技术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MSC向Raji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即用siRNA阻断Raji细胞VEGF的表达),ELISA法检测Raji细胞培养上清VEGF的分泌量,qRT-PCR法检测Raji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MSC及其条件培养基(MSC-conditioned medium,MSC-CM)均促进Raji细胞的增殖,72 h MSC-CM培养的Raji细胞增殖活性为0.99±0.05,而对照组为0.71±0.07(P<0.01)。无论是直接接触还是条件培养基均促使Raji细胞从G0/G1期向S期的转化,MSC-CM的作用尤其明显,S期的细胞数目由16.33±1.37增加到28.50±1.41,而G0/G1期细胞数目则由77.70±1.57下降到54.40±1.57(P<0.01)。siRNA干扰Raji细胞后,VEGF无论是在蛋白水平还是mRNA水平都明显下降,且MSC向Raji细胞的趋化能力也显著降低(96.00±5.28 vs 143.00±7.20,P<0.01)。结论:MSC具有向Raji细胞趋化的作用,其机制与Raji细胞分泌VEGF呈正相关;MSC可促进Raji细胞从G0/G1期向S期转化,从而促进Raji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immune modulation. However, immunomodulatory function of whole 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UC-MSCs were separated from whole umbilical cord using a single enzyme digestion. UC-MSCs (CD73+, CD90+, CD105+, and CD34−, CD45−, HLA-DR−) were differentiated into adipocytes, osteocytes and chondrocytes in vitro under specific stimulatory environments. UC-MSCs suppressed umbilical cord bloo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stimulated by mitogen, and ELISA showed that the secretion of INF-γ was downregulated, and the secretion of IL-4 was upregulated, with CD8+ T cells markedly decreased and CD4+ T cells changed lightly. Moreover, the infusion of UC-MSCs in recipient mice transplanted with donor bone marrow cells ameliorated acute graft-versus host disease (aGVHD) and extended survival. In conclusion, UC-MSCs might negatively modulate immunoreactions, and have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aGVHD caused by allogene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8.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脐带血中存在着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在移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脐血中是否还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却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其中有间充质干细胞,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的形态、表面标志及分化潜能非常相似,有的学者认为含量较低,难以传代培养扩增,总结了近5年来国内外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情况,为脐血的充分利用提供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及I、III型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hUCMSCs, 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记(CD45、CD34、CD105、CD29和HLA-DR),成脂及成骨诱导其分化,以鉴定其为间充质干细胞,确定bFGF促增殖最适浓度为20 μg/L。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添加 bFGF (20 μg/L) 于DMED/F12培养液中,对照组使用DMED/F12常规培养液。MTT法测定hUCMSCs 存活和增殖能力, 分析bFGF 对hUCMSCs 增殖的影响,RT-PCR测定其I、III型胶原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测定其I、III型胶原蛋白的含量。结果:MTT生长曲线提示bFGF促进hUCMSCs的增殖。用含与不含bFGF培养基培养的hUCMSCs 均表达 CD29,不表达 CD34、CD45和 HLA-DR,油红O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阳性。RT-PCR结果显示了实验组 I、III型胶原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了实验组I、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bFGF可显著促进hUCMSCs增殖,且不改变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表达。bFGF对hUCMSCsⅠ、Ⅲ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抑制效应,提示其在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可能不会引起Ⅰ、Ⅲ型胶原蛋白沉积,从而减少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