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广西隆林县 2 0 0 0年鼠疫暴发流行期家鼠、蚤类的种群特征与鼠疫疫情发生流行的关系。方法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采用笼捕法进行鼠密度调查 ,捕获的家鼠进行种类鉴定并采集鼠体蚤类 ,计算鼠密度及鼠体蚤指数 ;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 ,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 鼠疫暴发流行期共调查 2 3个村屯捕获鼠类动物 2 0 4只 ,隶属 1科 2属 5种 ;捡获蚤类 3 15匹 ,隶属 2科 4属 4种。疫点的黄胸鼠密度为 1.3 3 % ,明显低于非疫点的 15 .40 %和 2 0 .2 5 % ;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 3 .14和 0 .0 3 3 ,明显高于非疫点村屯。结论 鼠疫流行期鼠蚤的种群特征可直接显示出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及发展趋势。引起本次流行的主要宿主动物是黄胸鼠 ,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 ;疫点与非疫点的小家鼠密度无明显差异 ,且鼠体染蚤率极低 ,不是引起本次疫情的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广西实施鼠疫疫区后期处理方法5年来所取得的成果。方法对2001~2005年广西鼠疫疫区后期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隆林县鼠密度在1.17%~3.78%,平均鼠体染蚤率、蚤指数分别为21.71%和0.67,黄胸鼠和印鼠客蚤为优势种;西林县鼠密度在3.49%~5.45%,平均鼠体染蚤率、蚤指数分别为29.87%和0.34,黄胸鼠和印鼠客蚤为优势种。结论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的实施,使鼠疫疫情得到了稳定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冬季灭鼠,降低鼠密度,阻止或延缓来年鼠疫的发生。方法 选择疫点周围5~1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村屯,统一使用溴敌隆腊块进行灭鼠,并进行灭前灭后的鼠密度调查。结果 灭鼠前鼠密度为4.5%,灭后为4.39%,两结果无明显差异,灭鼠效果不佳。结论 冬季灭鼠可以降低鼠密度,减缓和延迟来年鼠疫的发生,但投药方法、气候因素、前后对比误差影响了本次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查明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鼠疫宿主、媒介及鼠疫疫源地情况,为库区鼠疫预警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室内外鼠密度;用鼠笼捕鼠麻醉后梳检鼠体寄生蚤,查染蚤种类、染蚤率;对所捕获鼠分类鉴定,研究其种群、分布;通过对所捕活鼠采血分离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和对不明原因自毙动物的主动搜索以及疫情监测等,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及疫情情况。结果共发现鼠形动物3目8科27种,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及四川短尾鼠句为优势种;鼠密度平均为1.57%,其中室内平均为1.64%,室外平均为1.51%;10340只活鼠血清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现鼠体寄生蚤6种,有印鼠客蚤、不等单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偏远古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为6.51%,总蚤指数为0.15;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未发现鼠间和人间疫情。结论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尚未发现鼠疫,但库区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传播媒介印鼠客蚤,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库区,极有可能引起鼠疫的暴发流行,库区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5.
王国诚 《卫生软科学》2012,26(3):232-234
[目的]分析南涧县近5年鼠疫监测数据,探讨危险因素,为鼠疫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010年全县鼠疫监测数据,对鼠种及蚤种构成、鼠密度、蚤指数、实验室检验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5年室内黄胸鼠平均密度1.31%,室外黄胸鼠平均密度0.96%,染蚤率35.27%,平均印鼠客蚤指数O.72,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占76.71%,优势蚤种为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结论]通过系统的鼠疫监测,虽未发现疫情,但本地区有适合鼠疫流行的环境条件和鼠疫疫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特别是小湾电站库区的监测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鼠疫痰隋的监测及上报,开展大面积药物灭鼠及健康教育工作,防止鼠疫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汕头市潮南区动物间鼠疫流行状况,为控制鼠疫流行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通过监测鼠密度及媒介昆虫、鼠疫杆菌的培养及F1抗体的检测。了解鼠疫流行状况。[结果]家鼠野鼠密度分别为19.1%及9.9%.黄胸鼠密度5.3%,家鼠蚤指数为5.5,野鼠蚤指数为0,鼠类及蚤类病原学检测均未检出鼠疫杆菌,血清学检测未检出鼠疫F1抗体。[结论]定期开展群众性灭鼠灭蚤活动,加大鼠疫监测力度应是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鼠疫疫区后期处理的策略、方法和效果。方法运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对2002-2012年广西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2002-2012年,广西鼠疫病例数由42例降至0,鼠疫菌检出率由0.19%降至0,F1抗体阳性率由0.38%降至0,鼠体染蚤率由68.00%降至4.64%,鼠体蚤指数由1.15降至0.06,鼠密度控制在5%以下。结论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的实施,使鼠疫疫情得到明显遏制,取得显著效果,值得鼠疫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银川市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现状,为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银川市沙鼠鼠疫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开展灭鼠及评估。结果银川市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仍以主要宿主为优势种群,沙鼠平均密度为2. 84只/hm~2,鼠体蚤平均指数为1. 07。2010—2017年间银川市沙鼠动物间鼠疫流行1个年次。期间共剖检鼠类8 628只,鼠体内鼠疫菌阳性检出率为0. 046%,检出鼠疫菌5株。其中鼠体检菌4株,媒介蚤检菌1株;其中在3个年次开展动物鼠疫预警工作,共灭鼠1 585 hm~2,平均杀灭率高达96. 75%。结论开展实时监测、主要宿主密度预警以及灭鼠评估,可减少沙鼠动物间鼠疫流行的频次和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摸清建平县所辖鼠疫自然疫源地鼠间疫情 ,以便采取有效地防制措施。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间接血凝吸附试验和家野鼠密度调查等方法。结果 从 2 41份鼠血清样本中 ,检出阳性血清 10份 ,F1 抗体最高滴度为1∶12 80 ,确定该疫源地为鼠间鼠疫现疫流行 ,随即开展划定疫区范围和疫区处理工作。结论 基本查清了此次鼠间鼠疫的流行区域和强度 ,经及时采取灭鼠、灭蚤措施 ,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龙滩水电站和百色水利枢纽库区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种类和构成,为预防和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龙滩水电站库区的16个村屯和百色水利枢纽库区的12个村屯。用笼捕法调查鼠密度和蚤指数,并检测鼠、蚤标本。[结果]龙滩水电站库区的鼠密度为3.68%,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鼠体蚤指数为1.45,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百色水利枢纽库区的鼠密度为9.76%,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体蚤指数为1.23,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结论]龙滩水电站和百色水利枢纽库区具备形成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基本条件,有必要采取以灭鼠、灭蚤为主的卫生学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7-200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三峡库区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及鼠疫疫情的监测,为三峡库区及时发现和防控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用鼠笼法捕活鼠采其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梳检活鼠体表寄生蚤检查染蚤情况,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开展疫情监测等掌握鼠疫疫情情况。结果 2007-200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平均鼠密度为1.49%,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50%,室外为1.48%,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及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类;鼠体平均染蚤率为4.03%;总蚤指数为0.13;检获鼠蚤有不等单蚤(占0.12%)、缓慢细蚤(占77.88%)、偏远古蚤(占14.39%)和印鼠客蚤(占7.61%);6549只活鼠鼠疫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大批的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鼠疫病例。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尚未发现鼠疫疫情,但存在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及鼠疫疫情进行监测,为及时发现和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日法捕鼠,对捕获的活鼠进行分类鉴定,并采其肝、脾及血清分离鼠疫菌和检测F1抗体;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开展疫情监测等以掌握鼠疫疫情情况。结果家栖鼠主要为黄胸鼠和褐家鼠,野栖鼠主要为黑线姬鼠;室内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3.19%和2.82%;鼠类平均染蚤率1.89%,总蚤指数为0.0493,鼠体寄生蚤以缓慢细蚤为优势种;活鼠鼠疫血清学抗体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大批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鼠疫病例。结论虽然历史疫区的宿主和媒介种类构成保持稳定,密度低,且一直未发现鼠疫疫情,但仍应坚持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异常信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分析楚雄州2006-2014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了解鼠疫宿主、媒介构成特点、密度、指数现状及疫情态势,为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笼(夹)夜法在全州9县1市捕鼠,对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分类鉴定,梳检鼠体寄生蚤并进行分类鉴定,计算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采集动物和寄生蚤材料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006-2014年共捕获鼠形动物2目3科8属12种,优势鼠种是褐家鼠(74.85%),其次是黄胸鼠(13.29%),检获鼠体寄生蚤4科8属9种,优势蚤种是缓慢细蚤(41.04%)和不等单蚤(24.27%),其次是印鼠客蚤(14.19%)和人蚤(12.53%),9年间黄胸鼠密度和鼠体印鼠客蚤指数均在云南省鼠疫应急预案预警标准之下;培养动物肝、脾各24 812份,鼠体蚤8 764组,未分离培养到鼠疫菌,检测鼠类血清11 032份、指示动物血清411份,未检出鼠疫特异性抗体。结论 楚雄州鼠疫疫情处于静息期,但存在鼠疫传播的危险因素。要密切关注黄胸鼠构成及密度、印鼠客蚤构成及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毗邻地区的疫情态势,及时发现异常动态,采取措施防止鼠疫疫情的输入和传播。同时要加强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和报告水平,增强群众报告和防护意识,及时发现鼠间鼠疫,防治鼠间疫情扩散到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陕西省定边县鼠疫疫区30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为控制人、鼠间鼠疫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SPSS软件、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指标与鼠间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1983-2012年共发生3起鼠间鼠疫流行,发生年分别为1987-1988、2000-2001及2006年,流行年份前几年鼠密度、鼠体染蚤率、蚤指数呈不同程度增高趋势,鼠密度在1986、2000、2003三个年份出现小高峰,分别为39.63、16.28和21.01只/hm2;染蚤率与蚤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在1987、2000、2006三个疫情年份均出现高峰,染蚤率分别为45.10%、41.69%和43.06%,蚤指数分别为0.71、0.72和1.20。染蚤率与蚤指数、鼠密度与巢蚤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鼠密度、蚤指数、染蚤率是监测动物鼠疫流行的主要指标,鼠密度>16只/hm2,鼠体蚤指数>0.70,鼠体染蚤率>40%,提示可能会有鼠疫流行;陕西省鼠疫动物病流行呈现不规则周期性,间隔5~10年可能出现大的动物病流行;2012年监测表明疫情处于静息期,但距上次疫情发生已有6年,结合临近省(自治区)疫情动态,应积极开展主动监测,加强突发疫情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龙岩市新罗区鼠疫疫情现状,为新罗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宿主动物家鼠密度采用笼捕法,以20 cm×10 cm×10 cm的铁丝笼为捕鼠器,以鲜地瓜为诱饵捕捉活鼠,每年连续监测6个月,每月布放3个晚上,晚放晨收。媒介昆虫鼠体蚤检集,将捕获的老鼠分别装袋,用乙醚麻醉后检蚤;游离蚤用粘蚤法。结果捕鼠4种计533只鼠密度为7.74%。主要是黄胸鼠,占42.40%。鼠体蚤、染蚤鼠303只,染蚤率56.85%,染蚤率最高是黄胸鼠64.60%3。年中共检出4种蚤,计1 275个,其中印鼠客蚤720个,蚤指数1.35;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更高为1.53;游离蚤指数0.019。检测鼠肝、脾188份,用反向血凝阳性滴度试验均为阴性。鼠血清252份,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抗体全部阴性。通过监测基本掌握该区优势鼠蚤构成和鼠密度与染蚤率。结论新罗区存在发生鼠间鼠疫的危险性,应及早并定期开展群众性的灭鼠蚤工作,防止鼠疫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6.
云南罗平县某村鼠间鼠疫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查明滇、黔、桂交界的云南罗平县鲁布格乡布依族村发生的自死鼠现象,并进行控制。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细菌培养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等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 多依、木纳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群;蚤类优势种群为印昂客蚤、缓慢细蚤。两村捕获、收集的话、死鼠分离出鼠疫苗,经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为阳性。F1抗原几何滴度均数多依村为1:800,木纳村为1:5120(u=3.9884,P=0.001);褐家鼠、黄胸鼠、腐败鼠F1抗体滴度大体一致(F=1.3937,P>0.05)。对疫区分类后,给予一类区灭蚤—灭鼠—灭蚤、二类区灭鼠—灭蚤、三类区灭鼠等相应处理和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将鼠疫早期控制。结论 该地为万丰湖周围黄胸鼠疫源地区,经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民间鼠疫暴发,未波及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鼠、蚤的组成与分布状况,并对鼠疫菌进行检测,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捕获鼠并采集鼠体蚤,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用粘蚤纸法捕获室内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应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鼠体等动物的鼠疫感染状况。结果该疫源地的啮齿动物共有2目3科11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平均鼠密度、平均鼠体染蚤率、平均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24%、27.09%、0.95和0.74,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6;共培养鼠5398只,分离出10株鼠疫菌,用间接血凝试验检出2份阳性鼠血清和24份指示动物血清。结论隆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每年的4、10月是最适灭鼠期,2-10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靖县2007—2011年鼠疫监测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各年度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共捕获家鼠640只,平均家栖鼠密度7.1%;黄胸鼠为优势种(42.8%);平均野栖鼠密度3.4%,黄毛鼠为优势种(90.8%);观察雌性鼠943只,平均妊娠率25.3%,平均胎鼠数6.1只;鼠体平均染蚤率41.2%,总蚤指数1.11;印鼠客蚤占优势,蚤指数为1.05。结论南靖县鼠疫宿主动物密度、媒介蚤指数较高。应加强灭鼠灭蚤,控制鼠密度、降低媒介蚤指数,防止鼠疫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合浦县1987—2006年的鼠疫监测及防制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合浦县鼠疫疫源地的啮齿动物共有2目3科8种,以黄毛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褐家鼠、臭鼠甸鼯和板齿鼠为常见种;蚤类有7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年平均鼠密度、平均鼠体染蚤率、平均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10.58%、28.38%、0.7916和0.5702,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515。结论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静息期,每年的2月和9月是最适灭鼠期,1—7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2-2011年张家口市鼠疫监测结果,为该疫源地鼠疫流行和防控工作提供对策。方法收集2002-2011年张家口市鼠疫监测数据,对宿主动物、媒介、病原学资料按不同年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5年鼠密度逐年增高,并在2002、2003和2005年检出鼠疫菌17株,血清学阳性10份。结论通过每年的鼠疫监测发现了动物间的鼠疫流行,并对动物间鼠疫疫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宣传教育、灭鼠灭蚤,开展鼠疫应急处理联合演练等综合防治措施,严防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