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卵巢癌位于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首,死亡率最高,严重威胁妇女生命.近年来,为癌症患者寻求新的化疗药物靶点、提高化疗疗效已成为研究热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新成员,有广谱的抗瘤作用,且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毒性[1],因此有望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Lancaster等[2]检测了109例晚期卵巢患者的TRAIL表达,研究发现TRAIL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更长.本文研究了不同临床分期及组织病理分级卵巢癌组织中TRAIL的表达,探讨其在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卵巢癌位于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首,死亡率最高,严重威胁妇女生命。近年来,为癌症患者寻求新的化疗药物靶点、提高化疗疗效已成为研究热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新成员,有广谱的抗瘤作用,且  相似文献   

3.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流式细胞分析方法对41例大肠癌组织和9例癌旁正常组织TRAIL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TRAIL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4.4%,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66.7%(P<0.05);流式细胞分析该蛋白表达量,癌组织平均荧光指数为0.92±0.09,亦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1.05±0.12(P<0.05)。癌组织中,TRAIL蛋白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呈逐步下降趋势(P<0.05);淋巴结转移与否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肠癌组织中TRAIL表达下降,并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是TNF超家族成员之一,其最早由Wiley等[1]于1995年从人心肌c DNA文库中克隆并命名。TRAIL具有膜结合型和可溶型(s TRAIL)2种形式,在金属蛋白酶作用下,可被水解形成s TRAIL,s TRAIL保留了死亡受体结合域及功能域,与膜型TRAIL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活性。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胶原(ⅢC)、Ⅳ型胶原(ⅣC)、甲胎蛋白(AFP)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2(DR5)、诱捕受体-1(DcR1)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及肝癌变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A 组)、肝炎组(B 组)及肝硬化并发肝癌组(C 组)的HA、ⅢC、ⅣC 及LN 和AFP 的含量,用WesternBlotting 检测肝癌手术的癌组织、癌旁组织AFP、DR5 和DcR1 的表达.结果 HA、LN、ⅢC、ⅣC 和AFP 的血清含量由高到低:C 组>B 组>A 组;(1)ⅢC、ⅣC、LN 的相关性:A、B、C 组ⅢC、ⅣC、LN 表达呈正相关,r 分别为0.623、0.651、0.714 (P 均<0.05).(2)C 组的各个观察指标均高于B 组和A 组,特别是血清AFP 和HA 含量,在A 组和B 组之间尽管也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但是C 和A、B 组比较,这两者的含量显著性升高(P <0.001).(3)Western Blotting 分析显示,癌旁组织的AFP 和DcR1 表达明显低于癌组织(P 均<0.05);而DR5 在癌旁组织表达则明显高于癌组织(P 均<0.05).结论 由肝炎到肝硬化、肝癌的过程中HA 的累聚以及LN、ⅢC、ⅣC 和AFP 的表达是一个渐进的基因激活过程;AFP、DR5 和DcR1 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变化预示癌细胞耐受凋亡诱导.  相似文献   

6.
谢松业  丁星  赵超  巫协宁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908-1911
目的:观察肾同种移植排斥患者血清可溶性TRAIL(sTRAIL)、sTNFR-I、sTNFR-II、sFas、sFasL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受试组(n=29)与健康对照组(n=29)比较sTRAIL、sTNFR-I、sTNFR-II、sFas差异有显著性(P<0.01)。受试组与对照组(n=58)sFas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肾同种移植排斥患者血清sTRAIL、sTNFR-I、sTNFR-II、sFas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提示血清这些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在肾同种移植排斥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外周血中IL-2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BC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TBIL,γ-GT;并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40例PBC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810.36&#177;30.52pg/m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61.51&#177;30.52pg/ml,P〈0.05),且IL-22水平与TBIL和γ-GT呈显著正相关(r=0.386,P〈0.05;r=0.356,P〈0.05)。结论IL-22可能参与了PBC的发病机制,并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16种相关炎性因子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PBC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Luminex液态芯片系统检测16种炎性因子血清表达情况。分析表达存在明显差异细胞因子与PBC临床及实验室参数相关性。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数值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BC组血清中IL-6、IL-8、IL-17A、IFN-γ和TNF-α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1.3)pg/ml,(69.7±22.1)pg/ml;(328.5±154.5)pg/ml,(874.5±678.5)pg/ml;(21.3±8.5)pg/ml,(68.5±32.5)pg/ml;(25.6±10.5)pg/ml,(104.5±46.8)pg/ml;(125.5±69.5)pg/ml,(408.5±185.6)pg/ml;P均<0.01]。IL-6、IL-17A、IFN-γ和TNF-α血清表达与PBC Mayo风险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98、0.618、0.519和0.614,P均<0.05。IL-17A、IFN-γ和TNF-α血清表达与ALT、ALP及CRP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2、0.521、0.493;0.614、0.603、0.532;0.727、0.814、0.659;P均<0.05。结论 PB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IL-17A、IFN-γ和TNF-α表达显著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指数呈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组并纯化的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蛋白(TRAIL)对前列腺癌(PC-3)及膀胱癌细胞(5637)的抑制作用。方法 PC-3和5637细胞分为对照组(仅加培养液)和实验组(加入40 ng/ml的TRAIL蛋白处理),细胞培养12 h后加入TRAIL蛋白,24 h后应用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抗凋亡蛋白Bcl-2及凋亡信号通路中Caspase-3和Caspase-8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PC3和5637细胞在TRAIL蛋白作用24 h后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而Caspase-8、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则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显著性意义。结论 TRAIL蛋白通过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增强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从而诱导两种肿瘤细胞的凋亡达到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AIL基因表达水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的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以B—actin基因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即△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例PBC患者、25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RAIL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PBC患者PBMCTRAIL基因检测的△Ct值为2.4±1.2,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6.9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患者TRAIL基因△Ct值为3.3±1.7,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3.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BC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TRAIL的△Ct值与GGT浓度的对数值呈显著相关(r=-0.396,P〈0.05)。结论PBC患者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BMC TRAI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RAIL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肝脏病毒损伤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的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即△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例PBC患者、25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RAIL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PBC患者PBMC TRAIL基因检测的△Ct值为2.4±1.2,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6.9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患者TRAIL基因△Ct值为3.3±1.7,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3.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BC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TRAIL的△Ct值与GGT浓度的对数值呈显著相关(r=-0.396,P<0.05)。结论PBC患者及乙肝后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膜结合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mTRAIL)在不同人群外周血白细胞的表达,探讨其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C患者、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mTRAIL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mTRAIL在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表达很低,而PBC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mTRAIL的阳性表达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尤以单核细胞表达为主,但两组肝硬化患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BC患者单核细胞TRAIL阳性表达率与血浆TNF-α、GGT及AL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BC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各群细胞mTRAIL表达明显上调,且PBC患者单核细胞mTRAIL阳性表达率与血浆TNF-α、GGT、ALP浓度显著相关,提示TRAIL信号异常在PBC发病及疾病进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AMA)-M2亚型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liary cirrhosis,PB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0名健康对照者、139例其他非PBC疾病患者和42例PBC患者血清中的AMA-M2水平,并采用矩阵图决策法分析血清AMA-M2检测对PBC的诊断效率。结果:健康对照者平均血清AMA-M2水平为(16.51±1.38)RU/mL,非PBC患者的平均血清AMA-M2水平为(24.33±7.29)RU/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的平均AMA-M2水平为(211.51±126.68)RU/mL,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A-M2检测对PBC诊断的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7.4%,准确率达95.6%,阴性预测值为98.7%,阳性预测值为90.9%。结论:血清AMA-M2检测有较高的诊断效率,可作为PBC诊断的重要血清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线粒体抗体亚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出现的线粒体抗体(AMA)亚型与PBC患者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2例PBC患者的AMA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MA的M2,M4和M9抗体。结果52例PBC患者AMA和M2抗体均为阳性,M4和M9抗体阳性例数分别是40例(76.9%)和11例(21.2%)。M4阳性的PBC患者的ALT、AST和IgM的水平明显高于M4阴性患者。M9阳性的PBC患者的ALT、AST和IgG的水平明显低于m9阴性患者。结论AMA-M2亚型抗体检测对PBC有诊断价值,M4和M9抗体的检测,对于PBC的病情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APRIL基因表达水平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检测人增殖诱导配体(APRIL)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RIL mRNA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40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RI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Ct值比较法计算APRI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RIL mRNA的△Ct值为9.3±2.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采用2^-△△Ct法进行数据分析后,PBC组APRIL mRNA相对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高3.5倍。PBC患者中抗核抗体(ANA)阳性占80%,其中荧光模式为核膜型19例。其他型13例(着丝点型10例,混合型3例),其APRIL基因相对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高6.5和1.7倍。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RIL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ANA荧光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及肝功能损伤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肝功能轻度损伤者17例,肝功能严重损伤者13例;另外选取同期因其他肝脏疾病入院的30例患者作为其他肝病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组研究对象的免疫细胞进行检测,比较3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及肝功能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CD4~+细胞(29.9%)、CD8~+细胞(28.8%)显著高于健康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1c~+细胞(0.087%)、CD123~+细胞(0.035%)及NK细胞(13.333%)明显低于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4~+细胞(29.9%)、CD8~+细胞(28.8%)、CD11c~+细胞(0.087%)、CD123~+细胞(0.035%)明显高于其他肝病组,但NK细胞(13.3%)显著低于其他肝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CD4~+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9%)、CD8~+细胞(23.6%)、CD11c~+细胞(0.169%)、CD123~+细胞(0.064%)及NK细胞(20.7%)均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P0.05)。肝功能严重损伤组CD4~+、CD8~+、CD123~+细胞显著高于肝功能一般损伤组,而CD11c~+、NK细胞则显著低于肝功能一般损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阴性组CD4~+、CD8~+细胞显著低于AMA-M2阳性组,而CD123~+、CD11c~+、NK细胞则显著高于AMA-M2阳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与肝功能都与血清AMA-M2抗体的产生有关系,其中CD11c~+与CD123~+或为影响疾病发展及AMA-M2抗体产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 395份血液标本进行ANA检测,其中乙肝组293例、乙肝后肝硬化组49例、肝癌组53例,健康对照组62例.结果 健康对照组ANA阳性3 例(4.8%)、乙肝组ANA均值为0.81,阳性54例(18.4%);肝硬化组ANA均值为1.09,阳性 19例(38.8%);肝癌组ANA均值为1.07,阳性21 例(39.6%).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肝癌组与乙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与肝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的检测对乙肝的预后判断、发展和转归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汪群英  徐芸  李建生  王进 《临床荟萃》2008,23(7):477-481
目的 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不同时期的T淋巴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变化,探讨其在PBC诊治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 研究分为PBC组(32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20例).以流式细胞仅检测外周血CD4 、CD8 、CD4 /CD8 、CD4 CD25 、CD4 CD28-、CD8 CD95 T淋巴细胞;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水平.结果 PBC患者活动期CD4 、CD4 /CD8 、CD4 CD28-、CD8 CD95 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39.71±7.62)vs(27.81±3.21)、(2.31±0.23)vs(1.53±0.71)、(1.54±0.98)vs(4.15±1.89)、(9.46±4.48)vs(22.72±7.67),而CD4 CD25 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1.68±1.32)vs(3.99±1.21)(P<0.05).治疗后CD4 CD25 T细胞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4 、CD4 /CD8 的比值、CD4 CD28-和CD8 CD95 T细胞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肝功严重损伤组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明显低于肝功能轻度损伤组(1.52±0.74 vs 1.89±0.91,P<0.05),而CD4 CD28-和CD8 CD95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4.34±1.92 vs 2.98±1.73,23.19±7.86 vs 20.16±7.48,均P<0.05);且CD4 CD25 T细胞数量与肝功能损伤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肽酶(GGT)呈负相关(R分别为-0.328,-0.337,均P<0.05),CD4 CD28-和CD8 CD95 T细胞数量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P、GGT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6,0.318,0.459,0.512,均P<0.05).PBC活动期细胞因子IL-2、TNF-a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166.54±9.05)ng/L vs(25.03±4.14)ng/L、(137.13±13.49)ng/L vs(47.66±9.73)ng/L(P<0.05).治疗后IL-10和IL-4明显升高,而IL-2和TNF-α明显降低(P<0.05).肝功严重损伤者IL-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P<0.05);且IL-2和TNF-α水平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P和0GT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6、0.436、0.514、0.512,P<0.05).结论 PBC患者活动期外周血以CD4 、CD4 CD28-和CD8 CD95 T细胞升高、CD4 CD25 降低和辅助T细胞亚群1(Th1)细胞因子占优势,治疗后以CD4 CD25 升高和辅助T细胞亚群2(Th2)细胞因子占优势,提示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在PBC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