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隆突支气管成形术的手术方式和效果。方法对33例气管隆突支气管肿瘤和8例气管支气管外伤均采用了成形术,其中全隆突或部分隆突成形5例,支气管袖状成形21例,气管支气管成形15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其中1例外伤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右肺上叶袖状切除加上腔静脉置换患者术后3个月死于骨转移,其余29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6.2%(25/29)、55.2%(16/29)、37.9%(11/29)。结论气管隆突支气管成形术可用于气管隆突支气管肿瘤或外伤患者,能达到既切除病灶,修复损伤,又保留正常肺组织,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目的。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式的选择、吻合或缝合技术、麻醉及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成形术对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支气管成形术对术后早期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MCC)的影响。方法:将16例成年杂种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左肺上叶袖式切除术和左主支气管成形术,另一组行标准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前和术后第3、7、10天对气管支气管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和粘膜微血流进行测定,并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气管支气管纤毛上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支气管成形术组术侧呼吸道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在术后早期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支气管吻合口远端粘膜微血流在术后第3、7、10天分别下降到术前的60%、67%和76%。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发现吻合口远端粘膜纤毛上皮有局灶性脱落,纤毛排列疏松。结果:支气管成形术后早期术侧呼吸道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明显下降,其原因可能与手术破坏呼吸道粘膜血运有关。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对精子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对精子运动影响的机制。方法体外孵育精子中加入不同剂量的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下对精子运动的影响。MTT法观察一氧化氮对呼吸链的影响。结果一氧化氮在低浓度下(SNP10-9~10-7mol/L)显著促进精子运动,在中等剂量下(SNP10-6~10-5mol/L)对精子运动影响甚微,高浓度下(SNP>10-5mol/L)则明显抑制精子运动。随一氧化氮浓度的升高,精子呼吸链活性进行性下降。结论一氧化氮对精子运动功能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索静脉曲张(VC)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探讨一氧化氮(NO)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子功能的影响。我们测定了15例VC不育患者及12例有生育能力的正常人的精索静脉血清、外周静脉血清和精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1)实验组:15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26岁),婚后2~10年内不育,查体12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Ⅰ~Ⅲ度),3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Ⅰ~Ⅱ度),连续3次精液分析提示弱精…  相似文献   

5.
气管隆凸及支气管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隆凸及支气管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蒋佩明刘志勇陈振强杨丹宁1980年以来我们收治气管、支气管肺疾病行气管、隆凸及支气管成形术2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5例。年龄16~69岁。手术方式:颈段气管袖状切除成形术3例;左上肺叶及左支气管袖状切...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对精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一氧化氮 (NO)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信使分子和细胞毒性因子。近年研究表明 ,NO对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NO参与精子发生、获能并影响精子质量。低浓度NO具有保护精子活力 ,促进精子获能的作用 ;而高浓度NO则损害生精功能 ,抑制精子活动度及降低顶体反应率。NO与氧自由基相互作用 ,共同参与精子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时循环血中一氧化氮/内皮素(NO/ET)平衡的变化及卡托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A组为卡托普利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均以氟哌啶、芬太尼、硫喷妥钠、氯化琥珀胆碱诱导插管。分别于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1.5min、5min测定血浆NO、ET的浓度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A组插管期间MAP、HR及ET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NO含量于插管即刻及其后1~1.5min和NO/ET比值于插管即刻较诱导前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B组插管时及其后MAP、HR及ET明显增高(P<0.05或0.01),插管时及其后NO和NO/ET比值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与B组相比,A组插管时及其后1~1.5min的MAP、HR显著降低(P<0.01),插管后1~1.5min的ET显著降低(P<0.05),而NO于插管即刻及NO/ET于插管时及其后显著增高(P<0.05或0.01)。结论 气管插管心血管副反应期间循环血中NO与ET失衡,使NO/ET比值降低;卡托普利可改善NO/ET的失衡,并使NO/ET比值增加,有利于插管期间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对烧伤大鼠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10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对照(B)、NO供体(Sin-1)、NO阻断剂(L-NAME)及正常对照(C)4组,分别于伤前及伤后3,6,12,24h测定血小板1min聚集率、最大聚集率、解聚率及粘附率。结果 烧伤后各组大鼠血小板1min聚集率、最大聚集率及粘附率均明显高于伤前,而解  相似文献   

9.
L-精氨酸对危重病人一氧化氮内毒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对危重病人一氧化氮 (NO)、内毒素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比色法、鲎试验改良基质显色法和流式细胞仪 ,在L 精氨酸输注前和输注 5d后分别对重症监护室(ICU) 12例危重病人外周血NO、内毒素浓度和免疫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低于正常范围的NO-2 /NO-3 在给予L 精氨酸以后上升至正常范围 ,从 (5 6 .36± 2 6 .0 1) μmol升至 (74.31± 2 1.89) μmol。给药后内毒素、CD3、CD4均下降 ,而CD8、CD19、C16 /CD5 6、T B NK下降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危重状况下 ,L 精氨酸影响NO的生成 ,与内毒素呈反向关系 ,对T细胞免疫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氟醚、七氟醚与吸入一氧化氮(NO)联合应用对机体的呼吸功能、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活性以及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6头幼猪随机分为六组,I组为机械通气组(对照组),11组为NO吸入组.Ⅲ组为异氟醚吸入组.Ⅳ组为异氟醚 NO吸入组,V组为七氟醚吸入组.Ⅵ组为七氟醚 NO吸入组。记录各时点呼吸功能参数和循环指标变化,并对肺泡灌洗液作生化测定。结果Ⅲ、Ⅳ、Ⅴ与Ⅵ组的PS活性较Ⅰ组下降.上述四组通气结束时点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rs)较同组基础时点下降,而Ⅱ组PS活性较Ⅰ组无显著变化,通气结束时呼吸功能较基础时点无显著变化。结论吸入麻醉药对呼吸功能和PS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吸入NO本身对其无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并未加重吸入麻醉药对呼吸功能和PS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对心瓣膜置换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9例心瓣膜置换术后伴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吸入NO0.003%,观察三个时象点:吸入NO前;开始吸入NO后15分钟;停止吸入NO后15分钟。结果:吸入NO能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0.01),停止吸入NO15分钟后,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指数恢复到原有水平。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体循环阻力指数和心脏指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吸入NO具有选择性肺血管扩张作用,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肺动脉高压的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术围术期肺动脉血浆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病人,在围术期抽取肺动脉血测定NOS和NO值。结果 肺动脉血浆中NOS和NO水平虽有明显变化(P<0.05),但NO浓度与NOS活性的增减并不一致:当NOS活性降低时,NO浓度增高;反之当NOS活性显著增高时,NO浓度降低。结论 在行CABG围术期中,肺动脉血浆中内源性NO分泌无法满足应激时自身保护对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烧伤大鼠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104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B)、NO 供体(Sin-1)、NO 阻断剂(L-NAME)及正常对照(C)4组。分别于伤前及伤后3,6,12,24h 测定血小板1min 聚集率、最大聚集率、解聚率及粘附率。结果烧伤后各组大鼠血小板1min 聚集率、最大聚集率及粘附率均明显高于伤前,而解聚率则明显低于伤前(P<0.05~0.01)。与 B 组相比,Sin-1组血小板1min 聚集率、最大聚集率及粘附率显著降低.解聚率则明显升高。L-NAME 组1min 聚集率明显高于 B 组,解聚率则显著低于 B 组,两组间最大聚集率和粘附率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①烧伤后血小板被激活,粘附性和聚集性均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②NO 可部分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防止血小板聚集并可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患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测定76例脑出血患者及66例健康人血浆NO、NOS含量,分析上述指标在出血后3个时期的变化以及与患者颅内血肿量、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1~3d组NO、NOS含量明显高于4~7d组、14d组和对照组,NO、NOS变化与颅内血肿量和/或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一定关系。结论 NO、NOS参与了脑出血病理生理过程,其变化对病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常见临床疾病. 目前,对ALI病理生理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的了解越来越多,但并没有提出新的治疗策略能够明显改善ALI的治疗.在ALI的动物模型和患者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s,NOS)表达及活性增强和一氧化氮(NO)的增多在ALI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临床抑制NO生成以及选择性抑制NOS并没有对ALI的治疗有明显效果.目前提出了不同细胞源性NO的概念,这种NO的细胞源性差异可能对ALI的治疗有潜在的意义.现综述NO和NOS在ALI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 对烧伤大鼠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3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104 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B) 、NO 供体(Sin1)、NO 阻断剂(LNAME)及正常对照(C)4 组,分别于伤前及伤后3,6 ,12 ,24h 测定血小板1min 聚集率、最大聚集率、解聚率及粘附率。结果 烧伤后各组大鼠血小板1min 聚集率、最大聚集率及粘附率均明显高于伤前,而解聚率则明显低于伤前(P< 0-05 ~0-01)。与B组相比,Sin1 组血小板1min 聚集率、最大聚集率及粘附率显著降低,解聚率则明显升高。LNAME组1min 聚集率明显高于B 组,解聚率则显著低于B组,两组间最大聚集率和粘附率相差不显著( P>0-05)。结论 ①烧伤后血小板被激活,粘附性和聚集性均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②NO 可部分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防止血小板聚集并可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对大鼠前列腺上皮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为正常对照组(6只),第二、三组皮下注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各7只),注射剂量分别为50mg/kg,2次/d及100mg/kg,2次/d。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重量和组织学变化,Ki-67免疫染色及TUNEL染色测定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NOS3种亚型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3组大鼠的前列腺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组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萎缩较明显。Ki-67及TUNEL染色显示上皮和间质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NOSl和NOS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3组NOS2表达均不明显。结论 NO可能影响前列腺细胞增殖及凋亡,在BPH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吸入一氧化氮 (NO)对双向腔肺动脉吻合 (BCPS)术后肺血流灌注不足病儿的作用。方法  2 0例病儿吸入NO 2 5~ 15 0百万分之一体积 (ppm) ,定时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 ,定期监测二氧化氮 (NO2 )、高铁血红蛋白 (MetHb)含量。结果 吸入NO后 ,中心静脉压从( 2 1 4±4 8)mmHg( 1mmHg =0 133kPa)降至 ( 15 3± 5 9)mmHg,跨肺压从 ( 16 2± 5 3)mmHg降至( 8 8± 4 2 )mmHg ,肺泡 -动脉氧分压差从 ( 391 7± 15 1 9)mmHg降至 ( 2 94 0± 312 5 )mmHg ,呼吸指数从 11 3± 5 3降至 6 8± 3 0 (P <0 0 1) ;动脉血氧饱和度从 0 78± 0 14升至 0 84± 0 9,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从 ( 6 7 0± 30 1)mmHg升至 ( 88 8± 2 6 1)mmHg(P <0 0 1)。吸入NO期间 ,NO2 和MetHb含量分别为 ( 0 1± 0 2 )ppm和 ( 1 2± 0 4) %,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 ,用于双向腔肺动脉吻合术后肺血管阻力暂时性增高的病儿 ,可改善其肺血流灌注和氧合功能 ,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比较局麻与全麻对病人血清NOS及NO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局麻与全身麻醉对手术病人血清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 2 0例颌面外科手术病人分为局麻组 (A组 )和静吸复合全麻组 (B组 ) ,每组 10例 ,在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和手术开始后 1h抽取静脉血 3ml,分别测定血清NOS和NO浓度。结果 A组血清NOS及NO含量在切皮和术中 1h与术前比较显著增高 (P <0 0 5 ) ,B组血清NOS及NO含量在切皮和术中 1h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增高 (P >0 0 5 ) ;在切皮和术中 1hB组NOS及NO含量比A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能明显抑制NOS的活性 ,降低NO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Smoke inhalation increases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burn patients. We have reported that smoke inhalation increases lung lymph flow, an index of pulmonary transvascular fluid flux and decreases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n index of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 to protein. Nitric oxide has been reported to decrease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 to protein. We hypothesize that inhaled nitric oxide decreases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hyperpermeability following smoke inhalation. Sheep were prepared for study with a chronic lung lymph fistula, Swan-Ganz, left atrial, and femoral arterial catheters. Occluders were placed on pulmonary veins to measur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ll animals were insufflated with 4 × 12 breaths of cotton smoke. Shee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O (injured, treated with nitric oxide (40 ppm) inhalation, n = 6) and control (injured, not treated, n = 6). Nitric oxide inhalation was started 22 h after the insult. Control animals showed an increase in lung lymph flow, and lung water content. These changes were associated with marked increase in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resistance,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and decrease in reflection coefficient. Nitric oxide inhalation ameliorated the above-mentioned pathological chang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nitric oxide inhalation has potential for benefici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moke inha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