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56例作常规肺功能、营养体检指标测定和抑郁症状评分,其中33例作6分钟行走距离(6MWD)检测。对16例体育锻炼组(EG)和40例非体系锻炼组(NEG)进行2年随访观察。10年进行松静内养功锻炼4月。结果 COPD组抑郁症状(DS)比同年龄健康对照组为重。FEV1/FVC.6MWD和体重与DS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EG组2年随访时  相似文献   

2.
618例胃电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于声芝,凌贞(解放军455医院)自1993年4月至1995年1月,应用WCDF—4B型胃肠电分析仪对1130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病人进行了检查,其中618例病人进行胃镜检查对照。结果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85.1%。其中消化性...  相似文献   

3.
鼠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6株能稳定分泌小鼠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B9D10、1G5F10、2C8C1、2E4F6、3C6E11、7D2C7)。试验结果表明,6株单抗均为lgG类,且特异性强,能分别识别不同的抗原结合位点,相对亲和力2E4F6单抗最高,1G5F10最低,为今后G-CSF单抗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α-2b干扰素治疗不同基因型丙肝疗效与免疫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Okamoto基因分型法对28例丙肝患者的病毒基因进行了分型,18例为HCV-Ⅱ型,10例为HCV-Ⅲ型。重点研究了α-2bIFN治疗HCV-Ⅱ型患者和HCV-Ⅲ型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同改变:在α-2bIFN治疗前,HCV-Ⅱ型患者和HCV-Ⅲ型患者之间IgG、IgM、IgA、CD4百分比、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6项指标无明显差别。α-2bIFN治疗8w时,HCV-Ⅲ型患者CD4/CD8比值明显高于HCV-Ⅱ型患者CD4/CD8比值。α-2bIFN治疗1个疗程(12w)时,HCV-Ⅲ型患者CD4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HCV-Ⅱ型患者。α-2bIFN治疗1个疗程后第4周(16w)时,HCV-Ⅲ型患者CD4百分比,CD4/CD8比值仍明显高于HCV-Ⅱ型患者,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HCV-Ⅲ型和Ⅱ型患者IgG、IgM、IgA和CD8百分比4项指标改变无显著差异。α-2bIFN治疗HCV-Ⅲ型患者,其CD4百分比,CD4/CD8比值改变明显高于HCV-Ⅱ型患者。这可能是α-2bIFN治疗HCV-Ⅲ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HCV-Ⅱ型患者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WCDF胃肠电分析仪的临床应用──(附胃电分析与胃镜50例报告)刘文霞,芦月霞,郭晶,郄永刚(北京铁路总医院内镜室)我室选用WCDF胃肠电分析仪,于1993年12月至1995年4月,进行了108例检查,其中包括小儿胃肠电29例。50例胃电与胃镜结果对...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杂支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6株能稳定分泌小鼠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B9D10、1GSF10、2C8C1、2E4F6、3C6E11、7D2C7)。试验结果表明,6株单抗均为1gG类,且特异性强,能分别识别不同的抗原结合位点,相对亲和力2E4F6单抗最高,1GSF10最低,为今后G-CSF单抗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锌对免疫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锌对免疫器官细胞的动力学和增殖特性研究,对临床防治缺锌、提高免疫能力,将提供有价值的生物信息。通过建立大鼠缺锌(ZD)、高锌(ZE)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锌对骨髓、胸腺、脾脏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ZD、ZE组的骨髓、胸腺、脾脏细胞周期以及脾T、B淋巴细胞周期显示:G_0/G_1期细胞增多,而S期、G_2+M期细胞减少,与配对(PF)组、自由喂养(AL)组及缺锌后补锌(ZD+AN)组间差别非常显著;(2)ZD、ZE组的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非常显著地低于PF、AL、ZD+AL组,CD8、CD4/CD8比值也有显著地下降。以上结果提示,适量锌有促进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细胞DNA复制,使G_0/G_1期细胞增殖进入S期和G_2+M期。而缺锌和高锌则抑制免疫器官细胞的增植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评估成人多囊肾病PKD1基因内的微卫星DNAKG8及与PKD1紧密连锁的微卫星SM6、CW4和CW2在基因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银染法分析了部分无血缘关系的中国汉族人。结果在中国汉族人群中KG8有6种等位片段,其多态信息量(PIC)为0.312;SM6具有24种等位片段,其PIC为0.80;CW4有9种片段,PIC为0.850;CW2有7种,PIC为0.814。而白种人中KG8有8种,PIC为0.545;SM6有16种,PIC为0.653;CW4有9种,PIC为0.782;CW2有13种,PIC为0.809。结论研究人群与文献报道的白种人群相比,这四种微卫星在种类和分布上均有差异,表明二核苷酸重复在不同民族中存在差异;SM6、CW4和CW2是高度多态的遗传标记,可用于APKD的连锁基因诊断、法医学上的个体鉴定和亲权鉴定  相似文献   

9.
抗人重组SCF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PEX31B作为载体,在大肠杆菌表达出重组人SCF融合蛋白。用该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鼠-鼠杂交瘤技术,成功地获得4株分泌抗人重组WSCF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经检测,它们所分泌的抗体亚类均为IgG1,免疫印迹试验和抗体特异性鉴定证实,4株单抗均能特异性地识别可溶性SCF。抗SCF单抗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为深入研究SCF的生物学特性、功能以及SCF产品的纯化,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颈椎前路手术常用的两种椎间融合器为钛笼和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但两者在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评价上仍然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钛笼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5期)、MEDLINE、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收集至2013年6月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在颈前路手术中对钛笼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的使用进行比较的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文献4篇,共235例患者,其中钛笼组128例,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组107例。Meta分析结果示:在融合率方面及临床疗效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融合器下沉移位率方面,两组在短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是在长期方面聚醚醚酮组下沉移位率要小于钛笼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在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方面,聚醚醚酮组要优于钛笼组。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中应用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可以获得较好的融合率和临床疗效,相比钛笼可以更好的长期维持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并且拥有更小的下沉移位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评估成人多囊肾病PKD1基因内的微卫星DNAKG8及与PKD1紧密连锁的微卫星SM6,CW4和CW2在基因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银染法分的了部分无血缘关系的中国汉族人。结果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KG8有6种等位片段,其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312;SM6具有24种等位片段,其PIC为0.80;CW4有9种片段,PIC为0.850,CW2有7  相似文献   

12.
HIV—1gp120基因及其与IFN—α基因共表达产物的构建和 …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IFN-α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 以表达中国流行株HIV-1gp120基因的核酸疫苗质粒pGP及共表达中国流行株HIV-1gp120基因与IFN-α基因的核酸疫苗质粒pGPIFN-α免疫Balb/c鼠,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0000个免疫鼠脾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结果 pG-PIFN-α与pGP比较,pGPIFN-α免  相似文献   

13.
椎体切除ASF内固定后脊柱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新鲜人体胸腰段脊柱标本,模拟L1椎体切除,椎间植骨,ASF或Dick内固定,用自制传感器分别测定各载荷下T12与L2椎体的相对转角位移,结果显示:ASF和Dick器械的生物力学特性相似,内固定-脊柱系统除抗扭能力皆较差外,各种载荷试验表明其稳定性均优于正常标本,当脊柱后柱完全模断时,ASF--脊柱系统前屈失稳。  相似文献   

14.
脊柱椎板厚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系统地提供颈、胸、腰椎椎板厚度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100例原配完整的脊柱骨标本椎板厚度进行了形态学测量。结果:颈椎板(C1除外)C4、C5最薄,为3.0±0.7mm,C2最厚为6.4±1.2mm,呈明显中部薄两端厚的趋势;胸椎板T6最薄为6.5±0.9mm,T12最厚为7.6±1.1mm,厚度变化不明显,平均值6.8±1.0mm;腰椎板L5最薄为6.0±1.1mm,L1、L2最厚为7.7±1.1mm,L1~L5呈明显由厚变薄趋势,L5大于S1椎管后壁厚度。椎板厚度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性别间差异C7~L3有显著性(P<0.05),同序数椎板厚度男性均大于女性。结论:脊柱椎板厚度有明显的规律性,C3~C6为最薄段,C4、C5最薄,T12~L3为最厚段,L1、L2最厚;而胸椎板厚度(T1~T11)介于颈、腰椎之间  相似文献   

15.
未活化的CD8T细胞能够被抗原和细胞因子活化,成为产生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效应细胞TC1或产生2型细胞因子IL4、IL5及IL10的效应细胞TC2。T细胞活化的初始阶段环境中的细胞因子决定着T细胞的分化方向,但它是否还决定着体内持续存在的记忆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性质,这在CD4T细胞已经得以肯定,而在CD8细胞尚未明确,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方法:未活化CD8细胞来源于与B10.D2鼠回交的Clone4TCR转基因鼠的脾脏及淋巴结;APC来源于B10.D2鼠的脾脏,与流感病毒血…  相似文献   

16.
在体外建立的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MTEC1)及其培养上清(MTEC1-SN)与裸鼠骨髓(BM)细胞共同培养,通过直接荧光素标记抗体,FACS分析其细胞表面标志表明,MTEC1及MTEC1-SN均有诱导促进Thy·1^-CD^-4CD^-8的BM细胞表达Thy·1,CD4及CD8分子的作用。在培养或共育三天时,MTEC1-SN可促进BM细胞分化形成CD^+4Thy·1^-,CD^-4Thy·1^+细  相似文献   

17.
IFN—α联合GM—CSF在无血清培育条件下诱生DC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健  姜华 《现代免疫学》2000,20(5):263-265
本研究分别采用IFN-α联合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IL-4联合GM-CSF在无血清培育条件下从正常人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性树突状细胞(DC),并对其形态、功能及免疫表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FN-α联合GM-CSF能与IL-4联合GM-CSF同样有效地诱导产生DC,所得的DC在形态、免疫表型及功能上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人和MM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中国人Wilson病(WD)基因的第18外显子(exon18)突变及多态。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16个WD家系54例个体和18例正常人ATP7B基因exon18分子结构改变。结果:在WD家系中发现有3种单链构象,其中1种为正常构象,1种为突变,另1种可能为正常DNA多态;17例WD患者及其37例一级亲属中分别检出突变者10例和11例,突变率分别为29.4%和14.9%。其中一级亲属检出的突变者中有3例经血清铜氧化酶及眼科K-F环检查证实为WD症状前患者。结论:exon18是中国人WD基因突变热点之一,大多数WD患者为复合杂合子;应用PCR-SSCP技术分析ex-on18是一种有效的WD基因筛选方法,也可为无家族史的WD可疑者提供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9.
IL-4和IFN-γ对哮喘患儿淋巴细胞CD23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23是一种跨膜糖蛋白,主要分布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T细胞。近年研究表明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与哮喘的发病有关[1]。本研究观察了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对哮喘和正常儿童淋巴细胞CD23表达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揭示CD...  相似文献   

20.
通过EB病毒LMP2A重组痘苗病毒转染的DCS体外诱导LMP2A特异性CTL,并通过GM-CSF、IL-4和TNF-a培养体系,我们诱导出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同时选用在鼻咽癌患者中表达的EB病毒潜伏蛋白之一LMP2A作为靶基因,利用重组痘苗病毒转染诱导的DCS。DCS与自体PBMCS混合培养,在IL-2的刺激作用下获得特异性CTL。结果如下:1.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TNF-a的混合培养,10天可获得成熟的功能性DCS。FACS检测显示DC表面相对特异性标志CD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