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告一起由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暴发疫情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基础上开展了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和病原学鉴定。结果采集聚餐者肛拭标本52份、外环境检索样本49份,其中10份肛拭标本和1份井水检出O1群霍乱弧菌小川型,噬菌体-生物分型为15f,毒力基因Ictx/I阳性。48份密切接触者标本中未检出霍乱弧菌。11株霍乱弧菌生化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氧化酶试验、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葡萄糖、蔗糖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阿拉伯糖阴性。药敏试验:对阿莫西林、利福平中度敏感,对诺氟沙星、先锋噻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萘啶酸敏感性较强。结论本次食源性霍乱暴发疫情的病原菌是O1群霍乱弧菌小川型15f,诺氟沙星、先锋噻肟等可为抗菌治疗和预防性服药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正>霍乱弧菌是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菌,目前有155个血清群。自1817年以来,已发生7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均由霍乱弧菌的O1群引起[1]。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n-O1non-O139 Vibrio choleraev,NOVC)虽尚未引起世界性流行,但也可引起人类腹泻及肠道外感染,如伤口感染、败血症等,国内、外已有关于从血液中分离出NOVC的报道。2012年7月河池市人民医  相似文献   

3.
霍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其致病菌为霍乱弧菌。根据菌体(O)抗原的不同,霍乱弧菌已被分为200个以上的O血清群,其中只有O1和O139群能引起霍乱大流行,其他群主要引起散发,因此,关于霍乱弧菌的检测包括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快速检测对控制霍乱流行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爱菊  张群先  黄秀荣 《检验医学》2014,(10):1076-1077
霍乱弧菌是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菌,目前有155个血清群.自1817年以来,已发生7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均由霍乱弧菌的O1群引起.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n O1non O139 Vibriocholeraev,NOVC)虽尚未引起世界性流行,但也可引起人类腹泻及肠道外感染,如伤口感染、败血症等,国内、外已有关于从血液中分离出NOVC的报道.2012年7月河池市人民医院从2例肝硬化患者血液及腹水中检出3株NOVC.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一起霍乱暴发疫情中来自患者和甲鱼的O139群霍乱菌株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判断传染来源.方法 对疫情调查中的3株患者分离株和3株来自水产市场甲鱼标本的分离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相关基因(ctxAB、toxR、zot);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ic V 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6株菌所有毒力相关基因全部阳性,均为产毒株.6株菌可得2个PFGE型,其中2株甲鱼株与3株患者株带型相同,1株甲鱼株独立成型.通过Pulse Net China数据库搜索,6株菌与中国某省O139群霍乱弧菌聚餐暴发菌株分子分型不同.结论 此次霍乱暴发疫情中甲鱼为可能的传染来源,提示该地区在今后霍乱防治工作中,应注意以甲鱼为重点的水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浙南沿海地区腹泻病例霍乱弧菌感染和外环境霍乱弧菌污染情况,为防控霍乱传播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采样和标本分离培养方法,对温州市所属沿海地区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及其环境标本进行霍乱弧菌分布调查。结果 2010-2013年度从温州市104个肠道门诊45 921份病人标本中分离出5份霍乱弧菌阳性,感染率为0.01%。从210份与霍乱病人密切接触者标本中分离出2例霍乱弧菌阳性,阳性率为0.95%。从9 497份水体和食品标本中分离出4例霍乱弧菌阳性,阳性率0.04%,分离出的霍乱弧菌有O139群、O1群稻叶型、O1群小川型等。结论浙南沿海地区为霍乱老疫区,人群和外环境目前仍受霍乱弧菌感染潜在威胁,应加强肠道门诊早期诊断,采取积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霍乱暴发疫情进行霍乱弧菌菌型鉴定及药敏分析,为霍乱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外环境标本进行菌型鉴定,并对菌株进行临床常用的20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共采集45份标本,其中9份患者肛拭子和1份外环境拭子检出O1群ElTor霍乱弧菌稻叶型1d,密切接触者标本中未检出霍乱弧菌;10株霍乱弧菌对20种药物的敏感度完全一致,其中100%耐药的抗生素只有复方新诺明1种,敏感的抗生素有菌必治、庆大霉素等11种,中敏的抗生素有氨苄西林等8种。结论引起本次食源性霍乱暴发疫情的霍乱弧菌菌型是O1群ElTor霍乱弧菌稻叶型1d;菌必治、庆大霉素等可为抗菌治疗和预防性服药的首选药物,而复方新诺明则不应被选用。  相似文献   

8.
检出O139群霍乱孤菌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它可分为O1群和非O1群。O1群包括埃尔托孤菌(EVC)和古典生物型。非O1群为O139群。1992年在印度马德拉斯首次发现由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样疾病,并于1994年传入我国。本县于1999年10月首次检出O139群,其后在2000~2003年陆续检出4例,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9.
周海健  张力  韩辉  刁保卫  逄波  章丽娟  阚飙 《疾病监测》2011,26(4):325-327,333
目的 比较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自动化核糖体分型两种方法对霍乱弧菌的分型能力。 方法 应用PFGE和自动化核糖体分型分析254株O1群和37株O139群霍乱弧菌,比较两种方法的分型力、分辨力和对暴发菌株的分析能力。 结果 PFGE将254株O1群和37株O139菌株分别分为211和21个型别,分型D值分别为0.9952和0.9339;自动化核糖体分型将同样的菌株分为101和10个型别,分型D值分别为0.9075和0.8033。PFGE和自动化核糖体分型均可以区分O1 群霍乱的暴发相关和不相关菌株。PFGE能够将不同起O139暴发来源的菌株分开,同时将相同暴发来源的菌株分为相同的型别;自动化核糖体分型不能完全区分不同起O139暴发来源的菌株,也不能将同起O139霍乱暴发来源的菌株分为相同的型别。 结论 在霍乱弧菌分型方面,PFGE和自动化核糖体分型方法均具有相同的分型力,但PFGE具有更高的分辨力和更好的暴发菌株分析能力。自动化核糖体分型方法在霍乱暴发调查中具有局限性,更适合用于菌株鉴定。  相似文献   

10.
陆文彪  孙明华  蒋卫 《疾病监测》2008,23(11):733-734
目的 通过对海盐县霍乱疫情的调查处置, 分析疫情原因, 控制疫情蔓延。 方法 根据GB 15984-1995标准培养鉴定霍乱弧菌;对患者、带菌者、聚餐人员、密切接触者、周围人群、外环境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聚餐食物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疫情控制措施。 结果 共发病1 例,健康带菌者9例,为小川型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为15f,毒力基因ctx为阳性。结论 本次是一起农村聚餐引起的霍乱疫情,聚餐人员感染的霍乱弧菌具有产生霍乱肠毒素的能力,是一种少见的非流行株,聚餐时所用的白鸡在加工、 烹调过程中交叉污染而引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上海市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86株O139群霍乱弧菌的霍乱毒素基因(ctxA)、溶血素基因(hlyA)、毒素协调菌毛基因(tcpA)、调控蛋白基因(toxR)和编码霍乱毒素基因的CTX基因组基因(zot、ace)。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进行11种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强力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四环素、氯霉素、萘啶酸、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敏感试验。结果 患者来源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93.2%(41/44)为产毒株,水产来源菌株58.3%(21/36)为产毒株,6株水体来源菌株均为非产毒株。PFGE分析将O139群霍乱弧菌分为35个型别。MLST分析将O139群霍乱弧菌分为9个ST型,其中流行菌型为ST 69型,非产毒株以ST 162型为主。86株O139群霍乱弧菌经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显示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的耐药情况比非产毒株严重。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萘啶酸、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O139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对萘啶酸耐药严重。结论 上海市患者和水产来源O139群霍乱弧菌构成以产毒株为主。PFGE分型提示水产为霍乱疫情的主要传染源。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高度克隆化,流行菌型为ST 69型,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外环境及食品中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为人间霍乱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4-2013年,每月均在全市的16个区(县)采集地表水、游泳池水、养殖池水、水产品、熟食、其他等6类样品,分别进行霍乱弧菌培养,对培养结果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养殖池水和其他类别样品的霍乱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16%(44/3808)和1.48%(61/4135);游泳池水中未检出霍乱弧菌;外环境疫情在北京市集中在城近郊区,呈环形分布;牛蛙和甲鱼检测阳性率较高,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 CT)阳性疫情较少,占检测总起数的9.09%(5/55),且均为水产品涂抹疫情。2007年以来,霍乱外环境疫情较少,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呈下降趋势,O1群稻叶型则有所增多。结论 北京市霍乱弧菌污染较轻,且检出菌株也以CT阴性菌株为主,对人体威胁较小。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0月湖北省内发生的一起群体聚餐引起的O139型霍乱疫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共确诊26例霍乱感染者,无死亡病例。通过黄石、鄂州和武汉等地的联防联控,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查明引发浙江省宁波市某服饰公司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方法 对采集到可疑食品和肛拭等标本参照GB/T4789-2003标准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参照霍乱防治手册检测菌株的CT毒力基因.结果 6份患者大便标本与14份轻微腹泻患者或腹部不适者大便标本中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O29血清型9株,其中腹泻患者标本检出6株,轻微腹泻患者中检出3株,检出率为45.0%.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群和O139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剩余食物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群和O139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为非O1群霍乱弧菌O29血清型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山西省霍乱样粪便中分离到拟态弧菌,并检测其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方法采集患者粪便、患者家用自来水、金鱼和鱼缸水标本,按照WS289-2008和《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方法 ,对标本进行增菌和选择性培养基的分离培养,疑似菌落以霍乱弧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并用API20E系统鉴定菌种。同时,疑似菌落用PCR检测O1、O139群特异性和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结果粪便标本经增菌后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在庆大琼脂和碱性琼脂上均有霍乱弧菌疑似菌落,但在TCBS琼脂上为绿色、透明、中等大小、光滑、湿润的菌落;血平板上可见灰白色、湿润菌落,有透明溶血环;染色镜检湿片暗视野下未见流星状运动细菌。氧化酶和粘丝实验阳性,霍乱弧菌O1、O139群血清凝集试验阴性。菌株经API20E鉴定为拟态弧菌(93.5%可能性)。环境标本中未分离和检测到拟态弧菌。PCR检测该拟态弧菌中携带霍乱毒素基因,而O1、O139群特异性为阴性。结论从急性霍乱样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拟态弧菌,对于临床类似霍乱样症状的病例标本,当病原的霍乱弧菌血清凝集为阴性时,应进一步做霍乱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实时荧光双重聚合酶链反应(Duplex Real-time PCR)方法快速检测珠江水的霍乱弧菌.方法:定期定点采集珠江河口水,用实时荧光PCR对样本进行筛查,结合常规分离培养,进行O1/O139群霍乱弧菌的检测.结果:共采集了610份标本,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171份,阳性率为28.03%;分离培养阳性菌57株,霍乱弧菌检出率9.34%,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常规分离培养的阳性率4.23% (24/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81,P=0.001).结论:实时荧光双重PCR检测霍乱弧菌既可提高样本的检出率,又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为迅速制定霍乱疫情处理方案、控制疫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0—2021年江西省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的基因组变异特征。方法 使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获得菌株的基因组精细图,使用IQ-tree构建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遗传系统发生树,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研究密切相关菌株的差异,使用最小抑制浓度(MIC)测定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结果 江西省的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基因组多态性较引起霍乱流行和大流行的产毒株高,其中部分O1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携带耐药质粒,表现出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结论 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基因组多态性高,应该密切关注携带多耐药质粒的霍乱弧菌非产毒株。  相似文献   

18.
林仁卫  叶菊莲  罗芸  占利 《疾病监测》2007,22(9):582-584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了解引起食物中毒的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及耐药性特征.方法 对检出的非O1群霍乱弧菌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Ctx)、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Ace)基因的检测,并参照美国CDC PulseNet的统一方法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并作同源性分析.结果 从8例患者和8份食品标本中分离到7株非O1群霍乱弧菌,未检出Ctx、Zot、Ace等毒素基因,检出溶血素,Dienes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病人分离株和剩余食物检出株同源.经耐药性分析,菌株除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100%耐药外,对其余抗生素均较敏感.结论 通过实验证实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聚餐者共同食用冷菜凤爪所致,流行病学追溯从患者共同食用冷菜和海产品中非O1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耐药性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为同源菌株.  相似文献   

19.
张世宏  王国荣 《疾病监测》2010,25(10):799-802
目的定期对腹泻病例、外环境及水产品进行霍乱病原体监测,以掌握其动态变化,为预测疫情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范围开展腹泻病例监测,选择历年霍乱高发的1个城区、1个渔农村为监测点,对外环境和水产品进行专项监测。结果开展监测的前12年(1986-1997年)共登记腹泻患者74 734例,检测霍乱弧菌63 544例,检测率为85.03%,检出阳性1807例,阳性率为2.84%,死亡6例,病死率为0.33%。年最高发病率为374.76/10万(1994年),年均发病率为45.48/10万,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带菌率为2.58%(151/5845),可能引起霍乱发病的可疑污染物检出率为3.94%(119/3018)。监测点专项监测各类样本6331份,检出霍乱弧菌48份,检出率为0.76%,其中水体检出率0.27%(6/2185),水产品检出率1.05%(19/1803),粪便检出率1.47%(23/1569),774份蝇类未检出。监测共检获菌株2125株,经鉴定除在冻虾仁中检出1株O139群霍乱弧菌外,其余2124株均为O1群霍乱弧菌。流行菌株20世纪90年代前以稻叶型1d占优势,90年代后转变为小川型1b为主,且监测点检测出的48份霍乱噬菌体生物型与当年的霍乱流行型完全一致。35株小川型1b菌株药敏试验显示氟哌酸为首选药物,强力霉素敏感,痢特灵中敏,青霉素耐药。开展监测后12年(1988-2009年),腹泻患者登记50 591例,检测43 798例,检测率为86.57%,监测点专项监测各类样本6192份,均未检出霍乱弧菌。结论开展监测的前12年普陀区霍乱疫情严重,而后12年霍乱疫情为零报告。长期对霍乱进行定期监测,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以治本为主是控制霍乱发生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O139群霍乱弧菌荧光纳米颗粒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方法。方法以荧光纳米颗粒为标记物,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模式制备O139群霍乱弧菌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在紫外灯下观察试纸条上质控线和检测线上的荧光信号强度作为结果判定依据。结果用所制备的O139群霍乱弧菌荧光纳米颗粒检测试纸条对9属20种105株菌进行检测,所有20株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余85株非O139群霍乱弧菌均呈阴性反应;用该试纸条检测人工污染的海鱼样品,灵敏性为3.5×10^4CFU/mL。用自制试纸条和标准法同时检测77份样品(均为水产品),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85.7%。结论O139群霍乱弧菌荧光纳米颗粒检测试纸条的研制成功为O139群霍乱弧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检测方法,便于野外检测的开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