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方法:对18例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心者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2a,无肝性脑病发生,再出血1例(5.6%)。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操作并不复杂且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断流术加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57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断流术加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死亡率为0,56例(98.2%)获长期随访。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8%,再出血率为1.8%。结论:本手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令人满意,手术难度相对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施行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分别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切脾前为(3.06±0.39)kPa,切脾后为(3.07±0.32)kPa,离断术后为(3.22±0.31)kPa,切脾后与切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离断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早期出现肝性脑病,27例术后3~6个月食管静脉曲张基本消失,1例术后16个月死于肝硬化恶变。有25例患者随访3年,2例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远期未发现肝性脑病患者。结论改良Sugiura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较为理想的有效术式,能降低术后远期再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孟计辰 《河北医药》2011,33(1):96-97
我院自1995年以来用断流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8例,2002年以来有26例为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8例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胃镜诊断有中、重度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2003年3月~2007年3月,大理州人民医院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8例,脾切除后行食管下段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改良Sugiura术治疗,比较两种断流术的方法与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2009年3月住院的18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94例为对照组,改良Sugiura手术94例为研究组。将两组的围术期死亡率、食管胃底瘘、近期内再出血、术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情况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围术期死亡4例(4.26%),发生食管胃底瘘3例(3.19%),近期内再出血5例(5.32%);研究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发生食管胃底瘘1例(1.06%),无近期内再出血病例。对照组术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者61例(64.89%),显著改善者33例(35.11%);研究组术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失者93例(98.94%),显著改善者1例(1.06%),两组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后再出血率和围术期死亡率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加脾切除后部分自体脾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行择期手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ugiura手术加自体脾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改善情况、再出血等并发症情况及血清Tuftsin和IgM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情况、血清免疫指标Tuftsin和IgM的变化及再出血和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加自体脾移植手术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且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或经腹改良Sugiura术急诊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限制性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行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限制性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的3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自由门静脉(FPP)较术前平均下降(9.98±7.33)cm H2O(P<0.01),门静脉直径(PVD)由术前明显增粗(1.6±0.18)cm H2O逐渐恢复正常(1.4±0.14)cm H2O。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PVm ax)及血流量(PVF)明显降低。间置人造血管通畅,无明显血栓形成。本组30例无手术死亡和近期再出血。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人造血管间置限制性脾腔静脉分流术止血效果确切,可以使分流、断流术止血方面的优点相加,同时有效地防治了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并减少了肝性脑病的发生,而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并未增加,因此不失为目前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武来兴  尹清臣 《河北医药》2001,23(12):909-910
目的:总结附加金属环限制的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曲张静脉出血的效果。方法:对实施本联术式的门静脉高压症62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手术病死率1.6%;术后近期无1例再出血,再出血率3.4%,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3.4%,腹水消失率96.6%。结论:本术式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理、实用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在PHT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中应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38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38例采取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均顺利完成手术,门静脉断流前测压(34.6±6.2) cmH2O;门静脉断流后测压(28.6±4.7) cmH2O,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全部停止,手术止血率达100%;发生并发症6例(15.79%),随访2年,发再出血4例,再出血率10.52%.结论 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采取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断离门奇静脉间侧支循环,具有止血效果显著,手术简单、创伤小,便于基础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肝源性溃疡(H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关系。方法:对本院5年来符合标准的256例行胃镜检查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组的溃疡发病率为32.42%(83/256)高于慢性肝炎组的25.24%(26/1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Hp阳性感染率为42.58%(109/256),非肝硬化组Hp阳性感染率为35.92%(37/10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中,肝源性溃疡伴Hp感染54例,Hp阳性率为65.06%,无肝源性溃疡组Hp感染55例,Hp阳性率为31.7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级HU发生率分别为28.33%(17/60)、28.83%(32/111)、40.00%(34/85),肝功能C级组中HU的发生率比A级组及B级组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16例,HU发生率为46.55%(54/116),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40例,HU发生率为20.71%(29/1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HU发生率为60.42%(29/48),轻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HU发生率为36.76%(2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源性溃疡发病率高于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分级越差,溃疡发病率越高。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疗效,方法:应用内镜和结扎器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的食管静脉曲线患反复结扎。结果:25例食管静脉曲线破裂出血患内镜下急诊或预防性结扎治疗显效率44%,总有效率100%,结论: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是一种设备需求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危险性少,操作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严忠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083-1084
目的 回顾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死亡病例,以提高对该病防治的认识。方法 对肝炎后肝硬化死亡病例作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共收集肝炎后肝硬化死亡病例29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最多见(17/29,58.6%),肝性脑病(16/29,55.2%),肝肾综合征(9/29,31.0%),感染(6/29,20.7%),肝癌(6/29,20.7%),合并2个或2个以上并发症21例(72.4%)。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死亡原因以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因素所致为主,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诱因诱发其他并发症者最多见。因此,抢救、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普外科1996年5月—2009年5月行脾切除术后患者52例,其中门静脉血栓形成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15例中,13例康复出院,1例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再出血死亡。结论血小板的异常和血流的改变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章礼久  赵进 《安徽医药》2006,10(3):192-193
目的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IV型胶原等肝纤维化指标并研究这些指标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清晨空腹抽血采集标本采用放免法测定10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同时对这些患者行肝、脾、门静脉、脾静脉B超及纤维胃镜和/或食道吞钡X线检查。结果食道静脉曲张组与非静脉曲张组LN、IV-C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A则无明显差异(P>0.05),而且LN、IV-C与食道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8和0.530,P分别<0.01和0.05);同时又发现HA、LN和IV-C与门静脉内径宽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存在(r分别为0.073、-0.068和-0.062,P>0.05)。结论LN、IV-C为监测门脉高压提供了一个安全、简便、无创伤性的手段,并可用于推测肝硬化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的有无及程度,从而预测破裂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纪辉  匡玉庭  黄燕 《江苏医药》2012,38(17):2061-2063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断流手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59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脾切组(332例)和非脾切组(264例);对27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为A级(72例)、B级(146例)和C级(52例),分析其病死率和再出血时间。结果整体资料的脾切组病死率5.30%,低于非脾切组的16.27%(P<0.01)。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脾切组(137例)病死率2.19%,低于非脾切组(133例)的12.78%,且再出血时间较非脾切组延长[(39.28±24.75)个月vs.(14.83±11.82)个月](P<0.01)。Child A和B级患者脾切组病死率低于非脾切组(2.6%vs.11.4%)(P<0.05)。结论脾切除术加断流术可明显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延长再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部分脾拴塞治疗而引起的血细胞减少的疗效分析。方法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脾亢病例进行疗效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50例患者术后跟踪观察,对选择性脾动脉部分拴塞治疗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门静脉高压等引起的脾亢出现的三系减少有着明显疗效,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欠佳。结论选择性脾动脉部分拴塞术对于治疗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三系减少,短期治疗效果明显。由于门静脉高压持续等原因影响远期效果。手术过程操作简单,安全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9.
保留迷走神经前干门奇断流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门奇断流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前干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此术式 30例 ,对断流彻底性 ,术后再出血率及胃排空功能进行分析 ,并与同期传统术式进行比较 ,其中包括 32例门奇断流术 ,18例门奇断流术加幽门成形术。结果 术后再出血率为 13% ,低于传统术式 ,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传统术式快 (P<0 .0 5 )。结论 保留迷走神经前干的门奇断流术对治疗门静脉高压性出血及维持胃的生理功能方面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