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一过性Q波是急性严重心肌缺血,使局部心肌暂时丧失电活动所致,因早期尚未进入心肌坏死的程度,经积极抢救治疗,使缺血状态能较快地改善或缓解,避免心肌坏死,则病理性Q波亦可消失,现报告1例:患者男性,60岁,9月7日当天中午11点30分左右.因情绪激动,突感胸前后压榨样疼痛,并放射至左上肢,自感胸闷.气短、心悸,全身疲乏无力。查体:T35.5℃,P72次分,R18次/分,BP9.3/kPa,神志欠佳,呈急性痛苦病容.心率72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触及,即查心电图:区、回、AVF、导联呈qR型,q波时限0.04…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病理性Q波多与心肌梗死相联系.其中梗死性Q波往往持续数月至数年,大部分还将永久存在。在急诊实践中.尤其是心脏急性缺血事件中,有时会见到一些病理性Q波的出现仅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同时又不伴有反映心肌坏死的生化指标(CK,TNT或TNI)的变化(升高),这种呈一过性变化的病理Q波在急性心肌缺血中的意义如何?认识急性心肌顿抑的临床特征以及与病理性Q波的关系,对于急诊急救工作来讲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文献,报告3例一过性病理性Q波属于心肌顿抑的心电图特征.籍此强调急性心肌缺血事件中病理性Q波并非仅是心肌不可逆损伤的代名词.可能还是心肌顿抑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过性异常Q波又称暂时性Q波,其机制目前文献大多认为是氧自由基损伤、钙超载一收缩蛋白降解单独或协同损伤心肌细胞膜及其离子通道,导致钙离子平衡失调,出现电静止,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产生一病理向量,表现在心电图上的Q波。此种“心肌顿抑”现象所致的病理性Q波是完全可逆的,多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乃至数天或数周可自行消失。本文就其常见病因及发病机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 ,6 6岁 ,因发热 1d就诊。临床诊断为 :( 1)肺部感染 ;( 2 )面部软组织感染 ;( 3)多发性脑梗死 ;( 4)冠心病。心电图诊断为 :窦性心动过速 ,不完全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病人入院当晚突发心慌、胸闷、憋气 ,急查心电图示 :快速心房纤颤 ( 16 2 / min) ,心电轴左偏 - 5 0°,肢体导联低电压 ,心肌供血不足。给予西地兰 0 .2 m g静推 ,即转为窦性心律 ,与入院心电图比较 : 、 、AVF由 r S型变为 QS型 ,ST段略呈弓背样抬高 ,V4~ V6 导联由 Rs型变为 r S型 ,T波 、 、 、AVL、AVF、V4~ V6 导联由直立变为直立低和…  相似文献   

5.
暂时性异常 Q 波合并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上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并结合文献略作讨论。患者何某,男性,47岁,住院号26872。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3天于1982年2月16日入院。入院前3天,  相似文献   

6.
由于心电图的普及和心脏监护系统的广泛应用,关于一过性Q波(包括异常Q波和QS型)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二例报道如下.临床及心电图资料例1:患者男性,63岁.以咳嗽气喘30年,心悸、气促、不能平卧伴下肢浮肿2年,突然神志不清2天入院.体检:T35.5℃,P92次/min,R32次/min,BP6.5/3.5KPa,半卧位,神志不清、气促、唇绀,四肢冰冷、颈静脉怒张,肺气肿征,双肺下野弥漫干湿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25岁.因胸闷、心悸4天于1989年11月4日入院.患者发病前2天有感冒症状.平素健康.入院检查:T37.5℃.心率114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心电图示窦律过速;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广泛ST-T改变.CRP:阳性;血WBC4.9×10~9/L,N72%.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入院后嘱绝对卧床休息,予吸氧、极化液、  相似文献   

8.
一过性(又称短暂性或暂时性)Q波是临床少见的病理性Q波,心电图具有多变性、暂时性和可逆性等特点,是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的疾病之一,尤其是罕见疾病和原因引起者更易误诊。有鉴于此,笔者收集近年来国内医学杂志报道的罕见疾病和原因引起的一过性Q波文献,结合我们所遇1例作以概述。1X综合征笔者所遇1例中年女性患者,因突然胸痛胸闷伴气短于2006年1月16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前心电图正常。查体:血压80/50mmHg,心音低,心率82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aVL、V1~3呈QS型,伴S-T段轻度抬高,T波高尖,心脏彩超示左室前壁、下壁、高侧壁运动幅度明显降低,左房、室扩大,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化验CK-MB和肌钙蛋白正常。依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给予扩冠、抗凝、升压等治疗,1天后心电图恢复正常,5天后临床症状改善,血压恢复正常。2月19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2月24日复查心脏彩超结果正常。本例突发胸痛胸闷伴气短,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多次查心肌酶不升高,心电图异常改变呈一过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可考虑心脏X综合征。可能是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导致了短暂而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使心肌细胞处于顿抑状态,在心电图...  相似文献   

9.
<正> 一过性Q波是指在短时间内变小或消失的Q波。临床上比较罕见,只能动态观察心电图,回顾确诊,常易误诊。为提高对一过性病理性Q波的认识,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2岁。因心前区持续性剧痛6小时急诊入院。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经治疗30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正> 熊×,女,17岁。因上腹部持续性疼痛24小时,伴发热,全身抽搐20分钟入院。体检:T38.6℃,脉搏消失,血压40/0mmHg。口唇紫绀,全身皮肤呈大理石祥紫花纹。颈软,两肺(—)。心界不大,心率76次,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上腹饱满,广泛压痛,莫菲氏征阳性,肝脾未触及,肠鸣音存在。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4.0×10~9/L,中性0.90,淋巴0.10,血清酶学检查正常。B超示:胆囊壁粗糙增厚。心电图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率186次/分),V_3R、V_3~5呈QS型,ST  相似文献   

11.
钟文  任继刚  张强 《四川医学》2004,25(7):767-768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探讨一过性Q波机理。方法 观察、检测心电图出现一过性Q波的患者(7例)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情况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7例患者CK-MB均正常;5例cTnI呈阳性,2例cTnI呈阴性,全部患者心电图均有ST段和/或T波改变。其中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结论 一过性Q波提示冠状动脉病变,多系缺血产生的顿押心肌形成;不伴CK-MB增高者可伴有微小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2.
急性非Q波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总结了23例急性非Q波心肌梗塞与同期192例急性Q波心肌梗塞比较,发现NQMI在发病年龄,性别,易患因素等方面与QMI相似;而住院期间心功能较好,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心肌酶峰值幅度较小,峰值时间较早,持续较短,简要讨论了产生这种差别的可能原因,并指出NQMI硬塞后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学及再梗塞的机会较多,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体表心电图是否有病理性Q波的出现,可以把急性心肌梗死分为急性Q波心肌梗死(QMI)和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NQMI)。NQMI在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近期和远期预后、以及治疗措施等方面,都与QMI有很大的不同,几个研究报道NQMI病人患者梗死范围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改变,自20世纪末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NQAMI)检出率也逐年增加.本文对36例NQAMI与同期140例有Q波急性心肌梗死(QAM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NQAMI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5.
病人,男,59岁.因反复阵发性心前区绞痛3d,于1990年9月4日入院.入院后第2d,病人出现持续性心前区疼痛,经心痛定、消心痛舌下含化仍无缓解.查体:P140次/min,Bp22/14kPa.双肺无异常.心律齐,心音低,各瓣膜区无杂音.腹部无异常.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塞(AMI)(前间壁)、心房扑动.当日检测心激酶(CK)为  相似文献   

16.
苗芬琴  雷桂茹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7):832-832,836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参照心电图变化和冠脉造影结果,探讨一过性Q波产生原因。方法:观察、检测心电图出现一过性Q波的患者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情况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21例患者CK-MB均正常,15例cTd呈阳性,6例cTd呈阴性,全部患者心电图均有ST段和(或)T波改变,其中1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结论:一过性Q波多系缺血产生的顿抑心肌形成,不伴CK-MB增高者可伴有微小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非Q波心肌梗死(NQMI)与Q波心肌梗死(Q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QMI与NQMI患入院后10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病变类型,范围,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结果:NQMI组的多支病变,>90%的严重狭窄及侧支循环比率高于QMI组,而完全闭塞率低于QMI组,二组的病变类型无差异,结论:NQMI的多支病变率高于QMI,前的远期预后有可能较后差。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 ,6 0岁 ,因反复胸闷 8h ,加重 2h入院。患者于入院 8h始无明显诱因感胸闷 ,并感胸骨后压榨感 ,无胸痛、气紧、心悸 ,持续约 3~ 5min后自行缓解 ,反复发作数次 ,2h前胸闷再发 ,平卧时加重 ,坐位时稍缓解 ,伴恶心、出汗、无胸痛、气紧、咳嗽 ,自服地奥心血康后无明显缓解 ,遂来我科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7年 ,长期服用尼群地平 ,血压控制理想 ,入院体检血压 180 / 95mmHg ,心率 72次 /分 ,心律齐 ,未闻及杂音 ,心浊音界正常 ,急诊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Ⅱ、Ⅲ、avFST段水平上抬约 0 .1mv ,V5~V8ST的弓…  相似文献   

19.
王永红  孙超峰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2):1659-1661
目的:探讨急性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 I)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按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分析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住院NQM I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①收集到3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NQM I,其中ST段抬高型11例(占36.7%)给予早期的静脉溶栓及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非ST段抬高型19例(占63.3%)早期仅给予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28例(占93.3%)康复出院,2例(占6.7%)死亡。②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有差异,且ST段抬高型的CK-M B(138±12u/l)、cTnI(1.24±0.10ng/m l)较非ST段抬高型的CK-M B(80±20u/l)、cTnI(0.52±0.05ng/m l)显著升高(P<0.05)。结论:依据ST段是否抬高对NQM I分类有助于决定早期是否进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一过性病理性Q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13例出现一过性病理性Q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持续时间、治疗方法。结果 13例患者表现为胸闷或胸痛等不适,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头晕、乏力,10例患者心电图一过性病理性Q波表现为V1~V6导联,3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均持续1~2 h。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后,患者一过性病理性Q波均消失。结论 病理性Q波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等不适,出现早期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可使Q波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