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低剂量CT的成像质量会发生明显的退化,而通过将CT扫描的图像数据与投影数据恢复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对非局部低剂量CT进行有效的重建。首先通过数据的转化,有效的滤除投影数据的噪声,然后将滤过后的数据再次进行转化和滤过之后,进行投影图像的重建,最后再通过投影数据滤过后的图像进行矩阵的构建,并将矩阵用于CT图像的成像,该种构建方法可以有效的消除图像的噪声和抑制图像的伪影。  相似文献   

2.
CT图像数据的数字化获取及存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Siemens Somatom DR3 CT图像数据的数字化获取及存储。方法 通过分析存储DR3 CT图像数据的磁光盘的文件结构及图像数据存储格式,找出其主要特征。在DOS平台下编写设备驱动程序,实现DOS下对DR3 CT磁光盘的读、写。结果 实现了对DR3 CT图像数据的全数字化获取及极低成本存储。结论 与用扫描仪、视频模拟采集卡等通过模数转换方式间接从CT图像获取CT图像数据以及CT图像的胶片和磁光盘保存相比,这种方案无任何信息损失,存储成本低,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3.
医学图像可以为医生提供准确和全面的病患信息.由于人体因各种疾病引起的形态或功能异常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MR图像和CT图像能重点呈现出患者不同组织结构的医学图像数据,但单独的MR图像或者CT图像不能全面反应出疾病的复杂性.MR图像预测CT图像属于医学图像跨模态预测的一种,将MR图像预测CT图像的方法分为4类,基于图集的方...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在多层螺旋CT中飞焦点采集和共轭采集2种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原理,使用这2种技术能得到数据的加倍采集,有效提高CT数据采样率1倍,从而使64排螺旋CT的探测器获得了128层采样数据,为CT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图像,为螺旋CT拓展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CT设备探测器损坏在图像重建质量中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进行研究。方法:在CT设备探测器损坏情况下,根据两侧正常工作部分的数据探测数据利用,对损坏数据的有效插值进行估计;对损坏较多的探测器,则通过对探测器水平偏置一段距离后,再进行损坏数据的插值估计,从而在滤波反投影技术原理的支持下进行图像重建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显示,未利用算法进行计算的CT重建图像,在探测器发生损坏的探测元区,图像中存在着为明显的亮暗伪影,且通过插值估计后,仍存在残留伪影,导致图像的部分细节信息丢失,但采用算法校正处理后,则不会存在伪影问题,能够对重建图像的质量进行保证。结论:CT设备探测器损坏会对图像重建质量产生影响,通过算法校正处理后,能够有效满足其重建图像的质量需求,提升CT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CT图像伪影的产生及消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T图像伪影就是指扫描重建出来的CT图像中出现的不属于图像本身的信息。不管CT机制造、校准、维护的多么好,图像伪影都是不可避免的。CT图像伪影可分为两类:与扫描、采集有关的伪影及与CT机系统本身有关的伪影。扫描伪影的产生与扫描过程中扫描方法、参数的选择有关。主要包括部分体积效应伪影、X线硬化伪影、金属伪影、运动伪影等。当X线穿过人体时,人体内各点密度不同,而探测器不可能做的太小,因而就会出现在同一个探测器单元上一半有高密度的测量数据,另一半有低密度的测量数据,而探测器的输出信号是按一个信号来自一个探测…  相似文献   

7.
滤波反投影算法(FBP)是商用CT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图像重建方法。在CT图像重建应用的场合,投影数据和目标函数都属于实数空间范畴。基于Fourier变换的重建方法涉及大量复数运算,是其在计算上的一个固有特点。与Fourier变换相比,Hartley变换以其实值变换的特点,在实数域能够替代Fourier变换,进行信号和图像的处理。MSBP方法是基于重建图像像素和投影射线之间在不同的投影方位上所存在的几何关系而提出的。将快速Hartley变换(FHT)算法和MSBP方法应用于CT图像的滤波反投影重建方法中,在保持精度不变的前提下,减少了所需的存储空间和计算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DICOM图像处理的程序设计框架,支持DICOM图像的读取、配准、分割、转换和可视化等嵌入联接程序开发.方法:利用C#.NET编程环境集成和嵌入联接的VTK、ITK及GDCM工具,实现三者之间的正逆向数据共享传递与处理.结果:实现了指定DICOM序列号读入冠状动脉CTA数据、中值滤波和体绘制重建.结论:C#.NET编程环境下集成的嵌入联接图像处理工具为DICOM图像研究以及相关的医学图像软件开发提供了一种简洁、安全、高效的程序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多层CT冠状动脉钙化的检测、定量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多层CT在冠脉钙化分析中的最新文献,总结其数据采集、图像重建技术,钙化量化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结果:多层螺旋CT采用各向同性数据采集、亚秒全周扫描时间,回顾性心电门控图像重建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图像数据,有利于冠脉钙化的量化分析。结论:多层CT在冠状动脉钙化的量化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0.
CT图像伪影的种类及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X线摄影检查,是将透过人体的X线直接在涂有感光物质的胶片上成像。与此有本质不同的是,CT图像是X线扫描人体某一层面然后测得该层面中各点吸收X线的数据,再由计算机处理及图像重建,得到该层面的横断面图像。也就是说,CT图像是经计算机处理的人体各部位图像。这样一来,受各种误差因素影响会产生被检体不存在的假象,此种假象就是伪影。它们是由于一些非真实的gy值引起的。伪影降低了影像质量,在有些情况下会引起误诊,必须引起重视。Ch图像伪影有多种,按CT扫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性质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CT机几何学结构的…  相似文献   

11.
CT数字影像介质交换和联机通讯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医学数字图像标准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利用磁介质交换方法和建立PC机与CT系统的网络通讯方法,成功地获取CT原始数字图像,通过将原CT格式转换为DICOM标准格式,实现在PC平台上读取CT数字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原始数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4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CT的原始数据,通过改变兴趣区(ROI)大小、图像算法、层厚等进行重建处理,得到优化的CT显示数据,总结CT原始数据在临床及科研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56例图像部分超出视野外的病例,重建后154例能完全显示;180例兴趣区结构细小、空间分辨率低的病例,重建后均得到满意的图像;38例发现扫描部位以外的病变,重建后30例得到了完整的病变区图像.结论:利用CT原始数据可以对CT图像进行优化,提高图像质量,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避免患者二次扫描,减少辐射计量,提高球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CT去金属伪影的自适应衰减滤波混合算法。它先对金属区域投影数据进行自适应衰减和滤波,通过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图像,再利用原始投影数据对金属区域进行最大期望值(EM)重建,最后根据迭代重建的结果,对衰减和滤波后重建的图像中的金属区域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去除条状伪影,完整地呈现金属物体的结构,并能保证金属物体周围的组织不失真。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小,而且对包含多个金属物体的CT图像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寰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各型骨折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一例自愿参与实验研究的健康青年,无颈部疾病以及外伤史,排除枕寰区的各类疾患。对其进行CT薄层扫描获得原始DICOM图像数据,采用Mimics软件对原始DICOM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及三维重建,建立一个有限元模型,继而对其进行仿真生物力学实验,比较该方法对研究寰椎骨折的机制是否有效。结果构建的寰椎有限元模型符合人体寰椎形态。各项运作状态较佳并且有限元模型中C0C1、C1C1、C1C2、C2C2、C2C3三个阶段的三维运动范围均在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范围之内。结论根据CT数据图像,所建立起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能较好地模拟枕颈部生物力学实验,能反映出比较实际的生物体生理以及病理反应和变化。无论头部是位于屈曲位、中立位或者后伸位,当受到纵向力作用后,寰椎前弓所受到的应力最大,其次是后弓与侧块的交界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64-MSCTA)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2月期间在该院血管外科诊断为下肢ASO,并行64-MSCTA检查的60例住院患者病例资料和图像质量,依据下肢动脉及静脉显影分级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估,探讨64-MSCTA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的扫描和重建技巧。结果 60例64-MSCTA均获得较满意的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能够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结论 64-MSCTA在观测下肢血管分级、狭窄部位及临床分型等方面,具有与下肢动脉DSA相同的检查效果,可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价值。方法以31例初步诊断为疑似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待获取扫描原始数据后,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后处理,包括: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多螺旋CT血管成像均可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清晰显示。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12例,包括"胡桃夹"综合征7例和十二指肠淤滞症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3例,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和胸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主动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5例。结论 64排多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观察到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的各种病变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80 kV)扫描降低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辐射剂量的作用及对病变显示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做腹部CTA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80 kV和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比较两组的病变显示、图像质量、腹主动脉CT值及平均辐射剂量,分别对所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血管强化值(604.9±132.3)H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3±94.3)HU,图像质量评分(3.61±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6±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原始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管重建成像图像质量、病变显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试验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6.2%、69.7%及69.8%。结论:64排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可降低辐射剂量,病变显示较满意,获得图像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但原始图像噪声偏高,相关参数及管电流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头颅CT的原始数据进行颞骨区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分析40例同期接受头颅CT及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头颅CT的原始数据,通过选择适当的重建参数对颞骨区进行重建,以重建的颞骨图像与颞骨HRCT直接扫描图像分别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利用头颅CT原始数据对颞骨区进行重建能清晰显示颞骨各观察结构,重建图像与颞骨HRCT直接扫描图像质量评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头颅CT的原始数据进行颞骨区重建可以得到满意的颞骨区图像,应用于临床可以避免患者重复扫描,降低辐射风险。  相似文献   

19.
We have proposed a direct evaluation method concerning preservation of noise-free components for image noise reduction. This evaluation method is to graphically estimate how well a noise-reduction method will preserve noise-free image components by using the normal probability plot of the image pixel value difference between an original image and its noise-reduced image; this difference is equivalent to the “method noise” which was defined by Buades et al. Further, by comparing the linearity of a normal probability plot for two different noise reduction methods, one can graphically assess which method will be more able to preserve the noise-free component than the other. A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of this evaluation method, we have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patially-adaptive BayesShrink noise-reduced method devised by Chang et al., when applied to chest phantom CT image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our proposed method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visual impressions for the CT images process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indicate that the spatially-adaptive BayesShrink algorithm devised by Chang et al. will work well on the chest phantom CT images, although the assumption for this method is often violated in CT images, and the assumption postulated for the spatially-adaptive BayesShrink method is expected to have sufficient robustness for CT im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