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淋巴结转移率对T2~T3期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在T2~T3期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38例接受胃癌D2根治术治疗且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大于或等于15枚的T2-T3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是否与检出的淋巴结总数具有相关性和淋巴结转移率等病理因素对胃癌预后的影响,判定淋巴结转移率预测T2~T3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与否的准确性,并与淋巴结转移阳性个数的预测结果比较。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与检出的淋巴结总数无相关性,而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与检出的淋巴结总数则具有相关性。单因素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率是T2~T3期胃癌患者预后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率预测T2—T3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与否的ROC曲线下面积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大于或等于15枚时。T2~T3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低与清扫的淋巴结总数不相关;淋巴结转移率是T2~T3期胃癌患者预后主要独立性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率预测T2~T3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与否的准确性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的预测能力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08例L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D2根治术,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肿瘤大小进行最佳截点的筛选。对全组T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大直径组及小直径组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408例T3期胃癌患者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出肿瘤大小的最佳截点为8cm。肿瘤大于或等于8cm的胃癌患者(大直径组)85例.小于8cm的胃癌患者(小直径组)323例:大直径组和小直径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3.8%和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Boi Tmann分型和肿瘤部位是影响全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1):进一步按肿瘤大小进行分层预后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大直径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小直径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以8cm为界值进行B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准确性最高。肿瘤大小是影响B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淋巴结转移率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rN)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319例接受胃癌根治术且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大于或等于15枚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rN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中将rN按0、<30%、30%~60%及>60%分为4组,各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84.4%、66.1%、35.0%、15.1%;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45.0%、15.0%、5.5%;4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3.0%、5.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有良好的一致性.将同一pN分期组与rN分组比较,各组预后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N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其与肿瘤浸润深度、手术方式及肿瘤部位有相关性.结论 rN分级可更好地指导胃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助于完善胃癌的TNM分期体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胃癌淋巴结分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分期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新旧两种胃癌淋巴结分期系统,对1104例接受标准R2根治术胃癌患者的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旧式N分期的N1和N2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5和26.6个月。新式N分期将旧式N分期的423例N1期和282例N2期患者分成3个组(N1、N2和N3),3组间的中位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相反,旧式分期对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影响。(2)ⅢA期的5年生存率从旧式24.8%上升至32.7%,ⅢB期的5年生存率从17.3%下降到9.1%。结论两种分期系统都是很好的评价患者预后的指标,但新分期有更好的判断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UICC第7版TNM分期标准中病理N3(pN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实施胃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的310例pN3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3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103(平均35.7)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14.6%。其中pN3a期201例,pN3b期109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16.8%和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pT分期、p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及手术方式与患者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手术方式及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而pN分期并不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658)。按浸润深度对患者进行分层分析显示,对于210例pT4a期患者,pN3a和pN3b亚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6.1%和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对于88例pT4b期患者,pN3a和pN,b亚组5年生存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8.6%比3.1%,P=0.137)。结论pM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差,肿瘤浸润深度和不同手术方式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转移率对判断pM期胃癌预后有重要意义。第7版TNM分期中pN3分期能较好反映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淋巴结转移率(MLR)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pT4期患者除外)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4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准确性、均一性和适用性3个方面比较MLR分期和pN分期的预后价值.结果 MLR和pN均与送检淋巴结数目呈正相关(均P<0.01).不同MLR分期及不同pN分期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5-YCS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经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MLR分期和pN分期均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均P<0.01).ROC曲线显示,MLR分期预测预后所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大于pN分期,但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MLR组中不同pN组间5-YCS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同pN组中不同MLR组间5-YCS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pN分期患者,送检淋巴结数目不同,其5-YCS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MLR分期患者5-YCSR则与送检淋巴结数目无关(P>0.05).结论 MLR是预测胃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MLR分期评估胃癌预后的准确性与pN分期相当,但均一性和适用性均优于pN分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 (MLR) for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Methods Data collected from 1247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ho underwent radical surgery (pT4 cases were excluded) a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between 2005 and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MLR was compared to pathological N staging (pN) in terms of prognostic accuracy, homogenicity, and applicability. Results MLR and pN were both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retrieved lymph nodes (both P<0.01).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5-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5-YCSR) among different pN stages and MLR classification (all P<0.01). Multivariable analysis showed that both pN and MLR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both P<0.01). 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AUC) of MLR was larger than pN, however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5-YCSR among different MLR stages within the same pN stages (P<0.05), but not among different pN stages within the same MLR stage (P>0.05).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5-YCSR were also found among different retrieved-node groups within the same pN stage (P<0.05), but not within the same MLR stages (P>0.05). Conclusions MLR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The prognostic homogenic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MLR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pN, however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is not favorable.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堆积物(TDs)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年间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对其术后胃癌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分析TDs与患者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行生存分析。结果:18例(18.0%)患者标本呈TDs阳性。与TDs阴性患者比较,TDs阳性患者肿瘤体积大[(5.62±2.48)cm vs.(4.83±2.17)cm];低分化癌比例高(66.7% vs. 51.2%);淋巴结转移个数多[(9.2±8.4)个vs.(5.3±7.5)个];III期胃癌比例高(88.9% vs. 36.6%);生存率降低(27.8% vs. 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TDs可作为判断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指标,阳性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rN)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2006年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手术的7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淋巴结捡取数目将710例患者分为少于15枚组(327例)和15枚以上(含15枚)组(383例).按淋巴结转移率进行rN分期;按淋巴结转移数量进行pN分期.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少于15枚组和15枚以上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4个月(95% CI:55.6~92.4个月)和96个月(95% CI:77.8~119.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rN分期既是少于15枚组(P<0.01,RR=1.225,95% CI:1.102~1.362),又是15枚以上组(P<0.01,RR=1.421,95% CI:1.269~1.592)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pN分期仅仅是少于15枚组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RR=1.475,95% CI:1.168~1.863).采用rN分期系统,相同分期的两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pN分期系统,在pN1期患者中少于15枚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15枚以上组(P<0.01).结论 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在判断胃癌预后中,按淋巴结转移率的rN分期不受检出淋巴结数目的限制,较pN分期系统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4胃癌根治切除术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183例T4胃癌根治切除术患者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组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60%,42%,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率、pN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率、pN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淋巴结转移率、pN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T4胃癌根治切除术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收治的345例结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肿瘤大小的临床最佳界值,分析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45例结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85.1%。根据ROC曲线分析,以肿瘤最大直径5cm作为肿瘤大小的最佳临界点。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5cm者3年生存率为79.5%.小于5cm者为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P=0.004)、肿瘤大小(P=0.020)、区域淋巴结转移(P=0.000)和脉管癌栓(P=0.002)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预后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Ⅲ期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1).但对Ⅱ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并无明显影响(P=0.827)。结论以肿瘤最大直径5cm.为临界值.肿瘤大小是Ⅲ期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但与Ⅱ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无关。肿瘤大小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需根据不同的TNM分期来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metastatic lymph nodes ratio,MLR)对各pT分期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5例接受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LR与UICC/AJCC pN分期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进行比较,确定MLR分期方法的特点及优势.分层分析MLR对各个pT分期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 单因素生存分析方法将MLR分为4期:MLR0(0)、MLR1(1% ~9%)、MLR2(10% ~ 20%)、MLR3(>20%),各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9.7%、63.5%、31.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LR分期越高预后越差.单因素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MLR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MLR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MLR预测胃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与否的ROC曲线下面积与pN分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LR对pT2和pT3期胃癌预后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R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准确性较pN分期系统更为可靠,特别是对pT2-pT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HER-2基因在相同病理分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0例患者胃癌标本中HER-2基因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病理分期及生存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中HER-2基因的总的阳性表达率为33.64%(37/110).其中Ⅱ期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弱阳性表达率为21.31%(13/61),强阳性表达率为9.84%(6/61);Ⅲ期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弱阳性表达率为20.41%(10/49),强阳性表达率为16.33%(8/49).结合生存期进行统计学分析可知,相同病理分期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表达阴性组生存率最高,弱阳性组次之,强阳性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ER-2基因表达水平与相同病理分期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66例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胃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影响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接受手术治疗者4例,化疗28例,骨吸收抑制剂治疗32例,局部放疗8例,仅对症支持治疗23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5个月(95%CI:3.3~6.7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0%、1.5%。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性别、合并其他转移及化疗与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O.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合并其他脏器转移是胃癌骨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O.011,RR=2.067,95%CI:1.178—3.626)。结论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很差,尤其是合并其他部位远处转移者;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淋巴结转移率(MLR)分期系统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依据MLR分期及第6版、第7版UICC指南N分期这3种分期方法,对1042例胃癌D2根治术后患者进行预后分析。比较3种分期方法预测预后的齐性、相关性和梯度变化曲线,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1042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47.5%,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MLR分期(P〈0.01)和第7版N分期(P〈0.05)均为1042例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MLR分期预测预后的AUC为0.754.高于第6版N分期的0.692和第7版N分期的0.705。与第6版、第7版N分期比较,MLR分期预测预后具有更好的齐性和线性曲线,Akaike信息标准化值更低(7240.017比7364.073和7325.731)。结论MLR分期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优于UICC指南中的N分期.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淋巴结分期方法。  相似文献   

15.
T2期胃癌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uan X  Shao Y  Cui X  Zheng C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7):499-501
目的 探讨T2 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性和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 方法 将 12 4例接受了根治性手术的T2 期胃癌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 ,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病理结果以及术后累积生存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型、手术方式、肿瘤大小及部位和组织学分化程度等情况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未复发组局限性溃疡型肿瘤占 45 1%、浅肌层肿瘤占 30 5 %、透肌层肿瘤占 2 5 6 % ,复发组分别占 2 6 2 %、4 8%、6 1 8% ,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分别P <0 0 5、P <0 0 1)。复发组淋巴结转移率为 88 1% ,阳性淋巴结数为 (7 0 2± 6 5 0 )枚 ,未复发组分别为 5 7 3%、(2 16± 2 0 4)枚 ;复发组中位生存时间为 2 6 5个月 ,未复发组为 5 7 0个月 ;复发组 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6 1 4%、18 7%、8 3% ,未复发组分别为 97 6 %、95 9%、95 9% ,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复发组局部复发占 5 4 8% ,远处转移占 46 2 %。 结论 T2 期胃癌患者一旦术后复发预后极差。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影响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