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松剂辅助麻醉对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及其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以来我科在低剂量非去极化肌松剂辅助全麻下所行的120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面神经监测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自发连续肌电图(onlineEMG)和间断面神经疑似组织电刺激诱发肌电图(triggeredEMG)监测。结果多数患者onlineEMG监测未出现有指导意义的肌电信号。triggeredEMG监测可示踪面神经的解剖行程,且不同刺激电流所诱发的肌电变化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相关。肿瘤全切后,直接刺激面神经脑干端可诱发面肌动作电位的最小电流为0.4mA,最大为13.8mA。若面神经结构功能基本完整,刺激电流主要在0.4~4mA之间,相应术后近期面神经功能优良(H-BⅠ~Ⅱ级)率为63.3%(76/120),而刺激电流2mA以下诱发面肌电位波幅和/或波形下面积达0.1mV以上者,术后面神经功能优良率达100%。结论低剂量非去极化肌松剂辅助麻醉下面神经triggeredEMG监测对术中面神经解剖定位、功能判定和术后功能预测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低水平神经肌肉阻滞状态下进行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方法28例大、中型听神经瘤患者行听神经瘤切除术,术中应用AXONEpochXP神经电生理工作站,根据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TOF)和脑电图(EEG)分别监测肌松程度和麻醉深度,在肿瘤切除过程中通过调节肌松药物和麻醉药物剂量使T4/T1维持在25%~50%,术中监测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咬肌和斜方肌自由描记肌电图和诱发肌电图,分别反应面神经、三叉神经和副神经功能。于术后1周和术后第6个月分别评估面神经功能。结果28例患者术中均成功探测到面神经走行,电刺激强度为0.1~0.3mA,术中无患者发生体动情况。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良好,术后1周面神经House-Brackmann(H-B)功能分级为Ⅰ级者5例、Ⅱ级者13例,Ⅲ级者8例,Ⅳ级者2例;至术后6个月面神经H-B功能分级Ⅰ级者10例,Ⅱ级者12例,Ⅲ级者5例,Ⅳ级者1例。结论在听神经瘤手术过程中通过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进行保护,需要电生理、麻醉和手术医生的配合。在低水平神经肌肉接头阻滞状态下,完全可以达到确保手术安全进行及保护面神经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听神经瘤是是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 region,CPA)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虽然手术全切除肿瘤已不成问题,但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得到更多关注。近年来,随着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为解决如何在全切肿瘤的同时保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这一难题提供了实时、有效的技术支持[2,3]。本文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型听神经瘤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瘤手术中的面神经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以其手术复杂性和困难性,被认为是对神经外科医师手术技巧的挑战。显微外科、止血技术和电生理学的发展,为神经外科医师手术技巧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术前对患者评估及术者对显微结构的熟练掌握和术者的经验及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是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术中、术后及时的对面神经予以修复,可以获得一定的面神经支配及功能。  相似文献   

5.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术中面神经监测(IFNM)组(32例)与非IFNM组(30例),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0d的面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10d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两组分别为26例和15例,Ⅳ~Ⅴ级者分别为6例和15例;随访后两组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分别为29例和20例,Ⅳ~Ⅴ级者分别为3例和10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面神经监测能显著提高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24例患者分为术中面神经监测组(12例)和术中无面神经监测组(12例),通过House-Brackmann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状态;同时比较两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情况.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状态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术前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监测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67%,监测组为92%.结论 面神经监测有助于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意义,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的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53例听神经瘤患者在手术时均采用英国Oxford-instrumen公司生产的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进行术中面神经监测。全部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进行功能评价。结果面神经解剖保留率90.5%,6个月后功能保留率为84.9%。结论术中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有助于确定面神经的位置,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8.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12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20  
目的 了解面神经监测的方法学、准确性、实用性以及术中监测和面神经预后的关系,实现解剖保留面神经,提高肿瘤全切率的目的。方法 术中使用美国Viking—IV型多导术中监测仪监测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120例听神经瘤中包括小型听神经瘤3例;中型听神经瘤9例;大型听神经瘤108例,均进行术中面神经监测。结果 通过术中监测自发EMG结合单极恒压电刺激诱发EMG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损伤较机械刺激小。本组结果提示术毕在面神经出脑干端刺激时,若刺激量在1V,0.1ms,术后2周面肌功能在H—B分级的I级,长期随访效果理想。结论 刺激量由大到小,距离由远及近,定位准确、及时,并可判断面神经预后。全切肿瘤后电刺激强度与面神经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术中记录的口轮匝肌和眼轮匝肌的针状电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资料,分析术中A trains等自发肌电反应(spontaneous muscle activity,SMA)对术后面神经功能状态的预测作用。结果 61例患者进行了面神经SMA监测,面神经均得到解剖保留。其中53例监测到SMA,33例患者的SMA中出现了A trains,20例患者出现其他形式的SMA。两组患者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损伤分别为21例和7例,短期面神经功能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3 0. 05),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分别为16例和5例,长期面神经功能损伤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90 0. 05)。结论术中SMA能够帮助术者定位面神经及减少其医源性损伤; A trains较其他SMA类型在评估术后短期(1周)面神经功能损伤方面具有意义,评估术后长期(1年)面神经功能损伤无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术中记录的口轮匝肌和眼轮匝肌的针状电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资料,分析术中A trains等自发肌电反应(spontaneous muscle activity,SMA)对术后面神经功能状态的预测作用。结果 61例患者进行了面神经SMA监测,面神经均得到解剖保留。其中53例监测到SMA,33例患者的SMA中出现了A trains,20例患者出现其他形式的SMA。两组患者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损伤分别为21例和7例,短期面神经功能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5),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分别为16例和5例,长期面神经功能损伤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0>0.05)。结论 术中SMA能够帮助术者定位面神经及减少其医源性损伤;A trains较其他SMA类型在评估术后短期(1周)面神经功能损伤方面具有意义,评估术后长期(1年)面神经功能损伤无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面神经保护技巧。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14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36例(95.7%),次全切除6例(4.3%)。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32例(93.0%),面神经与肿瘤粘连紧密无法保留10例(7.0%)。本组无长期昏迷及死亡病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3例、后组颅神经受损7例、眼睑闭合不能90例,无脑脊液漏病例。所有病人术后均随访3个月到2年,无术后复发病例;按House—Braekmann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Ⅱ级78例(54.9%),Ⅲ~Ⅳ级53例(37.3%),Ⅴ~Ⅵ级11例(7.8%)。结论充分了解桥脑小脑角区显微解剖知识,特别是了解听神经瘤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监测及面神经的保留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53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显微切除术后近、远期疗效,探讨手术中、术后如何最大可能的保存面神经功能。方法我们对1995-2005年收治的53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从切口设计、分离方法、术后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治疗质量,术后患者进行6个月至10年以上随访.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53例全部解剖保存了面神经:术后除部分患者不同程度面瘫外无明显其它手术直接并发症;经6个月至10年以上随访,48例患者面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8例恢复至基本正常。结论即使是大型听神经瘤。只要手术方法适合.术后管理得当,面神经功能保存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听神经瘤手术内听道处理及面听神经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内听道内肿瘤的处理方法,并对显微解剖保留面神经的手术经验和技巧进行讨论,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49例,术前行CT内耳道薄层扫描,术中行面神经功能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对听神经瘤内听道处理的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43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7.8%,出院时功能保留35例(H-B分级,Ⅰ~Ⅱ级)。解剖未能保留6例,其中2例行面神经端-端吻合。肿瘤全切45例,全切除率为91.8%;近全切除4例。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熟悉内听道内面听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并结合术中监测,对肿瘤全切除和面听神经功能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应用IFNM技术可视化面神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IFNM)技术在显微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过程中保留面神经的效果。方法对86例单侧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病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肿瘤。切开肿瘤背侧包膜前,根据电刺激肿瘤表面及边缘产生的激发性肌电图来探查并确认面神经的行走路径;术中采用自发性肌电图监测面神经,使其免受牵拉、挤压或损伤,交替采用激发性肌电图实时探查、确认面神经,从而在虚拟状态下达到面神经"可视化"。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79例,占91.9%;次全切除5例,占5.8%;大部分切除2例,占2.3%。面神经解剖保留74例,保留率达86.0%;实用听力保留28例,占32.6%。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分级:Ⅰ~Ⅱ级64例,占74.4%;Ⅲ~Ⅳ级15例,占17.4%;Ⅴ~Ⅵ级7例,占8.2%。结论采用IFNM技术术中"可视化"面神经是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得以保留的关键,而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扎实的桥小脑角局部解剖知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保留面神经的技术。 方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8月至2010年12月经枕下乙状窦后(骨瓣成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患者168例,术中在面肌肌电图监测下采取囊内切除与囊壁切除交替进行、双向会合、锐性分离面神经等技术切除肿瘤,并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的技巧和疗效。 结果 肿瘤全切149例(88.69%),部分切除19例(11.31%);面神经解剖学保留146例(86.9%);死亡2例(1.19%)。术后6个月按House Blackmann标准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Ⅱ级91例(54.16%),Ⅲ、Ⅳ级52例(30.95%),Ⅴ、Ⅵ级25例(14.89%)。 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骨瓣成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安全有效;利用术中面肌肌电图监测可以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是全切肿瘤、解剖保留面神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elucidate the efficacy of endoscopic basal cisterns exploration, biopsy, and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 in patients with basal cistern meningitis and arachnoiditi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cases and videos of all patients in whom flexible neuroendoscopy was performed during the period of January 2005–June 2012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Dr. Ignacio Morones Prieto’ in San Luis Potosí, México. A group of 47 patients with radiological diagnosis of basal meningitis, arachnoiditis, and neg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analysis were included.

Results: From the 28 (60%)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 diagnosis, 22 (47%) were made from biopsy from the arachnoid membranes of the basal cisterns only, 4 (9%) only from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2 (4%) from both sites.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 endoscopic procedure. In 23 patients from the 42 with hydrocephalus, ETV was successful. The grade of diagnostic accuracy of both biopsies in detect etiology was 68% (28 of 47 patien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arachnoid biopsy was 60%,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onvexity brain biopsy was 21% with 24 and 6 patients, respectively.

Discussion: Endoscopic transventricular biopsy of the basal cisterns seems to be a safe and a relatively accurate procedure. As longs as frozen subarachnoid space was not seen, the possibilities of performing ETV in hydrocephalus condition are elevated depending on the causal micro-organism.  相似文献   

17.
听神经瘤切除面神经保留技术探讨   总被引:84,自引:9,他引:75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大型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保留技术,方法:135例听神经瘤病人,采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人路,显微外切除肿瘤,在面神经监护下,观察肿瘤与面神经的病理解剖关系,术后随访时间4个月至3年,结果,肿瘤全切除125例(93%),近全切4例(2.9%),次全切6例(4.4%),面神经解剖保留122例(90%),13例(9%)解剖未能保留面神经,结论:术中首先识别不与肿瘤粘连的面神经脑干端及内听道端,再从再端沿面神经锐性分离肿瘤,是面神经解保留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