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后小肝综合征的病因及其诊治。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4例小肝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结果:4例均有高胆红素血症,2例出现顽固性腹水,最终2例死亡,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急诊再次肝移植后治愈。结论:小肝综合征是活体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诊治较困难;术前CT评估体积并不能绝对避免小肝综合征的发生;严重者需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2.
小肝综合征是活体肝移植术(LDLT)后的严重并发症,供体年龄、脂肪肝程度、受体术前疾病状态(MELD评分)、术后高门静脉灌注、流出道不畅及移植物大小和质量等均小肝综合征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术前选择最佳的供体;术中行脾脏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或对门静脉限流,保证流出道的绝对通畅;术后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能显著减少小肝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活体肝移植中小肝综合征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复习国内、外近几年活体肝移植术后有关小肝综合征的相关报道.结果 供体年龄、脂肪肝程度、受体术前疾病状态(MELD评分)、术后高门静脉灌注、流出道不畅及移植物大小和质量对活体肝移植术后小肝综合征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术前选择最佳的供体,术中的脾脏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或对门静脉限流,保证流出道的绝对通畅,术后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能显著减少小肝综合征的发生.结论 小肝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测的,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以用于小肝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右半肝活体肝移植验证标准肝体积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16例活体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适合中国成人活体肝移植肝体积评估标准.方法 华西医院移植中心2001年7月至今共实施216例活体肝移植,选取符合标准的成人间活体右半肝(不含肝中静脉)179例肝移植供体,将供体的术中实测右半肝体积与CT测量右半肝体积以及各公式计算的标准右半肝体积进行比较,评估哪种公式更适合中国成人.结果 CT测量右半肝体积大于实际右半肝体积(P<0.01).德国Heinemann、美国Yoshizumi、日本Urata、美国Vauthey、韩国Lee公式计算的右半肝体积结果显著大于实际肝脏体积(P<0.01).香港Sheung Tat 公式计算的右半肝体积结果小于实际肝脏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西Lünan-yan公式计算的右半肝体积结果与实际肝脏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西Lünan-yan 标准肝体积公式适合中国成人活体肝移植标准肝体积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脾切除对活体肝移植(LDLT)受者术中门静脉血流(PVF)及术后小肝综合征(SFS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26例LDLT术中PVF监测资料.对PVF >250 ml/(min·100 g)者,术中同期行脾切除术;PVF<250 ml/min(100 g)者不行脾切除,分析选择性脾切除对PVF的影响及是否可以预防SFSS的发生.结果 脾切除8例,切脾后PVF较切脾前明显降低(P<0.01).脾切除及未行脾切除的患者均无SFSS发生.其中脾切除患者(8例)供肝重占受者体重比显著低于未行脾切除患者(18例)(P=0.044),PVF显著高于未行脾切除患者(P<0.01).结论 根据LDLT术中PVF监测数据,选择性脾切除可显著降低高门静脉灌注患者的PVF,对术后SFSS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和小肝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成人活体右半肝肝移植的有关文献,探讨成人活体右半肝肝移植供体的术前评价和安全性,以及小肝综合征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健宁 《器官移植》2012,3(4):238-240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自1963年美国人Starzl施行第1例人体原位肝移植以来,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然而,尸体供肝来源紧缺一直是制约肝移植发展的瓶颈。部分原位肝移植包括尸体劈离式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尸体供肝短缺的问题,但仍  相似文献   

8.
活体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流量检测与调整预防小肝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术(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中测定与调整门静脉血流量对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svndrome,svss)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行门静脉血流测定的31例LDLT病例资料,包括移植物重量/受体体重(GRWR)、门静脉血流量及术后小肝综合征发生率,探讨检测和调整LDLT中行脾切除及睥动脉结扎病人的门静脉血流量对预防小肝综合征的作用。结果:8例LDLT术中同时行脾切除术,切脾后门静脉血流量较切脾前明显降低(P〈0.01)。5例LDLT术中同时行脾动脉结扎,结扎后门静脉血流量亦较前减低(P=0.017)。行门静脉血流调整组(13例)的GRWR低于未调整组(18例)(P=0.044);而门静脉血流量则明显高于未调整组(P〈0.001)。调整组无小肝综合征发生,未调整组发生1例小肝综合征。结论:LDLT术中通过脾切除或行脾动脉结扎者降低了移植肝门静脉血流量,有预防术后小肝综合征的作用。监测门静脉血流量为指导门静脉血流调整提供了较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尸肝供体的短缺促使成人活体肝移植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随之产生的小体积移植物问题受到极大的关注。本文就小体积肝移植物的概念、移植物体积大小的评价、小体积移植物损伤的机制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黄纪伟  张涛  曾勇 《器官移植》2012,3(3):155-158,162
目的探讨门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用于预防活体肝移植术后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liver syndrome,SFSS)的效果。方法 3例活体肝移植均采用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作为移植物。术中发现实测移植物(肝)重量/受体的体质量(体重)的比值(graft to recipient weight ratio,GRWR)为0.58%、0.77%及0.71%,均<0.8%,符合小移植物的诊断。处理:首先吻合肝静脉流出道,其次吻合门静脉,将受体门静脉右支与移植肝门静脉右支端端吻合,将受体门静脉左支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达到门腔分流的作用,之后按顺序吻合动脉和胆道。术中均未行脾静脉结扎或脾切除等处理。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SFSS并顺利出院,出院时间分别为术后25d、34d及56d。移植肝功能逐步好转,术后1d门静脉流速理想。移植肝增长良好。门静脉-下腔静脉短路通畅时间:除1例通畅持续仅104d,其余2例持续通畅。结论 LDLT术中进行门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可以及时有效预防小移植物背景下的SFSS,受体门静脉左支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的分流技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门静脉血栓对活体肝移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7至2011年完成的99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有门静脉血栓分为2组,血栓组26例,无血栓组73例.比较2组的术前危险因素及门静脉血栓对活体肝移植手术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6例门静脉血栓患者Ⅰ级血栓23例,Ⅱ级血栓3例.肝移植术前的脾切除是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x2 =10.211,P=0.001).术前门静脉血栓会延长手术的无肝期(Z=-2.430,P=0.015),但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x2=0.326,P=0.568)及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且对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均无影响(x2=0.505,P =0.477).结论 对于活体肝移植合并Ⅰ级或Ⅱ级门静脉血栓的患者,通过合理的术中处理及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不会影响患者的预后.但门静脉血栓增加了一定的手术难度,需要详尽的术前评估和仔细的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12.
活体亲属部分供肝的切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活体部分肝移植(LDLT)手术中,供者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自1995年1月至今,对14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了LDLT手术。14例LDLT供者中,2例行扩大左外叶切除。10例行扩大左半肝切除(含肝中静脉),2例行右半肝切除(不含肝中静脉)。结果 仅1例供者术后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经引流后好转。对所有供者随访1个月-5年,均无不适,肝功能正常。结论 对于富有经验的医生来说,LDLT的供者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手术技术改进(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Yan LN  Li B  Zeng Y  Wen TF  Zhao JC  Wang WT  Yang JY  Xu MQ  Ma YK  Chen ZY  Liu JW  Wu 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1):737-741
目的探讨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手术技术改进.方法2005年3-6月,施行了13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其中1例接受了2个左半肝,另1例接受了1个活体右半肝,1个尸体左半肝,术中采用了改良的手术技术,包括右肝静脉的重建,肝中静脉分支的搭桥,肝动脉搭桥及胆道吻合的改进.结果全组供体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受体发生并发症4例,包括肝动脉栓塞,胆漏,右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各1例,1例再移植因术后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衰竭(MOF)死亡.13例中除右肝静脉与下腔静脉(IVC)直接吻合,5例加行右肝下静脉重建,另5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行肝中静脉分支与IVC重建,保证了右肝的流出道通畅.移植物与受体重量比(GRWR)为0.72%至1.24%,其中9例<1.0%,2例<0.8%,无小肝综合征发生.结论采用了改进的手术技术,特别是肝静脉流出道的充分重建可有效避免小肝综合征,从而使活体右半肝移植成为相当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活体右肝移植时肝静脉重建的方法.方法 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移植中心行成人活体右肝移植术29例.移植肝的右肝静脉与患者肝静脉行端端吻合,或与患者的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重建.当移植肝有右下肝静脉且直径大于5 mm时则与患者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重建.移植肝的中肝静脉V8和V5分支直径大于5 mm时则采用静脉搭桥方式重建静脉回流;术中、术后用超声多普勒检测肝脏血流情况.移植3个月后CT检查移植肝的再生情况.结果 17例移植肝的右肝静脉与患者肝静脉直接进行端端吻合;12例移植肝的右肝静脉与患者的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10例移植肝的右下肝静脉与患者的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15例移植肝的中肝静脉V8和V5段主要分支采用了静脉搭桥重建.B超检查显示移植肝血流状况良好,CT检查移植肝再生均衡,肝功能正常.结论 我们的静脉重建方法简单易行,应用于成人活体右肝移植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We describe here the indications for and our experience with complex vascular reconstructions in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rom December 1999 to June 2002, 59 patients underwent liver transplantation, 51 receiving the right lobe, and 8 the left lateral lobe, as a graft from a living donor. The indication for interpositional grafts on the arterial side (6/59, 10%) were stenoses of the celiac trunk and after resection of the hepatic artery for oncological reasons in adults. In children, arterial interpositional grafts were performed in situations of long distances between the donor and recipient artery, or in cases of inflow release from the aorta in patients with small hepatic arteries. On the portal-venous side, one interpositional graft was performed after an oncological resection. Once the portal vein was partially arterialized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inflow. We used veins from the recipient, and native or cryopreserved arterial homografts for these graft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during the first 6 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with aspirine only. During the follow-up we did not observe vascular complications. If required, vascular interpositional grafts in the arterial and portal-venous position can be performed without add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活体右半肝供体的安全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en TF  Yan LN  Li B  Zeng Y  Zhao JC  Wang WT  Yang JY  Ma YK  Xu MQ  Chen ZY  Liu JW  Deng ZG  Wu 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3):149-152
目的 探讨活体右半肝供体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施行的13例活体右半肝移植中供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不阻断入肝血流,在肝中静脉右侧,用超声刀离断肝组织得到右半供肝。通过计算得到标准肝体积及残余左半肝的比例。结果 右半供肝切取术平均失血490ml,平均输血440ml。围手术期平均输入人血白蛋白85g。1例供体门静脉分为3支,2例供体右后与右前胆管汇入左肝管,1例左外与左内胆管先后与右肝管汇合成肝总管,术中处理恰当,门静脉左干血流及左肝管胆汁引流保持通畅。2例供肝轻度脂肪变。术后第1天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但术后1周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腹腔内出血,2例切口脂肪液化和1例乳糜漏。所有供体恢复好并回到原工作岗位。结论 只要保证左半肝血管与胆管通畅,残余肝体积在30%以上及手术对残余肝无大的损伤,右半供肝切取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IQQA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在活体肝移植术前评估供者肝脏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7月间共有123例活体供者接受供肝手术,供肝均为右半肝,其中56例含肝中静脉.首先采用16层螺旋CT对供者肝脏进行扫描,然后分别采用MSCT手工描记法和IQQA法测量肝脏体积,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测量供肝体积的耗时,并以术中实际测量的供肝重量作为参照标准,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行IQQA法和MSCT手工描记法测量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关分析,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IQQA法和MSCT手工描记法测量供肝的体积分别为(856.76±162.18)cm3和(870.64±172.54)cm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耗时分别为(16.9±1.4)min和(39.3±2.1)mi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实际测量的供肝体积为(632.59±131.73)cm3,两种术前评估方法均与实测肝重呈显著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896和0.921,P<0.01);回归方程:术中实测重量=- 150.303+1.025× IQQA法测得值,术中实测重量=-94.397+ 0.955× MSCT手工描记法测得值.结论 与临床常用的MSCT手工描记法相比较,IQQA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评估活体肝移植供肝体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准确性和稳定性,著且测量耗时明显缩短;IQQA系统提供的三维血管重建和模拟肝脏切割功能能够更好的促进临床医生对供者肝脏解剖结构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改进成人间活体供肝移植的手术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并改进成人间活体供肝移植的手术技术。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施行了16例成人间活体右半供肝移植。手术中改进了技术,包括右肝静脉重建、肝中静脉分支搭桥、肝动脉搭桥及胆道吻合等。结果所有供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移植肝与受者重量比(GRWR)为0.72%~1.24%,其中9例〈1.0%,2例〈0.8%。手术除了采用移植肝的右肝静脉与受者下腔静脉(IVC)直接吻合外,5例加行右肝下静脉重建、5例取自体大隐静脉行肝中静脉分支与IVC间搭桥,保证了右肝流出道通畅。最早手术的2例受者中,1例发生肝静脉吻合口狭窄,另1例发生小肝综合征,最终导致死亡。后阶段手术的14例受者均未发生小肝综合征;发生并发症5例,分别为急性排斥反应、肝动脉栓塞、胆漏、左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1例再次肝移植后因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结论活体供肝移植中采用改进的手术技术,特别是肝静脉流出道重建的方法,可有效避免发生小肝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