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服华法令抗凝中蛋白C和抗凝血酶Ⅲ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中出血和血栓发生的机制,实验观察了蛋白和抗凝血酶Ⅲ在其中的变化。选择20例风湿性心脏病择期行机械“瓣膜替换”术的患者,测定其术前,术后14d血液中PC和ATⅢ的变化,与同时测定的尿纤维蛋白肽A(FPA)含量和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比较。另选20例换瓣3月-2年口服华法令抗凝的患者为随访组,对照组为10例健康志愿者。  相似文献   

2.
黄彬  钟武平 《广东医学》2001,22(11):1013-1014
目的 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蛋白C (PC)、蛋白S (PS)活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凝固法在SysmexCA 15 0 0、CA 60 0 0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 30例口服华法令抗凝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和 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PC、PS活性和凝血酶原时间 (PT)。结果 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PT ,INR ,PC ,PS活性分别为 ( 2 5 5± 5 3)s ,2 5± 0 5 ,( 39 2± 15 1) % ,( 45 7± 18 2 )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结论 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PC ,PS活性降低 ,华法令的抗凝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3.
对20例肝硬化和21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蛋白C(PC)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0例肝硬化患者PC:Aq、ATⅢAq和ATⅢ:C皆呈平行性降低,ATⅢ:C/ATⅢ:Ag比值正常。22例糖尿病患者的PC:Ag增高,8例糖尿病酮症和糖尿病有(或无)血管病变者的ATⅢ均正常,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的ATⅢ水平低下,ATⅢ:C/ATⅢ:Ag比值降低。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蛋白C系统及抗凝血酶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浆蛋白C系统和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 ,以及活化蛋白C抵抗 (APCR)的发生率 ,探讨SLE患者发生血栓的机制。方法 凝固法在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 3 0例SLE患者和 3 0例正常对照的血浆PC、PS活性 ,发色底物法测定活化蛋白C(APC)和抗凝血酶Ⅲ (ATⅢ )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SLE患者的PC、PS下降 ,分别为( 4 7.0± 2 4.0 ) % ,( 3 6.0± 15 .5 )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SLE组APCR阳性率为 3 6.7%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6.7% (P<0 .0 1)。抗凝血酶Ⅲ (ATⅢ )活性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SLE患者存在凝血的激活和抗凝系统的异常 ,蛋白C系统在SLE患者的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III和蛋白C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口服华法令抗凝效果与血小板的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琥  陆琳  芮刚 《右江医学》2003,31(6):539-540
目的 观察芬兰产华法令和国产华法令对血小板数的影响。方法 用常规方法处理标本 ,分别检测口服不同产地华法令的PT、INR和plt结果。 结果 芬兰产华法令plt下降 7.1% ,国产华法令plt下降 2 1.4%。 结论 芬兰产华法令比国产华法令抗凝效果稳定 ,且引起 plt减少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8.
对121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包括伴单纯房颤68例,房颤伴左房血栓36例,近期内有脑或其它部位栓塞病史者8例人溶栓结法令口服2周、4周、6周、期间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用量,然后进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手术成功率98%,术中及术后11例发生脑或其它部位栓塞,轻度出血合并症为2.8%。结果显示,华法令在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心血栓近期内有栓塞史病人的抗凝治疗中疗效确切,出血合并症少,病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关系及其对病情危重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根据Gensini评分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组(<20分组)、中度组(20~40分组)、重度组(>40分组)各20例,另随机选取正常对照组患者20例。分别比较各组间外周血血浆抗凝血酶Ⅲ、血浆蛋白C活性的差异及其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T-Ⅲ活性指标中,轻度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较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活性指标中,轻、中、重度组患者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AT-Ⅲ活性呈负相关(r=-0.764,P<0.05),与PC活性呈负相关(r=-0.756,P<0.05)。结论:血浆抗凝血酶Ⅲ、血浆蛋白C活性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急性脑梗塞和急性脑出血各30例患者的血浆蛋白C活性(PC:A)及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测定。发现脑梗塞组PC及AT-Ⅲ活性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此二项测定值稍减低(P<0.05)。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比较,此二项测定值皆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脑梗塞病人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杨红芳 《右江医学》2003,31(3):222-223
目的 总结华法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的疗效和应用体会。方法  3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的患者均使用华法令口服 ,治疗剂量个体化 ,使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维持在 2 .0~ 3.0 ,分别于服药后 1、3、6个月及 1年复查 ,经胸超声心动图和 (或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观察左心房血栓消退情况。结果  30例应用华法令治疗 1年后 ,血栓消失 2 2例 ,缩小 4例 ,无变化 4例。结论 华法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左心房血栓有效 ,治疗剂量要个体化 ,INR维持在 2 .0~ 3.0最为适合  相似文献   

12.
郑珞  徐霞  郑志群 《海南医学》2013,24(22):3322-3324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妇女妊娠前后全程使用华法令抗凝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全程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孕妇并发症及围产结局.结果 31例患者中,孕早期瓣膜功能不全1例,孕晚期出现一过性血尿1例,发生一般性出血现象3例,心律不齐1例.1例因胎儿脑积水予引产,顺产5例,剖宫产25例.早产3例,足月产27例.产后出血2例.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在妊娠期间全程服用小剂量华法令<5 mg/d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需大宗病例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及其与孕周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232例GDM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孕检的26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PC、PS和ATⅢ水平;按孕周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为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比较孕中期和孕晚期观察组和对照组PC、PS和ATⅢ水平。通过相关性分析,分析PC、PS和ATⅢ水平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S和PC水平降低(P<0.05),但AT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PC和ATⅢ水平与孕周呈负相关(r=-0.156、-0.134,P<0.05)。结论 GDM患者PS和PC水平降低,且随孕周增大,PC、PS和ATⅢ水平降低,应尽早进行干预,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15.
对15名健康献血员4C库存血进行了抗凝血酶Ⅲ活性及蛋白C抗原含量的动态观测。结果发现,抗凝血酶Ⅲ活性在采血后12小时内活性即明显下降,在贮存3天时活性下降超过50%,贮存7天时失去70%左右的抗凝活性,蛋白C抗原含量较稳定,在贮存第4天开始下降,贮存第30天下降才达50%以上,因此认为,在临床补充抗凝成份替代疗法中,输注贮存3天以内血液有可能补充一定量的抗凝血酶Ⅲ,而1月以内的贮存血可补充蛋白C。  相似文献   

16.
对15名健康献血员4℃库存血进行了抗凝血酶Ⅲ活性及蛋白C抗原含量的动态观测。结果发现,抗凝血酶Ⅲ活性在采血后12h内活性即明显下降,在贮存3d时活性下降超过50%,在贮存7d时失去70%左右的抗凝活性,蛋白C抗原含量较稳定,在贮存第4d开始下降,贮存第30d下降才达50%以上。因此认为,在临床补充抗凝成份替代疗法中,输注贮存3d以内血液有可能补充一定量的抗凝血酶Ⅲ,而1月以内的贮存血可补充蛋白C。  相似文献   

17.
魏孟广  梁晋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15(6):563-564,567
[目的]测定脑梗塞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的活性水平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测定30例脑梗塞急性期和稳定期外周血浆中AT-Ⅲ、PC的活性水平。[结果]脑梗塞组急性期AT-Ⅲ、PC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脑梗塞组稳定期外周血浆中AT-Ⅲ、PC活性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均为P >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存在AT-Ⅲ、PC活性水平降低现象,但难以成为脑梗塞发病的直接病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14-117
目的 探讨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蛋白C(Protein C)水平与脓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 年11 月~2017 年11 月脓毒症患者200 例,观察AT-Ⅲ、PC 水平及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S1)共59 例,严重脓毒症组(S2)共86 例,脓毒症休克组(S3)共55 例,比较三组的AT-Ⅲ、PC 水平。根据患者28 d 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AT-Ⅲ、PC 水平。评价AT-Ⅲ、PC 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 (1)S2 组、S3 组AT-Ⅲ水平低于S1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2 组、S3 组PC水平低于S1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3 组AT-Ⅲ水平显著低于S2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死亡组患者AT-Ⅲ、PC 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T-Ⅲ、PC、APACHE 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01,0.6098,0.5901。当AT-Ⅲ取42.5%为截断值时,其敏感度为21%,特异度为91.3%;当PC 取49.5%为截断值时,其敏感度为40.3%,特异度为81.2%。结论 脓毒症患者的AT-Ⅲ、PC 水平较低,其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对其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处于高凝状态甚或血栓形成。抗活化蛋白C(APCR)是迄今所知引起静脉血栓形成(VT)的主要原因。在遗传性VT的发生率高达到20%~60%,而对于抗血液凝固系统中的蛋白C(PC)系统和AT-Ⅲ指标与SLE发生血栓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检测30例SLE患者血浆PC、蛋白S(PS)和AT-Ⅲ等指标,探讨其在SLE伴血栓形成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庆秋  王建民 《西部医学》2007,19(5):825-826
目的观察小剂量华法令的抗凝效果,并与标准剂量强度进行对比。方法随机将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小剂量华法令组)62例(INR1.5~2.0),华法令用量1.5~3.25mg/d;对照组(标准剂量强度华法令组)60例(INR2.0~3.0),华法令用量3.0~4.5mg/d。华法令用量根据INR调整,用药10个月。分别观察栓塞、出血、死亡例数。结果研究组年栓塞率为1.6%,对照组年栓塞率为1.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脑出血率和病死率均为0,而对照组脑出血率和病死率均为1.7%。结论应用小剂量华法令进行抗凝,使INR保持在1.5~2.0,既具有抗凝效果,降低了脑栓塞的危险性,又减少了出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