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疾病,占全部眩晕疾病的17%~22%[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起床、躺下以及仰卧位翻身等动作诱发出现一过性眩晕.BPPV的病理变化一般认为有2种,一种为嵴帽结石症,另外一种为管结石症.临床上最常见的BPPV为累及后半规管的BPPV,但是目前发现水平半规管来源的BPPV也并不少见,Chiou等[2]报道水平半规管来源的BPPV约占到全部病例的31%.  相似文献   

2.
覃继新  班春隆 《右江医学》2006,34(5):543-54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vertigo,BPPV)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之一。BPPV的年发病率为64/10万[1],在内科、神经内科和急诊室常见,占所有眩晕症的40%~50%,占周围性眩晕的60%。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椭圆囊囊斑上耳石脱落并沉积于半规管有关,其中后半规管(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C)发病率最高[2]。大多数学者都同意BPPV是一种自限性疾病[3]。Steenerson[4]指出若不采取治疗,3个月后只有25%的患者症状缓解。我院使用耳石复位法(CRP)治疗31例PC-BPPV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2…  相似文献   

3.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指某一特定头位诱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该病发病率高,约占所有周围性眩晕的17%~20%[1]。BPPV病因和发病机制虽未完全阐明,但目前认为该病是由于椭圆囊中变性耳石脱落到半规管,随头位改变在半规管中不断移动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其中后半规管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张珺 《实用医技杂志》2013,20(9):994-995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眩晕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所有眩晕症的1/41/3,占周围性眩晕的36.5%[1]。其治疗除了避免采取诱发眩晕的体位、药物治疗等方法外,最主要采用耳石复位法。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方式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疗效。分别探讨其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期提高对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认识,及时采取恰当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vsmal positionalvertigo,BPPV)是发作性眩晕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约为8%。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目前倾向于半规管结石学说。由于解剖关系,水平半规管性BPPV(horizontal canal BPPV,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史两问法(①起卧后反复出现短暂眩晕和②床上翻身后反复出现短暂眩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对判断受累半规管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3月门诊符合病史两问法的位置性眩晕患者158例,进行Dix-Hallpike及滚转试验明确诊断,和同期确诊的84例BPPV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病史两问法对判断BPPV受累半规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58例主诉符合病史两问法的位置性眩晕患者中,99例主诉有第①种眩晕症状、变位试验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震并伴有眩晕的主观感觉,其中确诊垂直半规管类型的BPPV 63例;同期确诊的67例垂直半规管类型的BPPV患者中63例有第①种眩晕症状。第①种眩晕症状诊断垂直半规管类型的BPPV的敏感性为63.6%(63/99)、特异性94%(63/67)。158例中26例主诉有第②种眩晕症状、变位试验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震,并伴有眩晕的主观感觉,确诊水平半规管类型的BPPV 16例。同期确诊的17例水平半规管类型的BPPV患者,16例有第②种眩晕症状,第②种眩晕症状诊断水平半规管类型的BPPV的敏感性为61.5%(16/26)、特异性94.1%(16/17)。结论:病史两问法可以初步判断BPPV受累半规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变位试验确诊BPPV的类型,并对于不同的耳石症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即后半规管及前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法,无效的患者改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结果 76例为后半规管性BPPV(77.6%),16例为水平半规管性BPPV(16.3%),5例上半规管性BPPV(5.1%),2例为混合性BPPV(2.0%).耳石复位法总有效率92.9%.结论 BPPV耳石复位在临床上非常有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应用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对189例BPPV患者根据受累半规管的不同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进行治疗,并于1周后复查,随访3个月.结果: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57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4例,单侧上半规管BPPV患者3例,同时性双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3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BPPV患者1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1例.手法复位1周后总治愈率为87.8%(166/189),其中后半规管BPPV为89.8%(141/157),水平半规管BPPV为79.2%(19/24),上半规管BPPV为66.7% (2/3),混合性半规管BPPV为80% (4/5).观察随访3个月后总治愈率为95.8%(181/189).结论: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自发眼震在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其不同亚型中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武警总医院眩晕病研究所收治的特发性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自发眼震在BPPV及其不同亚型中的发生率.结果 在140例BPPV病例中,有29例伴有自发眼震,其总的发生率为20.7%,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和多半规管BPPV 3组病例的自发眼震发生率分别为11.6%、28.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7,P=0.028).结论 自发眼震不仅可存在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也见于其他BPPV亚型患者,水平半规管BPPV及累及有水平半规管的多半规管BPPV患者的自发眼震发生率明显高于后半规管BPPV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2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疗效。方法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诊断223例BPPV患者,后、前半规管BPPV采用Epley和Semont法复位,外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Barbecue翻滚法复位。结果后半规管BPPV 152例(68.16%),外半规管BPPV 60例(26.91%),前半规管BPPV 1例(0.45%),混合型10例(4.48%)。经一次复位成功的175例(78.48%),需多次复位成功的33例(17.79%),复位后复发的11例(4.93%),复位后耳石移位的3例(1.35%),多次复位不成功的1例(0.45%),总有效率99.5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安全有效,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是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周桂锋 《当代医学》2016,(15):40-41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1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按有无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则采取非手法复位治疗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显著优于上半规管BPPV及双侧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总有效率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发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比例较多,发病类型以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主,医师应提高对BPPV临床特征的认识和掌握,通过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方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法耳石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耳石复位治疗的75例BPPV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首先确定责任半规管,然后行耳石复位。后及前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的Epley复位法,外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结果经首次耳石复位治疗后体位性眩晕消失病人53例(70.6%),10例经过2次治疗、7例经过3次治疗后体位性眩晕消失,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BPPV治疗的关键是确定责任半规管,据此选择不同的耳石复位方法进行治疗。耳石复位治疗安全可靠,应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 收集521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其占门诊眩晕和头晕患者的比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合并偏头痛的情况.结果 521例患者占门诊眩晕患者的35.7%,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2.1%.其中男性158例(30.3%),女性363例(69.7%),年龄20~93岁,平均(57.5±12.8)岁.右侧半规管受累323例(62.0%),左侧半规管受累187例(35.9%),双侧半规管受累11例(2.1%).垂直半规管眼震潜伏期(3.22±2.37)s,持续时间(8.31±7.98)s;水平半规管眼震潜伏期(2.33±1.50)s,持续时间(14.77±11.40)g;垂直与水平半规管BPPV的眼震潜伏期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15例(2.9%)患者在发病前有头部外伤史,39例(7.5%)患者伴有偏头痛病史.结论 BPPV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应避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 收集521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其占门诊眩晕和头晕患者的比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合并偏头痛的情况.结果 521例患者占门诊眩晕患者的35.7%,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2.1%.其中男性158例(30.3%),女性363例(69.7%),年龄20~93岁,平均(57.5±12.8)岁.右侧半规管受累323例(62.0%),左侧半规管受累187例(35.9%),双侧半规管受累11例(2.1%).垂直半规管眼震潜伏期(3.22±2.37)s,持续时间(8.31±7.98)s;水平半规管眼震潜伏期(2.33±1.50)s,持续时间(14.77±11.40)g;垂直与水平半规管BPPV的眼震潜伏期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15例(2.9%)患者在发病前有头部外伤史,39例(7.5%)患者伴有偏头痛病史.结论 BPPV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应避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管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260例BPPV患者经Dix-Hallpike试验及仰卧侧头试验进行确诊.212例后半规管性BPPV患者采用Epley法行管石复位治疗,48例水平半规管性BPPV患者采用Barbecue翻滚法行管石复位治疗.结果 212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随访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为98.1%,复发率为0.0%;随访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94.3%,复发率为5.7%.48例水平性半规管患者随访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为95.8%,复发率为2.1%;随访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81.3%,复发率为18.8%.结论 管石复位治疗BPPV具有简单、有效及明显缩短病程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闫亚平  刘平  崔程敏  张淑香 《北京医学》2021,43(6):576-577,581
目的 探讨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及复位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喉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例BPPV患儿的临床特点,同时探讨不同复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19例患儿中,男8例,女11例;年龄5~14岁,中位年龄9岁.儿童BPPV占同期全部BPPV患者的0.49%.眩晕史6h至10个月,其中9例在1周内,9例超过1周但短于1个月,1例眩晕长达10个月.按受累半规管类型分类,右后半规管5例,左后半规管6例,右水平半规管4例,左水平半规管3例,1例为左后半规管合并左水平半规管.按照病因分类,特发性BPPV 18例,继发于偏头痛的BPPV 1例.19例患儿中15例应用SRM-Ⅳ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复位,4例因患儿无法完成或家长不同意使用前庭功能治疗系统复位,采用手法复位.首次复位治愈占比为63.2%(12/19),经2次复位治愈占比31.6%(6/19),3次复位治愈占比5.3%(1/19),总治愈率为100.0%.结论 儿童BPPV并不少见,根据患儿的接受程度,选择适当的复位方法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耿美满  卢伟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16-2519
目的探讨伴眩晕的突发性聋(SDV)的前庭功能情况及以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 a来以SDV为诊断收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316例患者,分析其前庭功能情况及继发BPPV的情况及预后。结果 316例SDV患者发病后至出院期间继发BPPV的有26例(8.22%,26/316),BPPV与突发性聋均为同侧,其中18例为水平半规管BPPV(69.23%,18/26),6例为后半规管BPPV(23.08%,6/26),2例为多管型BPPV(7.69%,2/26),以上BPPV患者住院期间均经过手法复位治愈。在316例SDV中有69例持续性眩晕或头晕患者,对其进行眼震视图(VNG)检查,结果显示患侧水平半规管功能下降的有41例(59.42%,41/69),双侧水平半规管功能下降的有7例(10.14%,7/69),双侧水平半规管功能正常的有21例(30.43%,21/69)。结论 SDV继发的BPPV多发生在水平半规管,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的有效手段。SDV患者的听力损失较重,多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合并有前庭功能损害。且SDV患者VNG的异常率较高,故对于SDV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当前最常见的周围前庭性眩晕,它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与头位改变密切相关的阵发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最常累及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BPPV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式却仍不明确,以至许多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本文主要对近年国内外关于BPPV的诊断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指导临床提高BPPV的诊疗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背景]探讨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34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伴眩晕及体位试验结果分为突发性聋伴BPPV组(62例)、突发性聋伴眩晕非BPPV组(66例)和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220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善情况及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BPPV的疗效.结果见,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多为全聋型及平坦下降型,多累及后半规管;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听力有效改善率明显高于突发性聋伴BPPV组(P<0.05);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经1~3次复位治疗后均可痊愈.[讨论] BPPV可能是影响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恢复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2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h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其特点为特发性的、因头位改变诱发短暂眩晕发作、伴有眼震。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椭圆囊囊斑上耳石脱落并沉积于半规管有关。根据这一机制,一些学设计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复位法,以清除半规管中的耳石颗粒,有的取得较好疗效。2001年3月~2002年12月,笔采用颗粒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canal BPPV,PC-BPPV)13例。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