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症监护室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收住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末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进行对比。结果192例危重患者中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8例,发生率25%。单因素分析显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与患者年龄偏大、APACHEII评分高、住院时间艮、白蛋白数值低及多合并有心、肺、肝、肾等慢性疾病史相关,与同期入住监护室未发生抗牛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抗生素使用时问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无相关性。但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白蛋白水平、慢性疾病患病率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危险因素,年龄、住院天数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病情危重程度、慢性疾病史和免疫功能低下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的诊断和干预、给予胃肠道保护是治疗抗生索相关性腹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控制感染的功劳实在不小,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切的注意。对肠道来说可引起以下几种类型的腹泻.  相似文献   

3.
肠道微生物组及其代谢产物对于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基因测序及代谢组学的发展,其也越来越受关注。对于神经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本身以及药物的干预作用,肠道稳态失衡,而肠道菌群变化又对疾病的进展有着相当影响。因此,本文对神经重症患者菌群改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示肠道菌群改变与神经重症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基于神经重症预后改善情况阐述肠道微生物组稳态的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4.
5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方法:时5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作回顾性临床分析、护理。结果:56例患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结论:对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根据病人的病情及药敏用药。随时调整患儿肠道微生态及家长的心态,加强病区环境的监测消毒,从而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经用微生态制剂,或加去甲万古霉素,60例治愈,治愈率75%,19例好转,好转率23.75%,死亡1例,死亡率1.25%.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以腹泻和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AAD的发生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抗菌谱、全身及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AAC)的发生情况及与抗生素使用的关系。方法统计180例入住ICU初次接受抗生素治疗,不伴腹泻且无胃肠道利用禁忌证的危重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7~10d内AAC的发病率、肠道菌群失调和AAC的严重程度构成及抗生素应用情况,采用粪涂片染色镜检法判断肠道菌群失调。结果180例患者AAC总发病率为15.6%(28/180),其中重度AAC占28.6%(8/28)。易导致AAC的抗生素依次为广谱青霉素类、头孢三代、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联使用AAC发生率为9.21%(7/76),二联使用为13.16%(10/76),三联使用为31.82%(7/22),≥四联使用为66.67%(4/6),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8例重度AAC中,抗生素一联使用2例,二联使用1例,三联使用2例,≥四联使用3例,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生素抗菌谱愈广、联合使用种类愈多,AAC的发生率愈高,病情愈重。危重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AAC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 AAC)的发生情况及与抗生素使用的关系。方法 180例入住ICU初次接受抗生素治疗,不伴腹泻且无胃肠道利用禁忌证的危重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7~10d内AAC的发病率、肠道菌群失调和AAC的严重程度构成及抗生素应用情况,采用粪涂片染色镜检法判断肠道菌群失调。结果 180例患者AAC总发病率为15.6%(28/180),其中重度AAC占28.6%(8/28)。易导致AAC的抗生素依次为广谱青霉素类、头孢三代、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联使用AAC发生率为9.21%(7/76),二联使用为13.16%(10/76),三联使用为31.82%(7/22),≥四联使用为66.67%(4/6),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8例重度AAC中,抗生素一联使用2例,二联使用1例,三联使用2例,≥四联使用3例,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 <0.01)。结论 抗生素抗菌谱愈广、联合使用种类愈多,AAC的发生率愈高,病情愈重。危重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AAC的发生。目的:观察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 AAC)的发生情况及与抗菌素使用的关系。方法:180名入住ICU初次接受抗生素治疗,不伴腹泻且无胃肠道利用禁忌症的危重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7-10天内AAC的发病率、肠道菌群失调和AAC的严重程度构成及抗菌素应用情况,采用粪涂片染色镜检法判断肠道菌群失调。结果:180例患者AAC总发病率为15.6%(28/180),其中重度AAC占28.6%(8/28)。易导致AAC的抗生素依次为广谱青霉素类、头孢三代、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联使用AAC发生率为9.21%(7/76),二联使用为13.16%(10/76),三联使用为31.82%(7/22),≥四联使用为66.67%(4/6),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8例重度AAC中,抗生素一联使用2例,二联使用1例,三联使用2例,≥四联使用3例,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 <0.01)。结论:抗生素抗菌谱愈广、联合使用种类愈多,AAC的发生率愈高,病情愈重。危重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AAC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菌群失调与抗生素应用情况 ,以增强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意识。方法 :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染色法诊断有无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的程度 ,并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 ,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的发病率为 6 5 .0 % ,引起菌群失调的药物种类多样化 ,主要是头孢菌素、亚胺培南、青霉素、哌拉西林、克林霉素。结论 :对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时 ,有必要进行肠道菌群的监测 ,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抗生素应用后引发的无明确病因的腹泻,指抗生素通过改变患者肠道微生态菌群平衡及其代谢功能而引起腹泻,尤其是艰难梭菌感染(CDI)。由于广谱抗生素广泛使用,AAD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医治不及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AAD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近年来AAD的检测方法不断提高,危险因素更加明确,不断的研发出新的药物,益生菌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更加明确,发展前景广阔。文章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就AAD做一综述,为临床儿科医师在预防和治疗AAD提供更加充足的依据,指导临床医生更加合理规范的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儿童AAD的发病率,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0.
小儿使用抗生素与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使用抗生素对小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00例非肠道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抗生素。分别于抗生素使用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及第15天做大便的肠道细菌分析。结果有60%的患儿出现不同程度菌群失调,其中1周岁内婴儿有74.7%出现菌群失调,与1~3岁及>3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程度较重。Ⅱ度菌群失调的发生率为31.9%,而1~3岁及>3岁组Ⅱ度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2.16%;肠道菌群失调多发生在抗生素使用1周内(91.1%);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的抗生素对小儿肠道菌群影响大。结论抗生素使用对婴幼儿肠道菌群影响明显,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婴儿期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237例静脉应用抗生素的肺炎住院婴儿完全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120例治疗开始即同时服用布拉氏酵母散;对照组117例,在出现腹泻后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出现腹泻后两组均同时使用思密达散及适当补液。比较两组腹泻的发生率、疗效、腹泻持续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组出现腹泻21例,发病率为17.50%;对照组出现腹泻43例,发病率为36.75%。预防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3.14±1.24)d,较对照组时间(4.28±1.53)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腹泻患儿总有效率为95.24%,较对照组69.7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预防婴儿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并可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床旁优化便涂片检查在早期诊治重症肺炎患者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继发腹泻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病房内有无开展床旁便涂片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无床旁便涂片组和有床旁便涂片组.动态记录床旁便涂片检查结果,记录两组患者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感染科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病机制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感染科收治的283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依据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AD将其分为AAD组(77例)和非AAD组(206例);分析感染科患者住院期间的AAD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各因素分布差异性,并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感染科患者发生AA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83例感染科患者住院期间AAD发生率为27.21%(77/283);影响感染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A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3.117)、营养风险(OR=4.035)、病情危重(OR=4.586)、联用抗生素(OR=4.175)、抗生素使用时间(OR=2.807)、住院时间(OR=2.246),而使用微生态制剂(OR=0.483)则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感染科患者住院期间的AAD发生率高达27.21%,应摸清AAD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高危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科的AAD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诱发因素、治疗与转归.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分析住院病例4 966例,应用抗生素者486例,发生菌群失调42例.对42例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肠道菌群失调总发生率为0.85%,应用抗生素患者发生率为8.64%,≥60岁患者发生率为1.20%,<60岁患者发生率为0.22%.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菌群失调发生率50.2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发生率40.26%,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率42.30%,使用二种以下和三种以上抗生素的患者,菌群失调发生率分别为3.2%和16.7%,抗生素应用1~(周)和2~4周菌群失调发生率分别为3.4%和18.1%.42例菌群失调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有原发基础病、年龄>60岁、抗生素使用不当,是发生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是防治菌群失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肠道益生菌制剂对老年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 135例≥60岁的感染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预防组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的同时加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组成的益生菌复合制剂,对照组仅在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发生腹泻后再加用上述肠道益生菌制剂.观察两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及肠道菌群紊乱恢复情况.结果 预防组腹泻发生率为9/68例(13.2%),对照组为21/67例(31.3%),发生率绝对值下降18.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肠道益生菌制剂可以预防和减少老年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并缩短腹泻病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纳入对象为本院 2019 年 1 月至 6 月收治的62 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均有 31 例患儿。 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再给予益生菌治疗。对两组疗效情况予以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研究组患儿脱水、止泻和住院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给予益生菌治疗,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雅兰 《大家健康》2016,(2):116-117
目的:探讨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方法:在年限为2012~2014年之间来该院检查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而且这些患者都是应用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并发腹泻的患儿,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在实验组的50例患者中使用益生菌治疗,剩余的50例患者让其作为对照组从而采取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口服思密达,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以及病情缓解度,探讨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病情都有所缓解,而在实验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益生菌治疗之后,实验组的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治疗护理的效果比较好,而且患者的恢复治愈情况更好,益生菌治疗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比较符合现代的医疗理念和其要求。结论:益生菌治疗对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并发腹泻的患儿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6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AAD分为AAD组和非AAD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抗生素使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脓毒症患者并发AAD的危险因素。结果 126例脓毒症患者呼吸系统感染72例,泌尿系统感染18例,血流感染15例,胸腹腔感染12例,其他感染9例;32例(25.4%)并发AAD。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血乳酸(lactic acid,Lac)及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应用碳青霉烯类及酶抑制剂类抗生素、抗生素联用、使用激素、住院时间是影响脓毒症患者并发AAD的危险因素(95%CI分别为0.847~0.983、0.074~0.527、1.147~2.034、0.624~1.687、2.132~5.220、0.439~0.882、0.411~0.853、0.478~0.848,P<0.05)。结论 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并发AAD的风险较高。年龄≥60岁、Lac水平、ALB水平、应用碳青霉烯类及酶抑制剂类抗生素、抗生素联用、使用激素、住院时间是影响脓毒症患者并发A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失调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英俊  胡晓艳  刘华 《四川医学》2004,25(6):634-635
肠道菌群正常时保持平衡状态,构成肠道的屏障,彼此制约消长。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引起菌群失调,从而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等症状。为了更好地研究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因学,我们对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住院病人采用回顾调查方法,发现有167例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