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患者LVEF、LVEDD以及NT-proBNP、hs-CRP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62例诊断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左心力衰竭并需要正性肌力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治疗组和对照组.左西孟旦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左西孟旦药物治疗;对照组应用多巴酚丁胺药物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LVEDD以及NT-proBNP、hs-CRP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左西孟旦治疗组在提高LVEF及降低LVEDD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h及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左西孟旦治疗组患者的hs-CRP、NT-proBNP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左西孟旦可以明显提高患者LVEF,降低LVEDD,有效降低NT-proBNP及hs-CRP.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左心衰竭(HF)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诊治AMI合并HF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心脏彩色超声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A值、左心室Tei指数],实验室检查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随访1年记录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24%vs.78.05%,χ2/P=6.104/0.047);2组中医证候评分(畏寒肢冷、肢体浮肿、心悸喘促、腰腹发凉、小便不利)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2.796/0.006、2.3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左西孟旦应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左西孟旦进行治疗)及研究组(给予伊伐布雷定联合左西孟旦进行治疗),每组61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生物标志物及细胞因子、心肌纤维化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36%)高于对照组(86.89%)(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6%)与对照组(3.2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伊伐布雷定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  相似文献   

4.
高春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124-4126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巴胺和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输出量(CO)。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 d,两组LVFS和LVFF均大于治疗前,两组LVEDD均小于治疗前(均P<0.05)。术后3 d,观察组LVFS和LVFF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LVEDD小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CO高于术后即刻,两组NT-proBNP水平低于术后即刻(均P<0.05)。术后3 d,观察组CO高于对照组,观察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2/30)]较对照组[36.67%(11/30)]低(P<0.05)。结论左西孟旦有助于改善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缩短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特点,为临床诊疗积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治疗具体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显效率为61.18%(34例),有效率10.9%(6例),死亡率27.27%(15例),其中因急性心力衰竭死亡7例,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死亡8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病情危险紧急,临床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需要特别注意急性心力、呼吸功能、肾功能衰竭三大危重症状,及时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2009年5月,我们收治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地高辛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地高辛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镇静、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地高辛组患者给予地高辛、联合组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地高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心功能指标、心功能分级及洋地黄中毒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地高辛组[92.5%(37/40)比67.5%(27/40),P<0.01],且联合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地高辛组(Z=5.548,P=0.024);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地高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1.8±10.3)次/min比(74.8±8.5)次/min,(133.8±20.6)m L比(120.4±27.5)m L、(86.4±18.6)m L比(65.9±22.2)m L,P<0.01];心排血量、心排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联合组患者高于地高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4±0.9)L/min比(5.5±0.8)L/min、(2.5±0.5)L/(min·m2)比(3.0±0.5)L/(min·m2)、(48.3±9.2)%比(60.8±8.7)%,P<0.01];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改善较地高辛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地高辛组患者洋地黄中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40)比12.5%(5/40)](P>0.05)。结果参麦注射液联合地高辛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较地高辛单独应用更为显著,心功能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三六三医院治疗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左西孟旦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d后的心功能指标[心搏量(SV)、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心肌功能指标[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管加压素(AV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流动力学参数[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动脉压(MAP)、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比较2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药物剂量、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时间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SV、LEVF、CI、SRs及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AVP、AngⅡ、cTnI、CK-MB、CVP、PCWP及LVEDV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基层卫生院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时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2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死亡3例,病死率11.5%;抢救成功23例,成功率88.5%。结论:在基层卫生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实施相应的疼痛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病情观察、饮食与排便护理等措施,可取得较好护理效果,有助于病情缓解和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途径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受心梗后心衰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选择左西孟旦进行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BNP指标为352.7±11.2pg/mL,明显低于与对照组的473.8±12.2pg/mL;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选择左西孟旦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真武汤加味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用西医常规药物加真武汤加味治疗,于入院当天和入院第30天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测量,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未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抽血查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显著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降低.结论 西医常规药物加真武汤加味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各节段心肌圆周应变率(SrC)、径向应变率(SrR)及心肌扭转角度变化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1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心肌梗死组,4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分别测量心尖水平与瓣环水平左室短轴各节段心肌的圆周应变率、径向应变率、心肌扭转及 LVEF 指标,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应变率及左室扭转角度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容积较对照组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VEF 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各节段心肌 SrC、SrR 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各节段心肌扭转角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直线相关方程显示,急性心梗组患者各节段 SrC、SrR 及扭转角度均与 LVEF 具有相关性,其中左室整体扭转角度与 LVEF 相关性较好(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力学发生了严重改变,其中心肌扭转较应变率对心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脉压差(PP)与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141例AMI患者按入院时PP大小分为2组:A组PP小于4.0~5.3 kPa (30~40 mmHg)70例;B组PP大于6.6~8.0 kPa (50~60 mmHg)7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年龄、心功能、心率、血脂、性别、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差别. 结果:与PP小组相比,PP大组平均年龄大[(68.7±12.2)岁vs (62.6±12.2)岁],心功能差[(2.0±0.8)级vs (1.7±0.8)级],收缩压高[(17.8±1.9) kPa vs (14.4±2.0) kPa],舒张压高[(10.6±1.8) kPa vs (9.8±1.9) kPa],载脂蛋白B(apo B)高[(0.86±0.2) mg/L vs (0.72±0.2) mg/L], P<0.05~P<0.01,两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女性比例高(35.2% vs 17.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76±0.8) mmol/L vs (2.49±0.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31±0.4) mmol/L vs (1.15±0.5) mmol/L]和载脂蛋白A(apo A)高[(1.10±0.4) mg/L vs (0.97±0.2) mg/L],P均<0.0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心率[(82.3±19.8)次/min vs (78.0±20.1)次/min], 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在PP大组的AMI患者年龄大,心功能差,女性多,血脂紊乱多,收缩压和舒张压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左心室功能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①假手术对照组,Sham 1(n=5)和Sham 4(n=5),合称Sham组,开胸打开心包后立即缝合,用生理盐水1.5 mL灌胃(每日1次),分别常规饲养1和4周。②对照组AMI 1(n=15)和AMI 4(n=15),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后立即用生理盐水1.5 mL灌胃(每日1次),分别常规饲养1和4周。③缬沙坦1周组VAS 1(n=15)及4周组VAS 4(n=15),AMI造模后立即用缬沙坦10 mg•kg-1加生理盐水1.5 mL灌胃1或4周(每日1次)。进行下列指标测定:动脉插管测定心功能,放免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血浆血栓素A2 (TXA2)及前列腺素I2 (PGI2)。结果:①应用缬沙坦1周和4周后左室最大收缩、舒张压力微分(±dp/dtmax)明显升高;②与AMI对照组比较,缬沙坦能降低血浆ALD、ET及TXA2水平,使AngⅡ及PGI2升高。结论:缬沙坦对AMI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定量分析生理和病理(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对268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93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的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进行测量,分别在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切面上测量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的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VE)和V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的比值(VE/V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DTI可敏感地定量显示出收缩和舒张峰值速度显著下降;DTI收缩和舒张速度指标之间、收缩速度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以及舒张功能参数VE/VA均值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应用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能够较准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卡维地洛对大鼠心肌梗塞后左室功能及胶原改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在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上观察卡维地洛对心梗后左室功能及胶原改建的影响 .方法 :心梗后腹腔注射卡维地洛注射液 4wk或 8wk,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浆醛固酮 (ALD) ,动脉插管测定大鼠心功能 ,氯胺T法测定非梗塞区左室心肌羟脯氨酸含量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心肌梗死对照组相比 ,卡维地洛可降低 8wk时的血浆、非梗死区心肌AngⅡ及血浆ALD水平 (P <0 0 5 ) ;治疗 4wk和 8wk后可明显升高 +dp/dtmax及 dp/dtmax水平 (P <0 0 5 ) ,减少非梗死区左室心肌羟脯氨酸的含量 ;降低非梗死区心肌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比值 (P <0 .0 5 ) .结论 :卡维地洛对心梗后左室功能及胶原改建可产生有益的影响 .ACEI类药物对逆转左室重塑也有有益的作用 ,二者在治疗上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arvedilol injection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collagen remodelingin rat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Sixty rats with a model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nine groups. The rats of therapeutic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arvedilol injection (2 mg/d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and/or captopil (2 g/L drinking wa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ction (AMI) group did not receive drug treatment. The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t 4 weeks and 8 weeks after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The levels of plasma angiotensin Ⅱ andplasma aldosterone and left ventricle function were determined at different time. The collagen content and the raio of  相似文献   

19.
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方法:本组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胸片的变化。结果:本组8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或缓解。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肺部啰音明显减少,胸片示肺淤血明显减轻。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常规治疗的同时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1例首次AMI患者按发病到达医院时间不同随机分两组,6h内为A组共30例行急诊PTCA,6h后为B组共31例行延迟PTCA.两组均于术后3d、1个月、3个月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心功能各项指标: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CA术后3 d、1个月和3个月.A组LVEDV、LVESV和LVEF均显著优于B组(P<0.05、P<0.05和P<0.05).A组1个月时与3d比,LVEDV及LVESV显著缩小(P<0.05和P<0.05),LVEF显著增加(P<0.05);3个月时与1个月比LVEDV、LVESV、LVEF仍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B组1个月时与3 d比,LVEDV、LVESV和LVEF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与3 d比,LVEDV、LVESV明显降低(P<0.05),LVEF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急诊PTCA能挽救濒死心肌,抑制左室重塑,改善左心功能,其效果优于延迟PTCA,延迟PTCA虽不能显著改善左心功能,但可抑制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