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测人腓肠神经的构成类型,长、宽以及构成腓肠神经的两根的位置、长度、宽度,以补充国人腓肠神经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腓肠神经的移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直尺及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对腓肠神经,腓肠内、外侧皮神经的长、宽进行测量,对腓肠内、外侧皮神经位置及腓肠神经的组成型式进行观测统计。结果腓肠神经的构成型式较前人的观察更为复杂,因此本文采用了新的分型方法。腓肠内、外侧皮神经的发出位置多变,腓肠神经起始部、中点及外踝平面宽度不同。结论腓肠神经及其两根型式复杂,临床选择移植体时应充分考虑其型式及长度、宽度,以便更加适应受区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神经移植中,小腿的皮神经是较理想的供体,为了积累资料和给临床提供参考数据,我们对腓肠内侧皮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交通支和腓肠神经进行了较仔细地观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在神经移植中,小腿的皮神经是较理想的供体,为了积累资料和给临床提供参考数据,我们对成年男性下肢标本40例(左22,右18)。腓肠内侧皮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交通支和腓肠神经进行了较仔细地观测,用游标卡尺(0.02mm)测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腓肠神经的血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观察了15具(30例)成年尸体的腓肠神经的血供。对腓肠神经及其根(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神经交通支)的营养动脉及其来源动脉的数目、外径及来源动脉的类别等进行了观察。吻合型腓肠神经、非吻合型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神经交通支来源动脉平均支数分别为2.55±0.31支,3.31±0.39支,1.75±0.27支和2.20±0.24支;它们的外径平均数分别为0.63±0.04、0.75±0.10、0.66±0.08和0.58±0.05毫米。还讨论了吻接血管的神经移植问题,认为腓肠神经、腓神经交通支是较理想的带蒂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5.
腓肠神经及其血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50例成人下肢的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腓神经交通支及其血管作了观察。腓肠神经的营养动脉来自腓动脉的肌皮支。腓肠内侧皮神经中间部及远侧部的动脉来自邻近细小肌皮血管。腓神经交通支中间部及远侧部亦由邻近的肌皮血管供给。腓肠神经的部分静脉直接注入小隐静脉。  相似文献   

6.
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肌皮瓣的血管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介绍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肌皮瓣的血管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6个小腿灌注标本,重点观察腓肠神经血管轴与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和肌皮穿支之间的交通吻合。结果:在腓肠神经穿出深筋膜前(筋膜下段),腓肠神经血管轴与两侧的腓肠肌肌支间各有2~4个吻合。在穿出深筋膜后(筋膜上段),与两侧的腓肠肌肌皮穿支间各有2~3个吻合。在腓肠肌腱腹交界(约为小腿中点)的近侧2~4cm内,恒定有1~3支肌皮穿支血管与腓肠神经血管轴相交通。据此,临床上设计切取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血管供血的腓肠神经筋膜蒂腓肠肌皮瓣,修复3例伴有死腔和骨髓炎感染的小腿下1/3段和足踝创面,筋膜皮瓣面积10~12cm×5~6cm,其深层的肌肉6~8cm×4~6cm,皮瓣完全成活。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肌皮瓣,血供可靠,转移方便,是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伴有死腔或骨髓炎创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足踝部与小腿软组织损伤 ,肌腱与骨外露是骨科临床常见病 ,而修复常常较困难。 1992年Masquelet[1]等提出皮神经伴行血管轴型皮瓣。这类皮瓣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 ,手术操作简单迅速 ,皮瓣设计形式多样等诸多优点 ,被逐步引入临床[2 ] 。我们于 1996年 6月至1998年 12月通过对成人下肢标本的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和周围筋膜血供进行解剖观察并应用于临床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应用解剖10例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肠外侧皮神经 (部分缺如 )组合而成 ,部分有腓肠交通支参与。其合成部位多在小腿中部…  相似文献   

8.
腓肠神经的观察测量与显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50具尸体对100例腓肠神经进行了观察测量,对10具尸体20例腓肠神经作了显微解剖研究。一、腓肠神经吻合型有91例占91.0±2.9%;非吻合型仅有9例,占9.0±2.9%;腓肠神经组成的部位以小腿下1/3为多数,有75例,占81.3±4.10%。二、腓肠神经的长度均值为12.2±0.3厘米;横径,在组成处、中间部和外踝上方均值分别为3.3±0.1毫米、2.8±0.1毫米和2.6±0.1毫米。三、腓肠神经干内可有2—5个束,与混合神经不同点是束的排列变化小。干的上、中、下三段始终没有变化的占16/20。四、腓肠神经干内恒定地出现有一个大束,位置56.7±6.4%在外侧,此位置在单独切取大束时可作定位参考。大束的横径均值为1.26±0.04毫米,此大束可提供给小神经损伤后作移植体用。五、腓神经交通支的起点投影在股骨内、外侧髁连线上方占多数,距离均值为3.55±0.33厘米。腓神经交通支的横径均值为2.4±0.08毫米。在作神经移植体手术时,若发现腓肠神经过短或过细,可改切用腓神经交通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踝上皮瓣的解剖特点,总结后踝上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为后踝上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8—10月收集8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胫后动脉在小腿下段内侧的皮穿支及其营养腓肠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情况;观察腘窝外侧皮动脉穿出部位、走行、分布及与胫后动脉踝上穿支吻合情况,测量腘窝外侧皮动脉长度及直径。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6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采用后踝上皮瓣移植修复的15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8~49 岁,平均33岁;创面位于小腿下1/3段3例,足踝部7例,足底负重区5例。15例患者均采用后踝上皮瓣移植修复;术后观察患者皮瓣成活情况,创面完全愈合后1个月,有骨折者骨折临床愈合后3个月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 8侧下肢标本观察示,胫后动脉在小腿下段发出2~4支肌间隙皮动脉,均有分支向外上方走行,供应腓肠神经及腓肠外侧皮神经,并与腘窝外侧皮动脉间有确定的吻合支;均见腘窝外侧皮动脉,起于股骨内外髁连线上方(1.8±0.47)cm处,于腘窝后正中线外侧(1.1±0.14)cm处穿出深筋膜并沿腓肠肌外侧头表面下行;腘窝外侧皮动脉均与腓肠外侧皮神经伴行,腘窝外侧皮动脉全长(14.21±3.89)cm、直径(1.23±0.24)mm。临床应用后踝上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5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3例,2例远端部分坏死。12例患者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皮瓣质地及外观良好,术后踝关节功能优8例,良4例。结论 后踝上皮瓣血管蒂位置相对隐蔽,外伤后不易损伤,且修复范围大,成活率高,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与肌皮瓣血供之间的关系。 方法 17例新鲜成人小腿标本,16例灌注红色乳胶,1例灌注明胶氧化铅。解剖观测小腿后区各层中血管的解剖特点,重点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与肌皮动脉穿支之间的交通吻合。 结果 (1)外踝尖上10 cm内,后外侧肌间隔内腓动脉发出0~3支穿支,外踝后间隙内腓动脉终末支及其延续的跟外侧动脉,共发出2~3条皮肤穿支;(2)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在深筋膜下与两侧的腓肠肌肌皮动脉穿支间有2~7个吻合支,在深筋膜上与两侧的腓肠肌肌皮动脉穿支间各有2~3个吻合支。在腓肠肌的腱腹交界近侧2~4 cm内,与1~3支肌皮动脉穿支血管恒定交通吻合。 结论 (1)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与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动脉穿支之间有恒定的交通吻合,是远端蒂腓肠神营养血管肌皮瓣血供的基础;(2)在没有较粗的血管穿支的个体可将蒂部相邻的两个穿支包含在蒂内。  相似文献   

11.
带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32例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腓肠外侧皮神经在腓骨头平面上方 7.1±2.4cm处起于腓总神经,分布于小腿后外侧上半或上2/3的皮肤.其营养动脉主要为:腓肠外侧皮动脉:起自腘动脉,在腓骨头平面上方5.0±1.5cm处浅出,外径为0.9±0.3mm;肌间隔筋膜皮支:起自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分别在腓骨头平面下方9.2±3.8cm和15.8±3.8cm处浅出,外径为0.7±0.3mm和0.9±0.4mm.该营养动脉除在腓肠外侧皮神经周围或其内呈链式吻合外,还发出筋膜皮支与邻位的皮动脉连接.静脉血可沿伴行静脉或小隐静脉及其属支回流至深静脉.结论 以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成顺行或逆行转位筋膜皮瓣,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对30具尸体60侧股外侧皮神经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描述了60侧股外侧皮神经的行程和分支,测量了股外侧皮神经与骼前上棘的距离,穿出间筋膜的位置和股外侧皮神经的宽度,为股外侧皮神经做为神经移植体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波幅(Amp)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远端受损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受试者为糖悄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5例,对前臂外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共100条,就其感觉传导速度(SVC)及其诱发的波幅(Amp)进行分析,并与胫神经,正中神经进行比较,结果:混合神经的异常率明显低于皮神经,尤以无周围神经症状的糖尿病者更加明显(P<0.01),结论:皮神经的SCV,Amp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远端受损的早期诊断可靠,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4.
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解剖特点,为临床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人体标本全身动脉灌注填充剂和局部解剖血管铸型方法,观察测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来源、吻合情况及相关数据。结果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来源于腓肠内、外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胭窝内、外侧皮动脉及胭窝中间皮动脉。此动脉在小腿下1/3段与腓动脉肌间穿支吻合成血管网。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有多源性、吻合丰富的特点,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设计逆行皮瓣,血供较好,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腓动脉肌间隔穿支6~10支,外径0.5~1.6 mm,最远的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3)cm,外径(0.6±0.2)mm.穿支分出骨膜动脉、肌支,营养腓骨和比目鱼肌外侧半.穿支穿深筋膜时,发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血管,构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腓肠外侧动脉发2~5支外径0.2~1.2 mm肌皮穿支,营养腓肠肌外侧头及相应区域皮肤.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距外踝尖上(3.4±0.9)cm,外径(1.7±0.5)mm.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腓动脉的肌间隔动脉终末穿支远端蒂复合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可覆盖前足创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吻合伴行静脉腓肠神经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察12例成人下肢固定标本腓肠神经伴行静脉的起止、行程、长度、外径和静脉瓣。摹拟伴行静脉腓肠神经移植体切除术。结果:腓肠神经的伴行静脉起自小隐静脉,注入静脉;长度为(19.4±2.1)cm(17.6~21.8cm),起始处外径为(1.2±0.1)mm(1.0~1.4mm),注入处外径为(1.8±0.2)mm(1.6~2.2)mm。在起始和注入处各有1对静脉瓣。结论:可行吻合伴行静脉腓肠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59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汇合而成 ,其汇合点在外踝上 12 .7± 3 .7cm ,腓肠神经沿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下行 ,外踝上 12 .6± 3 .4cm处穿出深筋膜。其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窝中间皮动脉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 ,上段起始部外径 0 .6± 0 .1mm ,下段距外踝上 6.7± 1.6cm处与腓动脉穿支恒定吻合 ,吻合支外径 0 .6± 0 .1mm ,沿途发出众多筋膜皮支营养小腿后部皮肤。结论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解剖1具中老年女尸时,发现左侧腓神经交通支在起始近端发出1分支,与腓神经交通支伴行,分布于小腿后面远侧1/3的皮肤,此种变异较为少见,为积累国人周围神经体质调查资料,现报道如下. 女尸,70岁左右,身高155 cm,腘窝中部腓肠外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共同起于腓总神经,腓神经交通支向下走行3.2cm处发出—直径0.7mm的分支,在腓神经交通支的内侧下行,至小腿后部中下1/3交界处,该分支分出3、4支细小分支,分布于小腿后面远侧1/3的皮肤.腓神经交通支由此处向下走行1.8cm后,与腓肠内侧皮神经合成腓肠神经,后者在小隐静脉深面行向外踝与跟腱之间.  相似文献   

19.
用显微解剖法研究了40侧成人尸体的腓肠神经、隐神经和腓浅神经及其血液供给。分析了神经伴行血管、局部血管、神经营养血管和神经外膜纵轴吻合血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吻合血管移植皮神经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20.
<正> 小隐静脉在小腿后部皮瓣显微外科应用中是首选皮瓣静脉,在普通外科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人小隐静脉的专题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对小隐静脉的行程、汇入部位、外径、交通支、静脉瓣及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的关系等进行了仔细解剖观察,提出了解剖学数据,并结合临床加以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