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小儿腹泻病并发肠套叠临床特点 ,了解与早期诊断有关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门诊及住院确诊为腹泻病并发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婴幼儿腹泻病与肠套叠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处 ,均可有大便带血、腹痛、呕吐等 ,但二者仍有一定的不同 ,后者腹痛较剧 (65 % ) ,面色苍白多见 (50 % ) ,以血便为主 (70 % ) ,或在腹泻病程中突然腹胀加剧、呕吐变频 (60 % )。结论 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 ,对小于 2岁的腹泻病患儿 ,如出现上述可疑肠套叠表现 ,即可先摄腹部直立位平片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对于儿童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继发肠套叠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7—2020年收治的12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继发肠套叠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 总结分析患儿临床表现特点、诊治过程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12例均为男性, 年龄(8.77±2.99)岁, 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 均以肠套叠急诊入院, 均经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转急诊手术治疗, 手术复位均成功并切除病变段肠管, 术后均恢复良好。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 其中Ⅰ期1例, Ⅱ期7例, Ⅲ期3例, Ⅳ期1例。11例术后予及时化疗, 预后良好;1例(Ⅳ期)失访。结论大年龄儿童肠套叠需考虑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继发肠套叠的可能, 应及时手术切除原发病灶, 患儿通常预后良好, 不影响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3.
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临床资料 :1995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 ,我科共收治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患儿 32例 ,男 2 1例 ,女 11例 ,最大年龄 14岁 ,最小年龄 5岁。在皮肤尚未出现紫癜的 6例患儿中 ,上腹部疼痛 ,右下腹有限局性压痛 ,诊为急性阑尾炎 3例占 9 4% ;腹痛、呕吐、血便或血水样便诊为坏死性肠炎 2例占6 3% ;诊为肠套叠 1例占 3 1%。紫癜出现后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 2 6例患儿中 ,出现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诊为肠套叠 10例占 31 3% ,肠坏死肠穿孔 8例占 2 5 0 % ,肠梗阻 8例占2 5 0 %。讨论 :肠套叠是小儿过敏性紫癜主要并发症之一 ,本组并发…  相似文献   

4.
我院1985年5月至1995年5月共收治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2岁。临床表现发热腹痛各18例,腹泻血便各17例,呕吐8例,腹胀及中毒症状各14例,腹部压痛19例,血白细胞>1.5×10~9/L4例。大便培养均阴性。由于本病起病方式及临床表现不一,有3例分别误诊为肠套叠、细菌性痢疾、或小儿腹泻。误诊原因:(1)认识不足,缺乏详细分析,如患儿以腹痛、呕吐、解粘液状血便起病,易误为肠套叠;对有发热、腹痛、腹泻、脱水、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白细胞时,就满足于细菌性痢疾的诊断;(2)忽视对全身情况的了解和局部体征的检查,如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大便有特殊气味,应注意对腹部肿块及肛门指诊等检查。对有突然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的患儿,伴全身中毒症状重,大便血水样,血白细胞增高,应连续作X线腹部平片检查;(3)腹腔穿刺有血性或脓性液体者,有助诊断。应尽早给抗菌素、激素、输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对疑有肠坏死、肠穿孔者应及早作手术治疗,切除坏死病灶,排除内毒索,减轻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5.
儿童食管炎2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食管炎的发病、临床特征、内镜检查、黏膜病理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36例诊断为食管炎患儿的病史、内镜检查、部分黏膜病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500例胃镜检查患儿中,诊断为食管炎236例(2.8%)。食管炎病例中,黏膜病理以慢性炎症为主。不同年龄儿童食管炎的临床特点为:30例0~1岁患儿表现为呕吐、厌食1.8%(30/236例);92例~5岁患儿临床除呕吐、厌食还出现腹痛13.6%(92/236例);114例~13岁患儿临床表现为恶心、腹痛48.3%(114/236例)。结论儿童食管炎患者黏膜病理以慢性炎症为主,不同年龄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6.
儿童小肠肿瘤少见,我院从1974年1月至1986年10月共收治5例,其中有4例并发肠套叠,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4例患儿均为男性,最大14岁,最小5岁。主要临床表现:患儿均有阵发性腹痛、腹胀伴呕吐病史,2例有停止排便、排气病史,除1例肛检指  相似文献   

7.
难复性肠套叠腹腔镜下整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腹部包块和果酱样血便。诊断主要通过体检、病史和放射学检查、超声波检查等。空气灌肠既是诊断方法又是治疗手段,其复位率高达80%~90%.但是仍有部分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整复失败,需要手术治疗。我院于2002年1月~2003年4月对13例空灌整复肠套叠失败患儿实施腹腔镜辅助下空灌整复手术,其中11例获得成功,2例中转开腹手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2a来我们测定了30例肠套叠患儿、30例腹泻病儿血清胃泌素,结果肠套叠儿和治疗后腹泻病儿血清胃泌素显著高于正常婴幼儿。提出高胃泌素血症和腹泻病与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病因有密切关系。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30例肠套叠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mo~6a,4~10mo24例。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经空气灌肠和手术证实。12例病前有腹泻病病史。6例套叠部坏死肠管病检结果为:肠管水肿、炎性出血坏死改变,周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呈慢性炎性改变。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0d、治疗后3mo3次抽血,每次均禁食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小儿复发性肠套叠的发病特点。方法同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47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的复发年龄、次数、间隔时间、复发症状以及治疗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47例患儿共复发82次,复发年龄大多数在2岁以内(84%),复发间隔时间大多在1年以内(44例),临床表现多见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血便少见,治疗经空气灌肠复位治愈者40例(85%),手术复位治愈7例(15%)。结论小儿复发性肠套叠与年龄有密切关系,2岁以上患儿复发率明显下降;治疗上应以保守治疗即空气灌肠复位为首选,对于多次复发、灌肠失败及疑有器质性病变者,宜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复发危险因素, 提高儿童复发性肠套叠的诊治水平。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诊断为肠套叠的6 87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根据首次肠套叠发生年龄, 又分为≤1岁组、1~2岁组(含2岁)、2~3岁组(含3岁)、3~4岁组(含4岁)、4~5岁组(含5岁)、>5岁组。总结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 采用单因素分析并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特征的差异,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 探讨肠套叠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6 874例患儿中, 无复发组5 498例, 复发组1 376例, 总复发率为20.0%(1 376/6 8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间年龄、临床症状(呕吐、腹痛、血便/果酱样便)、套头位置、腹部包块、合并继发性病理因素(pathological lead points, PLP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431, 95%CI:1.549~5.167, 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